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5: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儀嫻
研究生(外文):Yi-Sian Yen
論文名稱:芭蕾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Ballet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s
指導教授:柯澍馨柯澍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Hsin Ko
口試委員:伍曼麗朱美玲
口試委員(外文):Man-Li WuMei-Ling Ju
口試日期:2010-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臺北地區芭蕾教師教學信念有效教學行為
外文關鍵詞:Taipei districtballet teacherteaching belief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7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針對臺北地區舞蹈補習班芭蕾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的現況及其關係進行探討。本研究採「調查法」,以臺北地區舞蹈補習班之芭蕾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立意取樣」與「滾雪球抽樣」方式,正式施測樣本為135份,實得有效樣本130名,有效回收率為96.3%。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調查表」、「教學信念量表」、「有效教學行為量表」與「訪談大綱」等四項。資料分析方式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檢定法、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I. 臺北地區舞蹈補習班芭蕾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現況
1. 芭蕾教師之整體「教學信念」傾向於積極正向之狀況;其中,以「師生關係」構面之「教學信念」最為積極正向。
2. 芭蕾教師之整體「有效教學行為」傾向於良好之狀況;其中,以「班級經營」構面之「有效教學行為」表現最為良好。
II. 不同「個人背景因素」在「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差異情形
1. 芭蕾教師之整體「教學信念」會因「年齡」及「婚姻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31~40歲」教師之整體「教學信念」較「30歲以下」者更為積極正向;「已婚」教師之整體「教學信念」較「未婚」者更積極正向。
2. 芭蕾教師之整體「有效教學行為」會因「年齡」及「婚姻狀況」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31~40歲」及「41~50歲」教師在整體「有效教學行為」上優於「30歲以下」教師;「已婚」教師在整體「有效教學行為」上優於「未婚」教師。
III. 臺北地區舞蹈補習班芭蕾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具有顯著高程度的正相關,意即芭蕾教師「教學信念」越積極正向時,其「有效教學行為」也就越優良。
IV. 臺北地區舞蹈補習班芭蕾教師在「年齡」、「任教年資」及「整體教學信念」,可有效預測其「整體有效教學行為」。其中,三項因素能預測芭蕾教師之「整體有效教學行為」57%的變異量。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發現與結論,在芭蕾教師方面,建議「芭蕾教師」重視舞蹈基本動作的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與建立良好的常規;透過相互輔佐與教學經驗的分享。在教育相關單位方面,建議「教育相關單位」增加芭蕾教師的進修管道;開設芭蕾職前訓練之課程;提供更多芭蕾教學書籍與影帶等相關資源;舉辦芭蕾舞蹈之表演,以達到學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字:臺北地區、芭蕾教師、教學信念、有效教學行為

Abstrac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erform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the teaching belief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the ballet teacher of the dancing school in Taipei district. In this research, “survey method” is adopted, and the ballet teachers in the dancing schools in Taipei District are used as research targets, meanwhile, “purposive sampling” and “snowball sampling” methods are adopted. The formal samples under test were one hundred thirty-five subjects, the actually acquired effective samples are 130, and effective return rate of 96.3% is obtained.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 “pers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urvey table”, “teaching belief scal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scale”, and “interview outlines”. Data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metho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ed:
I.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belief”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ballet teacher of dancing school in Taipei district.
1. The entire “teaching belief” of ballet teacher tends to be in aggressive and positive situation; among them, the “teaching belief” of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 is the most aggressive and positive one.
2.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ends to be in prime condition; among them,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class operation” repeated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II. The differences among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 “teaching belief”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1. “Teaching belie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ue to difference in “age” and “marital status”. Among them, the entire “teaching belief” of teachers in the age range of “31~40 years old” is more aggressive and positive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eachers in the age range of “below 30 years old”; the entire “teaching belief” of “married” teacher is more aggressive and positive than that of the “unmarried” one.
2. Among them, teachers of the age range “31~40 years old” and “41~50 years old” show superior entir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o that of teachers of age “below 30 years old”; “married” teachers show superior“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o that of “unmarried” teachers.
III. There is significant and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belief”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that is, when the “teaching belief” of ballet teacher becomes more aggressive and positive, th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becomes better.
IV. The ballet teachers in dancing school in Taipei district, in “age”, “teaching years of experience” and “entire teaching belief”,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entir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Among them, three factors can predict 57% variance of “entire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of the ballet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in ballet teacher aspect, we suggest that “ballet teacher” should emphasize on the training of basic dancing skill and should incubate students’ strict learning attitude through mutual assistanc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sharing. In teaching related department aspect, we suggest that “education related depart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 advanced study channel for ballet teachers, open pre-job training in ballet curriculum, provide more related sources such as ballet teaching books and videos and sponsor ballet dancing exhibi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good learning performance.



Key words: Taipei district, ballet teacher, teaching belief,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內 容 目 錄

誌謝詞………………………………………………………………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內容目錄……………………………………………………………vii
表目錄………………………………………………………………ix
圖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1
第二節  研究目的…………………………………………10
第三節  研究問題…………………………………………11
第四節  名詞詮釋…………………………………………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臺灣芭蕾教學之發展概況……………………… 15
第二節  芭蕾教學之意涵及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教學信念之意涵及相關研究……………………31
第四節  有效教學行為之意涵及相關研究...……………45
第五節  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59

第三章  研究方法………………………………………………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69
第四節  研究工具…………………………………………71
第五節  實施程序…………………………………………8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95
第一節  芭蕾教師個人背景因素、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現況……………95
第二節  芭蕾教師不同個人背景因素在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差異情形…107
第三節  芭蕾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性…118
第四節  芭蕾教師個人背景因素、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預測……………121
第五節  訪談結果與分析………………………………124
第六節  綜合討論…………………………………………1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3
第一節  結論………………………………………………153
第二節  建議………………………………………………157

參考文獻……………………………………………………………163
一、中文部分…………………………………………………163
二、英文部分…………………………………………………172
二、網路部分…………………………………………………173

附 錄………………………………………………………………175
附錄一  預試問卷………………………………………175
附錄二  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摘要表…………………179
附錄三  正式問卷………………………………………183
附錄四  訪談大綱………………………………………187

表 目 錄
表2-1-1  臺灣芭蕾舞蹈之發展………………………………17
表2-2-1 芭蕾教學之基本訓練要素…………………………25
表2-2-2 芭蕾教學之相關研究………………………………30
表2-3-1 國內學者對「教學信念」之定義…………………32
表2-3-2  教師「教學信念」相關構面………………………36
表2-3-3  「教育程度」在「教學信念」上之差異情形……39
表2-3-4  「任教年資」在「教學信念」上之差異情形……40
表2-3-5  教師「教學信念」之相關研究……………………43
表2-4-1  學者對「有效教學行為」之定義…………………46
表2-4-2  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相關構面…………………49
表2-4-3  「年齡」在「有效教學行為」上之差異情………53
表2-4-4  「婚姻狀況」在「有效教學行為」上之差異情形…54
表2-4-5  「教育程度」在「有效教學行為」上之差異情形…55
表2-4-6  「任教年資」在「有效教學行為」上之差異情形…55
表2-4-7  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57
表2-5-1  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60
表3-3-1  預試問卷樣本回收統計表…………………………69
表3-3-2  正式問卷樣本回收統計表…………………………70
表3-4-1  芭蕾專業教師名單…………………………………73
表3-4-2  「教學信念量表」修改預試問卷內容摘要表……75
表3-4-3  「教學信念」之項目分析摘要表…………………76
表3-4-4  教學信念量表之各構面信度分析…………………78
表3-4-5  「有效教學行為」之項目分析摘要表……………82
表3-4-6  「有效教學行為量表」修改預試問卷內容摘要表…84
表3-4-7  有效教學行為量表之各構面信度分析……………85
表3-6-1  研究問題之統計考驗方法…………………………92
表4-1-1  受試者之「個人背景因素」現況表………………96
表4-1-2  全體受試者之「教學信念」現況分量總表………98
表4-1-3  全體受試者「教學信念」之現況…………………100
表4-1-4  全體受試者之「有效教學行為」現況分量總表…102
表4-1-5  全體受試者「有效教學行為」之現況……………105
表4-2-1  單因子分析表:不同「年齡」之受試者在「教學信念」構面之差異……………………………108
表4-2-2  t 檢定分析表:不同「婚姻狀況」之受試者在「教學信念」構面之差異……………………………109
表4-2-3  t 檢定分析表: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在「教學信念」構面之差異…………………………110
表4-2-4  t 檢定分析表:不同「任教年資」之受試者在「教學信念」構面之差異……………………………111
表4-2-5  單因子分析表:不同「年齡」之受試者在「有效教學行為」構面之差……………………………113
表4-2-6  t 檢定分析表:不同「婚姻狀況」之受試者在「有效教學行為」構面之差異………………………114
表4-2-7  t 檢定分析表:不同「教育程度」之受試者在「有效教學行為」構面之差異………………………115
表4-2-8  t 檢定分析表:不同「任教年資」之受試者在「有效教學行為」構面之差異………………………116
表4-2-9  「教學信念」問卷結果分析表……………………117
表4-2-10  「有效教學行為」問卷結果分析表………………117
表4-3-1  相關係數強度層次…………………………………118
表4-3-2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受試者「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性…………………………120
表4-3-3  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受試者「有效教學行為」與「教學信念」之相關性…………………………120
表4-4-1  相關係數矩陣:「個人背景因素」、「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性……………121
表4-4-2  臺北地區芭蕾教師「個人背景因素」、「教學信念」對「有效教學行為」之多元迴歸分析………123
表4-5-1  訪談對象之教師基本資料…………………………125



圖 目 錄
圖1-1 全國各縣市音樂、舞蹈類補習班近十年成長統…2
圖3-1 研究架構圖………………………………………………64
圖3-2 研究實施程序……………………………………………8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編譯部編譯(1986)。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臺北市:臺灣中華。
王秀惠(2003)。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金國(2000)。表現有效教學行為,發揮小班教學精神。國教輔導,40(2),20-24。
王美華(2005)。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王敏男(1990)。談體育課程與教學。中等教育,6(41),36-38。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凱平(2005)。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實習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教育部,2006修正)。
石雅玫(2000)。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伍曼麗等(主編)(1999)。舞蹈欣賞。臺北市:五南。
何郁玟(2001)。芭蕾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恭上譯(1991)。芭蕾舞的舞與畫。臺北市:藝術圖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一聖(2002)。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有效教學行為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天民、余國芳(2001)。臺灣舞蹈史(上、下)。臺北市:大卷文化。
李巧 譯(2009)。俄羅斯學派之古典芭蕾教學法典。臺北市:幼獅文化。
李永吟、單文經著(1995)。教學原理。臺北市:遠流。
李岱恩(2004)。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譽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奕寬(2004)。臺灣地區舞蹈專長學生之舞蹈傷害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維(1988)。古典基礎技術與解剖學的探討。藝術學報,42,253-296。
李鍾宜(2009)。高雄縣岡山區國中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分析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沈連魁(2007)。幼兒體能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清隆(2004)。表演藝術之傷害。臺灣國際舞蹈醫學會議論文集,82-86。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學系。
周新富(1991)。國小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感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新富(2006)。班級經營。臺北市:華騰。
孟廣城(1998)。芭蕾高等教育中基本功訓練的教學任務。北京舞蹈學院學報,3,23-26。
林亭如(2004)。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教師效能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亭如、柯澍馨(2006年12月)。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教師效能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第一屆生活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
林清山(1987)。教學的心理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林清江(1998)。與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6,4(9),6-8。
林常青(2007)。國中體育教師的課程價值取向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莉(2006)。學前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實踐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復文。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靜怡、柯澍馨(2005年11月)。臺灣地區公立高中舞蹈班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四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中華民國體育學。
邱婉婷(2005)。從課程取向探討國民小學英語教師使用英語教科書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邱慧媚(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導師之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聯性之研究。桃園縣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施又誠(2003)。中日小學體育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及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臺北市與大阪市為例。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伊玲(2007)。臺南市國小教師統整教學信念與統整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初等教育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姚明麗(1978)。古典芭蕾技巧與原理。臺北市:三民。
洪宏蔚(2009)。澎湖縣國小教師數學學習領域有效教學行為、自我效能及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徐玉浩(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多元文化教學效能感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美鈴(1992)。有效教學的自我評量。臺灣省學校體育,2(6),15-21。
許幼靜(2000)。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鴻文(2006)。城郊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比較研究-以臺南市與澎湖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許瓊華(2008)。彼拉提斯改良床動作訓練對芭蕾舞者身體穩定度及下肢肌力之影響。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舞蹈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連主恩(2004)。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志輝(1999)。舞蹈應用生理解剖學。臺北市:五南。
郭靜晃(2007)。社會行為研究法。臺北市:洪葉。

張中煖等(1995)。舞蹈欣賞。臺北市:三民。
張文斌(2006)。學生知覺教師期望、教學信念與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世忠(200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雅筑(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量懿(2008)。大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執行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張錦昌(2002)。舞蹈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火城(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佳真(2007)。美語補習班英語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春蓮(2002)。體育教師有效教學知覺之探討。大專體育,21(4),99-106。
陳康榮(主編)(2005)。舞蹈基礎。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曾沈連魁(2008)。培養幼兒體能教學信念需求條件之分析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2),1-12。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心怡(1998)。舞蹈訓練原則。中華體育季刊,12(5),40-46。
黃心怡(1999)。舞蹈技巧訓練。中華體育季刊,13(2),123-129。
黃政傑 (1993)。課程與教學之變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惠,2005。一位幼教教師教學檔案建立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琤圈(2003)。合作學習在高中芭蕾教學之應用-以行動研究為主。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慶芳(2005)。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黃錦桃(2006)高雄市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與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懿蒨(2002)。芭蕾舞者平衡能力與時間準確能力、空間準確能力、出力準確能力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懿蒨(2004)。芭蕾舞蹈技術與平衡能力之文獻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4-15,16-32。
楊仲華、溫立偉著(2003)。舞蹈藝術教育。大陸:人民大版社。
葉宛芃(2006)。國中小舞蹈才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金裕(2002)。國民小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教師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趙德恕等編修(2007)。現代法漢辭典。臺北市:文橋。
劉威德(1999)。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群杰、王淑香(1999)。承俄芭蕾訓練體系創我教學革新思路。專業舞蹈教學研究,4,226-228。
劉薇(2008)。淺談手臂在舞蹈中的作用與重要性。藝術教育,3,103。
劉麗雲(2001)。國中舞蹈班芭蕾舞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崇建(1996)。資優教育與教師角色。資優教育季刊,58,1-5。
蔡麗華(2001)。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志德(2008)。初任幼兒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實踐之個案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賴足免(2008)。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薛兆婷(2009)。養生芭蕾對上班族的壓力影響。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薛美良(2002)。從芭蕾技巧之訓練原則探索腿型異常之改善教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宗益(未知)。西洋古典舞蹈專有動詞語彙。臺北市:未知。
鐘雨師(2011)。美術才藝班教育與經營發展之研究-以杏羽藝術中心為個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鍾佳穎(2003)。臺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效能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雪瑛(1995)。我國國民中學國文教師教學信念及形成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佳玟(2002)。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採用英國皇家舞蹈學院芭蕾教學系統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蘆原英了(1991)。舞劇與古典舞蹈。臺北市:全音樂譜。
蘇苓娟(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品格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蘇益生(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素慧(2002)。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蘇鳳珠(2002)。國民小學教師建構式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二、英文部分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Cano, J. (2001). What is known about effective teaching?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Magazine, 74(3), 6-7.
Glenn, R. E. (2001). What teachers need to be. Education Digest, 67, 19-21.
John, B. (1979). 101 Classical Dance Lessons. Now York, N.Y: Progress.
Ko, S. H., and Lin, T. J.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job stress, teacher efficacy and effective teaching behavior for food and beverage management teacher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Regional Association for Home Economics. August 5 – August 9, 2007, Malaysia.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Humber Coll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 056).
Natalia, R., & Vladislav, K. (1978). School of classical dance.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U.S.S.R: Progress.
Raymond, A. M. (1993). Unvae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ginning elementary teachers’ mathmatics beliefs and teaching practices. ( ERIC Document Service No. ED 390 694 ) Reproduction.
Roblyer, M. D. (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ition). Columbus, OH. : Merrill Prentice Hall.
Tabachnick, B. R., & Zeichner, K. M.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 Final report.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6 099 )

Tang, L. P. (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ver 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 Tennessee: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三、網路部分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1)。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臺灣省教育部。2010年03月5日收尋於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10003-OK.pdf
教育部(2009)。全國補習班統計(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料管理系統)。2009年10月5日收尋於  http://bsb.edu.tw/afterschool/?usercity=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蔡崇建(1996)。資優教育與教師角色。資優教育季刊,58,1-5。
2.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3. 劉威德(1999)。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4. 葉金裕(2002)。國民小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教師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5. 黃懿蒨(2004)。芭蕾舞蹈技術與平衡能力之文獻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4-15,16-32。
6. 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與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7. 黃心怡(1999)。舞蹈技巧訓練。中華體育季刊,13(2),123-129。
8. 黃心怡(1998)。舞蹈訓練原則。中華體育季刊,12(5),40-46。
9. 曾沈連魁(2008)。培養幼兒體能教學信念需求條件之分析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2),1-12。
10. 陳春蓮(2002)。體育教師有效教學知覺之探討。大專體育,21(4),99-106。
11. 莊美鈴(1992)。有效教學的自我評量。臺灣省學校體育,2(6),15-21。
12. 林靜怡、柯澍馨(2005年11月)。臺灣地區公立高中舞蹈班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九十四年度學術論文發表會,中華民國體育學。
13. 林清江(1998)。與教師一起進行教育改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26,4(9),6-8。
14. 林清山(1987)。教學的心理學基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15. 林亭如、柯澍馨(2006年12月)。高職餐飲管理科教師工作壓力、教師效能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第一屆生活應用科學研討會,中國文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