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30 06: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俊宏
研究生(外文):JUN-HONG LIN
論文名稱:變壓器散熱器的熱流性能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Transformer Radiators
指導教授:洪俊卿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散熱器性能分析流場溫度場變壓器熱流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是使用電子熱傳分析軟體Icepak,以數值模擬的方法來探討油浸式變壓器散熱器空氣側及油側的熱流現象,並分析其對熱流性能的影響以及流場中不同位置的熱流性能。空氣側及油側的流體分別限定在紊流及層流的條件下,配合散熱片等壁溫的邊界條件來作模擬。而後根據後處理所求得的流場及溫度場來分析變壓器散熱器空氣側及油側的熱流現象。
  在此還特別探討雷諾數大小、邊端效應以及迴流現象對空氣側熱流性能的影響以及雷諾數大小、散熱片壁溫高低、絕緣油變黏度效應對油側熱流性能的影響。最後分別建立空氣側及油側紐塞爾數與阻力係數的經驗方程式,待日後作為應用上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is to study the thermal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transformer radiators using commercial CFD code , Icepak.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 such as:the flow speed , flow leakage at the ends of the radiator , the temperature depend viscosity ,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radiator were studied and explained。Finally , empirical correlation for Nusselt number , Nu ,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 f ,were proposed for both the air and oil side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Ⅸ
表目錄 XII
符號索引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 2
第二章 變壓器散熱的基本理論 3
2-1 熱傳遞的基本型態 3
2-2 變壓器之發熱源及其影響 5
2-2-1 變壓器溫度與壽命的關係 5
2-2-2 變壓器的發熱源及控制方法 6
2-3 變壓器的冷卻方式 8
2-3-1 散熱器之選用 8
2-3-2 變壓器之絕緣油 11
第三章 數值模擬 12
3-1 計算流體力學軟體的簡介 12
3-2 熱流分析軟體 Icepak 簡介 14
3-3 數值分析概論 15
3-3-1 統御方程式 15
3-3-2 有限體積法 17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22
4-1 散熱器空氣側的模擬流程及進行步驟 27
4-1-1 空氣側流道的幾合模型與邊界條件 27
4-1-2 空氣側的基本假設 27
4-1-3 空氣側流體的物理性質與材料參數 28
4-1-4 空氣側的模擬流程 28
4-1-5 空氣側的網格測試 30
4-1-6 計算空氣側所需的各項熱流參數 30
4-2 散熱器油側的模擬流程及進行步驟 33
4-2-1 油側流道的幾合模型與邊界條件 33
4-2-2 油側的基本假設 34
4-2-3 油側流體的物理性質與材料參數 34
4-2-4 油側的模擬流程 35
4-2-5 油側的網格測試 36
4-2-6 計算油側所需的各項熱流參數 37
第五章 變壓器散熱器空氣側的熱流性能分析 40
5-1 流場分析 41
5-1-1 迴流現象 41
5-1-2 邊端效應 41
5-2 速度分布分析 42
5-3 溫度分布分析 42
5-4 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流場、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之比較 43
5-4-1 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流場之比較 43
5-4-2 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速度分布之比較 43
5-4-3 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溫度分布之比較 43
5-5 流場中不同位置之散熱片熱傳性能的比較 44
5-6 不同雷諾數的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之比較 45
5-6-1 不同雷諾數的速度分布之比較 45
5-6-2 不同雷諾數的溫度分布之比較 45
5-7 不同雷諾數的紐塞爾數與阻力係數之比較 46
5-8 空氣側紐塞爾數、阻力係數的經驗公式 46
5-8-1 紐塞爾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46
5-8-2 阻力係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47
第六章 變壓器散熱器油側的熱流性能分析 59
6-1 變黏度與定黏度絕緣油之流場、
  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的分析與比較 60
6-1-1 流場的分析與比較 60
6-1-2 速度分布的分析與比較 60
6-1-3 溫度分布的分析與比較 61
6-2 變黏度與定黏度絕緣油的紐塞爾數、
  出口油溫與阻力係數之比較 62
6-3 變黏度與定黏度絕緣油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流場、
  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之比較 62
6-3-1 定黏度絕緣油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溫度分布之比較 63
6-3-2 變黏度絕緣油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流場之比較 63
6-3-3 變黏度絕緣油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速度分布之比較 63
6-3-4 變黏度絕緣油沿流動方向不同位置的溫度分布之比較 64
6-4 定黏度絕緣油不同雷諾數的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之比較 64
6-4-1 定黏度絕緣油不同雷諾數的速度分布之比較 64
6-4-2 定黏度絕緣油不同雷諾數的溫度分布之比較 64
6-5 定黏度絕緣油不同雷諾數的紐塞爾數、
  出口油溫與阻力係數之比較 65
6-6 變黏度絕緣油不同壁溫的流場、
  速度分布及溫度分布之比較 65
6-6-1 變黏度絕緣油於不同壁溫下流場之比較 65
6-6-2 變黏度絕緣油於不同壁溫下速度分布之比較 65
6-6-3 變黏度絕緣油於不同壁溫下溫度分布之比較 66
6-7 變黏度絕緣油於不同壁溫下的紐塞爾數、
  出口油溫與阻力係數之比較66
6-8 定黏度絕緣油紐塞爾數、阻力係數的經驗公式 66
6-8-1 紐塞爾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67
6-8-2 阻力係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67
6-9 變黏度絕緣油紐塞爾數、阻力係數的經驗公式 68
6-9-1 紐塞爾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68
6-9-2 阻力係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68
6-10 變黏度與定黏度通用之紐塞爾數、阻力係數的經驗公式 69
6-10-1 紐塞爾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69
6-10-2 阻力係數與雷諾數之關係的經驗公式 7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7
7-1 結論 97
7-2 建議 102
作者簡介 106
[1]Holman , J.P. , Heat Transfer , McGraw-Hill , Inc. , 1997.
[2]John J. Winders , Jr. , Power Transformers , Marcel Dekker ,
  Inc. , 2002.
[3]Patankar , S.V.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
  Hemisphere Washington , D.C., 1980.
[4]William M. Kays and A. L. London , “Compact Heat
  exchanger” 3nd ed. McGraw-Hill.
[5]A. J. Baker , 1985,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 McGraw Hill.
[6]G.J. Rowley and S. V. Patankar , Analysis of lamina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ubes with internal circumferential
  fins ,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27 , 1984.
[7]A. Zebib and Y. K. Wo, “A Two-Dimensional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Model for Forced Air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 Journal of Electronic Package , 1989.
[8]E.M. Sparrow , J.E. Niethammer and A. Chaboki ,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of Arrays of
  Rectangular Modules Encountered in Electronic Equipment ,”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 1982.
[9]Shannon , R. L. and Depew , C. A. , "Force laminar flow
  convection in a horizontal tube with variable viscosity and
  free convection effect ," ASME J. of Heat Transfer , 1969.
[10]Ockendon , M. and Ockendon , J. R., " Variable-viscosity
  flows in heated and cooled channels ," J. of Fluid Mech. ,
  1977.
[11]Jang , J.Y. and Lin , C. N. , "The laminar free convection
  of a liquid with variable viscosity ," J. of CSME , 1987.
[12]Jang , J.Y. and Lin , C.N. , "Free convection flow over an
  uniform heat flux surface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viscosity , " Thermo and Fluid Dynamic , 1988.
[13]Jang , J.Y. and Mollendorf , J.C., "The Stability of a
  vertical natural convection boundary layer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viscosity ," Int. J. Engng. Sci., 1988.
[14]陳炳宏,變壓器冷卻器設計簡介,電機月刊第七卷第四期。
[15]鄭奕成,油浸式變壓器之溫度抑制與壽命診斷,機械月刊第215期6月
  號。
[16]辛益年,電腦輔助工程分析在散熱器性能改善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
  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7]張志新,放射狀鰭片散熱器之數值模擬與參數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
  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8]郭宗庭,個人電腦新型電源供應器之散熱系統的研究與分析,國立台
  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9]邢雷鍾,以流線為基礎之曲線型散熱片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
  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0]施文彬,矩形空間流場與溫度場之數值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
  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21]黃合平,有限體積法在具阻礙物矩形流道之流場與溫度場分析,國立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2]顏聰明,三維矩形渠道內具有發熱元件之熱傳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機
  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3]劉彥宏,軸對稱突張或突縮流場之數值模擬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機械
  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4]廖銘遠,有限元素法在二維流道之複合熱傳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5]林建南,變黏度效應對於自然對流在層流區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機
  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26]蔡進文,黏滯效應對於黏度隨溫度變化的牛頓流體與非牛頓流體熱傳
  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8. 戴維舵 (1999),五大人格特質在人力甄選上的應用探討,致理學報(12)。
2. 11.李涵茵、林幸嫻(2002),創造企業的綠色盈餘您需要改變算帳方法-淺談環境成本會計,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3期,頁13-24。
3. [14]陳炳宏,變壓器冷卻器設計簡介,電機月刊第七卷第四期。
4. 25.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第九十九期,四月,頁39~45。
5. 10.李涵茵、林幸嫻(2002),創造企業的綠色盈餘您需要改變算帳方法-淺談環境成本會計,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3期,頁13-24。
6. 12. 唐學明(1996),「多管道教學評鑑方法之研究-以政治作戰學校為例」。復興崗學報,第57期 ,頁167~187。
7. 8. 吳美蘭(1999),「簡介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及其應用」,學生輔導,第63期,頁60~69。
8. 6. 林珊如(1999),「大學生評鑑教學量表─編製及效度考驗」,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二十二卷(下),頁295~322。
9. 24.胡憲倫(2000),提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結合環境成本之環境管理資訊系統,化工資訊月刊,第14卷,第5期,頁24-35。
10. 42.鄧振源、曾國雄(1989) ,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第6 期,頁5-22。
11. 43.鄧振源、曾國雄 (1989) ,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第7 期,頁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