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10: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姿燕
研究生(外文):Wu, Tzu-Yen
論文名稱:強納生 綏夫特《格列佛遊記》二種中譯本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onathan Swift’s Gulliver’s Travels
指導教授:李恭蔚李恭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Gong-Way
口試委員:林壽華陳孟琳
口試委員(外文):Lin, Shou-HuaChen, Meng-Lin
口試日期:2013-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翻譯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翻譯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1
中文關鍵詞:翻譯策略異化翻譯歸化翻譯諷刺語境
外文關鍵詞:Translation StrategiesForeignizing TranslationDomisticating TranslationSatireContex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旨在藉由韋奴蒂羅倫斯( Lawrence Venuti)的翻譯策略理論比較分析《Gulliver’s Travels》的二個中譯版本;分別是於2004年由「聯經出版社」出版,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下,由單德興翻譯的《格理弗遊記》,及2000年由「希代出版社」出版,張彬翻譯的《格列佛遊記》。
此研究論文共分為五章,依序為緒論、文獻探討、從翻譯策略比較《格列佛遊記》两個譯本、《格列佛遊記》两種譯本翻譯技巧之探討及結論。第三章及第四章為主要文本分析;第三章為比較翻譯策略,之下分二節對歸化及異化以語氣適當、歸化、異化、代名詞實質化及詞彙精確等,分五要點進行比較分析。第四章為探討两譯本的翻譯技巧,其下二節以語境、增詞、語序探討、誤譯及漏譯等五要點,探討其對語境圓融造成的影響。
本論文目的在藉由深入研究格列佛遊記中譯的過程、譯者的介入、不同翻譯策略及相異翻譯技巧所造成的影響等層面,來比較評析《格列佛遊記》二中譯本。希望藉由此研究論文,得以對西元1872年,其中譯版首見於《申報》後的多元翻譯現象,做一了解及分析;更做為爾後中譯此英國經典文學名著時的有用參考。

This research paper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two translated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by employing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by Lawrence Venuti.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are “Gulliver’s Travels”, published by Lingking Publishing in 2004 and the “Gulliver’s Travels”, published by SITAK Group in 2000.
This research paper is categorized into 5 chapters. Chapter 3 is dedicated to studying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Chapter 4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Each of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are followed by two sub-chapters. Each of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contains 5 sub-categories, including the tone of speaking,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amplification, context, false translation, omission, order of words, and professional phrases, total of 10 sub-categories in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in-depth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intervention of translator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dopted, and the translation techniques employed. By studying in depth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paper will make a contribution to probe the complexit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ed texts of Gulliver’s Travels for future studies.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原文本及著述時政背景簡介 8
第二節 原著作者及其作品評介 10
第三節 中文譯者及其譯作評介 13
第三章 歸化或異化翻譯策略之探討 18
第一節 歸化翻譯策略觀點及語氣之適切 18
第二節 異化翻譯策略觀點及精確原則 37
第四章 两種譯本翻譯技巧之探討 63
第一節 增詞原則與語境之圓融 63
第二節 誤譯與漏譯的探討 74
第五章 結論 89
參考文獻 92
附錄 本論文重要詞彙英漢及漢英對照暨索引 97

1. 中文書目
王安琪。(1990)。〈巴赫汀與傅萊:論曼氏諷刺〉。《中外文學》,19.2; 107-126。
史曉麗、王林(譯)。(2005)。《格列佛遊記》。台北市:商周出版。
白馬(譯)。(2006)。《格列佛遊記》。台北市: 風雲時代。
伊萊茲馬斯著。李映萩譯。(1976)。《愚神禮讚:人文學者之王的諷刺文學與文化批評的傑作》。台北:志文。
宋美璍。(1995)。《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諷刺詩與小說》。台北市:東大。
李有成。(2005.3)。〈六年功夫不尋常——讀單德興《格理弗遊記》譯注本〉,《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2005年3月2 日 47版。
李恭蔚。(2009)。「文化翻譯的二元詮釋:譯者隱身性與顯身性探討」。2009年第四屆英語文教學與翻譯教學聯合研討會。國立彰師大英語系兒童英語研究所及翻譯研究所。彰化縣: 81-94頁。
李恭蔚。(2009)。「翻譯理論中的歸化和異化策略及其在中外文翻譯的應用評析」。2009年第十三屆口筆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台北縣:新莊市:127-136頁。
李淑貞(譯)。(2002)。《格列佛遊記》。台北市:經典文庫出版。
周慶華著。(1997)。《語言文化學》。台北市:生智。
波納德著。董崇選譯。(1973)。《何謂諷刺》。台北市:黎明。
徐蔚森(譯)。(1956)。《格列佛遊記》。啟明書局。
馬祥文(譯)。(2002)。《格列佛遊記》。台北:台灣麥克。
張彬(譯)。(2000)。《格列佛遊記》。希代出版。
陳東榮‧何文敬‧林素英合譯。(1996)。《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New Starts: Performative Topographies in Literature and Criticism), J. Hillis Miller原作。國立編譯館主譯。 台北: 書林。
陳姿羽。(2004.11)。〈《格理弗遊記》全譯本──單德興在書裡當偵探〉,《聯合報‧讀書人週報》,2004年11月14 日 C6版。
陳德鴻,張南峰編。(2002)。《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城市大學。
陳雙鈞(譯)。(1972)。《格列佛遊記》。台北:正文。
陳難能(譯)。(2003)。《格列佛遊記》。正中出版。
單德興(譯)。(1995)。〈跨越邊界:理論之翻譯〉,《跨越邊界:翻譯、文學、批評》。J. Hillis Miller著。台北:書林。
單德興(譯注)。(2004)。《格理弗遊記》。台北市:聯經。
單德興。(2000.10)。《文山評論》。〈翻譯‧介入‧顛覆:重估林紓的文學翻譯-以《海外軒渠錄》為例〉,一卷四期: 頁23-77。
單德興。(2008.12)。《外語與翻譯》。〈學科的旅行與翻譯──序張旭《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2008年第4期(總第59期):75-76。。
單德興著。(2009)。《翻譯與脈絡》。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喻麗琴(譯)。(1980)。《格列佛遊記》。長橋。
紫石作坊(譯)。(2003)。《乘風破浪:金銀島。格列佛遊記。環遊世界80天》。麥田出版。
馮品佳(主編)。(2004. 9)。〈翻譯‧經典‧文學──以Gulliver’s Travels為例〉,《通識人文十一講》。台北:麥田。
葉娟雯(譯)。(1977)。《格列佛遊記》。台南市:東海。
遠東圖書公司編審委員會。(2004)。《格列佛遊記:小人國之旅:A Voyage to Lilliput》。遠東。
遠東編輯部(譯)。(2000)。《格列佛遊記》。遠東出版。
齊邦媛。(2004.11)。〈航越小人國〉,《聯合報》 聯合副刊 2004年11月16 日 E7版。
劉宓慶著。(1993)。《當代翻譯理論》。台北:書林。
劉宓慶著。(2000)。《翻譯與語言哲學》。台北市:書林。
歐陽元美主編。(2005. 9)。〈文學‧經典‧人生:你可能不知道的《格理弗遊記》〉,《知識饗宴:系列(1)》。台北:中央研究院。頁251-86。
譯者不詳。(1987)。《格列佛遊記》。文國。
譯者不詳。(1991)。《格列佛遊記》。台南市:文國。
譯者不詳。(2001)。《解讀格列佛遊記》。京華出版社。
譯者不詳。(2002)。《格列佛遊記》。角色文化出版。
2.英文書目
Berman, Antoine.(1985).Translated by Lawrence Venuti.”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In Lawrence Venuti’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s Reader. (2004).New York: Routledge.Page:277-289.
Bloom, Harold. (1986).Modern 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Jonathan Swift’s Gulliver’s Travel. 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Holmes, James S. (2004).‘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Lawrence Venuti’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Page: 172-185.
Hunston, Susan.(1988). Language at Work.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Great Britain.
Landers, Clifford E.(2001).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Newmark, Peter. (199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 Europe.
Swift, Jonathan. Robert A. Greenberg, ed..(1970). Gulliver’s Travel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Toury, Gideon. (1978)‘The Nature and Role of Norms in Translation’. In Lawrence Venuti’s The Translation Studies’s Reader. (2004). New York: Routledge. Page: 199-211.
Tytler, Alexander Fraser.(1978).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524 pages.
Venuti, Lawrence. ed.(2004).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