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Seba)專書:
蝴蝶:《禁咒師I》,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II》,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III》,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IV》,台北縣: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V》,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上邪之有隻帥哥在我家》,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上邪之我的魔獸老爸》,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VI》,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禁咒師VII》,台北:雅書堂,2007年。
蝴蝶:《甜蜜online》,台北:雅書堂,2008年。
蝴蝶:《荒厄》,台北:雅書堂,2009年。
蝴蝶:《荒厄II》,台北:雅書堂,2009年。
蝴蝶:《荒厄III》,台北:雅書堂,2009年。
蝴蝶:《荒厄IV》,台北:雅書堂,2009年。
蝴蝶:《姚夜書》,台北:明日工作室,2009年。
蝴蝶:《百花殺》,台北:雅書堂,2010年。
蝴蝶:《曼珠沙華》,台北:雅書堂,2010年。
讀者反應參考資料來源:
「夜蝴蝶館」當前網址:http://seba.pixnet.net/blog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百花殺》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荒厄》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曼珠沙華》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Game Over》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I》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II》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III》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IV》之讀者留言。
「夜蝴蝶館」:網路連載小說《姚夜書》之讀者留言。
最後上網確認時間:2012年02月14日。
「蝴蝶二館」當前網址:http://elegantbooks.pixnet.net/blog
「蝴蝶二館」:網路連載小說《上邪之有隻帥哥在我家》之讀者留言。
「蝴蝶二館」:網路連載小說《上邪之我的魔獸老爸》之讀者留言。
「蝴蝶二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初回版第五部》之讀者留言。
「蝴蝶二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初回版第六部》之讀者留言。
「蝴蝶二館」:網路連載小說《禁咒師~初回版第七部》之讀者留言。
最後上網確認時間:2012年02月14日。
其他專書: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1987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南:大夏,1991年。
漢姆舒拉格(Carl A.Hammerschlag)著;汪芸:譯:《失竊的靈魂:儀式與心
理治療》(The Theft of the Spirit),台北:遠流,1994年。
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台北:日臻,1995年。
茱蒂斯.赫曼(Judith Lewis Heman)著,楊大和譯:《創傷與復原》,台北:
時報,1995年。
陳學明:《文化工業》,台北:揚智,1996年。
吉兒.佛瑞德門(Jill Freedman),金恩.康姆斯(Gene Combs)著;易之新
譯:《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台北:張老師,2000年。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編:《e世代心理學》,台北:桂冠,2001年。
亨利.克羅斯(Henry T. Close)著;羅小菁譯:《故事與心理治療》,台北:
張老師,2002年。
須文蔚:《臺灣數位文學論》,台北:二魚,2003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2003年。
李欣倫:《戰後臺灣疾病書寫研究》,台北:大安,2004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4年。
Irvin D. Yalome著;易之新譯:《存在心理治療(上)(下)》(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台北:張老師,2004年。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
群學,2006年。
Linda Mcdowell著;國立編譯館主譯,徐苔玲、王志弘合譯:《性別、認同與地
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台北:群學,2006年。頁99。
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大衛.艾普斯頓(David Epston)著;廖世德譯: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台北:心靈工坊,2007年。
陳靈強:《多維視野下的大眾文化》,杭州:浙江大學,2007年。
范伯群、孔慶東:《大眾文學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2008年。
翁振盛、葉偉忠:《敘事學.風格學》,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10年。
Froma Walsh編;劉淑瓊譯:《家族治療的靈性療癒(下)──賦能、復原與希望》,
台北:張老師,2011年。
參考期刊:
須文蔚:〈新瓶中舊釀與新醅的纏綿──淺談本土網路文學的現況與隱憂〉,《文訊雜誌》,1999年04月。頁38-40。
洪雅琴、陳祥美:〈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一)〉,《諮商與輔導》,第181期,2001年01月01日。頁2-7。
洪雅琴、陳祥美:〈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二)〉,《諮商與輔導》,第182期,2001年02月01日。頁20-25。
洪雅琴、陳祥美:〈後現代主義敘事治療概論(三之三)〉,《諮商與輔導》,第183期,2001年03月01日。頁21-25。
林慎孜:〈奇幻世界中的真假虛實--以Harry Potter系列為例〉,《書府》,第25-26期,2005年11月。頁82-101。
黃淑珍:〈阿德勒學派中早期回憶的意義與解釋〉,《輔導季刊》,第42卷,2006年09月。頁49-60。
許嘉雯:〈論李喬《埋冤一九四七埋冤》敘事的社會功能〉,《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十三期,2006年12月。頁165-179。
黃世民:〈網路時代書寫改變〉,《出版界》,第80-81期,2007年08月。頁19-25。
黃錦敦:〈敘事取向遊戲治療在兒童諮商之運用〉,《輔導季刊》,第43卷第4期,2007年12月。林麗珊:〈邊緣即是中心-金基德電影敘事裡的沉默族群〉,《中央警察大學警察行政管理學報》第4期,頁133-146。2008年12月。
參考論文:
黃洛晴:《網際空間中虛擬社群的自我組構──以網路小說社群為例》,私立東海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柯景騰:《網路虛擬自我的集體建構──台灣BBS網路小說社群與其迷文化》,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張雅鈞:《吉本芭娜娜研究-以療癒為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唐毓麗:《罪與罰:臺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06年。
廖秋瑜:《台灣當代網路文學現況研究──以藤井樹作品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
學語文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7。
彭信揚:《以敘事治療在網路諮商中陪伴故事主人重寫生命藍圖》,私立中國文化
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倪若嵐:《創傷記憶與敘事治療── 《桑青與桃紅》和《人寰》的離散書寫》,國
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王薇棻:《部落格網路書寫的自我療癒歷程敘說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張簡碧芬:《小說閱讀對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
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蕭怡君:《蔡智恆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劉育志:《蔡智恆網路小說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年。魏岑玲:《臺灣當代網路小說研究(1996-2009)》,市立臺北教育大學中國語文
學系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葉釗瑋:《九把刀《殺手》系列小說研究》,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