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1997:《教科書開放政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1999:《國小審定本教科書鑑定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2:《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台北:揚智文化。
方世榮,1996:《行銷學》,台北:三民。
丘昌泰等,2001:《政策分析》,台北:空大。
宋巧雰,1999:《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策略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琬汝,2000:《符號學運用於政策行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遠哲,1996:《教育鬆綁》,台北:遠流。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國偉,1995:〈教育鬆綁〉,《教改通訊》,4期。周淑卿,1992:〈國小課程改革的省思〉,《教育研究》,28:68-71。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
林宏城,2001:《澎湖觀光事業開發政策之行銷策略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林慶川,199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胡龍騰,1997:《政策行銷之理論與實踐:「野生動物保育政策」個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慶川,199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
度》,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屠炳春,1988:〈教科書編纂經驗談-如是我云,ㄧ得之見〉,《現代教育》,4(1):40-47。
郭靜蓉,2003:〈積極促成產學合作,中山走出自己的路〉,《卓越雜誌》,頁87-89。
曹俊漢,2001:〈政策網絡的結構與弁鄐尷R〉,《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5:145-166。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配合工作計畫》,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新世紀的挑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台北:教育部九十一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實務研討會。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凱元,2004:《解讀九年一貫教育》,台北:心理。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黃炳煌,1988:〈論「教育自由化」〉,《現代教育》,3(1):3-11。黃深勳,1988:《行銷學概論》,台北:空大。
黃雪菲,1995:《台灣教育管制的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2001:《學校本位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五南。
傅凌,1988:〈南韓的知共教育〉,《時報新聞》,112:69。
楊思偉,2000:《學校家長選擇》,台北:商鼎文化。
楊昊,2005:《在地治理:民主行政的在地實踐----南澳地區共享性自然資源
治理的經驗與挑戰》,未出版,嘉義。
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前程企管。
趙秋英,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難題與解決對策之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2002:《建立二十一世紀的新學校-校本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鄧運林,1997:《開放教育與教育改革》,高雄:復文。
劉廷揚、蘇政宏,2002:〈多元入學政策下大專院校行銷活動之研究〉,《彰師
大教育學報》,第3輯。
鍾聖校,1999:〈質性研究方法論的認識與再議〉,《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學報》,
12:159-184。
立法院公報
立法院(1980/10/09)。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79(81),2-64。
立法院(1980/04/13)。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2(21),3-168。
立法院(1993/12/17)。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2(73),339-464。
立法院(1993/12/21)。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2(74),3-126。
立法院(1994/04/19)。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2(26),3-134。
立法院(1994/10/17)。委員會紀錄。立法院公報,83(68),554-555。
網路資料
http://www.dfmg.com.tw/liture/%B5%B7%C2%B4%B6%E9%A6a/g304801.htm,作者:余淑惠,visited on:2005/01/11。
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7.php,國教專業社群網,visited on:2005/07/13。
http://www.csie.ncnu.edu.tw/~rctlee/article/890603.html,作者:李家同,visited on:2006/01/05。
英文部分
Altman and Petkus 1994. “Toward a Stakeholder-based Policy Process: Application of the Social Marketing Perspective to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Policy Sciences 27 (1/2).
Bogdan, R. C., and S. K. Biklen.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ye, T. R.199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Jordan, G., and K. Schubert. 1992. “A Preliminary Ordering of Policy Network Label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21(1-2): 7-28.
Kotler, P. and S. J. Levy. 1969. “Board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10-15.
Kotler, P.,1982.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Hall, Inc.
LeCompte, M. D., J. Preissle and R.Tesch. 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2nd ed.)New York:Academic Press.
Mazmanuan, D. A. and P. A. Sabatier. 1983.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 Glenview, IL:Scott, Foresman and Co.
Merriam, K. 198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in Education.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Merriam, K.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Nenus, B. 1992. Visionary Leadership: Creating a Compelling Sense of Direction for Your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hodes, R. A.W. and David Marsh. 1992.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Policy N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21: 181-205.
Stoker, R. P. 1991. Reluctant Partners: Implementing Federal Policy. Pittsburgh, PA: Univ. of Pittsburgh Press.
Wringe, C. 1984. Democracy, School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