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13:5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亞潁
研究生(外文):
Ya-Ying Chen
論文名稱:
「覺辨感行省」情緒教育陶冶策略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n Action Research of the “Awareness-Distinction-Feeling-Action-Reflection” Strategy for Emot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ed in First 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
饒見維
指導教授(外文):
Jian-Wei Rao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
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情緒教育
、
情緒涵養
、
覺辨感行省
外文關鍵詞:
emotional education
、
emotional cultivation
、
awareness-distinction- feeling- action-reflec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1
點閱:460
評分:
下載:113
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發展出一套適用於國小一年級學生的「覺辨感行省」情緒教育陶冶策略,引導學生學習情緒的覺察、辨識與理解,並在面臨情緒問題時採取恰當的情緒表達和調節方式。研究者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在班級中實施此情緒教育策略,經由不斷地省思與修正歷程,本研究發展出以下研究成果:
一、適合於國小一年級之「覺辨感行省」情緒教育陶冶策略的教學模式,包括:單元主題教學活動、動態體驗活動、靜心覺察練習、雙向交流、統整與歸納。
二、帶領國小一年級之情緒教育策略的教學技巧與注意事項包括:1.引發學生的情緒表達需要耐心與等待;2.適時給予學生鼓勵以增強自信;3.尊重學生的不同情緒表現;4.同理學生的感覺,營造良好師生關係;5.靜心時教師要時時提醒引導語。
三、實施此情緒教育策略對學生的影響,從「覺辨感行省」五個面向來看:1.學生對於情緒逐漸能夠加以分辨且覺察;2. 靜心有助於提升學生的情緒覺察,仍須持續練習;3.學生逐漸能嘗試表達自己的感覺;4.學生逐漸知道調適情緒的方法;5.學生逐漸能將正向的情緒感受表達出來;6.學生自省的能力仍是不足,還有待加強。
四、實施此情緒教育策略對教師的影響包括:1.在教學行動中透過討論與分享的機會,讓教師更了解學生;2.提升教師在情緒教育上的知能;3.提升教師自我覺察的能力,體會身教言教的重要。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n emotional education strategy that promotes the first graders’ emotional cultivation so that students could adopt more appropriate emotional expressions and self-adjustment. The strategy includes five aspects: awareness, distinction, feeling, action and reflection (ADFAR for short below).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process of repeated reflections and modification implemented in a real classroom,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concluded:
1.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DFAR strategy, a teaching model appropriate for the first graders is developed: thematic teaching, dynamic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practice of meditative awareness, two-way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inductive activities.
2. The instructional skills of implementing the proposed strategy include (1) it takes patience to elicit emotional expressions, (2) appropriate encouragement leads to student confidence, (3) respect for the pupils’s diverse ways of expressing emotions, (4) empahy for the students’ feelings, and (5) guided direction for meditations are required constantly.
3. The ADFAR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study has profound influence on studen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Students were able to gradually recognize their emotions, (2) Meditation had an effect on emotional awareness, but continual practice is the key to a more successful result, (3) Students were gradually abl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4) Students had gradually learned to regulate their emotions, (5) Students were gradually able to express their positive feelings, (6) Students' ability for self-reflection still needs reinforcement.
4. Employin the ADFARstrategy also has influence on the teacher in areas such as (1)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through sharing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2) Acquisition and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 in emotional education, and (3) enhanced ability of self-awareness, and balanced emphasis on teaching through verbal instructions and examp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情緒與情緒涵養的相關文獻 7
第二節 情緒教育的相關文獻 22
第三節 情緒教育課程之研究現況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9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59
第二節 研究情境 60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2
第四節 行動構想 6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教學歷程的省思與檢討 75
第二節 情緒教育策略對學生的影響 114
第三節 實施情緒教育對教師的影響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37
Daniel Goleman(1996)著。張美惠(譯)。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方惠貞(2008)。國小班級中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以生氣情緒為焦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方紫薇(1996)。大學生人際衝突因應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 4,1-43。
方紫薇、吳松林、陳慶福、蔡培村編(1996)。教師情管理。台北:教育部。
王佳玲(2004)。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春展(1999)。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文慈(1997)。情緒智力( E Q )意涵的再解析。諮商與輔導,136,3-8 。
江美玲(2004)。探索諮商團體對低EQ國中生提升情緒智力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余思靜(2005)。幼教師是幼兒社會情緒發展的推手。國教世紀,216,35-44。
余敏琪 (2011)。靜心活動取向之班級情緒教育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佩珊(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樂觀、寬恕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盈瑩(2000)。情緒教育融入國小國語科 之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素美、林純彬譯(2005)。破解孩子的情緒密碼。(Holinger, P. C. 原著。臺北:信誼基金。(原著出版年:2003年)
宋犀坤(2008)。情緒:教你做好情緒管理的一本書。臺北:靈活文化。
李念華(2010)。情緒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童情緒智力效果之研究-社會覺察面向的探討。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盈瑩(2008)。以繪本進行國小低年級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瑞玲(1993)。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討生氣歷程對血壓心理生理機制之影響。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選(2003)。情緒護理。臺北:五南。
林秀娟(2004)。國小三年級學童自然學習日誌反思特徵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貞佑(2010)。結合靜思語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金乃儀(2008)。情緒教育課程對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洪蘭(2009)。教孩子情緒管理。親子天下:教出好情緒,5,26。
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2005)。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台北:心理出版社。
夏林清譯(1997),Alrtichter, Posch &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市:遠流。
徐大偉(2000)。國小生氣情緒及生氣情緒管理團體方案實施之成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徐振堃(2001)。台北市國中生情緒智力與自我概念、家庭氣氛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翠嶺 (1999)。生氣控制訓練對國小學童輔導效果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張文婉(2012)。「生氣情緒管理訓練」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生氣情緒表達之輔導成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玉真(2009)。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199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家瑜(2012)。靜心活動取向之班級情緒教育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教育部(2012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100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5/健康與體育.doc。
教育部(2012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100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55/971007綜合活動綱要(單冊).doc
梁靜珊(1997)。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育齡(2001)。怎麼接引孩子的情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學生輔導,75,22-27
許菊芳(2009)。教出好情緒?親子天下雜誌,5,150-155。
陳正如(2009)。幼兒情緒教育方案實施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淑婉(2001)。情緒教育的基本原則----找出師生情緒的律動。學生輔導,75,30-35
陳勝梅(2010)。淺談如何提升孩子的正向情緒。教師之友,51(1),112-121。
陳雅萍(2007)。利用情緒繪本教學進行兒童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屏東。
曾娉妍(1998)。情緒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效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娉妍(2011)。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負向情緒表達之影響。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湯瑪斯‧高登(1989)著,張美惠(譯)。教師效能訓練。台北:新雨
黃郁婷(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正向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
黃雅琳(2008)。淺談班級經營中的情緒教育:以低年級為例。教師之友,49(5),86-90。
黃德祥(2006)。教師情緒智慧能力的涵養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50,5-9。
楊佳樺(2012)。少年小說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童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楊俐容(2006)。提升親子EQ三部曲。臺北:臺視文化。
楊俐容(2009)。情緒教養,從家庭開始:高EQ,是父母教出來的。台北市:天下。
楊俐容(2010)。EQ家庭:教出好情緒父母必修的四堂課。台北市:天下。
楊俐容(2010)。我是EQ高手─加強孩子的情緒管理。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楊俐容、張黛眉(2011)。EQ學園:好人氣養成班,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台北市:天下。
楊國如(2009)。用心關懷、永不放棄—臺北市國小輔導工作的新里程。教師天地,161,27-34。
葉姿伶(2011)。情緒教育應用於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雅馨(1998)。你是生氣一族嗎?大家健康雜誌,154,8-11。
董氏基金會(1998)。怒氣與健康現況調查。101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55&Page=2
劉淑瀅(1996)。已婚婦女在家庭事件中的生氣情緒諮商之改變歷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彰化。
劉孟蓁(2010)。分享式閱讀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力與憂鬱傾向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潘慶輝等編著(2002)。"玩"出好心情-情緒教育"動"起來。台北:三之三文化。
蔣勳(2006)。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蔡依足(2010)。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實施情緒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蔡淑華(2010)。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鄭美俐(1997)。淺談情緒教育。台灣教育,559,24-25。
鄭勝揚(2000)。學習做情緒的主人。師友,401,73-77。
盧瑩榕(2009)。小一新生的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情緒表達為焦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賴淑敏(2012)。國民小學中年級實施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台北:五南。
闕美華(2000)。國中小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羅品欣(2006)。開啟心靈之門~從落實情緒教育開始。中等教育,57(3),104-115。
羅盈茝(2010)。國中生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情緒札記為焦點。國立東華大學。
蘇月妙(2012)。情緒教育方案對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設計及實施之影響。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饒見維(2003)。情緒涵養。台北:五南。
饒見維(2007)。「學校情緒教育」的相關議題探討。未出版上課講義。
饒見維、劉秋木、呂正雄、謝文豪、陳添球、紀惠英(1992)。「仁智互動」德育模式之建構──中、西德育理論與德育模式之整合。發表於「道德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
2.
國中小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3.
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資優生情緒適應行為之效果研究
4.
情緒教育課程對提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效果之研究
5.
國小學生生氣情緒及生氣情緒管理團體方案成效之研究
6.
利用情緒繪本教學進行兒童情緒教育之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7.
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
8.
"探索諮商團體"對低EQ國中生提升情緒智力效果之研究
9.
已婚婦女在家庭事件中的生氣情緒諮商之改變歷程分析研究
10.
生氣控制訓練對國小學童輔導效果之研究
11.
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負向情緒表達之影響
12.
國小班級中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以生氣情緒為焦點
13.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樂觀、寬恕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14.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正向情緒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15.
國小三年級學童自然學習日誌反思特徵之研究
1.
方紫薇(1996)。大學生人際衝突因應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 4,1-43。
2.
江文慈(1997)。情緒智力( E Q )意涵的再解析。諮商與輔導,136,3-8 。
3.
余思靜(2005)。幼教師是幼兒社會情緒發展的推手。國教世紀,216,35-44。
4.
徐大偉(2000)。國小生氣情緒及生氣情緒管理團體方案實施之成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高雄市。
5.
許育齡(2001)。怎麼接引孩子的情緒----情緒教育的理論基礎。學生輔導,75,22-27
6.
黃雅琳(2008)。淺談班級經營中的情緒教育:以低年級為例。教師之友,49(5),86-90。
7.
楊國如(2009)。用心關懷、永不放棄—臺北市國小輔導工作的新里程。教師天地,161,27-34。
8.
劉淑瀅(1996)。已婚婦女在家庭事件中的生氣情緒諮商之改變歷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彰化。
9.
鄭美俐(1997)。淺談情緒教育。台灣教育,559,24-25。
1.
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負向情緒表達之影響-以臺中市L國小四年級為例
2.
繪本融入情緒教育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生情緒調整影響之研究
3.
運用理情課程方案進行國小二年級學童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
4.
繪本融入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二年級之影響
5.
國小三年級實施靜心活動之情緒教育行動研究
6.
運用電子繪本進行情緒教育的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
7.
國民小學中年級實施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
8.
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
9.
情緒教育方案對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設計及實施之影響
10.
情緒詞彙運用於國小四年級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
11.
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國中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
12.
少年小說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童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
13.
情緒教育應用於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
14.
情緒涵養理念取向的情緒教育行動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
15.
靜心活動取向之班級情緒教育行動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