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公文檔案
1.〈訂頒「台灣省烏腳病防治計畫」〉,《台灣省政府公報》,59年秋字第6期,1970年7月7日,頁2-14。
2.〈修訂「台灣省烏腳病防治計畫」第五條第五款條文〉,《台灣省政府公報》,60年冬字第61期,1971年12月14日,頁2。
3.〈修正「台灣省烏腳病防治計畫」第五條第六款條文〉,《台灣省政府公報》,61年夏字第52期,1972年6月1日,頁2。
4.〈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設置辦法〉,《台灣省政府公報》,61年秋字第25期,1972年7月29日,頁9-10。
5.〈抄發修正後之「台灣省烏腳病防治小組設置辦法」〉,《台灣省政府公報》,65年春字第34期,1976年2月14日,頁3、19。
6.〈台灣省加強烏腳病防治第二期五年計劃〉,《台灣省政府公報》,65年夏字第7期,1976年4月9日,頁2-4。
7.〈訂定「台灣省立台南醫院烏腳病防治中心組織規程」〉,《台灣省政府公報》,66年冬字第24期,1977年11月1日,頁3、5、6。
8.〈台灣省立台南醫院烏腳病防治中心組織規程第四條修正條文〉,《台灣省政府公報》,66年秋字第66期,1977年12月22日,頁2。
9.〈省立台南醫院烏腳病防治中心組織章程第一條,其中「北門」二字誤列,應予刪除。〉,《台灣省政府公報》, 67年春字第20期,1978年1月26日,頁2。
10.〈台灣省加強烏腳病防治第三期五年計劃〉,《台灣省政府公報》,70年夏字第17期,1981年4月21日,頁5-7。
11.〈台灣省加強烏腳病防治第四期五年計劃〉,《台灣省政府公報》,76年夏字第35期,1987年5月13日,頁3-11。
12.〈台灣省加強烏腳病防治第五期三年計劃〉,《台灣省政府公報》,81年夏字第23期,1992年4月29日,頁3-10。
13.〈本院黃委員正一等三人,為台灣地區烏腳病最近死灰復燃,傳與井水混用自來水有關,向行政院提出緊急質詢,要求衛生主管機關儘速前往烏腳病地區展開調查,公布致病元凶,並徹底消滅病因,解除國人生命健康的威脅。〉,《立法院公報》,第76卷第47期,1987年6月13日,頁89-90。
14.《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函》,民國43年6月29日,肆參巳艶察二字第3001之6號。
15.台南縣政府,《台南縣安定鄉復榮村移村計畫》,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55年,頁4。
(二)專書
1.臺灣省政府衛生處,《烏腳病防治研究結果彙編》,南投縣:臺灣省政府衛生處,1993年10月。
2.行政院衛生署編著,《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5年10月。
3.李悌元、范光宇,《烏腳病之成因及其防治方法》,南投縣:臺灣省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71年6月。
4.葉曙,《病理卅三年》,台北市:傳記文學,1970年9月。
5.葉永文,《台灣醫療發展史—醫政關係》,台北市:洪葉文化,2006年9月初版一刷。
6.李玉春、楊銘欽編著,《新世紀的醫療保健政策》,台北市:厚生基金會,1998年8月。
7.楊志良,《公共衛生新論》,台北市:巨流,1995年2月增訂版。
8.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主編,《公共衛生學》,台北市:巨流,1998年1月。
9.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林熊祥主修、李騰嶽篡修,《台灣省通志稿—政事志衛生篇》,第18冊,台北市:成文,1983年3月台一版。
10.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林熊祥主修、李騰嶽纂修,《台灣省通志稿—政事志衛生篇》,第19冊,台北市:成文,1983年3月台一版。
11.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台北市:天下遠見,1998年6月。
12.梁妃儀等編著,《台灣中部醫療人物誌第一集》,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2009年6月。
13.許爾文.努蘭(Sherwin B. Nuland)著,楊逸鴻、張益豪、許森彥譯,《蛇杖的傳人:西方名醫列傳》,台北市:時報文化,1997年12月。
14.好消息電視台,《奉獻的力量》,台北市:未來書城,2004年1月。
15.王綉雲、阮宗興,《北門嶼足有情:烏腳病歷史影像寫真》,台南市:人光,2004年4月。
16.蒲菲力,《芥菜仍在茁長中》,台北市:芥菜種會,1974年。
17.威爾森(Dr. Kenneth L. Wilson),《天使在她身旁》,台北市 :基督教芥菜種會 ,1973年2月初版。
18.基督教醫療服務團編著,《基督教醫療服務團聯合報告書》,出版地不詳:臺灣基督長老教會,1965年10月。
19.大同醫院編,《故謝緯牧師醫師紀念集》,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社,1971年。
20.董顯光,《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台北市:作者自印,1962年2月。
21.吳學明,《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台北市:日創社文化,2007年。
22.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台北市:前衛,1989年。
23.孫理蓮,《這是我的同胞》,台北市:基督教芥菜種會,1972年。
24.林雙不,《側寫王金河—台灣烏腳病患之父的生命點滴》,台北市:草根.台南縣: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年初版。
25.林湘琴著,江詩賢譯,《天窗》,台南市:人光,2002年11月。
26.張力等撰稿,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百年會史:1904年-2003年》,台北市:紅十字總會,2004年。
27.吳新榮著,呂興昌編,〈憐憫之門〉,《吳新榮選集二》,台南縣:南縣文化,1997年。
28.鄭仰恩,《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台灣基督教史研究論集》,台南市:人光,2005年6月初版。
29.鄭仰恩,余玉眉、蔡篤堅主編,〈台灣醫療道德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台灣教會醫療史中道德觀的演變》,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年初版。
30.李志剛,《基督教早期在華傳教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31.謝大立,《謝緯和他的時代》,台南市:人光,2000年。
32.杜聰明,《中西醫學史略》,台北市,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
33.馬偕原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台北市:前衛,2007年。
34.鄭連明主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市:台灣教會公報社,1965年6月初版,2000年三版二刷。
35.謝緯著、謝大立編,《謝緯日記》,台南市:人光出版社,2001年3月。
36.王金河口述、陳正美、黃宏森主編,《台灣烏腳病之父王金河回憶錄》,南投市:台灣文獻館、台南縣:台南縣政府、台南縣: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2009年3月。
37.黃崇雄,《一隻鳥仔》,台北市:林白,1980年。
38.保羅.班德、楊菲力原著,汪智惠、陳怡如譯,《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台北市:智庫,1995年12月。
39.北門嶼基督長老教會,《北門嶼基督教會獻堂紀念號》,台南縣:北門嶼基督長老教會,1962年10月。
40.張苙雲,《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市:巨流,2003年7月。
41.蔡宏道、魯生業編著,《環境醫學》,台北市:淑馨,1997年3月。
42.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台灣醫學五十年》,台北市:前衛,1995年初版。
43.吳新榮,《震瀛隨想錄》,彰化縣:秀山閣,1978年3月。
44.醫望雜誌編著,《福爾摩沙的聽診器》,台北市:新新聞,2001年4月。
45.莊永明,《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市:遠流,1998年6月。
46.范燕秋,《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台北縣:稻鄉,2005年3月。
47.好消息電視台,《用生命惜台灣—台灣的天使》,台北市:未來書城,2003年12月。
48.行政院衛生署,《台灣地區公共衛生概況》,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1991年12月,頁71-74。
49.范燕秋,《宜蘭縣醫療衛生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2004年8月。
50.蘇珊.桑塔格(Susan Songtag),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台北市:大田,2000年11月。
(三)期刊論文
1.高聰明、高上榮,〈考察特發性脫疽的原因〉,《台灣醫學會雜誌》,第53卷4期,1954年4月,頁272。
2.吳彬安、陳秀絹、李秀綢,〈烏腳病的悲歌〉,《台灣醫界》,第45卷1期,2002年9月,頁50-51。
3.林宜長、馮孝芬、陳叡瑜、吳新英、陳美蓮、毛義芳、藍忠孚、呂鋒洲、李陵旭、林啟東,〈宜蘭地區井水砷含量及螢光強度與居民之烏腳病發生及癌症死亡率之相關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27輯,1986年12月15日,頁2、37-40。
4.陳拱北、吳新英,〈烏腳病之流行病學研究2.關於飲水源與烏腳病之關係〉,《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1卷7期,1962年7月28日,頁611-618。
5.呂鋒洲,〈嘉南烏腳病患區井水中「螢光物質」研究之回顧與瞻望—地方性疾病病因研究之方針〉,《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4輯,1989年2月15日,頁45-47。
6.廖明一,〈影響烏腳病病況嚴重程度之各種因素的研究〉,《傳染病防治第一輯》,台北縣新莊市: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1976年1月,頁71-79。
7.柯丁選,〈序言〉,《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5輯,1978年,頁1。
8.郭宗波、陳茂雄,〈烏腳病之外科治療長期成績〉,《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8卷第6號,1969年6月28日,頁1。
9.高聰明、高上榮、侯書宗,〈考察復榮村所謂怪病的原因〉,《台灣醫學會雜誌》,第53期,1954年,頁273-274。
10.陳拱北、吳新英,〈烏腳病之流行病學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7輯,1978年5月,頁23。
11.曾文賓,〈烏腳病之預後:十年間追蹤調查〉,《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9卷第1期,1969年,頁21。
12.曾文賓,〈烏腳病病人之轉歸〉,《台灣醫學會雜誌》第74卷,第1號,1975年1月,頁37-47。
13.曾文賓,〈台灣之烏腳病:廿四年間追蹤調查〉,《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3輯,1982年6月15日,頁5。
14.梁靜祝、高紀惠、廖小瑞、余淑美,〈烏腳病的慢性疼痛及其影響之研究〉,《護理雜誌季刊》,第34卷第1期,1987年1月,頁105。15.曾文賓,〈烏腳病(一)〉,《當代醫學》,第1卷12期,1974年,頁51-56。16.呂鋒洲,〈嘉南烏腳病患區井水中「螢光物質」研究之回顧與瞻望—地方性疾病病因研究之方針〉,《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4輯,1989年。
17.陳拱北、吳新英,〈烏腳病之流行病學研究2.關於飲水源與烏腳病之關係〉,《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1卷7期,1962年7月28日。
18.吳建民,〈烏腳病地區地下水地質特性之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5輯,1978年5月15日。
19.曾文賓,〈診斷治療與預防〉,《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1輯,1973年。
20.陳拱北、吳新英,〈臺灣黑腳病之流行病學研究—6. 飲水的改進對於黑腳病發生與其疾病過程之影響〉,《台灣醫學會雜誌》,第68卷第6期,1969年6月。
21.陳拱北,〈烏腳病流行病學的研究〉,《烏腳病之研究報告》,第3輯,1976年4月15日。
22.梁妃儀,〈王金河先生訪問紀錄〉,《台灣史料研究》,第21號,2003年9月,頁234-251。
23.李尚仁,〈治療身體,拯救靈魂:十九世紀西方傳教醫學在中國〉,亞洲醫學史學會第二次會議暨《宗教與醫療》國際研討會論文,台北市:2004 年11 月16-20 日。
24.李貞德,〈從師母當女宣—孫理蓮在戰後台灣的醫療傳道經驗〉,《新史學》,第16卷第2期,2005年6月。25.范燕秋,〈鼠疫與台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台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3期,1995年,頁59-60。
(四)雜誌、報紙
1.Clarence W. Hall著,陳耀祖譯,〈小婦人.大胸襟〉,《讀者文摘》,第21卷第4期,1962年8月,頁58-62。
2.呂鋒洲、郭浩然,〈烏腳病的研究與發展〉,《健康世界》,第133期,1987年1月,頁36-37。3.陳建仁,〈烏腳病的奧秘—多階段、多因子致病機轉的探討〉,《科學月刊》,第20卷第10期,1989年。4.蘇益仁,〈台灣西南沿海烏腳病地區的癌症流行〉,《科學月刊》,第147期,第13卷第3期,1982年3月。5.陳建仁口述、龐中培整理,〈從台灣的砷經驗:展望世界未來〉,《科學人》,第31期,台北市:遠流,2004年9月。
6.吳新榮,〈訪問烏腳病村〉,《南瀛文獻》,第八卷合刊,台南縣文獻委員會:1962年12月25日。
7.李宏信,〈烏腳病防治〉,《衛生報導》,第2卷6期,1992年6月,頁9。
8.胡惠德,〈改善飲水防治烏腳病〉,《台灣環境衛生》,第18卷1期,台灣省環境衛生協會發行,1986年6月30日,頁2。
9.社論,〈防治烏腳病〉,《台灣衛生月刊》,第65期,1970年11月,頁4。
10.胡惠德,〈改善飲水防治烏腳病〉,《台灣環境衛生》,第18卷1期,台灣省環境衛生協會發行,1986年6月30日,頁1-5。
11.林秀英,〈烏腳病流行地區的新問題〉,《綜合月刊》,第139期,1980年6月,頁57-61。12.姚白芳,〈截斷的病肢,截不斷的愛:烏腳病與曾文賓醫師〉,《經典雜誌》,第96期,2006年7月1日,頁99-100。13.李悌元,〈本省公共衛生的重要措施〉,《臺灣衛生月刊》,革新第77期,1971年11月,頁7-8。
14.陳益裕,〈烏腳病患的新生〉,《台灣衛生月刊》,第98期,1973年8月,頁26-27。
15.許獻平,〈見證一頁霍亂醫療史的王劍江老醫師〉,《南瀛文獻》,第4輯,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2005年9月,頁185-188。
16.涂順從,〈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的心路歷程〉,《南瀛文獻》,第40卷合刊,頁222。
17.〈防止「天命」的光復〉,《民報》,第2版,社論,1947年2月26日。
18.〈內政部長王德溥昨蒞新營,即赴沿海地區,訪問鹽民漁民,對復榮村移址允予補助。〉,《中華日報》,南部版,1955年7月9日,第5版。
19.〈怪病不容忽視,復榮村民王連順,皮膚病突發身亡。復榮村之皮膚怪病,其嚴重確不容忽視。〉,《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1月27日,第4版。
20.程蔚,〈新春訪復榮〉,《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2月20日,第4版。
21.〈嘉縣漁村鑿井,完成四十三口〉,《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4月14日,第5版。
22.〈布袋四里發生怪病,患者已有四十餘人。〉,《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5月15日,第5版。
23.〈布袋北門發現烏足病,為醫學上絕症。衛生處派員抵該地檢查,經鑑定多數均為丹毒症。〉,《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5月22日,第5版。
24.〈連震東今抵南縣,視察復榮村病患,並將召開座談會。〉,《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8月22日,第5版。
25.〈復榮村遷新址進入實施階段,連震東視察後召開座談會,會中決定遷村鑿井兩方案。〉,《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8月23日,第5版。
26.〈烏腳病兩種治療法,究竟何者為宜,各界至表重視。〉,《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11月17日,第5版。
27.〈復榮村民獲悉佳音,咸感政府德意,新村設計仍照原定藍圖。〉,《中華日報》,南部版,1956年11月26日,第5版。
28.〈復榮遷村快馬加鞭,經費即將撥到,新居統限明年二月建竣。〉,《中華日報》,1956年12月25日,第5版。
29.〈復榮遷村專款,下月上旬撥發。〉,《中華日報》,1956年12月25日,第5版。
30.〈復榮遷村大功告成,村民開始新生,大同新村將建塔紀念。〉,《中華日報》,南部版,1957年6月14日,第5版。
31.〈訪大同新村〉,《中華日報》,南部版,1957年6月16日,第4版。
32.台灣教會公報社編輯室,〈總會議長謝緯牧師因公殉職〉,《台灣教會公報》,第1058期,台南市:1970年7月1日,頁6-7。
33.呂春長、陳南州述記,〈一位行善不倦的人〉,《台灣教會公報》,第1058期,台南市:1970年8月1日,頁15-17。
34.〈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世安息主懷〉,《台灣教會公報》,第1612期,1983年1月23日,第1版。
35.〈基督教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安息主懷,廿七日將舉行告別禮拜,一生作光作鹽令人感念〉,《台灣教會公報》,第1612期,1983年1月23日,第1版。
36.翁修恭,〈福音與醫療〉,《台灣教會公報》,第1684期,1984年6月10日,第14-15版。
37.陳金生,〈烏腳病流行病學調查參與記之1〉,《聯合報》,1991年10月27日,,第25版。
38.陳金生,〈烏腳病流行病學調查參與記之8〉,《聯合報》,1991年11月3日,第25版。
39.薛桂文,〈熱線追蹤—烏腳病陰影籠罩蘭陽居民系列報導:地下井含砷,20年來知而不禁〉,《民生報》,第29版,1996年12月10日。
40.薛桂文,〈用井人,驚慌了,自來水,天上來?—熱線追蹤,烏腳病陰影籠罩在蘭陽平原上〉,《民生報》,1996年12月13日,第29版。
41.薛桂文,〈省府:疫區分三年度供應自來水—熱線追蹤,烏腳病陰影籠罩在蘭陽平原上〉,《民生報》,1996年12月15日,第29版。
(五)學位論文
1.劉慧華,《孫理蓮(Lillian R. Dickson)與基督教芥菜種會(The Mustard Seed, Inc.1954-)》,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2.王瑞興,《安定鄉聚落的發展與變遷》,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3.蘇莠媚,《走入烏腳病的原鄉—烏腳病「人」之病痛經驗》,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4.陳昭儀,《從遷村到防治:公衛史上的烏腳病》,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六)口訪紀錄
1.訪談:李秀綢護理長2009.12.05台南縣二重港李宅、2010.01.25台南縣二重港李宅、2010.02.08台南縣新營醫院。
2.訪談:邱意仁2009.12.05嘉義縣布袋鎮東港里邱宅、2010.01.25嘉義縣布袋鎮東港里邱宅。
(七)網路資源
1.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2009.09.17)
2.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網站www.cjcu.edu.tw/~slc/bulletin/file/20090407165656.doc(2009.12.5.)
3.署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網站http://www.syh.doh.gov.tw/main.(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