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21: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千懿
研究生(外文):Wang, Chien-Yi
論文名稱:創作性戲劇教學策略運用在台灣歌謠音樂欣賞課程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Strategies Applied to Taiwanese Folk Songs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the Sixth-Grade
指導教授:方銘健方銘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ang, Ming-Ji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創作性戲劇音樂欣賞教學台灣歌謠國小六年級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DramaMusic AppreciationTaiwanese Folk Songsthe Sixth – GradeCase Stud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12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研究指在探討創作性戲劇教學策略運在音樂欣賞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台灣歌謠學習上的影響。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量的研究為輔。
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六年級一個班級,進行研究者自編20節課之教學。研究者根據教學中進行之觀察紀錄、省思札記、學生於學習單之回饋、訪談紀錄等資料,進行分析之工作,以求得質的研究結果。另佐以量化資料,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分析學生在此教學策略實施後的影響。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創作性戲劇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六年級台灣歌謠音樂欣賞課程中,能有效提升學生之學習興趣與態度。
二、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重要的引導者。組員之間的合作氣氛、是否有充裕的活動時間或空間、以及教師如何進行情境的引導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感受。教師若有適當的引導並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和尊重,創作性戲劇才能在欣賞課中發揮其學生自主、快樂學習以及多元探索的意義。
三、創作性戲劇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六年級台灣歌謠音樂欣賞課程中,對學生「感覺層面」、「知覺層面」、「創作層面」的欣賞經驗具有正面影響。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歷程之心得與結果,對音樂教學者、教育單位和教材編輯者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drama applied to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of Taiwanese folk songs . The case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ssisted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e subjects were this author’s students in six-grade class. This investigation lasted for 20 classe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notes, reflection notes, feedback of students’ work sheets, and the interview notes collected, the researcher obtain the qualitativ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another simple research in quantity was to help the author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response after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The majo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Ⅰ.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strategies applied to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the sixth-grade can increa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attitude efficiently.
Ⅱ.In the stud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1) maintain the interest in study of the students, (2) create a child-attrac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dulgently accept a variety of children’s opinions and (3) approve children of different quality, expect and render opportuniti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of learning among children and (4)avoid hurrying schedule.
Ⅲ.Creative drama teaching strategies applied to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the sixth-grade has positive impact on sensuous dimension, perceptual dimension and creative dimension.
According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makes suggestions for music teacher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eaching material publishers.
中文摘要...........................................i
西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次...............................................v
圖次..............................................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創作性戲劇之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音樂欣賞的意義與內涵..........................33
第三節 台灣歌謠發展概述.............................61

第三章 研究方法...........................................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教學實驗設計.................................86
第三節 研究工具....................................91
第四節 研究流程....................................9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100
第一節 學生基本資料分析............................100
第二節 學生學習歷程................................103
第三節 教師教學省思分..............................112
第四節 音樂欣賞學習自評表...........................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5
第一節 結論.......................................125
第二節 建議.......................................129

參考文獻...........................................133
附錄一 前導教學教案設計-專家意見.....................140
附錄二 音樂欣賞學習自評表-專家意見...................144
附錄三 教案設計....................................151
附錄四 學習單......................................172
附錄五 欣賞詞彙表...................................178
一、 中文部分:
方琪 (2008)。運用戲劇教學策略於國小三年級音樂欣賞之行動研究-以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朝郁(2008)。國民小學初任教師評鑑之個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臺北市:全音樂譜。
王瑞菁(2008)。「圖形」輔助音樂欣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華陵(1997)。臺灣兒童戲劇研究:光寶文教基金會戲劇活動之個案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朱怡貞(2007)。多媒體電腦輔助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以「認識中國樂器」為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向美霞(2003)。音樂欣賞基礎教程。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李抱忱(1975)。爐邊閒談。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
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嘉煒(2007)。淺談音樂欣賞中的心裡活動。藝術研究,3,24-25頁。
李慧美(2003)。我國高中音樂教科書台灣歌謠比較及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美滿(2001)。戲劇教學技巧-説故事。成長幼教季刊,48,頁54-55。
杜文靖(1999)。台灣歌謠歌詞呈顯的台灣意識。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鈺秀(2003)。台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
林二、簡上仁等(1992)。台灣民俗歌謠。臺北市:眾文圖書。
林小玉(1999)。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欣賞教學。二十世紀音樂與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編輯。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育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玫君(1997)。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教學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臺南市:供學。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之理論與實務--教室中的行動研究。臺北市:心理。
林佩珍(2008)。圖像輔助於國小六年級音樂織度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華 (2005)。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林舜惠(2008)。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音樂欣賞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鸚慧(2003)。以生活情境為學習內涵之國小藝術教育音樂欣賞教學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金信庸(2004)。情境化音樂教學研究-以國民小學三年級為例。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吳秋琴(1994)。高中欣賞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舜文(2002)。音樂鑑賞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國禎(2003)。吟唱台灣史。臺北市:社團法人台灣北社。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吳榮桂(1989)。「拍」的故事-兼談音樂欣賞的體驗。音樂教育季刊,14,18-24,18。

邱秀春(2006)。創造性舞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臺北市:樂韻出版社。
邱垂堂(2003)。從音樂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
紀淑和(1996)。音樂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施。國教輔導,15(2),2 - 33頁。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圖書。
姚世澤(1994)。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姜旼 (2003)。國中音樂欣賞教學評量面向與方法之初探。陳曉雰主編,「2003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論文集,171-184。臺北市:師大音樂系。
宮芳辰(2004)。音樂欣賞─音樂有魅力。臺北市:新文京開發。
陳仁富、張曉華(2002)。戲劇教學研究,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陳郁秀(1996)。音樂台灣。臺北市:時報文化。
陳郁秀(1997a)。台灣音樂閱覽。臺北市:玉山社。
陳郁秀主編(1997b)。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臺北市:白鷺文教基金會。
陳盈菁(2007)。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惠齡(1999)。鄉土教材在國小的教學應用。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鄉土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83-113。臺北市: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
陳淑玲(2004)。應用創造性戲劇於音樂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態度的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麗芬(2007)。應用創作性戲劇教學於鄉土藝術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曹理、何工(2000)。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市: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康謳 (1984)。音樂教材法與實習。臺北市:天同。
許常惠(1986)。台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郭美女(1990)。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崔光宙(1993)。音樂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莊明貞(1998)。真實性評量在教育改革中的相關論題 - 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思考。教育資料與研究,20,19-23。
莊蓓汶(2009)。高雄縣國小學生對本土音樂之不同風格及音樂表演型態的偏好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秀英(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政傑(1999)。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鈺婷(2003)。初探音樂欣賞理論面之基本元素。文化生活,6(2),3-7。
葛琦霞(2002)。教室V.S.劇場:好戲上場囉!臺北市:信誼。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高雄市:復文。
張己任(1999)。談樂錄。臺北市:高談文化。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市: 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恒愷(2001)。國小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統星(1990)。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全音。
張雅文(2004)。臺灣現代民歌研究—以1975~1985年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曉華(2007a)。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7b)。表演藝術教學評量規劃。藝術教育評量網。2009年7月9
日,取自http://arteducation.creed.ntnu.edu.tw/rating-9_4_1. php?no=159
張曉華主編(2008)。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臺北市:書林。
張麗麗(2002)。評量改革的應許之地,虛幻或真實?談實作評量之作業與表現規準。教育研究月刊,93,76-8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齊易、張文川(2004)。音樂藝術教育。北京:人民。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圖書。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楊艾琳、黃玲玉、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音樂篇。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麗祝(1990)。歌謠與生活-日據時期台灣的歌謠采及極其時代意義。板橋市:蹈鄉。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廖妙柔(2006)。「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北市。
臧汀生(1980)。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鄭方靖(2003)。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鄭恆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臺北市:玉山。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課程的精神與特色及實施之相關配合做法。 研習資訊,12(5),33 - 40。
鄭英敏主編(1995)。鄉土音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鄭儒因(2006)。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態度與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鄭黛瓊(1995)。兒童戲劇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月刊,41,(9-10),23-26。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
賴玲伶(2008)。音樂戲劇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戴玉清(2003)。戲劇教學逾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實踐。國教輔導,42(6),36-40。
簡上仁(1991)。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與發展。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簡上仁(1992)。台灣民謠。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簡上仁(1998)。台灣福佬係民謠:老祖先的台灣歌。臺北市:漢光文化。
簡上仁(2001)。福爾摩沙之美-台灣的傳統音樂。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簡紅珠(1987)。兒童戲劇活動教學策略。國教世紀,23(1),18-20。
錢仁康等(1999)。音樂欣賞。臺北市:五南。
謝苑玫(1999)。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9-196,高雄市。
顧如君(2000)。高中音樂才能班音樂欣賞課程設計與教材統整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佳蓉(2007)。戲劇教學融入音樂劇欣賞及表演之行動研究-以如果兒童劇團統統不許動》音樂劇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聶元龍、李晶與朱亞龍(1999)。音樂欣賞。臺北市:洪葉文化。
Copland,A. 著。劉燕當譯(1964)。怎樣欣賞音樂。臺北市:樂友書房。
Campbell, Linda; Bruce, and Dickinson, Dee. 著。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臺北市:遠流。
David, W. & Grant, J. 著。陳晞如譯(2009)。兒童戲劇:寫作、改編、導演及表演手冊。臺北市:華騰文化。
Haseman, B. & O’Yoole, J. 著。黃婉萍、陳玉蘭譯(2005)。戲劇實驗室-學與教的實踐。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Neelands, J. & Jonothan, T. 著。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
O’Toole, J. & Dunn,.J.著。劉純芬譯(2005)。假戲真做,做中學。臺北市:成長文教。
Pascoe, R. 著。劉晉立譯(2009)。戲劇-創意、轉化與學習的一門課程。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編:張曉華。板橋市:台灣藝術大學。
Spolin, V. 著。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臺北市:書林。
二、外文部分:
Bradley, I. L. (1971). Repetition as a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al preferen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 295-298.
Beer, A. S., & Hoffman, M. E. (1982). Teaching music. New Jersey: Silver Burdett Company.
Flowers,P. J. (1990). Listening the key to describing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4), 21-23.
Kelly, S. N. (2009). Teaching music in American society: A soci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Lehmann, A. C., & Sloboda, J. A., & Woody, R. H. (2007). Psychology for musicians: Understanding and acquiring the skill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ursell, J. L.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Westport: Greenwood. P. 201-206.
Reimer, B. & J. Wright. (1992). On the nature of musical experience. Colorado: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Reimer, B. (1997). Music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4(3), 33-38.
Reimer, B. (2001).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wanwick, K. (2002). Teaching music musically . This edition published in the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Volk, T. M. (2004). Music, educ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 Foundations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in, R. 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