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30 22: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彥郡
研究生(外文):PENG,YEN-CHUN
論文名稱:請願、陳情及遊說制度整併可行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for Integrating Petition Act ,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of Petition and Lobbying Act
指導教授:胡博硯胡博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 PO-YEN
口試委員:范文清張志偉
口試委員(外文):FANN, WEN-CHINGCHANG, CHIH-WEI
口試日期:2019-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請願陳情遊說
外文關鍵詞:PetitionLobby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臺灣的民主法治與自由人權,在大中華地區足為表率。其中最為重要即為言論自由表達的權利,我國憲法明文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請願及參政之權利,我國政府亦制定多種陳述意見的法制規範,惟卻未予以整合。我國現行請願法與行政程序法陳情篇章產生重疊競合之情形;遊說法基於陽光法案、杜絕黑金政治,並確保民主政治之參與,卻成效不彰。為強化前述三項法制效益,並因應全球數位電子化政府的來臨,實有必要將現行相關機制提出檢討。
本論文研究目的,試圖將現行陳情制度於行政程序法中刪除,並整併於請願法一併修正;另將與請願法所列標的同為人民對國家政策、法案陳述意見之遊說法共同納入規範,期能將三法整合為一法,並朝向數位民主法制之運作模式。
本論文研究範圍,擬就請願、陳情及遊說制度相關歷史背景加以探究,了解其立法淵源及目的,並將三制度現行運作模式相互比較分析,藉以探討三制度所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找出解決方式。本論文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獻分析法,經由整理及蒐集國內相關書籍、碩士論文、專業期刊、政府出版品或研究報告等資料,整理歸納並加以分析,以上述資料做為研究基礎資料。
各主要章節安排除第一章緒論外,第二章起參考過往文獻資料,了解請願、陳情、遊說制度的演變與社會環境變遷之間的關係,並比較各國相關規範與本國現行法規之異同;第三章將現行三制度運作方式加以整理分析;藉此引導出第四、五章所欲提出將三制度整併可行性之研究及建議。

Taiwan’s democratic rule of law and free human rights are exemplary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The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is the right to free expression of speech.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learly protects the people's right to freedom of speech, petitions and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 has also formulated a variety of legal norms for making opinions, but it has not been integrated. Taiwan's current Petition Act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of Petition have produced overlapping situations. Lobbying Act is based on the Sunshine Act, putting an end to black gold politics, and ensur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it is not effectiv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above three legal benefits, and in response to the advent of the global digital e-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relevant mechanism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ry to propose the delet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of peti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Act, and to revise it together with the petition Act. In addition, it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orms together with the petitions that are the people’s opinions on state policies and bills. We will try to integrate the three methods into one method and towards the operation mode of digital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etition and the lobbying system are explored, the legislative origins and purposes are understood, and the current operating modes of the three system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o explore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three systems and to further find solution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thesis is mainly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By sorting and collecting domestic related books, master's thesis, professional journals,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r research reports, etc.,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m, and using the above materials as the research basi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chapter, the main chapters refer to the past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Petiti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of Petition, Lobbying Act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refer 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evant norms of the countries and the current national regul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three-system operation mode; it guides the feasibility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systems in Chapters 4 and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2
第二章 請願、陳情及遊說制度簡介 3
第一節 請願制度 3
第一項 請願歷史背景 3
第二項 我國請願制度 5
第三項 他國請願制度 10
第四項 小結 18
第二節 陳情制度 19
第一項 陳情歷史背景 19
第二項 我國陳情制度 20
第三項 他國陳情制度 23
第四項 小結 27
第三節 遊說制度 28
第一項 遊說歷史背景 28
第二項 我國遊說制度 29
第三項 他國遊說制度 31
第四項 小結 36
第三章 請願、陳情及遊說制度比較分析 37
第一節 我國政府受理請願運作機制 38
第二節 我國政府受理陳情運作機制 38
第一項 中央政府處理方式 41
第二項 地方政府處理方式 42
第三節 我國政府受理遊說處理運作機制 48
第一項 中央主管機關 48
第二項 中央與地方政府受理遊說程序與過程 50
第四章 請願、陳情及遊說制度整併可行性 53
第一節 現行制度存在之困境 54
第二節 突破困難-合併請願與陳情制度,並納入遊說制度共同規範 72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6
參考文獻及書目 88
圖目錄
圖1:行政相談流程圖 25
圖2:請願、陳情與遊說之比較表 37
圖3:立法院請願處理程序 38
圖4:遊說過程與程序 51
圖5:未登記遊說處理程序 51
圖6:遊說管理機關業務分工 51
圖7:JOIN平臺與青瓦臺請願網提議/請願流程對照圖 67
表目錄
表1:行政院函請審議請願法修正草案 10
表2:六都處理陳情作業一覽表 47
表3:各機關遊說案件受理情形一覽表 53
表4:立法院人民請願統計 59
表5:JOIN平臺與青瓦臺請願網提議/請願機制比較 71
表6:請願法修正草案對照表 85


參考文獻
一、書籍
1.楊泰順著,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3年。
2.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下冊),翰蘆圖書,2000年3月2版
3.陳新民著,《行政法學總論》,三民書局,第7版,2000年8月。
4.邱政宗,「遊說法」草案評估報告,載於《憲政制度與陽光法案之研究》,立法院法制局,2004年。
5.李震山著,《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2007年9月1日。
6.趙可金、孫鴻著,《政治營銷學導論》,復旦大學,2009年3月1日。
7.周志宏等4人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3年11月修訂4版。
8.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第13版,2015年10月。
二、中文論文
(一)期刊論文
1.城仲模,四十年來之行政法,法令月刊40 週年紀念論文專載,第41 卷第10 期,1990年,頁64-81。
2.李震山,基本權利之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1995年5月,頁60-61。
3.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國科會研究彙刊,第6卷第1期,1996年1月,頁23-34。
4.蕭全政,臺灣民主化過程中的市民社會發展,國家政策雙周刊,第142 期,1996年7月9日,頁7-8。
5.許宗力,行政程序法與提升國家競爭力,競爭政策通訊,第1卷第11 期,1997年10月,頁23-34頁。
6.吳庚,基本權的三重性質─兼論大法官關於基本權解釋理論體系。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臺北: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1998年,頁1-52。
7.杜鋼建,請願權理論和制度比較研究,百年雜誌月刊,第 5 期,1999年,頁38-53。
8.陳愛娥,我國行政程序法立法過程的幾個特點,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1999年7月,頁37。
9.劉淑惠,遊說法的立法重點與評估,月旦法學,第63期,2000年,頁43-50。
10.林三欽,行政法上權利救濟管道的選擇──「第一次權利保護」與「第二次權利保護」之區別,台灣本土法學,第26 期,2001年9月,頁117-124。
11.陳祥、黃伸閔,民眾不同陳情管道相對效能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33期,2009年,頁83-120。
12.石振國,影響政治vs.干涉政治:台灣遊說制度的解剖,文官制度季刊,第2卷第2期,2010年,頁55-57。
13.紀惠容,NGO非政府組織的公關遊說,公關雜誌,第53期,2003年,頁32-34。
14.吳威志、石勝璋,我國行政程序法制上陳情案件處理規範及其檢討,科技法學論叢,6期,2011年,頁1-30。
15.陳敦源、黃心怡、廖洲棚、陳恭、陳揚中,政府推動電子連署(e-petition)的機遇與挑戰,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4卷第4期,2016年12月,頁41-53。
(二)國內學術論文
1.吳萬得,立法院處理人民請願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80年7月。
2.蔡進閱,從溝通基本權論我國集會遊行法之執行,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3.呂丁旺,論人民陳情權,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7月。
4.吳致緯,我國遊說法實施之檢討分析:從遊說團體角度探析,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7月。
(三)政府研究報告
1.李禮仲,《國會遊說法制的比較研究》,臺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研)090-054號,2001年。
2.陳振銘、吳錦麟,參訪日本政府處理陳情業務模式與機制,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出國人員報告書,行政院秘書處,2004年。
3.立法院第6屆第2會期第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9月9日印發。
4.內政部遊說法介紹,2008年7月。
5.人民陳情案件處理機制之改進,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8月。
6.呂啟元,遊說法成效不彰可能之法律原因,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年。
7.楊泰順、謝國璋,遊說法類型與我國的立法選擇,2010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10年11月。
8.胡龍騰、蔡秀涓、陳淑芳,我國廉政發展應如何落實《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之研究研究成果報告書,台北:法務部委託研究成果報告書,2010年9月20日。
9.呂坤煌,《德國聯邦眾議院請願案處理機制之探討》,立法院法制局專案研究報告,編號:A00963,臺北:立法院法制局,2012年。
10.林彤,我國遊說制度之檢討及改革建議,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
11.監察院國際事務小組,世界監察制度手冊(第二版),監察院,2012年11月,頁236-238。
12.民眾對施政表達意見機制之研究,NDC-DSD-102-001(委託研究報告)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年3月。
13.法務部法律字第10403506490號函:「為研修行政程序法,惠請貴機關就行政程序法第7章「陳情」章之存廢與否問題,惠示卓見。」,2015年9月4日。
14.行政程序法裁判要旨彙編(十),法務部編印,2015年12月。
15.黃琮祐,《單一陳情系統臺北市政府人民陳情系統再進化》,政府機關資訊通報第338 期,2015年12 月。
16.精進人民陳情處理知能,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年6月30日。
17.國家發展委員會,政府推動電子連署(e-petition)的機遇與挑戰,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16期開放政府,2016年,頁47-48。
三、網路資源
(一)國家、政府官方網站
1.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參訪日期:2018/8/10)
2.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innerIndex.action(參訪日期:2018/8/11)
3.內政部遊說法資訊專區https://www.moi.gov.tw/lobby/index.asp(參訪日期:2018/9/20)
4.臺中市政府資訊中心陳情整合平臺https://www.im.taichung.gov.tw/21488/21497/21597/21657/114388/post(參訪日期:2019/4/25)
5.澳洲政府首都區(Australia Capital territory)官方網站
http://www.ombudsman.act.gov.au(參訪日期:2019/5/14)
6.紐西蘭申訴專員官方網站
http://www.ombudsmen.govt.nz (參訪日期:2019/5/14)
(二)國內學術資源網站
1.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rwnckT/webmge?mode=basic(參訪日期:2017/12/20)
(三)其他
1.讀《資治通鑑》雜記:015 緹縈救父 https://drsposh.wordpress.com/2010/12/20/%E8%AE%80%E3%80%8A%E8%B3%87%E6%B2%BB%E9%80%9A%E9%91%91%E3%80%8B%E9%9B%9C%E8%A8%98%EF%BC%9A015-%E7%B7%B9%E7%B8%88%E6%95%91%E7%88%B6/(參訪日期:2018/12/12)
2.百年記憶:憲法制訂歷程
http://alohas.archives.gov.tw/43/search.html#(參訪日期:2018/12/29)
3.壹讀:美國行政規則制定請願制度研究
https://read01.com/PgN6xg.html(參訪日期:2017/1/12)
4.富瑩瑩,「遊說政治」在美國,學習時報, 2007年6月5日。
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7-06/05/content_8346035.htm(參訪日期:2018/11/25)
5.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全文:http://www.unodc.org/pdf/crime/convention_corruption/signing/convention-c.pdf。(參訪日期:2018/11/28)
6.林彤,美國遊說制度的演進與運作(上)(下),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9月3日。
https://www.npf.org.tw/2/11261(參訪日期:2018/11/28)
7.法操司想傳媒,【監察院爭議事件】監察院的手可以伸入司法嗎,法操FOLLAW,2018年12月28日。https://www.follaw.tw/f-comment/f02/18680/(參訪日期:2019/3/25)
8.謝國璋,《臺灣遊說立法之起源》,台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2年1月4日修訂。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00408(參訪日期:2019/4/16)
9.李宸儀,《白宮請願網站暫時關閉,川普稱新網站將為納稅人節省3千萬》,上報,2017年12月。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1566(參訪日期:2019/4/20)
10.K社韓文小百科,「青瓦台請願」到底是什麼?影響力竟然這麼大!,2018年11月。
https://www.koreastardaily.com/tc/news/110794(參訪日期:2019/4/20)
11.壹讀,《韓國球迷「攻陷青瓦台」請願:快查宜家!對瑞典宣戰!》,重慶晨報,2018年6月。
https://read01.com/RnBoa2o.html(參訪日期:2019/4/20)
12.鍾樂偉,你留言,我回應!「青瓦台請願網」深入韓娛界的影響力,ETtoday新聞雲,2018年4月。https://star.ettoday.net/news/1158826#ixzz5MioyMpez(參訪日期:2019/4/20)
13.呂啟元,遊說法成效不彰可能之法律原因,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09年11月。https://www.npf.org.tw/1/6715(參訪日期:2019/4/29)
14.国の行政に関する苦情、意見・要望は「行政相談」をご利用ください,政府広報,2017年10月16日。https://www.gov-online.go.jp/useful/article/201310/1.html(參訪日期:2019/5/14)
15.蔡雲,平政院與北洋時期的行政訴訟制度,民國檔案2008年02期。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MDA200802008.htm(參訪日期:2019/5/27)
16.民國初年袁世凱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貢獻,鳳凰網,2009年6月22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yuanshikai/200906/0622_6961_121
3847.shtml(參訪日期:2019/5/2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