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1.Blankenship, R.(1977).Colleagues in Organization :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徐純譯,2003),New York: Wiley.
2.Feilden, Bernard M.(1982)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 Oxford: Butterworth Architecture Das, Braja M.
3.Locke, Lawrence F., Spirduso, Waneen Wyrick, Silverman, Stephen J. (2001)。論文計劃與研究方法。臺北:韋伯文化。
4.Maxwell, Joseph A.(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an interactive approach)(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合譯)。臺北:心理出版社。
5.Hutter, Michael, Rizzo, ilde(1997). Economic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Heritage.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6.Yin, Robert K.(198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尚榮安譯,2001)。臺北:弘智。
7.文建會(1996)。藝術村新建計畫。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8.文建會(1999)。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球藝術村實例。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文建會(2001)。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實錄。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0.文建會(2002)。閒置空間再利用國外案例會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1.文建會(2006)。廢墟的再生:工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2.日本產業遺產研究會、文化廳歷史的建造物調查研究會(1999)。產業遺產的觀察與調查方法(涂翠花、黃世輝譯)。臺北市:文建會。
13.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的問題與趨勢。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1-23)。高雄:麗文。
14.王玉豐(2006)。下一個行動是什麼:產業文化資產論述危機與行動策略,廢墟的再生:工業遺址再利用國外案例探索。臺北:文建會。
15.王惠君(2000)。各縣市可成為藝文資源之公有閒置空間土地初步調查與評估報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16.丹麥文化部、貿易產業部著(Denmark’s Creative Potential)(2003)。丹麥的創意潛力(李璞良、林怡君譯)。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17.李俊賢主編(2005)。臺灣藝術村指南。臺北市:文建會。
18.李長明(2004)。糖廠‧鐵道‧五分車。臺北:人人出版。
19.李欽賢(1998)。臺灣火車知性之旅。臺北:玉山社。
20.林昌德計畫主持(1998)。藝術村新建計畫之營運管理辦法-藝術村發展方向研究。臺北:文建會。
21.林登讚(1986)。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增訂再版。臺北縣永和巿:超級科技。
22.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全世界最快速致富產業的經營KNOW-HOW。臺北市:帝國文化。
23.花建(2003)。文化金礦-全球文化投資營的策略。臺北市:帝國文化。
24.花建(2005)。文化魔戒-文化競爭力的奧秘。臺北市:帝國文化。
25.洪致文(2001)。珍藏世紀臺灣鐵道。臺北:時報文化。
26.許乃懿(2003)。臺灣糖鐵攬勝。臺北市:人人出版。
27.黃世輝(2004)。地方文化與產業資產共構。在王玉豐、黃明玉編,現代考工記:臺灣產業文化資產調查與再生實務座談會專輯(頁82-89)。高雄市:科學工藝博物館。
28.黃海鳴計畫主持(2003)。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參考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29.曾梓峰(2002)。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相關法令之探討與研擬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大學區域經濟與都市發展研究中心。
30.傅朝卿(2001)。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2001 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會議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會。
31.楊彥麒(2001)。臺灣百年糖紀。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32.楊凱成(2006)。產業遺址製造與城市形象工程:以魯爾區區域轉型為例。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編,製作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33.張玉璜、郭美芳、顏世樺編輯(2004)。產業文化資產清查操作參考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4.漢寶德(2006)。談文化。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35.劉大和(2004)。文化創意園區的概念與發展-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化創意園區。在創意空間:開創城市新地理學(頁88–104)。臺北市:典藏藝術。
36.劉維公(2005)。創意臺灣的前瞻規劃與對策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37.劉銓芝計畫主持(2004)。雲林縣歷史建築虎尾糖廠鐵橋調查研究計畫報告書。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教基金會。
38.盧圓華(2000)。閒置空間創意利用規劃-設計實用主義的社會實踐理論。臺北市: 文建會。
39.Roger Trancik著(2004),找尋失落的空間-都市設計理論(謝慶達譯)。臺北市:田園。
40.薛琴(2001)。臺北市歷史建築物都市設計準則之研擬。臺北市:臺北市都市發展局。
41.蕭麗虹(1999)。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球藝術村實例。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42.蕭麗虹、黃瑞茂(2002)。文化空間創意再造:閒置空間再利用國外案例彙編。臺北市:文建會。
43.戴震宇(2002)。臺灣的鐵道。臺北市:遠足文化。
44.戴震宇(2004)。臺灣的老火車站。臺北市:遠足文化。
45.戴震宇(2010)。一看就懂鐵道百科。臺北市:遠足文化。
46.戴寶村、蔡承豪(2009)。縱貫環島‧臺灣鐵道。 臺北市:國立臺灣博物館。
47.露絲‧溫斯樂(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樂管理(羅秀芝譯)。臺北:五觀藝術。
二、期刊
1.于國華(2010)。創業論壇「育成創意產業的困難與挑戰」。創業管理研究,5(3),53-74。
2.王俐容(2003)。從文化工業到創意產業:Making Sense or Making Money?。文化視窗,50,39-45。3.李素馨、侯錦雄(2004)。臺灣休閒農業之體驗付費與觀光商品化現象。觀光研究學報,10(1),133-145。
4.林曉薇(2007,6月)。國際經驗.臺灣借鏡-工業遺產保存與創意再利用。建築Dialogue,115 ,38-43。
5.邱上嘉、莊玟琦、管倖生(2010)。亞歷山大模式語言運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建築學報,71,1-25。
6.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典藏今藝術,136,114-117。7.夏鑄九(1998,3月)。論臺灣當前的古蹟保存。文化視窗,1,18-21。8.夏鑄九(2003)。在網絡社會裡對古蹟保存的新想像。城市與設計學報,13/14,51-84。9.夏鑄九(2006)。對臺灣當前工業遺產保存的初期觀察-一點批派性反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3,91-106。10.陳文瑤(2001)。九0年代「他者」的空間。大趨勢藝術,秋季號,22-25。11.張賽清(2003)。挑戰2008: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芻議-以文化資產為產業價值核心的策略思考。設計研究,3,47-55。
12.連德誠(1993)。替代空間,替代什麼。炎黃藝術,44,38-41。13.曾憲嫻、陳廣武、楊少瑜(2006)。歷史保存區景觀管制之研究-從英國的城鎮景觀思潮及制度發展來探討。規劃學報,33,61- 76。14.傅朝卿(1995)。光復後臺南現代建築五十年之發展。臺南文化,38,77-96。15.傳朝卿(2006)。從文化景觀找回臺灣營建環境的整體性。臺灣建築,128,56。
16.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17.楊敏芝(2000)。文化產業理論思潮初探與發展省思。環境與藝術學刊,1,29-49。18.楊敏芝(2002)。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時代發展脈絡。文化視窗,38,38-45。
19.潘璽(2000)。歷史建築再利用。文化視窗,24 ,52-59。20.劉大和(2003)。文化創意產業界定及其意義。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6(5),115-122。21.劉永仁(2000)。危機與轉機-藝術99村之迷航判讀。藝術99專輯,4,18-21。
22.劉舜仁(2001)。另類空間的「另類」思考,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翹翹板原理。文化視窗,28 ,24-25。23.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128,42-49。24.劉維公(2003,6月)。為什麼我們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區是強心劑?還是打錯針?。典藏今藝術,129,102-105。三、博碩士論文
1.Delafons, John(1997,July 17).Politics and Preservation: A policy history of the built heritage 1882-1996. Studies in History, Planning & the Environment.
2.王薰雅(2000)。日治時期新式製酒工場產業遺產保存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中壢市。3.方迺中(2006)。都市再生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營建技術與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臺北市。4.李清全(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初探-以臺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南市。5.吳巧惠(2010)。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視覺形象建立-以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6.林孟章(1994)。臺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臺中市。7.洪愫璜(2002)。當前臺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北市。8.施進宗(1992)。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探討-以台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南市。9.馬乃翔(2009)。購物休閒結合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可行性研究-以新竹市八卦窯及周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竹市。10.徐國訓(2004)。閒置空間再利用帶動地區發展策略比較之研究-以臺中酒廠舊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臺中市。
11.黃水潭(2003)。臺灣閒置空間再利用文化政策評估:以臺中二十號倉庫藝文空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在職專班,臺中市。12.黃盈嘉(2011)。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13.張凱棋(2008)。十鼓擊樂團創業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14.曾能汀(2006)。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用途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二十號倉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雲林縣。15.楊信州(2006)。公私協力應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花蓮縣七星柴魚博物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花蓮縣。
16.游怡真(2006)。文化創意產業之設計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臺北市。17.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臺中市。18.賴麗巧(2004)。全球在地化理念下都市閒置空間再發展之研究:以臺南市中山-中正路歷史性都市軸線街廓空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臺南市。19.戴育澤(1986)。台灣都市中近代公共建築之維護與再利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南市。20.謝旻儒(2010)。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內容分析-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21.劉曉蓉(2006)。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之策略研究-以交趾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臺南市。22.謝瑋莉(2008)。閒置空間再利用為文化園區經營成功關鍵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23.謝家茗,鄭皓仁(2012)。文化創意產業:十鼓擊樂團文化觀光園區之研究。未出版之研究投稿文章,陽明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臺南縣。
四、網上檢索資料
1.十鼓文化村網站(2012)。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0月15日,網址:http://www.ten-hsieh.com.tw/cultrue/village1.html
2.十鼓文化村官方網站(2013)。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1月22日,網址:http://www.ten-hsieh.com.tw/cultrue/village2.html
3.內政部營建署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20日,網址: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706&Itemid=57
4.臺北當代藝術館簡介(2008,1月1日)。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4月4日。網址: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post/25361584
5.臺糖中文全球入口網。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4月02日,網址:http://www.taisugar.com.tw/chinese/CP.aspx?s=186&n=10033
6.全國法規資料庫。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22日,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D0070109
7.江冠明(2002,3月22日)。臺灣藝術空間解放運動新釋與批判。新臺灣新聞週刊,313,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4月20日。網址: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8511
8.奇摩知識+(2013)。何謂藝術?藝術的定義是什麼?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13日。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91909944
9.奇摩知識+(2013)。什麼是質性田野研究 ?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2月20日。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20207254
10.美學是什麼?(2013)。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13日。網址:http://gecserver.ge.cyu.edu.tw/subplan1/epaper/paper4/c.htm
11.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副召集人陳錫蕃(2004)。Term of art。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4月20日。網址: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3/NS-C-093-185.htm
12.莫嵐蘭(2012年,4月7日)。定目劇在臺灣,可有未來?。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4月06日。網址:http://mag.chinatimes.com/print.aspx?artid=13442&page=3
13.劉新圓(2009)。什麼是文創產業。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0月20日,網址:http://npf.org.tw/post/2/11404
14.詹偉雄(2009)。意義的生產,才是文創的靈魂!。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1月21日,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39563
15.催生司法博物館(2012)。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1月15日,網址:http://museum.lawbank.com.tw/history.asp
16.維基百科(2013)。文化創意產業。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06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89%B5%E6%84%8F%E7%94%A2%E6%A5%AD
17.維基百科(2013)。美學。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1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AD%B8
18.維基百科(2013)。仁德糖廠。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3月29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B%81%E5%BE%B7%E7%B3%96%E5%BB%A0
19.維基百科(2013)。文化部。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6月11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6%96%87%E5%8C%96%E9%83%A8#cite_note-2
20.維基百科(2013)。縣市合併。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6月11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2010%E5%B9%B4%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7%B8%A3%E5%B8%82%E6%94%B9%E5%88%B6%E7%9B%B4%E8%BD%84%E5%B8%82
21.漢寶德、劉新圓(2008,6月)。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之檢討。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11月21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4332
22.聯合新聞網旅遊美食(2013)。保百年糖廠 國片「夢糖工廠」選定臺南開拍。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04月21日,網址: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5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