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2016)。縣市人口年齡結構指標。 檢自:http://www.ris.gov.tw/fr/346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63。
王雅麗(2002)。略論中醫美容保健。遼寧中醫雜誌,29(11),
691-692。
王燕(2010)。淺談現代中醫美容的發展狀況。中國美容醫學,
19(2),53-54。
王嘉祥(1995)。陰陽五行臟象學說。台南市:皇家。
王保進(2011)。從評鑑取向探討學生學習成效品質保證機制之內涵
。教育研究月刊,207,5-17。
方士源(2010)。社區大學資訊科技課程學員學習動機、學習阻礙學
習滿意度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宜蘭縣。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
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誕生(1998)。我國高中/職畢業生經濟效益之比較研究。高雄市:
復文。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
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
29,117-135。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育取向。台北市:五南。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余采瑄(2011)。成人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高級中等
進修學校第二專長教育班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余書麟(1994)。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
司。
吳貝克(2000)。技能檢定學科測驗對高職汽修科學生專業課程學習
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彰化縣。
吳易達(2012)。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
中部某高職學生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明隆(2008)。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瓊汝(1998)。國中學生之學習態度研究。台北教育資料,566,
44-50。
吳曉玲(2009)。高職美容科學生對美容美髮學習動機,學習行為與
學習成效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謝妙芬(2015)。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
係之研究-以人體彩繪職業訓練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
科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文姮(2011)。高屏區高齡者電腦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市。
李永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李佩玲(2007)。高科技產業員工學習動機,訓練成效與工作績效之
相關性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新竹市。
李瑞梅(2014)。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之研究:以高職日文科學
生為例。大仁學報,44,75-100。
卓宜燕(2016)。中學女生的家政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探究。南
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卓姿誼(2011)。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周佳慧(2003)。訓練成效評估之探討---以V公司團隊建立課程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汪瑞芝、廖玲珠(2008)。會計習作課程之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當
代會計9(1),105¬- 130。
阮鵬宇(2007)。老人大學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政
府老人大學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亞仕(2015)。高級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
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桃園市。
林進材(2004)。教學原理。台北市:五南。
林宝桂(2001)。小學教學概念教學之我見。雲南教育,13,52-52。
林姿利(2007)。技職院校教師印象管理策略對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
習成效之影響─南台科技大學英文課程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
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才銘(1998)。高雄市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教育實況之觀察,訪問
與問卷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邱皓政(201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台北市:五南。
邱穗中(1993)。成就動機導向課程對減輕國小學童習得無助感之實
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花雅鈞(2013)。學習動機與學習績效關係之研究。管理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侯博騵(2004)。高職農機科學生學習行為與技能檢定之研究。國立
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胡倩瑜(2014)。專科學校學生學習成效品質保證機制建置與實施成
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胡夢蕾、吳明雄(2006)。台灣餐旅教育三明治建教學生學習動機
與學習型態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11,1-30。
施惠娟(2014)淺論中醫學之五臟與美容的關條。美容科技學刊,11(1),57¬¬¬¬-64。
柯正峰(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
型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馬健能(2004)。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
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
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5,129-172。
高千惠(2010)。中學生期望價值,課業壓力與其學習行為之關係。屏
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徐昊杲、宋妙蓮(2005)。大專校院實施就業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10,137-150。
張文隆(1997)。臺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中市。
張美瑤、張景棠、李佩勳(2011)。觀光休閒相關科系進修部學生學
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大學院校在職專班
為例。運動健康與休學刊,19,85-98。
張春興(199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
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
華。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
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
華。
張春興(2009)。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鐘升(2012)。嘉義縣國小學童游泳課程學習滿意度、學習成效及
行為意象之關聯。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聖麟(2001)。改善教學品質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生活科
技教育,34(1),9-14。
張蕊苓(1997)。影響教室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國際人文年刊,7,143-165。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市。
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金山(2002)。高職汽車科學生專業實習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對學
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明玉(2003)。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韋傑(2014)。學生使用ERP系統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亞洲大學會
計與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政傑(2000)。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台北市:師大師院。
黃富順(1992)。成人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研
究。高雄市:復文。
黃穎豐(2006)。綜高機械技術學程學生參加在校生技能檢定的學習
行為與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靜君(2016)。高雄市國中學生對於隔宿露營活動之學習動機,學
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關聯。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論文,
未出版,高雄市。
許正淳(2005)。我國成人參與研究所在職進修教育動機之研究。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縣。
許智翔(2004)。不同團隊訓練方式之成效評估。國立中央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郭文宗(2004)。激勵因子對高職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行為與學習效
能之影響。大業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彰化縣。
郭美貝(2012)。美容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
之研究-以嘉義某技術學院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美貝、吳立安(2012)。美容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
成效關係之研究。美容科技學刊,9(4),59-78。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16。
郭郁智(2000)。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
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郭裕庭(2010)。大學生學習動機、任教意願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
究-以師院改制後之大學教育系為對象。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巧倩(2013)。臺中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
研究。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陳文忠(2005)。組織氣候、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對人力資源績效影
響之研究-以國內企業員工回流教育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
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品華(2006)。技職大學生自我調整學習的動機困境與調整策略之
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1),37-50。
陳敬能、蔡蘇南(2009)。大專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動機之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127-133。
陳珮漪(2016)。高職服裝科學生對縫紉技能課程學習行為相關之研
就。華岡紡織期刊,23(7),421-428。
景小東、丁艷霞(2007)。五臟主藏,腑主瀉。吉林中醫藥,09,61-62。
楊嵐、沈靜、許婧、王玉梅、伍景平(2006)。前景廣闊的中醫美容
學。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05,319-320。
張天民、楊佳諭(2007)。我國高職工業類群實習課程中「工業安
全」內涵之探討。工業安全衛生,222,8-23。
曾聖文、洪采玟(2011)。學習動機與型態對苗栗縣社區教育滿意
度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東亞論壇,474,19-38。
陳寧晏(2010)。文教機構職業婦女在職進修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溫世頌(2007)。心理學導論:三民。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廖淑秦(2014)。科技大學餐旅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
發展關係之研究。高雄餐旅大學餐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劉永順(2007)。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
縣市社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素珍(2006)。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
─以臺北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簡茂發、蔡玉瑟(1995)。國小資優生的認知型式,內外控信念與學
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3-5,81-112。
蔡昕璋(2009)。二專在職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況相關之研究-以國
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應用外語科學生為例。北商學報
,16,195-216。
蔡華華、張雅萍(2007)。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領導行為
為干擾變數。中華管理學報,8(4),1-18。
賴怡婷(2013)。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
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美容系學生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
理科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賴秋玲(2010)。縮減婦女數位落差實施計畫』課程學習動機及學習
成效分析-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環境經濟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東。
戴文雄、張永福、陳穎謙、陳清檳(2009)。實用技能學程學生人
格特質,自我效能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
3(1),1-24。
謝孟穎(2003)。家長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教
育研究集刊,49(2),255-287。
謝政達(2013)。臺北市私立高職學生數學課班級氣氛對學習動機與
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安晴(2014)。面對十二年國教,導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
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0),52-54。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鄭俊杰(2013)。國小躲避球領導行為與滿意度對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鄭增財(2000)。如何促進技藝班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技術與職業
教育,32,32-34。
韓美文(2014)。從課程與證照結合探討課程學習動機、證照取得動
機及學習度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慈濟技術學院學報,23,
137-153。
韓宜娟(2011)。陸生來台就讀動機與生活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根毅、張志銘、賴永僚、王于寧(2015)。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動
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9(4),
81-99。
魏雅璇(2013)。成人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
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屏東縣。
魏子孝、聶莉芳、張燕(2001)。中醫藥學概論。台北市:文津。
蘇錦麗(2009)。大學院校學生學習成果評估相關內涵分析。評鑑雙
月刊,22,58-62。
魏雅璇(2013)。成人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關
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屏東縣。
鮑美秀(2014)。高雄市國小學生文化資本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龔聰莉(2011)。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
之影響-以餐管科中式點心教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
光與餐飲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權淑芯、梁鴻鑑、黃久秦(2012)。高中生對老化課程學習動機、
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探討─以新竹某私立高中為例。明新
學報,38(1),189-204。
二、英文文獻
Bandura, A. (2002).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in cultural context. Applied psychology, 51(2), 269-290.
Tremblay, P. F., & Gardner, R. C. (1995). 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9(4), 505-518.
Boshier, R., & Peters, J. M. (1978). Adult needs, interests and motives. Materials & Method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Los Angeles: Klevens Publications Inc.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The general causality orientations scale: Self-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2), 109-134.
Duta, N., Panisoara, G., & Panisoara, I. O. (2015).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Diagnostic Study Regarding the Academic Learning Motivation to Student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6, 1007-1012. doi:http://dx.doi.org/10.1016/j.sbspro.2015.04.064
Farquhar, W. W., Krumboltz, J. D.,&Wrenn, C. J. (1961). Learning to study. NY: The Ronald Press.
Gardner, H. (1999). 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into 21th century. New York: Basic.
Garrison , K. C.,&Gray, J. S. (195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NY: Appleton-Century-Crofts.
Hofmeyr, S. A., & Forrest, S. (2000). Architecture for an 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8(4), 443-473.
Hoffman, B., & Schraw, G. (2010). Conceptions of efficiency: Applications in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5(1), 1-14. https://ulist.moe.gov.tw/Query/AjaxQuery/Discipline/8108
Jurik, V., Gröschner, A., & Seidel, T. (2014). Predicting students' cognitive learning activity and intrinsic learning motivation: How powerful are teacher statements, student profiles, and gender?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2, 132-139.
Kirkpatrick, D. L. (1959).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3(11) , 3-9.
Kirkpatrick, D. L. ( 1975 ).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Madison, Wisconsin.
Kirkpatrick, D. L.( 1994 ).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 - The Four Level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
MacIntyre, P. D., MacMaster, K., & Baker, S. C. (2001). The convergence of multiple models of motiv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Gardner, Pintrich, Kuhl, and McCroskey. In Z. Dörnyei, & R. Schmidt (Eds.), Motiv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461-492).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Center.
Marey, R. E. (1988). Learning Strategies: An Overview. In Weinstein, C. E., Goets, E. T., &Alexander F. A.(Eds).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Issues in assessment,instruction,and evaluation., NewYork: Academic Press.
Maslow, A. H. (1954). The instinctoid nature of basic nee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2(3), 326-347.
Pavalache-Ilie, M., & Ţîrdia, F. A. (2015).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with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7, 607-612. doi: http://dx.doi.org/10.1016/j.sbspro.2015.03.113
Piccoli, G., Ahmad, R., & I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401-426.
Rezabek, R. J. (1998). A study of the Motivations. Barriers, And Enablers Affecting Participation in Adult Distance Education Classes in an Iowa Community College,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1), 1-28.
Robinson, B. (1998). A strategic perspective on staff development for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Staff development in open and flexible learning, 33-44.
Schutte, J. G. (1997). Virtual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Northridge, CA: 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
Scott,W. A. (1969) . Attutide Measurement.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 204-166.
Stipek, D., Feiler, R., Daniels, D., & Milburn, S.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
Sternberg, R. J., & Williams, W. M.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oston: Merrill.
Winer, R. S. (1985). A revised behavioral model of consumer durable demand.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6(2), 175-184.
Wu, C. H. (2013). On Relationships Among Studying Motivation,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Students In The Military Academy-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Master's thesis, Nanhua University, Chiayi, Taiwan). Retrieved from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886372198213941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