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古籍
朱熹撰:《周易本義》,收於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一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四書或問》,收於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六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朱熹著:《四書章句集註》,台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
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胡廣撰:《大學章句大全》收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05冊,台灣,台灣商
務,1983年。
陳俊明校編,《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
羅整菴:《困知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陳淳:《北溪字義》,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北溪大全集》,卷四十,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中國基本古籍庫),
合肥市,黃山書社,2009年。
程顥、程頤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胡宏:《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二)專書
牟宗三:《理則學》收於《牟宗三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學生書局,2004年。
───:《心體與性體》,第三冊,台北,學生書局,2006年。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95年。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陳榮捷:《朱子新探索》,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
陳來:《朱熹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陳來:《宋明理學》,台北,允晨文化,2010年。
劉述先:《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台北,台灣學生,1995年。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一冊,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8年。
L. Kohlberg著,單文經譯:《道德的發展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三)期刊論文
楊祖漢:〈從朱子的敬論來看朱子思想型態的歸屬〉,收於《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
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72-86。
楊儒賓:〈格物與豁然貫通──朱子格物補傳的詮釋問題〉,收入於鐘彩鈞主編:
《朱子學的展開學術篇》,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2年,頁219-244。
───〈論「觀喜怒哀樂未發前之氣象」〉,《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十五卷,第
三期(2005年9月),頁33-74。
───:〈作為性命之學的經學理學的經典詮釋〉,《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二卷,
第二期(2009年10月),頁201-245。
黃瑩暖:〈唐君毅先生論朱子格物致知工夫〉,《國文學報》第48期(2010年12
月),頁65-91。
黃文宏:〈海德格的「共屬」與天台宗的「即」──試論詭譎之說法〉《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2000年3月),頁467-486。
陳榮灼:〈「即」之分析--簡別佛教「同一性」哲學諸形態〉,《國際佛學研究》,1991年12月, 頁1-22。
蔡耀明:〈迎向專業的佛教研究〉,《哲學雜誌》第三十二期(2000年5月),頁114-126。
戴君仁:〈朱子陽明的格物致知說和他們整個思想的關係〉,收入於《宋明理學研
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1989年。
鄧克銘,〈明中葉羅欽順格物說之特色及其效果〉,《鵝湖學誌》第26期(2001年6月)。
(四)電子資料庫
《中國基本古籍庫》,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REP Onlin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