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孔令堅(2011)。運用反思教學模式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DHU5576032)王妙里(2001)。反思教學中教師內省智慧的探索(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0NTPTC611052)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王恩旭(2012)。對外漢語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以語音課反思性筆記為例。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6,44-48。
何粵東(2002)。眾聲喧嘩與獨白: 敘說學校生活故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0NPTTC576013)吳佳綺(譯)(2010)。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原作者Graham R.Gibbs)。臺北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原著出版年2007)
吳麗媚(2011)。教師情緒管理與師生關係之敘事研究:一位教師的自我省思(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9NPTT5576079)宋如瑜(2005)。實踐導向的華語文教育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宋如瑜(2008)。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個案為基礎的探索。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宋如瑜(2009)。華語文教學實務。臺北縣新店市:正中。
宋如瑜(2011)。華語教師的教學語言研究 ──以師資培育為導向(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TNU5612018)李曉萱(2000)。華語文教師教學專業知能之探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9NTNU0612002)李躍文(2013)。自我反思型教學:外語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71-74。
周靜婉(2012)。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談新手華語教師新課題。華文世界,109,98-105。
施宇謙(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DHU5576003)張于忻、何佳蓉、陳振豪(2010年10月)。菲律賓華語文教育現況研究。開拓僑民與華語文教育新境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
張秋華(2009)。菲律賓華校導入新教材之研究:G校個案(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8NTPTC611055)張雅萍(2012)。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閱讀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0NDHU5576008)張榮顯(2012)。臺海兩岸對菲律賓華文教育援助之比較研究-以菲華文教中心與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張榮顯(2012年3月)。菲律賓華語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個替代役教師的田野調查。夏誠華(主持人)。第一屆全國「華語文教育與僑民教育」研究生學術研討會。中原大學。
張衛東、莫芮(2010)。教學反思概論。四川市: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莊明貞等(2010)。敘事探究:課程與教學的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許健將(譯)(2008)。反思教學導論(原作者Kenneth M.Zeichner&Daniel P.Liston)。臺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6)
郭玉霞(1995)。準教師思考之個案研究。國科會專案(標號:NSC84-2411- H -142-004)。臺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郭睿、劉循、崔永華(2010)。漢語教師發展。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陳聖謨(1998)。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7NKNU0332021)陳麗華(1990)。反省性師範教育派典的理念與實際。教育研究雙月刊,14,53-61。
陳曦(2013)。反思性教學─新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成功(教育),1,191-192。
陸建勝(2000)。菲律賓華校的華文教育(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9NCNU0493004)黃政傑(2002)。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耀東(2006)。淺談菲律賓華文教育。東南亞縱橫,9,43-48。
廖宜瑤、夏誠華、張榮顯(2011)。菲律賓華文學校之現況與展望。中原華語文學報,9,99-119。趙金銘(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樂大維(2012)。當兵當到菲律賓:華語教師的菜鳥日記。臺北市:文光。
蔡喬育(2008)。成人教師教學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以華語文教學為例(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7CCU 05142005)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81NCCU0332003)鄭承軍(2011)。漢語國際教育背景下對外漢語師資核心素質研究。北京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饒從滿、楊秀玉、鄧濤(2005)。教師專業發展。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CLASS(全美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國家東亞語言資料中心俄亥俄州立大學分部 2001合作專案(2001)。中小學K-12教師標準。取自http://classk12.org/2012/ts.htm
國家漢辦暨孔子學院總部(2012)。《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2版)正式發佈。取自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2-12/12/content_476160.htm
張作錦(2011)。全球缺500萬漢語教師。遠見雜誌,301。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8378.html
英文文獻
Calderhead,J.(1989).Reflec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5(1),43-51.
Dewey,J.(1933). How We Think.Chicago:Henry Regnery.
Riessman,K.C.(1993).Narrative analysis.London:Sage.
Rossman, G.B., and Rallis, S.F. (2003). Leaqrning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p. 31-60.
Russell, T.&Munby, H.(1992). Teachers and Teaching: From Classroom to Reflection. London [etc.] : Falmer.
Schon,D.(1987).Education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Steffy,B.E.(1989).Career Edu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ers.Lancaster,PA:Technomic Pub.
Wallace,M.J.(1991).Tra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p.5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eichner K.M.& Liston D.P.(1987) Teaching student teachers to reflect.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6(1),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