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王旭統(2003),〈公務人員核心職能之形成途徑與評選面向〉,《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35-42。王浩筑(2004),《領導者核心能力與人力資源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消防局中高階主管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民國海關簡史(1995),台北:財政部關稅總局。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推動計畫,2003.7.23定訂,2004.1.5修訂。
左中宜(2001),《台灣民眾政治態度之世代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石開明(1995),《台灣選民選舉參與的世代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江岷欽(2002),〈創造智慧資本提升核心能力〉,《公務人員月刊》,第76期,頁2-4。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全球資訊網(2005.9.24)網址:http://www.cpa.gov.tw/
行政院所屬機關中、高階主管職務管理核心能力評鑑量表,2004.7.5定訂。
行政院所屬機關專業核心能力項目選定作業方式,2005.1.11定訂。
各級行政機關推動核心價值實施計畫,2004.3.18定訂。
羊憶蓉(1996),〈一九九0年代的澳洲教育改革:『核心能力』取向的教育計劃〉,《教改通訊》,第20期,頁2-3。宋心慧(2003),《考試院薦任文官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宋餘俠、陳仕煥(2005),〈淺談文官核心能力與國家競爭力〉,《國家精英》,第1卷第2期,頁21-32。
李文宏(2002),《世代別汽車購買行為》,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程碩士論文。李天蛟(1999),《世代別於品牌個性認知與品牌關係型態差異性之研究:產品類別與自我形象干擾效果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根芳譯,Bruce Tulgan原著(1997),《X世代的價值觀》。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聲吼(1998),〈人力資源發展專業能力與角色之研究〉,《頻東科技大學學報》,第7卷第4期,頁319-326。
呂添資(2002),《兩岸現狀與WTO架構下之高雄港競爭與發展策略─探討海關關務現代化》,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沈建中(2004),〈我國公務人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考銓》,第39期,頁69-97。
利翠珊(2002),〈婆媳與母女:不同世代女性家庭經驗的觀點差異〉,《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1卷第13期,頁179-218。林如萍、鄭淑子(1999),〈農家代間的孝道責任期待:不同性別、世代之分析〉,《中華家政學刊》,第28期,頁77-92。
林佩琪(2003)《已婚婦女之子女價值、理想子女數與性別偏好-世代觀點之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娟(2002),《不同世代軟體研發人員生涯發展之研究-以資訊軟體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海清(2002),〈從公務人員核心職能談專業發展 (上)(下)〉,《公務人員月刊》,第71、77期,頁23-30、34-42。林資敏(1998),《X+Y+N世代行銷》。台北:奧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曉玲〈2003〉,《不同世代國小教師性別意識發展歷程與內涵狀態之質性探究─以四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吳佩君(2003),〈人事人員的核心能力與角色--「人事人員之核心能力」問卷調查結果〉,《人事月刊》,第36卷第1期,頁20-29。吳美連、林俊毅(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復新(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瓊恩(1999),〈英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編譯〉,《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及中共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彙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逼編印。
柯文珍(1993),《組織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資訊科技之策略性運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范耘芬(2003),《不同世代成人的消費文化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建立行政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方案,2001.6.7定訂。
施能傑(1999),〈美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編譯〉,《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日本及中共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彙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逼編印。
孫本初(1998),《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孫本初(2004),〈從人力資源發展觀點論高階文官培訓制度之設計原則〉,《考銓季刊》,第39期,頁36-46。柴松林(1999),〈繼起者--新人類--「新人類」帶給人類哪些希望﹖〉,《現 代 保 險 》,第127期,頁80-81。
財政部專業核心能力辭典,2005.8.25訂定。
財政部選定專業核心能力項目情形一覽表,2005.8.25訂定。
財政部關稅總局網站(2005.8.31)網址:http://web.customs.gov.tw/ct.asp?xItem=21537&CtNode=4288
財政部關稅總局組織條例,1999.2.1訂定,1998.11.11修訂。
財政部關稅總局各地區關稅局組織通則,1999.2.1訂定,1998.11.11修訂。
高融昆(2002),《中國海關的制度創新和管理變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翁笙凱(2001),《台灣高職生受教與就業經驗之世代差異──一個質性的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翁耀南(2002),《建構海峽兩岸海關的互動機制:體制觀點的思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增圓(2001),《新世代工作者之工作價值觀、期望報酬類型暨兩者相關因素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許世雨、李長晏、蔡秀涓、張瓊玲、范宜芳譯,David A. DeCenzo & Stephen P. Robbins原著(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咨民(2002),〈台閩地區國民三世代不同族群通婚狀況調查結果分析〉,《中國統計通訊》,13卷11期,頁13-16。許迪翔(2003),《不同世代之工作價值觀、工作態度及其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之員工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梅芳譯,Karen Ritchie原著(1997),《X世代行銷大法》。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貞(1995),〈世代分析在社會科學中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通訊》,第5期,頁3-23。張志雄(1998),〈新時代的國家意識建構〉,《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創刊號,頁175-197。張麗娟(2002),《臺北市政府人事人員核心能力探討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康明旺(2005),《政風人員核心能力與培訓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莊雅淑(2004),〈建構公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新思維:以核心能力為觀點〉,《人事月刊》,第39卷第4期,頁63-68。陳玉山(1998),〈人力資源管理的新途徑—能力基礎的觀點〉,《中國行政》,頁15-37。陳金貴(1995),〈人力資源管理應用在公共部門的探討(上)(中)(下)〉,人事月刊,21(3,4,5),頁33-37,20-25,18-23。陳金貴(1998),〈公務人員世代差異管理的探討〉,《公務人員月刊》,第19期,頁10-19。陳彩怡,(2003),〈工作輪調對社會網路利益、生涯成功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啟明(2002),《台灣三個世代消費金融傾向之比較研究 》,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淑玲(1998),〈新新人類的管理與激勵〉,《就業與訓練》,第16期,頁75-83。
陳淑玲、趙必孝和黃英忠(2001),〈新人類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10期,頁75-101。陳義彥(1996),〈不同族群政治文化的世代分析〉,《政治學報》,第27期,頁83-121。陳義彥、蔡孟熹(1997),〈新世代選民的政黨取向與投票抉擇--首屆民選總統的分析〉,《政治學報》,第29期,頁63-91。陳慶昌(2002),〈我國海洋巡防總局海巡人員核心能力之探討〉,《警學叢刊》,第33卷第3期,頁187-211。陳潔瑩、李穎杰(1999),〈XY世代生活型態研究與通訊商品設計趨勢〉,《和春學報》,第7期,頁344-351。黃一峰(2001),〈高級文官核心能力架構之初探〉,《人事月刊》,第33卷,第2期,頁42-50。黃英忠(2004),〈知識經濟環境下基層公務人員的核心能力--中高階主管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第13卷第4期,頁85-110。
黃添進(2000),《網路問卷調查可行性評估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游玉梅(2002),〈訓練外包的規劃與執行 (上)、 (下)〉,《公務人員月刊》,第71期,頁14-22;第72期,頁27-36。游淑妃(2000),《台灣家計單位儲蓄行為之世代分析》,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馮艾雯(2002),《台北市戶政機關中高階主管核心能力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傅仁雄(2001),〈外交尖兵-海關,推動國際關務有感〉,《今日海關》,第22期,頁2-3。
彭錦鵬(2005),〈荷蘭高級文官之考選與晉用制度〉,《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楊玉婷(2003),《中年與老年人消費行為因果模式與世代差異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楊美怡(2001),《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桂鳳、劉銀隆(2004),〈老年人的形象:世代間的比較〉,《醫護科技學刊》,第6卷第4期,頁371-384。
楊靜、彭元志、陳鳳雀(1999),〈X世代與Y世代的運動鞋購買使用行為與生活型態之研究〉,《科技學刊》,第8卷,第4期,頁333-339。詹昭尊(2004),〈淺論海關人事制度〉,《今日海關》,第32期,頁34-38。銓敘部全球資訊網(2005.12.30)網址:http://www.mocs.gov.tw/index.htm 。
蔡秀涓(2004),〈世代因素對公務人員工作價值觀影響之實證分析:以考試院暨所屬機關為例〉,第18期,頁41-67頁。
蔡秀涓(2005),〈英、美、加高級文官之考選與晉用制度〉,《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趙其文(2001),〈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第二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趙璟瑄(2002),〈中高階公務人員管理發展核心能力之初探〉,《人事月刊》,第35卷第4期,頁49-57。齊若蘭譯,Peter F. Drucker原著(2004)〈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亘良(2004.9.3),〈論「年級論」—年級現象的初步探討〉,《REST重裝網路雜誌》,網址: http://66.102.7.104/search?q=cache:YZKdvIvGyQgJ:reset.dynalias.org/blog/archives/000279.html+%E4%BA%94%E5%B9%B4%E7%B4%9A%E5%90%8C%E5%AD%B8%E6%9C%83&hl=zh-TW
潘明宏譯,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著(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5th ed.)台北:韋伯(原文於1996年出版)。
劉宜靜(1999),《高階行政人員核心能力之分析--五國的經驗與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劉義周(1994),〈臺灣選民政黨形象的世代差異〉,《選舉研究》,第1期,頁53-73。劉曉仙(2003),《電子化政府運作下公部門人員核心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賴怡瑩(2005),〈人事人員之角色變遷及核心能力〉,《人事月刊》,第40卷第2期,頁61-66。盧怡安(2001),《世代特性與其認知品牌個性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謝杏慧(1999),《公務人員世代差異對政府再造計畫之認知研究-以台北市及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其杰(1999),〈我對新新人類的看法〉,《諮商與輔導》,第167期,頁13。謝寶煖、唐秀珠,(2002),〈新世紀圖書館資訊人才之核心能力〉,《圖書與資訊學刊》,第41期,頁19-43。魏梅金譯(2002),Spencer, L. M. JR. & Spencer, S. M.,《才能評鑑法:建立卓越績效的模式》(Competence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台北:商周出版社。
蕭新煌(1995),〈新人類的社會意識與社會參與〉,《勞工之友》,第535期,頁6-9。貳、西文部份
Bohlander, George, Scott Snell(2004).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13th ed.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Brown, Damon(2003).“Ways dietitian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can work together”,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Vol.103(11), pp.1461-1462.
Clausing , Sherry L, Doris L. Kurtz, Judith Prendeville, and Janet Lynn Walt(2003).“Generational diversity-the Nexters”, 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Vol.78(3), pp.373-379.
Curran, R. Connie (2001). “The mission, the message, and the 'me generation'”, Nursing Economics. Vol.19(3), pp. 93-99.
Drejer, Anders(2000).“Organisational learning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Vol.7(4), pp.206-220.
Egri, Carolyn P.,and David A. Ralston.“Generation Cohorts and Personal Values: A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15(2), pp. 210-220.
Fowler, Sally W., Adelaide Wilcox King, Sarah J. Marsh, and Bart Victor(2000). “Beyond products: new strategic imperatives for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in dynamic enviroments”, J. Eng. Technol. Manage. Vol.17, pp.357-377.
Gallon, Mark R. Stillman, and Harold M. Coates(1995),“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8(3), pp.20-28.
Godbut, Alain J.(2000).“Managing Core Campetencies: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n Human Resources Practice in Leading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7(2), pp.76-86.
Harvey,Michael, and Robert Lusch(1997),“Protecti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a Company: Intangible Asset Security”,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15(4),pp.370-380.
Herrin, Marty(2005),〈Building CBP Leadership for Tomorrow〉,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Today. 2005, April.
Horton, Sylvia(2002),〈The Competency Movement〉,in Sylvia Horton, Annie Hondeghem, and David Farnham ed, Competency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pp.3-15. Amsterdam, Netherlands: IOS.
Javidan, Mansour (1998), “Core Competence : What does it mean in practice ?”, Long Range Planning , Vol.31(1), pp. 60-71.
Lahti, Ryan K.(1999),“Identifying and Integrating Individual Level and Organization Level Core Competencies”,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Vol.14(1), pp.59-75.
New Zealand Customs Service(2005.10.23), http://www.customs.govt.nz/about/default.htm .
Palmer, Dale R.(2005.10.23),“Promoting Core Values through training”,U.S. Customs Today, 2001,August. http://www.cbp.gov/xp/CustomsToday/2001/August/custoday_oldpalm.xml
Prahalad , C. K. ,and G. Hamel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8(3), pp.79-91.
Prahalad , C. K. ,and G. Hamel(1994),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eynolds,Leah A(2005).“Communication Total Rewards to the Generations”,Benefits Quarterly Brookfield: Second Quarter 2005, Vol.21(2), pp.13-17.
Riggs, Anne, and Bryan S. Turner(2000).“Pie-eyed optimists: Baby-boomers the optimistic genera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Vol.52(1), pp. 73-93.
Ryan K.Lahti(1999).“Identifying and Integrating Level and Organization Core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Vol.14(1),pp.59-75.
Schrammel, Kurt(1998). “Comparing the labor market success of young adults from two generations”, Monthly Labor Review. Vol.121(2), pp. 3-9.
Spencer, L.M.& S.M. Spencer, (1993), Competency at Work, John Wiely & Sons, New York.
U. 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2005.10.23)http://www.customs.gov
Vulpen, Elzeline, and Francisca Moesker(2002),〈Competency-based Management in the Dutch Senior Public Service〉,in Sylvia Horton, Annie Hondeghem, and David Farnham ed, Competency Manag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 pp.65-76. Amsterdam, Netherlands: IOS.
Watson, Donna S(2002).“Wanted: A few goo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 Vol.76(1), pp. 8-10.
Wood, Stephanie(2005).“Spanning the Generation Gap in the Workplace”,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Vol.97(5), pp. 86-89.
Word Customs Organization(2005.10.22), http://www.wcoomd.org/ie/En/en.html .
Zemke,Ron, Claire Raines,and Bob Filipczak(1999). “Generation gaps in the classroom”, Training. Vol.36(11), pp. 48-54.
Zhang, Michael, and Augustine A. Lado(2001).“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petency-based view”,Technovation. Vol.21, pp.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