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04 人力銀行網站 http://www.104.com.tw/
104 人力銀行(2006),「人才派遣趨勢文章」,104 人才派遣中心
http://www.104temp.com.tw/temp
行政院主計處,行業分類標準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01220284371.doc
行政院主計處,職業分類標準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411411512171.doc
方昭明(2000), 淺談員工教育訓練」就業與訓練,第十八卷,第三期,頁 46-50。
王麗蓉(2006),「人力派遣業經營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成之約(1998),「淺論派遣勞動及其對勞資關係的影響」,就業訓練,第16卷。
杜 正 勝(2006)。教 育 部 產 學 合 作 資 訊 網。2008 年 11 月 1 日,
取 自 :http://www.iaci.nkfust.edu.tw/ 。
李長貴(2000),人力資源管理,華泰書局,台北,第一版。
李芳嘉(1998),我國大學校院產學合作機制整合之研究--技轉與育成機制功能之重複與互補性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
李月卿(2004),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美髮業沒公司設計師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美(2011),溫泉產業結合美容療程之創意共構經營-以花蓮地區為例。嘉南藥理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海清,「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鈺杰(2002),中國大陸台資企業之教育訓練內容研究¬─以蘇州地區台資企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論文。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琴珠(2008)。我國高職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制度探討與改進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林姵君(2006)。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亞君(2001)。航太科技教育產學聯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黃上生(2007)。大學智慧財產管理之法制分析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洪偉盛(2005)。高等技職校院與企業參與產學合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行政組碩士論文,臺北市。彼得.杜拉克(2002),(劉真如譯),下一個社會,台北:商周文化。
湯堯、成群豪(2004)。高等教育經營。臺北市:高等教育。
陳靖怡(2006)。休閒農場產學合作需求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梅可望(1997),企業訓練與經濟發展,就業與訓練,15(3),頁 6-7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版。
鄭津津(2002),從美國勞動派遣法制看我國勞動派遣法草案,中正法學集刊,第十期。
簡建忠,《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 84。
簡建忠(1999),「台灣派遣勞工對派遣工作看法之研究」,勞動派遣法制研討會論文,pp.78-92
路瑞瑾(2000),台灣壽險業外勤教育訓練對業務人員學習型態與自評成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鐘友健(2003),壽險業務人員行銷績效及其教育訓練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教育部(2008)。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2008 年 8 月 10 日。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4002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設置條例,第十條:「校務基金有關年度預算編製及執行、決算編造,應依預算法、會計法、決算法、審計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但捐贈收入、場地設備管理收入、推廣教育收入、建教合作收入及第七條之一投資取得之有關收益不在此限,惟應由各校自行訂定收支管理辦法,並受教育部之監督。
職業訓練局(2012).美容美髮及化妝品業2012年人力調查報告
http://www.vtc.edu.hk/uploads/files/bhtb_2012_binder1_eng.pdf
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三、教育部推動產學合作模式」,產學合作手冊,第二單元,at<http://www.mba.yuntech.edu.tw/2006%20Industry-Education%20Handbook/html/02_3_1.html>(最後點閱時間為 2009 年 4 月 20 日)
教 育 部 ( 2009 ) 。 大 專 校 院 校 數 統 計 。 2009 年 5 月 10 日 。 取 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overview03.xls
英文文獻
Mitlacher, L.W. (2005), ”Temporary Agency Work, the Changing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nd its Impact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agement
Revue, 16, pp.37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