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刊:
Frederic S﹒Pearson and J﹒Martin Rochester 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9月。
中共研究雜誌編輯部,「2004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5年6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主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一戰爭.戰略分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年。
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主編,《中共建政五十年》,新店:正中,2001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王保存,《世界新軍事革命》,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王普豐,《高技術戰爭》,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滬寧,「比較政治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987。
玉山譯,(德)洛伊寧格爾著,《第三隻眼睛看中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田一農、項懷誠、朱福林,《論中國財政體制改革與宏觀調控》,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8年。
白欽先、姚勇,《全球化、W'TO與開放中國的制勝之道》,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
曲星,《中國外交五十年》,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年。
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朱張碧珠,「國際關係」,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2月2年。
朱梅生主編,《軍事思想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7年。
朱景鵬,「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8期,民國88年8月。朱景鵬,「國際組織管理–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觀點」,台北:聯經出版,2004年1月。
朱陽明主編,《亞太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
吳安家,《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68年4月。
呂偉,《1998年以來財政體制與政策的宏觀評價》,財貿經濟(北京)2003年第3期,頁29-34。
李英民,「中國大陸研究」,五南出版社,1995年3月。
李英明主編,《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財團汪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3年。
李英明總策劃,高哲翰等著,《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大解構》,古北:揚智文化,2003年。
李效東,《比較軍事思想-部份國家軍事思想比較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李際均,《論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李穎、陳林生,「歐盟的區域政策特點及對我國的啟示」,經濟體制改 革2003年第5期:頁148–150。
沈偉烈、陸俊元主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易綱,《中國的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1984-1993》,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
林中斌,「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1998。
林中賦,《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器》,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林長盛,《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香港:明鏡出版社,1996年。
林毅夫,《制度與經濟發展-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年。
姚有志主編,《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出版社,2001年。
姚開建、陳勇勤主編,「改變中國–中國的十個「五年計劃」」,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1月。
胡佛,「政治學的科學探討(一)方法與理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4月。
胡鞍鋼、王紹光、周建民主編,「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軍事科學院戰略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夏立平、江西元合著,「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徐湘林,「面向21世紀的中國政策科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頁184–190。
浦興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上海::上海出版社,1999年。
翁明腎,《突圍一國安全的新視野》,台北:時英出版社,2001年。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2002年。
翁明賢執行編輯,《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翁松燃,《中華人民共和國畫法論文集》(續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7年。
翁松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論文集》,杳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4年。
馬克思,《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馬保安主編,《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高長、李志強、陳德昇,《金融風暴後中國大陸經濟政策走向及其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0年。
高體乾,《戰爭與戰略》,北京:軍事科孽出版社,1994年。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聯勤北部印製廠,2002年7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製,「中共戰略趨勢」,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9年。
國家計委社會發展研究所課題組,「〝十五〞社會發展計劃內涵研究」,《宏觀經濟研究》2000年第11期:頁12–16。
張長弓,《青春》,北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3年。
張建邦總策劃,《二0一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張進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革的思路與對策》,經濟問題探索(雲南昆明),2002年第12期,頁71-75。
張萬年主編,《當代世界軍事-中國國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
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鐘、洪子誠、余樹森、趙祖謨、汪景壽等著,《當代中國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畢英賢,「『上海合作組織』評議」,共黨問題研究,90年7月,頁1。陳一新,《2001年美中台三邊關係總檢討與未來展望》《吳東野、張亞中、楊開煌、陳一新合著之2001年國際形勢與未來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陳一新,《911以後中美關係的趨勢與展望》《宋國誠主編之21世紀中國(卷二)全球化與中國之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陳一新,《美國政府對華政策之現況及未來可能演變走向之分析》,《魏鏞主編之美國政府對華政用之可能演變及可能政策因應分析》,台北:前瞻政策研究中心,2002年。
陳一新,《國際體系轉變對台灣戰略環境的影響》《曾章瑞主編之2003年台海戰略環境評估》,台北: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陳一新,《從美國府會權力政治看我國對美政策》《汪毓瑋主編之亞太經合會後布希政府對華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遠景基金會,2001年。
陳一新,《2002年美中台三邊關係總檢討與未來展望》《李英明主編之2002~2003年亞太形勢發展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2003 年。
陳明顯,《晚年毛澤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德昇,《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九八》,台北: 永業出版社,1989年。
陳耀,「西部開發大戰略與新思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年4月。
陸貴山、王先霈主編,《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l989年。
傅豐誠、李志強,《大陸地方分權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6年。
曾永清,《大陸國債近況與風險動態分折》,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6卷第1期(民國92年1、2月),頁47-73。費孝通,「費孝通論西部開發與區域經濟」,北京:群英出版社,2000年5月。
項懷誠主編,《中國財政50年》,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12月。
黃崢,《劉少苛的一生》,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
楊光斌,「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
葉自成,「新中國外交政策: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六月。
董輔耐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
熊先覺,《中國司法制度》,天津:中國政法大學出版,1986年。
誘撅牷B王緝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區域發展問題」,《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頁23–31。
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出版社,1994年。
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趙建民,「中共黨國體制下立法機關的制度化」,《中國大陸研究》,四十五卷五期,2002年。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民國86年9月。
趙建民、張淳翔,《中華人民共和國選舉與立法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劉小敏、李振連,《WTO與中國文化》,北京: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年。
劉智峰主編,《第七次革命》,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年。
厲以寧、董輔礽、韓志國主編,「中國經濟跨世紀的主題與難題」,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4月。
蔡定劍,《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蔡定劍、王晨光,《人民代表大會二十年發展與改革》,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1年。
談世中、王耀媛、江時學等編著,《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遲福林、田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
閻學通,「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 月。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週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91年11–12月,頁112。戴晴,《毛澤東、黨天下、野百合》,台北:新風出版社,1991年。
薛榮久,《中國加入WTO縱橫》,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年。
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政府》,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叢進著,《一九四九~一九八九的中國:曲折發展的歲月》,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二)報刊:
1.中國時報。
2.聯合報。
3.人民日報。
4.大公報。
5.文匯報。
6.中共解放軍報。
二、外文部分:
1.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The Military Balance 1995–1996(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Ray Cline S., Metastrategy (New York:Crane Russak & Company,1988)
3. Nye, Jr. Joseph S., Bound to Lead:The Change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New York:Basic Books, 1990)
4. Betts Richard K., Conflict After The Cold War(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4)
5.Taylor, Pau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in the Modern World:the Regional and the Global Process(London, New York:Pinter,1995)
6.Jenner, W.J.F., The Tyranny of History(London:Allen Lane,1992)
7.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 Strategic Survey 2000-200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三、網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
2.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
3.大公網,http://www.takungpao.com。
4.亞洲協會Http://www. asiasociety.org。
5.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Http://www.ceip.org。
6.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Http://www.ncuscr.org。
7.史汀生中心Http://www.stimson.org。
8.傳統基金會Http://www.heritage.org。
9.美國大西洋理事會Http://www.acus.org。
10.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
11.布魯金斯研究所Http://www.brookings.org。
12.美國企業研究所Http://www.aei.org。
13.戰略曁國際研究中心Http://www.csis.org。
14.美國外交關係協會Http://www.foreignrelations.org。
15.國防資訊中心Http://www.cdi.org。
16.美國國防部資訊網Http://www.defenselink.mil。
17.亞太安全研究中心Http://www.apcss.org。
18.資訊戰爭Http://www.softwar.net。
19.中國軍力Http://www.comw.org/cmp。
20.詹氏年鑑Http://www.janes.com。
21.漢和信息中心Http://www.kanwa.com。
22.美國國防大學中共軍事問題研究中心Http://www.ndu.edu/inss/china_center。
23.卡托研究所Http://www.cato.org。
24.波士頓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Http://www.ifp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