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獻
中文文獻
Danny L. Jorgensen著,王昭正、朱瑞淵譯。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1999年)
Philip Kotler (1998),方世榮譯,行銷管理學,東華。
尤可欣(2006)。德式桌上遊戲,你還沒玩過嗎?Cheers雜誌第65期,2014/10/1,取自http://www.cheers.com.tw/magazine/magazine.action?id=479
尹俊翔 (2010)。臺灣獨木舟運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王芯婷 (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會發展季刊。(140),94-106。
王美珍(民國103年10月16日)。遠見/2014年全民閱讀大調查 國人每月讀1.7本書。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16/409873.htm#ixzz4RwO1HZ8i
台中桌遊餐廳 (店) 市場調查之研究. 2015.
司達達賢 (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臺北市:天下遠見。
江明修 (2000)。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之途徑與策略。載於蕭新煌(編著),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385-434頁)。臺北市:巨流。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佘日新 (2010)。創新管理與創意行銷。研習論壇月刊,(113),1-4。
吳幸玲 (2003)。兒童遊戲與發展。臺北市:揚智文化。
吳承翰 (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遊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呂佳茹、涂嘉峪 (2008)。運用關係行銷及社會交換理論建構影響加盟連鎖關係之模式-以加盟總部觀點為例。明新學報,34,171-193。怪e紅傑克(民國102年1月31日)。童教桌遊研究院【桌遊的歷史演進】。取 自:http://mj9981168.pixnet.net/blog/post/116266679
林央侖 (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遊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如茵(民國100年4月2日)。中華民國圖板遊戲推廣協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取自:http://boardgamea.pixnet.net/blog/post/5836075
林竹君 (2011)。桌上遊戲美術設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君品 (2011)。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關聯性分析-以大臺北地區運動護具消費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芬郁、沈佳姍、蔡蕙頻 (2012)。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嬷的生活娛樂史。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林郁文 (2003)。以產品生命週期為基礎之多世代產品競爭主動式雙贏定價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台中市。邱子容 (2015)。桌上遊戲VS.英語教學。師友月刊,(579),69-72。
范丙林 (2011)。桌上遊戲應用於環境教育之研究,100 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發展學校重點特色計劃案成果報告書。臺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徐雅慧(編譯) (1999)。兒童遊戲與學系(原作者:E.Kligman & S. Smilansky)。臺北市:桂冠。(原出版年份1990)
海豚桌上遊戲網(民國104年2月5日)。矮人礦坑。取自:http://www.boardgamer.org/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3358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2),159-177。張雅婷 (2011)。桌上遊戲之轉化與設計-以[從前從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張德永(民國98年3月12日)。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取自 http://www.nacs.gov.tw/NcsiWebFileDocuments/4728fb35744a0acf24acb290e42f1cc6.pdf
張慶珍 (2002)。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梁培勇總校閱 (2001)。遊戲治療實務指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梁鴻栩 (2015)。好戲上桌國資圖美式桌上遊戲展。(121),12-15。(少刊名)
梁鴻栩 (2015)。好戲上桌國資圖美式桌遊展。BOOK Boom Magazine,121,12-15。(BOOK Boom Magazine不知道是不是刊名但其他的我改了)
許世雨 (2000)。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載於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臺北市:智勝文化。
許珮芸 (2008)。紙盤遊戲團體方案對ADHD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郭芝榕 (民國103年8月13日)。數位時代。台灣人滑手機世界第一,每日平均使用197分鐘。取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3403/BN-ARTICLE-33403
陳介宇 (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69-71。陳介宇 (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陳介宇 (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秋伶 (2014)。桌上的遨遊與想像:台灣桌遊的發展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陳逸杰 (2015)。臺北連鎖與獨立桌球館經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筱璘 (2015)。桌遊提升自閉症學生敘事能力之實務分享。桃竹區特殊教育,(25),30-37。
陳碧玲等譯(2009)經驗取向遊戲治療,臺北:五南出版社。
陸宛蘋 (2000)。非營利組織的行銷管理與募款策略。載於蕭新煌(編著),分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05-226頁)。臺北市:巨流。
魚寶(2010年11月1日)。近40年來台灣桌上遊戲發展之概況。取自:http://twohu2001.pixnet.net/blog/post/51893234-%E8%BF%9140%E5%B9%B4%E4%BE%86%E5%8F%B0%E7%81%A3%E6%A1%8C%E4%B8%8A%E9%81%8A%E6%88%B2%E7%99%BC%E5%B1%95%E4%B9%8B%E6%A6%82%E6%B3%81
黃心玫 (2013)。桌上遊戲在國小資源班的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2,28-41。
黃俊英 (2010)。整合性行銷溝通—強化政策宣導與溝通的利器文官制度季刊。3(2),1-23。凌宛儀 (2016年6月29日)。來自德國的Johannes Goeth成立新天鵝堡為台灣桌遊努力十餘年。欣傳媒。引自: http://solomo.xinmedia.com/senses/81083
黃新福 (2006)。非營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載於黃新福與盧偉斯(編),非營利組織與管理(129-151頁)。臺北市:空大。
黃瑞琴 (1992)。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黑豬 (2012)。就是愛玩桌遊。臺北市: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新天鵝堡,2015 。關於新天鵝堡。取自: http://swanpanasia.com/public/indexs.php?cont=1&lng=ct&flash=
廖心怡 (2002)。紙盤遊戲對國小害羞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旗立財經研究室 (2010)。商業概論Ⅱ。臺北市:旗立資訊。
維基百科,桌遊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1%8C%E4%B8%8A%E9%81%8A%E6%88%B2
趙義隆 (2004)。行銷概論(初版)。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劉必先 (1992)。淺談行銷管理。育達學報,6,58-66。劉宜佳 (2011)。以CORPS模式檢視智讚頌合唱團之經營管理(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歐用生 (1989)。質的研究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佳玲 (2013)。應用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理論於國小平面幾何圖形概念桌上遊戲開發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蔡豐明 (2007)。遊戲史。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鄭文義 (1989)。公益團體的設立與經營。臺北市:工商教育出版社。
蕭新煌 (2000)。臺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特色。載於蕭新煌(編著),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109-128頁)。臺北市:巨流。
戴照煜 (1990)。連鎖經營成功之道。突破雜誌,57,61-66。
謝佩樺 (2015)。桌上遊戲應用在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於國小亞斯伯格症兒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鍾玉玲 (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嚴祥鸞 (1996)。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西文文獻
Dean, J. (1950). “Pricing policies for new products”Havard Business Review. 28(6), 45-53.
Frey, D. E. (1986). Communication board games with children. In C. E. Schaefer & S. E. Red (Eds.),Game play :/therapeutic use of childhood games(pp.21-40). New York : John Willy & Son.
Hall, K.(2008)。from: http://irstar.blogbus.com/logs/22213761.html
Holbrook, M. &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Kotler, P., & Keller, K. (2009). Marketing Management (13th Ed.). Upper Saddle River,NJ: Pearson Education. 1-165.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game: 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s.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Owens, D. D. (2000). “The Experience Economy. Franchising World, Vol 32, No. 1,p.11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New York: Free Press.
Smallwood, J. E.,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 key to Strategic Marketing Planning”,MSU Business Topics.Vol.21,winter 1973,30.
Yoon, B., Rodriguez, L., Faselis, C. J., & Liappis, A. P. (2014). Using a Board Game to Reinforce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 45(3),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