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2: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振龍
研究生(外文):Chen- Lung Chen
論文名稱:印度教、佛教與道教對地獄視覺描述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Visual Descriptions of Hells in Hinduism, Buddhism and Daoism
指導教授:孫春望孫春望引用關係陳玲鈴陳玲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Wang SunLin-Li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地獄罪業刑罰
外文關鍵詞:Hellsinpunish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7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主要探討印度教、佛教與道教三宗教經典對地獄環境描述,藉由文獻探討的方式加以整理,以了解這個不存在現實世界的地獄。針對印度教、佛教與道教對地獄之敘述,作為地獄環境描述之參考依據,最後整理出三宗教各自獨特之屬性以及二十六種共同之地獄環境屬性,並配合地獄十殿圖中相關圖片,讓這些屬性更易於了解。
在文獻的整理分析後,得知地獄環境是寬廣、黑暗、高大,並充斥著炎熱、鋒利、尖銳、惡水、惡臭以及惡毒之險境,地獄中有著各種刑罰,包括了令人痛苦、噁心之食物、擠壓的懲處、劇烈的衝擊、殘酷之極刑,並且對罪者施以奴役折磨、毆打,或在密閉空間內懲處,四周充滿著悽慘、緊張以及詭異的氣氛,不時有兇猛的怪獸出沒,隨時地攻擊業者。
然而三宗教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各自文化有所差異,造成此三宗教在描述地獄上有所不同。在地獄環境描述部份外,在宗教間的差異上,本研究發現道教與佛教文獻均記載了寒地獄而印度教並未提出此一觀念,同樣的,印度教對地獄的描述中多次提及昆蟲,是佛道兩教未有的描述,此一情形即是因為不同地理區域不同氣候所產生的結果。另一例子即是罪者罪業上的不同,在印度教描述下地獄的罪業中,對種姓制度和精液部分多有強調,此即反應了婆羅門教的特色,此為佛道兩教未曾提出之觀點;同樣的,佛道兩教中,反應了儒家的思想與陰陽思想,這些均是印度教的記載中所未提及的,由此可知各自獨特的文化所產生的不同觀念即反應在地獄的記述上。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what hells in different religions look like. Visual descriptions of hells are analyzed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Hinduism, Buddhism and Daoism, indicating common and unique attributes of those non-existing worlds.
Hells seem to be places vast and dark, full of hot, sharp, terrible, rancid and poisonous dangers. People in hells suffer from punishments such as being squeezed and hit and feel pain and disgust. Prisoners of hells are enslaved, beaten, as well as constrained in places filled with horrible and weird atmospheres. Monsters emerge from nowhere, and torture the sinners to their hearts’content.
Cultures and religions differ between geographical locations, as do hells. The Hell of Coldness, for example, exists only in Buddhism and Daoism which are predominantly found in Northern Asia. Since India is tropical, feeling cold can hardly be conceptualized as punishment. Insects, on the other h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ndu hell, but can rarely be found in Buddhism and Daoism.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lead to different punishments. Violation of the Varnashrama-Dharma system is emphasized in Hinduism, while Confucianism and Yin-Yang to a certain extent determine the hellish doctrines of Chinese hell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1
1.1研究動機……………………………………………………………01
1.2研究目的……………………………………………………………01
1.3研究方法……………………………………………………………01
1.4研究步驟……………………………………………………………02
1.5研究架構與流程……………………………………………………03
第二章 印度教 ………………………………………………………04
2.1印度教地獄之由來…………………………………………………04
2.2印度教地獄之位置…………………………………………………04
2.3印度教地獄之架構…………………………………………………05
2.4印度教地獄名稱……………………………………………………05
2.5印度教地獄之描述…………………………………………………07
2.5.1柏格魯地獄遊記 ……………………………………………… 07
2.5.2薄伽瓦譚 … ……………………………………………………07
2.6印度教下地獄之因…………………………………………………12
2.7印度教地獄構成之元素……………………………………………16
2.8印度教地獄之視覺屬性特色………………………………………20
2.9註釋…………………………………………………………………25
第三章 佛教 …………………………………………………………28
3.1佛教地獄之由來……………………………………………………28
3.2佛教地獄之位置……………………………………………………28
3.3佛教地獄之架構……………………………………………………30
3.4佛教地獄名稱………………………………………………………30
3.5佛教地獄構成之元素………………………………………………31
3.6佛教地獄之視覺屬性特色…………………………………………32
第四章 道教 …………………………………………………………35
4.1道教地獄之由來……………………………………………………35
4.2道教地獄之位置……………………………………………………36
4.3道教地獄之架構……………………………………………………38
4.4道教地獄名稱………………………………………………………38
4.5道教地獄構成之元素………………………………………………41
4.6道教地獄之視覺屬性特色…………………………………………42
4.7佛道兩教地獄十殿圖………………………………………………46
4.7.1地獄十殿圖分析…………………………………………………46
4.7.2佛道兩教入地獄之罪業…………………………………………48
第五章 印度教、佛教與道教之比較 ………………………………76
5.1印度教、佛教、道教三宗教之關係………………………………76
5.2印度教、佛教、道教三宗教對世界描述之共同處………………77
5.3印度教、道教、佛教三宗教地獄觀念之由來……………………77
5.4印度教、道教、佛教三宗教所述因何種罪業入地獄……………78
5.5印度教、道教、佛教三宗教所述地獄之位置……………………81
5.6印度教、道教、佛教三宗教所述地獄環境之視覺描述…………81
5.7印度教、佛教與道教三教比較表…………………………………90
5.8註釋…………………………………………………………………92
第六章 結論 …………………………………………………………93
參考書目 ………………………………………………………………96
附錄一、文獻資料 ……………………………………………………97
壹、佛教地獄名稱 ……………………………………………………98
貳、佛教地獄之描述…………………………………………………102
參、佛教地獄視覺之描述……………………………………………110
肆、道教地獄名稱……………………………………………………118
伍、道教地獄之描述…………………………………………………125
陸、道教地獄視覺之描述……………………………………………138
附錄二、地獄十殿圖…………………………………………………142
附錄三、佛教、印度教世界分佈圖…………………………………165
1.高南順次郎、木村泰賢,1935,《印度哲學宗教史》,商務印書館,
上海。
2.http://www.sacreduniverse.com/overview.html
3.http://members.tripod.com/ajiu/hinduism.htm
4.林煌洲,1987,《奧義書輪迴思想研究》,碩士論文。
5.http://www.san.beck.org/EC7-Vedas.html#6
6.http://members.tripod.com/ajiu/hinduism.htm
7.http://www.srimadbhagavatam.org/canto2/chapter5.html
8.http://gita.srimadbhagavatam.org/chapter1.html
9.http://www.umich.edu/~hindu/shrine/krishna.html
10.Cybelle Shattuck,楊玫寧譯,1999,《印度教的世界》,貓頭鷹出
版社,台北市。
11.http://iisd1.iisd.ca/50comm/commdb/desc/d07.htm
12.http://titus.fkidg1.uni-frankfurt.de/indexe.htm
13.http://www.sub.uni-goettingen.de/ebene_1/fiindolo/gretil.htm
14.http://members.aol.com/porchfour/beliefs/hinscrip.htm
15.http://www.bharatavarsha.com/iyer/texts.html
16.http://home.ica.net/~roymanju/Vedic%20Physics/Chapter3.htm
17.蕭登福,1989,《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臺灣學生書
局,台北市。
18.蕭登福,1996,《道佛十王地獄說》,新文豐出版社,台北市。
19.蕭登福,2001,《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文津出版,台北
市。
20.Neal Donnelly,1990,A Journey through chinese hell.
Hell Scrolls of Taiwan,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
21.馮佐哲、李富華,1994,《中國民間宗教史》,文津出版社,台北
市。
22.龔天民牧師,1992,《六道輪迴真相》,校園書房出版社,台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彭寶旺(民90):國小高年級失親兒童死亡概念和死亡態度的分析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創刊號,頁143-170。
2. 張淑美(民89):論生死教育在我國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6),頁281-304。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3. 陳錫琦(民89):佛教淨土法門的生死教育理論與實務之研究。華梵學報,6卷。頁1-12。
4. 張淑美(民87):從美國死亡教育的發展兼論我國實施死亡教育的準備方向。國立高雄師大教育系:教育學刊,14,275-94。
5. 孫幸慈、連廷嘉、黃俊傑(民88):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56期,頁137-156。
6. 邱雅暖(民88):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生死教育。書府,20卷,頁39-51。
7. 吳瓊洳(民88):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臺灣教育,580期,頁12-18。
8. 吳佳娟(民89):如何對兒童實施死亡教育。國教天地,139期,頁23-18。
9. 王慧芬(民88):「我也會死嗎?」--和兒童談死亡與哀傷。國教輔導,39卷1期,頁51-59。
10. 游惠瑜(民91):生命教育的哲學意義與價值。逢甲人文社會學報,5期,頁89-105。
11. 程安宜(民87):從「老莊生死觀」探討國小兒童的恐亡教育。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鈕則誠(民88):生死學、生命倫理學與生死教育。安寧療護,14卷,頁33-39。
13. 黃禎貞(民91):青少年死亡概念、失落經驗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學校衛生,41期,頁48-68。
14. 趙可式(民87):生死教育。學生輔導,54期,頁44-51。
15. 劉明松(民88):生死教育的推展與實施。臺灣教育,580期,頁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