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20: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秀卿
論文名稱:多媒體組合與認知風格對國小自然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水循環單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Modes and Cognitive Style on Natural Science Learning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A Case of The Water-Cycle Unit
指導教授:羅綸新羅綸新引用關係張正杰張正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urence L.S. LwoCheng-chieh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多媒體解釋模式認知風格水循環
外文關鍵詞:multimediapresentation modescognitive stylewater cyc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以多媒體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驗證其中的模式原則,並同時考量學習者的個別差異,探討不同的多媒體組合與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影響,希望能藉由研究結果,提供多媒體教材設計與選用的原則。
  本研究採2*2二因子準實驗設計,以43位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的自變項是多媒體組合(動畫+旁白、動畫+字幕)和認知風格(場地獨立、場地依賴),實驗的依變項為學習成效。實驗首先進行認知風格測驗,再依據施測結果選取研究對象與分組,之後讓研究對象同時接受水循環多媒體教學實驗,並接受成就測驗。
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的多媒體組合方式與學習者的認知風格無顯著的交互作用。
二、不同的多媒體組合方式對學習成效無顯著的影響。
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對學習成效有顯著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場地獨立學習者學習成就測驗表現顯著優於場地依賴學習者。
  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分別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多媒體設計者與教師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odality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and the cognitive styles.
  This study implemented a 2×2 two-factor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are 43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experiments are the modes of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animation plus narration vs. animation plus text) and participants’ cognitive style (field-independent vs. field-dependent). The participants received a multimedia of water-cycle learn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resentation modes. After that , a post-test was conducte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hown as follow:
1.There i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modes and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s.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different multimedia presentation modes.
3.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ognitive styles. The learners with field-independent styl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learners with field-dependent style in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multimedia learning program designers and teachers.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媒體學習理論
  第二節 認知風格
  第三節 多媒體與認知風格在其科學學習之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的多媒體組合方式與不同認知風格對學習成效之分析
  第二節 探討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對不同多媒體組合方式之意見及感想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參考文獻
  貳、英文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授權同意書
  附錄二、團體嵌圖測驗(GEFT)
  附錄三、學習成就測驗
  附錄四、多媒體教材學習回饋單
  附錄五、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設計

壹、中文參考文獻:
方日升(2009)。多媒體示例教學對於國中生三角幾何單元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江怡萱(2006)。雙碼理論應用於多媒體輔助英語生字與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吳宇穎(2005)。多媒體組合方式與知覺偏好對學習結果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裕益(1987)。認知能力與認知型態個別差異現象之探討。教育學刊,000(007), 0051-0059。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余鳳庭(2010 )。多媒體呈現方式與注意力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環保議題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汪靜明( 1996) 台灣中部區域環境教育課題及推動政策。環境教育季刊, 29, 2-16。

汪靜明( 2000)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2000 年特刊,
5, 63-70。

宋曜廷(2000)。先前知識、文章結構與多媒體呈現對文章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邱惠芬(2003)。多媒體介面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及學習保留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嘉孜(2009)。字幕在多媒體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字彙習得與句子理解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麗娟(2000)。電腦視覺設計:動態性因素與學生特質探討。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

洪碧珠(2010)。國小六年級學童各層次閱讀理解表現的性別差異與場地獨立性認知風格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木金(2009)。認知風格理論對有效學習策略的啟示。國立政治教育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27。取自http://ctld.nccu.edu.tw/ctld/?tag=第27期

陳佩琪(2011)。電子白板互動式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結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英豪、吳裕益(1994)。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復文。

陳密桃(2003)。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教育學刊,21,29-51頁。

陳偉慈(2011)。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態度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國立編譯館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七)。台北:文景書局。

教育部(2008)。(2008-2011)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2012-2016)數位學習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敬于(2011)。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電腦多媒體教學的學習成就表現-以遺傳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鈕文英(199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37,頁 67-74。
曾美錫(2011)。數位5E學習環教學對六年級學童「熱的傳播」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俊英、林震岩(1994)。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

黃齡儀(2006)。多媒體輔助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的高中生學習高三生物主宰生命奧祕的分子課程單元的學習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馮凱鈺(2007)。場地獨立性對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忠曉(2006)。導入認知風格之遊戲輔助學習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齊瑮琛(2010)。不同之多媒體教材組合模式對文言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潘伯正(2009)。教材媒體組合方式與知覺偏好對學習成效與認知負荷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俊傑(1995)。場地獨立與閱讀理解之探究。研習資訊,12,5,6-10。

盧忠信(2002)。視覺媒體呈現教材方式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電腦軟體應用丙級學科測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蕭英勵(2009)。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研究趨勢與發展-以台灣地區2001~2009年學位論文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南大學,台南市。

謝哲仁(2002)。動態電腦幾何教學建構之設計實例與理論探析。革新國民中小學數學教育,225-228。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謝富榮(2003)。概念構圖策略與認知型態對自然科網路化教學影響之研究(未出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羅綸新等(譯)(2012)。教學科技媒與媒體(原作者:Sharon E. Smaldino、Deborah L. Lowther、James D. Russell)。臺北市:華騰文化。
貳、英文參考文獻:
Ballard, L. D. (1985). The interaction of cognitive learn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of selected student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PHD dissertation, North Texas State University, Denton, TX, USA.

Brown, H. D. (2000).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4th ed.). NY:
Longman.

Carter, E. F. (1988). The relationship of field-dependent/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 to Spanish language achievement and proficiency: A preliminary report.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2, 21-30

Cronbach, L. J. &; Snow, R. E. (1981).Aptitudes and instructional medthods: A
handbook for research on interactions. Irvington publishers, Inc.

Daft, R.L. &; Lengel, R. H(1986).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Media Richness and Structural Design.Management Science,32(5),554-571.

Evangelos, T., Andreas, P., &; Demetriadis, S. (2003). The design and 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an adaptive educational system based on cognitive styles. Journal of Computers &; Education, 41, 87-103.

Hansen, J. R. (1980). Field dependent-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foreign l anguage proficie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an introductory Spanish course.Unpublished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1, 3460.

Kalyuga, S., Chandler, P., &; Sweller, J. (2000). “Incorporating Learning Experience Into the Design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2(1), 126-136.

Lai, S. L.(1998). The effects of visual display on analogies using computer-based learning.Interna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25(2),151-207.

Lai, S.L. (2000), “Influence of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s on Learning Abstract Concep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7(2), 199-207.

Mayer, R.E., and Gallini, J.K. (1990). When is an illustration worth ten thousand word?.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2,715-726.

Mayer, R. E. (1993). Comprehension of graphics in texts: An overview.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3, 239-245.

Mayer,R.E., and Sims,K. (1994).For whom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
Extensions of a dual-coding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86(3),389-401.

Mayer, R. E.(1997). Multimedia learning :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1)1-19.

Mayer, R. E., Heiser, J., &; Lonn, S. (2001).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multimedia learning: When presenting more material results in less understan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3(1), 187-198.

Mayer, R. E.(2001)。Multimedia learn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er, R.E., and Moreno, R.(2003).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38(1),43-52.

Nunnaly, J.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aivio,A.(1990). Mental representations:A dual coding approach.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rensky, M.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On the Horizon, 9(5), 1–15.

Sweller,J.,van Merrierboer,J.J.G,&; Pass,F.(1998).Cognitive architecture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0,251-296.

Witkin, H. A., Oltman. P. K., Raskin, E. &; Kaerp, S. A. (1971). A manual for the
embedded finures tests.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Inc.

Witkin, H.A., Moore, C.A., Goodenough, D.R., and Cox, P.W. (1977).Field dependent and field 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47(1), pp 1–64.

Witkin, H.A, &; Goodenough, D. R. (1986).Cognitive styles: Essence and origins.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INC.(Third Printing)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裕益(1987)。認知能力與認知型態個別差異現象之探討。教育學刊,000(007), 0051-0059。
2. 吳裕益(1987)。認知能力與認知型態個別差異現象之探討。教育學刊,000(007), 0051-0059。
3. 吳裕益(1987)。認知能力與認知型態個別差異現象之探討。教育學刊,000(007), 0051-0059。
4. 汪靜明( 1996) 台灣中部區域環境教育課題及推動政策。環境教育季刊, 29, 2-16。
5. 汪靜明( 1996) 台灣中部區域環境教育課題及推動政策。環境教育季刊, 29, 2-16。
6. 汪靜明( 1996) 台灣中部區域環境教育課題及推動政策。環境教育季刊, 29, 2-16。
7. 汪靜明( 2000)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2000 年特刊,
8. 汪靜明( 2000)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2000 年特刊,
9. 汪靜明( 2000)水資源環境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2000 年特刊,
10. 陳密桃(2003)。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教育學刊,21,29-51頁。
11. 陳密桃(2003)。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教育學刊,21,29-51頁。
12. 陳密桃(2003)。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教育學刊,21,29-51頁。
13. 鈕文英(199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37,頁 67-74。
14. 鈕文英(199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37,頁 67-74。
15. 鈕文英(199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37,頁 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