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4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1 12: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景文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ng-wen
論文名稱: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work stresses experienced and ways of coping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in Changhua Coun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指導教授:蔡榮貴蔡榮貴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方式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Grade 1-9 Curriculumwork stressways of copy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2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黃景文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其感受到工作壓力的情形,以及面對工作壓力所採取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主要研究目的有下列幾項: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
一、探討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對工作壓力感受的情形。
二、探討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面對不同工作壓力所採取的因應方式。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之工作壓力之差異情形。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面對工作壓力所採取的因應方式是否有差異。
五、工作壓力感受不同的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因應方式的差異情形為何。
六、根據研究發現,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及未來研究提出改進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以九十二學年度在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的主任、組長、兼辦會計的教師為取樣範圍計獲得有效問卷606份。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執行分析,並以平均數與標準差、次數分配及百分比、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以Scheffé法進行事後比較、卡方檢定並以Marascuilo法進行事後比較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解釋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
一、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整體工作壓力」上的感受情形:
1.女性的工作壓力顯著高於男性。
2.年齡層與整體工作壓力感受是呈負相關,年齡層愈小的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感受越大。
3.服務年資深淺與工作壓力感受是負相關,服務年資愈淺者其工作壓力感受越大。
二、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面對各種工作壓力最常採取的因應方式為:問題解決、尋求支持、理性思考、情緒調適這四種。
三、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感受到中、高壓力達535人,佔88.28﹪,同時中、高壓力組在整體壓力因應之平均數達2.46,且達顯著差異水準。面對各種工作壓力,高壓力組較常採運動休閒、放鬆策略的因應方式;而低壓力組,多數以問題解決、尋求支持、理性思考的方式去因應、解決問題。
關鍵字: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方式
A study on work stresses experienced and ways of coping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in Changhua Count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Huang, Ching-wen
Graduate Institute for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Abstract
Purpose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stresses faced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and the different ways of coping in facing the stress.
The main purposes wer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de 1-9 Curriculum)
1. To examine the stresses faced by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2.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 ways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taken to cope with different work stresses.
3.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 work stresses experienced by Changhua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4. To examine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ways of coping by Changhua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5. To exa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of stresses may caused different ways of coping.
6. To use the finding as improving advice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s.
Method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for 2003 academic year and taking samples of full time school staff including chiefs and heads of sections and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The sample size of 786 staffs with return of 623 questionnaires,606 valid, hence usable percentage of 77.10%. The tool for research was the self-edited questionnaire of “ a survey for work stress for Changhua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ve work”. The data was processed by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and analyzed the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test, One- way ANOVA with Post Hoc comparison using Scheffé method, Chi-Square Test with Post Hoc comparison using Marascuilo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purposes of study .
Finding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In overall work stress experienced by Changhua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a. Females has higher work stresses than male
b. Age and work stres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Lower the age, higher the stress.
c. Years of servic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work stress.
2. The ways used in coping with stress: problem solving, seeking support, sensible thinking and adjust emotions.
3. In Changhua County, of 535 people or 88.28% felt mid to high str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p with mid to high stresses showed a noticeable difference of average of 2.45 in coping with overall stress. Facing difference work stresses, the group with high stress usually used sports recreation and relaxing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stresses; the low pressure group mostly used problem solving, seeking support, sensible thinking and adjust emotions to cope with stresse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Grade 1-9 Curriculum、work stress、ways of copying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 i i
目次 ……………………………………………………………………… v
表目次 ………………………………………………………………… viii
圖目次 …………………………………………………………………… x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6
第四節 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 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 9
第六節 研究步驟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內涵與相關問題 ………………… 11
第二節 工作壓力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 24
第三節 壓力因應方式的概念及相關研究 ………………………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問題 ………………………………………………… 5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57
第三節 調查工具的編製 ………………………………………… 58
第四節 調查對象 ………………………………………………… 65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 71
第二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現況分析 ………………………… 73
第三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不同背景變項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感受之差異分析 ……………… 74
第四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不同背景變項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差異情形……………93
第五節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工作壓力感受不同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因應方式之差異情形 ……………164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168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68
第二節 建議……………………………………………………… 172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177
英文部分…………………………………………………………… 182
附 錄
附錄一 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問卷『意見修正 版』……………………………………………………… 187
附錄二 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修正意見表 ……………………………………………………… 194
附錄三 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問卷『預試問卷』
………………………………………………………… 196
附錄四 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問卷『正式問卷』
…………………………………………………………… 201
附錄五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各題項填答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 206
表 次
表2-1 國內對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之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 23
表2-2 國外學者之對工作壓力之研究所下的定義 25
表2-3 國內學者之對工作壓力之研究所下的定義 26
表2-4 國小教師及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一覽表 27
表2-5 國內學者對因應的定義一覽表 44
表2-6 國外學者對因應的定義一覽表 44
表2-7 國內學者所提出的壓力因應方式 51
表3-1 提供問卷內容修正意見之資深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名單 61
表3-2 中南部六縣市預試問卷樣本數分配一覽表 62
表3-3 彰化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問卷量表之信度分析 64
表3-4 不同學校規模取樣人數統計表 66
表3-5 樣本學校規模與問卷發放回收情形一覽表 68
表4-1 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 72
表4-2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情形 74
表 4-3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其工作壓力各層面
之t考驗 75
表 4-4 擔任不同行政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t考驗 77
表 4-5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79
表 4-6 不同年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81
表 4-7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83
表 4-8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86
表 4-9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88
表 4-10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其工作壓力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 4-11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各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情形之結果 92
表 4-12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面對不同工作壓力採取因應方式之百分比統計分析摘要表 94
表 4-13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採對不同工作壓力採用的因應方式之順序 95
表4-14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96
表 4-15 擔任不同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98
表 4-16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99
表 4-17 不同年齡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01
表 4-18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03
表 4-19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04
表 4-20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06
表 4-21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行政負荷」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08
表 4-22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0
表 4-23 擔任不同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1
表 4-24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3
表 4-25 不同年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4
表 4-26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6
表 4-27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8
表 4-28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19
表 4-29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上級要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1
表 4-30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3
表 4-31 擔任不同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4
表 4-32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6
表 4-33 不同年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7
表 4-34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29
表 4-35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1
表 4-36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2
表 4-37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決策參與」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4
表 4-38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6
表 4-39 擔任不同行政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7
表 4-40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39
表 4-41 不同年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0
表 4-42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2
表 4-43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3
表 4-44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5
表 4-45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人際關係」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7
表 4-46 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48
表 4-47 擔任不同行政職務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0
表 4-48 不同服務地區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2
表 4-49 不同年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3
表 4-50 不同服務年資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5
表 4-51 不同最高學歷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7
表 4-52 不同婚姻狀況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58
表 4-53 不同學校規模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內在衝突」上採取的因應方式卡方考驗之差異分析 160
表 4-54 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面對不同壓力較常採用的四種因應方式之順序 162
表 4-55 不同工作壓力組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壓力因應方式各層面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165
表 4-56 不同工作壓力組的彰化縣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在壓力因應方式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66
圖 次
圖1-1 柏恩斯坦的課程分類圖………………………….…………… 15
圖1-2 課程領域疆域的劃分比較圖…………………….…………… 16
圖2-1 傳統工作壓力模式……………………………….…………… 29
圖2-2 Kyriacou與Sutcliffe的教師壓力模式…………………… 30
圖2-3 Tellenback et al.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31
圖2-4 Moracco 與Mcfadden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33
圖2-5 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34
圖2-6 Lazarus 壓力因應認知模式 ………………….…………… 47
圖2-7 「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 48
圖2-8 Pine 與Aroson之因應方式分類圖 ……….…………… 53
圖3-1 本研究之架構圖 ………………………………..…………… 57
圖3-2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 67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王秋絨(1981)。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信景(1992)。工作特性、工作壓力、離職意願之相關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主編 (1995):第一期諮議報告書。
江鴻鈞(1995)。台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期。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宗立(198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頁。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嘉明(2001)。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壓力與職業疏離之相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9,205-238頁。
林純文(198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玟玟(1987)。教師A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靈宏(1992)。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1999)。教育研究資訊。9(4),12-13。
林水木(2000)。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臺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芬(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兼任行政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家任(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憲義(1996)。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義烜(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臺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望論(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宏彥(1995)。縣市教育局行政人員的工作特性、制握信念對時間管理策略及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柏廣法(1998)。視覺障礙者大學畢業後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姚秀瑛(1999)。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專任人員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調查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曹爾忠(1983)。台灣地區基層警(隊)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生玉(1986)。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郭旭修(1982)。電信話務人員心理變數與工作壓迫感及服務績效之實證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明堂(1988)。國小輔導人員背景變因、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輔導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盈卿(2000)。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B-list/B-main-1.htm。
陳甦彰(1981)。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個案實證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周麗玉、游家政(1998)。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綱要草案⋯⋯研訂構想。未出版。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上)。台北:教研學會。
陳青勇(2001)。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文嘉(1996)。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台中: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瑞芬(198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彰化: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進上(199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調查與輔導之研究。台南師範初等教育學報,3,79-195。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慶勳(1998)。學校教育與行政。高雄:復文圖書出版。
張明輝(1999)。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挑戰與展望。今日教育,64。86-97。
黃宗顯(1987)。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正鵠、鄭英耀(1989)。國民中學老師工作壓力、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8,113-176。
黃榮真(1992)。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4)。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一民(198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吉雄(2000)。國小教師參與開放教育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洲松(1998)。後現代知識論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楊益風(1999a)。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革新。九年一貫新課程手冊。48-63。台北: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
楊益風(1999b)。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347-36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楊益風(2000)。現實的衝擊和變遷-從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背景談起。教育研究資訊,7(2),139-146。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傑夫(1988)。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頁。
蔡勇美、彭台光、席玉蘋(1997)。人力資源與廿一世紀。台北:唐山出版社。
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等(1984)。國中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4),63-115。
劉玉惠(1990)。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以台北市報社文字記者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晉傑(1990)。企業新進人員生涯成熟、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滄和 (1989)。高中學生校園人際壓力因應風格及有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2-32。
歐用生(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上),19-3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蕭武桐(1988)。工作壓力的管理。中國行政,第44期。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麗敏(1995)。幼教教師壓力紓解與自我調適。教師壓力紓解研習會研習手冊,19-23頁。
藍采風(1982)。生活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羅富山(1989)。國民中學校長學校組織體系內外在工作壓力狀況調查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文基(1999)。教育改革動向。發表於教育問題與改革動向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英文部分
Auerbach,S.M.,& Gramling,S.E.(1998). Stress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ee Healc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 665-699.
Bellings, A. G., & Mos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illings, A. G., & Moos, R. H. (1984). Treatment experiences of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The influence of patient and life context factor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2(1), 119-131.
Blasé, J. J. (1984). A data based model of how teacher cope with work stres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2(2), Summer, 173-191.
Borg, M. G., & Riding, R. J. (1993).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iministration, 31(1), 4-21.
Brown, N. J. (1983). An analysis of stress factors as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4, 1687A.
Caplan, R. D., Cobb, S., French, J. P. R., Van, H. R., & Pinneau, S.R.(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main effects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Chaplain, R. P.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15(4), 473-489.
Chisholm, R. F., Kasl, S. V., & Eskenazi, B. (1983). The nature and predictors of job related tension in a crisis situation:reactions of nuclear worker to the three miles island accident. Ace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3), 385- 405.
Cohen, F. (1987). Measurement of coping. In S. V. Kasl. & C. L. cooper (Ed.) Stress and health: Issues in research methodolgy. NY: John Wiley & Sons.
DeFrank, R. S., & Stroup, C. A. (1989). Teacher stress and health ; examination of a model.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33(1), 99-109.
Dewe, P. J. (1986). Stress: causes, consequences & coping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Final Report on Research Commissioned by the new Zealand Educational Institute, 1981-1982 (ED280807).
Folkman, S., & Lazarus, R. S. (1984). 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21, 219-239.
Folkman, S. (1984). Personal control and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 839-852.
French, J. R. P., Rofgers, W., & Cobb, S. (1974). Adjustment as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Corhol, C.V., & Hamburg, D.A.(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Basic Books.
Fullan, M.G.(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Great Britain: Cassell Educationl Limited.
Giroux, H.A.(1981). Ideology,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School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Gmelch, W. H.,et al. (1982). What stresses school administrator and how they cop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t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18760).
Gmelch, W. H.,et al.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Cause,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6(2), 222-231.
Gutpa, N., & Beehr, T. A. (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23, 373-387.
Hanchey, S. G., & Brown, R. (1989).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 burnout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appraisal, coping system, role strain and Teacher principal behavio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311012).
Harris, K. R. (1985). Tear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6), 346-350.
Ivancevich,J.M.& Matteson,M.T.(1980)“Occupational stree,strain and coping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7.98-108.
Jamal, M. (1984). Job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controvers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33(1),1-21.
Jung, R. I. (1979).〝Occupational Stress Profiles of Male Versus Female dministrators〞.paper per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ication (New York, 1979, ED190936).
Justice, B. (1988).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outcomes. In M. L. Russel (ED.). Stress management for chronic disease. New York:Pergamon Press.
Kalker, P. (1984).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Cau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Contemporary Education,56(1),16-19.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 Studies, 4, 1-6.
Kyriacou, C. (1980). Coping Actions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School Teachers. Research in Education, 24, 57-61.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Directions for future. Educational Review ,53(1),26-35.
Latack,J. C. (1986). Coping with job stress:Measur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ca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1(3), 377-385.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 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Lazarus, R. S., & Launier, R. (1978). Stress rela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rson and Environment. In L. A. Pervin & M. Lewis (Eds). Perspectives in interac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Plenum.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Pub.Co.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Lorton et al.(1979). Beyond stress to effect management.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yotard,J.F.(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knowledg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uthans, F. (1982). Job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OrganizationalBehavior,45(2),365-385.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n J. W. Jones (Ed.), The Burnout Syndrome. Park Ridge, IL: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nfred, F. R. (1979). Organizational stress: A call for management action. Sloan
Management. New York:Plenum Press.
Manthei, R., & Solman, R. (1988). Teacher stress and negative outcomes in Canterbury State school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3(2), 145-163.
Margolis, G. L., Kores, W.H., & Duinn, R. P. (1974). Job stress:An unlisted occupational hazard.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16, 659-661.
Moracco, J .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1, 549-552.
Moracco, J . C., & McFadden, H. (1984).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between teachers who are contented and discontedted in their career choi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4(1), 84-92.
Parker, D. F., and DeCotiis, T. A. (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2, 160-177.
Perlberg , A., & Krmer-Hayan , L. (1988). Sources of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faculty developers and coping strategies: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Pervin,L.(1983).Character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28,233-237.
Pervin,L.(1983).Characterristics of staff burnout in mental health setting . Hospital & Community Psychiatry,28,233-237.
Pines, A., & Aronson, E. (1988). 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 cures. NY: The Free Press.
Radnofsky, M. L. (1994)“Empowerment and the power not to change: Teachers’perceptions of restru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form.154-64.(EJDocument No:EJ484870).
Robbins, P. R., & Tanck, R. H. (1978). A Factor analysis of coping behavior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34(2), 379-380.
Roesch,R.S.(198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stress and coping preference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roal Disssertation, Illinois StateUniversity.
Russell, D. W. (1987). Job-relat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rnout among teacher .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 (2), 269-274.
Salo, K. (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 205-222.
Sarros, J. C. (1988). Administrator burnout: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184-196.
Schultz, D. P. (1980). Psychology and industry today, 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
Shearin, E. V. (1997). Patterns of stress among classroom teachers (burnout). DAI-A 57/12, p.5121.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went, B., & Gmelch, W. H. (1977). Stress at Desk and How to Creatively Cope. OSSC Bulletin, Vol. 21.No.4. Eugene, Oregon:Oregon School Study Council. ( ERIC
Document ED 146 698 ).
Tellenback, S., Brenner, S.D., & Lofgren, H.(1983).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56, 19-33.
Truch, S. (1980). Teacher burnou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ED194464).
Weiten, E. (1986).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 (2nd ed.). Calif: Brooks/Cole.Wild, B. S., & Hanes, C. (1976). A dynamic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adaptation to stressful stimuli. Psychological Reports, 38, 319-334.
Williamson, J., and Campbell. (1987).〝Stress in the Principalship:What Cause It ? 〞
NASSP Bulletin V. 75 N. 5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2-32。
2.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頁。
3.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 黃正鵠、鄭英耀(1989)。國民中學老師工作壓力、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8,113-176。
5. 郭生玉(1986)。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6. 林純文(198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7. 吳宗立(198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頁。
8. 李明書(1994)。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期。
9. 蕭武桐(1988)。工作壓力的管理。中國行政,第44期。
10. 8.周玉津,論發行「無實體公債」,貨幣金融月刊第14卷4期,民國 84年9月
11. 15.游金鳳,美國無實體公債管理制度,中央銀行季刊第17卷第1
12. 20.諸葛祺,有價證券無實體化之探討,證交資料,民國86年6月
13. 21.蔡進財,如何配合無實體公債之發行改進我國公債制度,華信金融季刊第四期,民國8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