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7 02: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妙惠
研究生(外文):Chiou Miao Hui
論文名稱:國人對區域休閒農業滿意度之調查-以大台南地區及松柏嶺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urvey of Citizens´ Satisfaction on the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Great Tainan Area and Songboling
指導教授:郭常銘郭常銘引用關係盧昆宏盧昆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休閒農業農業知識經濟松柏嶺大台南地區
外文關鍵詞:Leisure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SongbolingGreat area of Tain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兩岸經貿活動越趨於開放與頻繁。但因台灣農產品與大陸農產品同質性高且大陸農產品成本較低,導致農業的發展空間受到限制,進而使得農業問題逐漸浮出檯面。因此,未來不論是追求農業的永續發展,或是協助農產品之消費朝向精緻化、多樣化、健康化、便捷化或配合都市居民對農村綠地、空間、作物與生態等之需求,著實需要從知識經濟的角度來健全農民組織,從而改進農業經營型態。另外,在政府全面倡導實施週休二日的情況下,國人的生活型態為之改變,對休閒遊憩活動日趨重視。為因應國人對休閒生活的需求,休閒農業已成為政府推動的政策,所以休閒農業可以說是台灣未來農業轉型的一項經濟活動,成為結合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生態三生一體的新產業。
面臨這股休閒旅遊的風潮,就行銷方面,必須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利益、附加價值等,區隔出不同的消費型態,使休閒農業的經營者能確切的掌握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完善舒適的旅遊休閒空間。本研究係以場域田野調查及統計分析為研究方法,分別針對大台南地區及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兩地區,透過實地研究,觀察當地農產品、休閒農業型態、觀光景點…等進行實地調查,探討民眾對該兩區域休閒農業印象之認知與消費偏好,進行統計分析,提供該兩區域休閒農業之相關業者參考與改進,進而提昇其產業特性,而帶動該區域之商機。另外,透過農業知識經濟,進一步規劃區域休閒農業與當地特色,以及隨季節的變化而展現不同的景緻所結合的路線,讓台灣休閒農業的經營型態與方式,建立具有特色的核心價值,使資源合理分配及有效利用以增加農民所得,藉由發展農業休閒事業相關產業為地方帶來經濟上的效益,徹底實踐農業知識經濟應用於休閒農業之上。
After Taiwan join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transaction activities become more frequent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Nevertheless, the high homogene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nd the lower cost of products from Mainland China have threate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agriculture, and in turn have made agricultural problems becoming more obvious and perceptible. Therefore, from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spect, the organization of farmers needs to be enhanced not only for continuously pursu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to satisfy consumer’s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ddition, since the government advocates two days off, citizens have changed their life style and have more involved leisure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citizen’s demand for recreation activities,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policy which is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will be a new industry in the future which combin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easant live, and rural ecology.
In marketing, facing the dynamic trends of leisure and travel activities, leisure agriculture’s managers must identify different segm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arget markets, benefits and additional values of customers in order to precisely understand the markets; then in turn provide customers a comfortable and leisure space of tourism.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field survey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consumer’s cognition and preference of impression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he great area of Tainan and Songbol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employed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provided to relevant leisure farmers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nd create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y.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 regional leisure agriculture can jo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rea and different travel routes to build the core value of business which can distribute and utilize resources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then in turn increases peasant's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can bring in economical benefits of local business and also apply agricultur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ompletely on leisure agriculture.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4
1.4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2.1 休閒農業 7
2.1.1 休閒農業的定義 7
2.1.2 休閒農業的目標 8
2.1.3 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 9
2.1.4 休閒農業的類型 11
2.1.5 休閒農業的功能與活動內容 12
2.2 農業知識經濟 13
2.3 與本研究相關之文獻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9
3.1 研究架構 20
3.2 研究設計 21
3.2.1 問卷設計 21
3.2.2 抽樣對象與樣本數 22
3.2.3 研究假說 23
3.3 資料分析方法 23
3.4 有效樣本分析 25
第肆章 國人休閒習性之偏好分析 28
4.1 國人休閒習性之研究 28
4.2 人口統計變數對休閒習性之分析 33
第伍章 國人對個案區域之評價調查與分析 39
5.1 大台南地區之現狀調查 39
5.2 國人對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之評價分析 51
5.2.1 受訪者對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之滿意評價 51
5.2.2 受訪者對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之卡方分析 54
5.3 松柏嶺之現狀調查 59
5.4 國人對松柏嶺地區休閒農業之評價分析 61
5.4.1 受訪者對松柏嶺地區休閒農業之滿意評價 61
5.4.2 受訪者對松柏嶺地區休閒農業之卡方分析 63
第陸章 田野調查與轉型之具體建議 69
6.1 大台南地區核心休閒農業之建構 69
6.2 大台南地區休憩之規劃 73
6.2.1 依團體類型劃分之動線 74
6.2.2 依四季風情劃分之動線 76
6.3 松柏嶺轉型為休閒農業之具體建議 78
6.3.1 現狀分析 78
6.3.2 個案場域之轉型具體建議 80
6.4 行銷組合之建議 86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91
7.1 結論 91
7.2 建議 97
參考文獻 100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圖3-1 研究架構 20



表目錄

表2-1 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 10
表3-1 三份問卷之有效樣本的人口統計變數統計表 26
表4-1 民眾休閒習性之調查分析 29
表4-2 人口統計變數對休閒習性之顯著性分析 34
表5-1 受訪者對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之滿意評價 53
表5-2 人口統計變數對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之差異分析 55
表5-3 受訪者對松柏嶺地區休閒農業之滿意評價 62
表5-4 人口統計變數對松柏嶺地區休閒農業之差異分析 64
表6-1 九十二年民眾前往旅遊地區比率 70
表6-2 大台南地區核心休閒農業彙總表 71
表6-3 大台南地區各鄉鎮特產及產期 73
表6-4 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依團體旅遊之動線規劃 74
表6-5 大台南地區休閒農業依四季風情旅遊之動線規劃 76
表6-6 農村自然景觀之活動內容 83
表6-7 農家生活體驗之活動內容 83
表6-8 結合美食、民宿體驗之相關茶藝活動 8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Alastair M. Morrison著,1999,餐旅服務業與觀光行銷,初版,王照正譯,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760-761,台北。
2.John Swarbrooke & Susan Horner,2001,觀光消費者行為-理論與實務,謝智謀、王怡婷譯,桂魯出版社,頁115-128。
3.王小璘、何友鋒、詹雅萍,1997,”休閒農業整體發展評估模式之建立”,休閒觀光產業,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原作,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75-77。
4.王偉哲、賴美蓉,1997,”遊客在休閒農業區中從事遊憩活動之遊憩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探討”,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頁9-13。
5.伍翠蓮,1989,”台灣休閒五大趨勢”,商業週刊,第63、64期合刊本,頁25-31,2月6日。
6.江榮吉,1999,”休閒農漁業的發展”,興大農業,第31期,頁13-17,興大農業推廣中心,12月。
7.江榮吉、沈建宏、林國仕,1994,”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台灣農業,第30期,第4卷,頁27-37。
8.自由時報,2002,休閒旅遊第29版,2月18日。
9.行政院農委會,1996,”「休閒農業輔導辦法」中第三條第一款釋意,休閒農業輔導辦法”,行政院農委會,台北。
1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加入WTO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會實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台北。
1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政與農情,第103期,90年1月,頁50-67;
第105期,90年3月,頁53-55;
第107期,90年5月,頁6-12;
第108期,90年6月,頁66-76;
第111期,90年9月,頁58-59;
第112期,90年10月,頁41-45;
第116期,91年2月,頁55-59、頁78-79;
第117期,91年3月,頁49-55。
12.何銘樞,1991,”休閒農業區連鎖經營的作法”,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省農會,頁166-170。
13.吳靜惠,2001,因應加入WTO之新農業政策對台灣環境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李奇樺,2003,休閒農業形象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李明宗,1992,休閒、觀光、遊憩論文集,陳炳槮發行,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頁256-257。
16.李謀監,周淑月,1993,”臺灣休閒農業之經營發展及其消費行為之研究”,台灣經濟,第200卷,頁30-58。
17.林威呈,2001,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8.林晏州、陳惠美、黃文卿,1997,”國家公園發展休閒農園之可行性研究”,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頁39-41。
19.林梓聯,1991,”發展休閒農業的作法”,休閒農業經營管理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灣省農會,頁4-10。
20.林清實著,1988,復興基地臺灣觀光事業,初版,華僑協會總會編,正中書局印,頁18-20。
21.林澄枝(發行人),1999,台閩地區地方文化特色簡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54-267,10月。
22.林豐政,2002,”淺談知識經濟理念應用於農產業經營”,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33期,頁11-15。
23.邱忠源,2004,WTO衝擊下農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4.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茂昌圖書有限公司,頁1-23,頁103,台北。
25.邱魏志瀕,2000,苗栗縣休閒農場發展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26.倪葆真,1997,”農業產業文化發展”,農政與農情,第88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10月,http://bulletin.coa.gov.tw/view.php?catid=2232。
27.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1998,”台北市坡地農村發展休閒農業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28.張尊禎主編,2000,來去農牧場,陳照旗發行,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19-25、頁154-164、頁216,1月20日。
29.張景棠、黃守仁、施志宜,1999,”縣(市)風景區旅客旅遊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縣級風景區為例”,第十四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03,5月。
30.莊振成,2002,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六鄉鎮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31.許宏兆,2002,我國養殖水產品都市運銷通路與策略聯盟應用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碩士論文。
32.許長田,1999,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94。
33.陳宏維,2003,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成功因素之研析-以嘉義縣梅山鄉休閒農漁園區計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陳佩君,2003,休閒農業應用網際網路行銷績效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5.陳金原,2003,休閒農業園區發展策略之探討-以台中縣石岡鄉與新社鄉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陳昭明,1989,”發展農鄉休閒的經驗及其發展方向”,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實錄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
37.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資源的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第50期,頁8-10。
38.陳柳岑、段兆麟,2002,”知識經濟時代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8期,中國農業經營管理學會出版,頁100-143。
39.陳順宇,2000,多變量分析,二版,頁8-2,華泰書局,台北。
40.陳麗玉,1993,台灣居民對休閒農場偏好之研究,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黃世芳,2002,”推動休閒農業策略聯盟執行情形”,台中區農業專訊,第36期,頁20-24。
42.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七版,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台北。
43.黃虹鈞,2003,蔬菜農民產銷團體與大消費戶策略聯盟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4.黃顯懿,2003,農業推廣教育人員輔導傳統農業轉型休閒農業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匠師的故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5.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初版,頁334、頁374,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台北。
46.葉美秀,1997,”休閒農業中農業生態資源遊憩體驗發展之探討”,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頁27-29,9月。
47.劉孟怡,2001,休閒業結合農村發展之研究-以南投鹿谷鄉個案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濟學系碩士論文。
48.劉健哲,1999,”休閒農業與農村發展”,興大農業,第31期,頁1-4,興大農業推廣中心。
49.劉富善,1996,”臺灣休閒農場之設立、輔導及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35卷,頁1-33。
50.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遊客特性與動機之研究”,1997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頁57-59,9月。
51.蔡廷槐,2003,以南台灣進入WTO後農園特產品-熱帶水果經營轉型因應策略實證分析-以高雄縣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2.鄭世元,2004,中部溫泉區遊客休閒活動與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渡假生活型態為區隔變項,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53.鄭仲,2000,”休閒農業輔導辦法之簡介”,花蓮區農業專訊,第32期,頁25-27,6月。
54.鄭明欽、侯福分,2000,”花蓮及宜蘭地區休閒農業發展願景”,專訊第32期,頁2-4,6月。
55.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6.鄭健雄、陳昭郎,1998,”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化之探討”,休閒理論與遊憩行為,頁192-203,田園城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刷,9月。
57.鄭智鴻,2000,北台灣休閒農場市場區隔與市場定位分析,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58.蕭崑杉,2000,”知識經濟的農業推廣策略”,農業推廣學報,第17期,頁105-128。
59.戴啟才等,1990,”台灣觀光農場巡禮”,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發行所,頁90-96,6月30日。
60.簡文憲,2000,”休閒農業推展與回顧”,花蓮區農業專訊,第32期,頁5-8,6月。
61.羅碧慧,2001,休閒農業供需行為之研究 -以九斗村休閒農場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份
1.Angie M. Driscoll and Stanley J. Paliwoda, 1997, “Dimensionaliz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Entry Mode Choice”, Journal of Marketing, 13, pp. 57-87.
2.Sundman S., 1976, Applied Sampl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三、參考網站
1.2003年台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月別統計 http://202.39.225.136/statistics/File/200312/tourist%20spots_2003.pdf。
2.CTIN台灣旅遊聯盟http://travel.network.com.tw/。
3.中華民國戶外休憩學會http://www.recreation.org.tw/html/homepage.htm。
4.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5.台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tainan.gov.tw/index.html。
6.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www.trimt-nsa.gov.tw/v3/home.htm。
7.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http://tea.coa.gov.tw/。
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http://www.coa.gov.tw/。
9.易易生活網http://www.elife.com.tw/。
10.南投縣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nantou.gov.tw/index.asp。
11.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edu.tw/local/nanto/chonhin/main.htm。
12.興大農業http://www.nchu.edu.tw/aes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0.簡文憲,2000,”休閒農業推展與回顧”,花蓮區農業專訊,第32期,頁5-8,6月。
2. 38.陳柳岑、段兆麟,2002,”知識經濟時代休閒農業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8期,中國農業經營管理學會出版,頁100-143。
3. 37.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綠色資源的永續利用”,大自然季刊,第50期,頁8-10。
4. 26.倪葆真,1997,”農業產業文化發展”,農政與農情,第88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10月,http://bulletin.coa.gov.tw/view.php?catid=2232。
5. 22.林豐政,2002,”淺談知識經濟理念應用於農產業經營”,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33期,頁11-15。
6. 關中,1990,〈我國退休制度的現況與發展〉,(八十八年五月四日美國退休制度與401(k)計畫研討會講稿,轉載於《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季刊》,1(2)。
7. 蕭麗卿,1993,〈人口老化與老人經濟保障問題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305-330。
8. 蕭全政,1999,〈台灣民主化對政府經濟和社會職能的挑戰與因應〉,《理論與政策》,13(3),1-18。
9. 詹宜璋、王正,1994,〈消費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與老年基礎年金給付水準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27-45。
10. 黃耀輝,1994,〈實施老人年金制度之基本理念及建議案〉,《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
11. 陳聽安、吳英同,2000,〈台灣年金制度規劃之評析〉,《財稅研究》,32(2)。
12. 58.蕭崑杉,2000,”知識經濟的農業推廣策略”,農業推廣學報,第17期,頁105-128。
13. 49.劉富善,1996,”臺灣休閒農場之設立、輔導及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35卷,頁1-33。
14. 楊靜利,1998,〈晚近公共年金制度之改革與借鑑〉,《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3),477-514。
15. 楊靜利,1996,〈儲備制國民年金財務準備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8(1),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