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7 10: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柔安
研究生(外文):Jou-An Chen
論文名稱:借引蘇州園林美學:建構服裝層次創作實驗
論文名稱(外文):Abstracting the Aesthetic of the Suzhou Gardens — Discussing the Structural and Spiritual Layers of Clothing by Borrowing the Logic of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指導教授:陸蓉之陸蓉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Victoria Lu
口試委員:陸蓉之盧廷清呂芳智
口試日期:2008-07-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實踐大學
系所名稱: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蘇州園林服裝層次中西美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對年輕的一代而言,「中國文化」似乎是老舊而遙遠的名詞,僅會偶爾出現在課堂上,但日常生活卻幾乎被西方文化完整滲透。然而身處在中國文化的地理疆界裡,難道完全沒有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身為一個創作者,我選擇自身最感興趣的中國元素──「蘇州園林」作為服裝創作主題,來檢視個人思想裡中西方文化的影響。
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文化的精萃,在工藝上融合了建築、雕刻、繪畫、造景,更在精神層面上結合了中國的自然哲學與文人傳統,是形神兼美的代表。而中國服飾發展也反映出與園林相近的審美系統。從對比中西方園林與服飾美學,解讀園林精神與手法,參考建築與服裝上相關的應用案例,我以身為文化中介者的角度,結合中西思維上的辯證於創作上。
除了文獻閱讀外,服裝創作上則以三個主要園林建構手法進行實驗,以整套設計為單位,並測試不同的布料組合。之後再結合實驗的結果與個人對園林文化氣韻的解釋於最後的系列創作中,讓穿著者能表現溫文儒雅卻又自信的知性氛圍。

 As a youngster in Taiwan, “Chinese culture” seems to be an unfamiliar noun. We only encounter it in textbooks while our daily life is occupied by the aggressive western culture and value. However, how could we be totally unaffected by Chinese culture since we are geographically situated in its cultural frontier? As a designer, I select Suzhou Gardens as my first step in tracing back my Chinese root, reflectively exam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my own multi-cultural identity.
 Suzhou Garden is a typical and physical carrier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not only concerning garden design, but also gesamtkunstwerks (universal artwork), including architecture, sculpture, Chinese painting, literature and so on. Bedsides, spiritually speaking, the garden also represents the historical image of Chinese literati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nature. By understanding the every aspect of the Garden, comparing the aesthetic difference of western and Chinese costume as well as garden design and collecting examples of such multi-cultural application, I,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 would like to create my unique approach in fashion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literary research, I summarize three general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reating layers and space that dominate in Suzhou Garden design and then manipulate them separately in my experiments. Finally, I would combine all the methods and my interpretated image to create a unified image for wearers, a female with wisdom and gentlemanship.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重新認識屬於我的中國文化 1
1-2 研究範圍 結合蘇州園林與西方服裝結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整齊規律與生動參差──中西方園林的比較 5
2-2 東西方服飾文化的差異 8
2-3 蘇州園林概述 12
2-4.1圍與透 14
2-4.2迂迴蜿蜒 17
2-4.3借景 19
2-5 蘇州園林的意境 21
第三章 建築上與服裝上的層次美學應用 23
3-1 當西方遇上東方──陳其寬的建築與書畫園林 23
3-2 服裝上的層次應用 27
第四章 發想與實驗 30
4-1 圍與透 30
4-1.1實驗一:以洞突圍 30
4-1.2 實驗二:洞洞相連 32
4-2 迂迴蜿蜒 34
4-2.1 縱向圍裹 34
4-2.2 橫向圍裹 36
4-2.3 橫向圍裹+洞 37
4-3 借景 38
4-3.1別有洞天—洞門篇 38
4-3.2 別有洞天—洞窗篇 40
第五章 作品──遊園驚夢系列 42
5-1 實驗反省 42
5-2《遊園驚夢》設計概念 43
5-3《遊園驚夢》系列 成品照片 44
5-3.1 單元一 白襯衫連身裝 45
5-3.2單元二 灰西裝褲口袋連身長裙 47
5-3.3單元三 深藍劍領連身裝 49
5-3.4單元四 花灰拿破崙領長裙 51
第六章 結語 53
中文參考資料 54
英文參考資料 55
附錄一 出走 影像實驗 56
附錄二 口試場佈規畫 64
附錄三 論文口試 投影片 71
附錄四 資格考文本 73
附錄四 資格考投影片 76
附錄五 資格考文本 80

表目錄
表格 1-1 研究過程圖 3
表格 1-2 創作過程 4
表格 2 1 中西園林藝術特點的比較 7
表格 2-2 東西服裝比較 11


圖目錄
圖 2-1 西方園林 v.s 東方園林 5
圖 2-2 西洋服裝輪廓 9
圖 2-3 中國服裝輪廓 10
圖 2-2 藝圃 分隔景區的牆與洞門 15
圖 2-3 留園 入口空間運用漏窗 16
圖 2-4 拙政園 蜿蜒水面的曲橋 17
圖 2-5 拙政園 借景北塔 20
圖 3-1 東海藝術中心 24
圖 3-2 《山水交融》1993 25
圖 3-3 《陰陽》 1985 26
圖 3 4 Miu Miu 2010 春夏系列 27
圖 3 5 Hussein Chalayan 2003 春夏系列 28
圖 3 6 Comme des Garçons 2009 秋冬系列 一 28
圖 3 7 Comme des Garçons 2009 秋冬系列 二 29
圖 3 8 Comme des Garçons 2007 春夏系列 29
圖 4-1 實驗:以洞突圍 31
圖 4-2 實驗:洞洞相連 32
圖 4-3 實驗:洞洞相連 細節 33
圖 4-4 縱向圍裹 展開示意圖 34
圖 4-5 實驗:縱向圍裹 35
圖 4-6 實驗:橫向圍裹 36
圖 4-7 實驗:橫向圍裹+洞 37
圖 4-8 實驗:洞門篇 局部照 38
圖 4-9 實驗:洞門篇 全身照 39
圖 4-10 實驗:洞窗篇 局部照 40
圖 4-11 實驗:洞窗篇 全身照 41
圖 5-1 單元一 側面局部照 ....45
圖 5-2 單元一 正面與背面全身照 46
圖 5-3 單元二 側面全身照 47
圖 5-4 單元二 側面與正面全身照 48
圖 5-5 單元三 正面全身照 49
圖 5-6 單元三 側面與背面局部照 50
圖 5-7 單元四 背面局部照 51
圖 5-8 單元四 全身照 52
圖 附錄1-1 出走 立軸一 58
圖 附錄1-2 出走 橫軸一 59
圖 附錄1-3 出走 橫軸二 60
附錄1-4 側拍 61
附錄1-5 側拍 62
附錄1-6 側拍 63


中文參考資料
王其鈞編,《中國園林圖解辭典》,北京:機械工業,2006。
王维堤,《中國服飾文化》,上海:上海古籍,2001。
吉河功,《中國江南名園》,李叡明譯,臺北市:淑馨,1991。
伊塔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王志弘譯,台北市:時報,1993。
何弢,〈創造中國畫的新境界〉,《名家翰墨》,1995,頁90。
吳納孫,〈新意象(Ideograms),《名家翰墨》,1995,頁88。
呂明偉編,《中國園林》,北京:當代中國,2008。
李宗為,《城市裡的山水情懷:遊訪蘇州園林》,上海市:上海古籍, 2004。
李敏,《華夏園林意匠》,北京:中國建築工業,2008。
居閱時,《庭院深處:蘇州園林的文化涵義》,北京:生活˙閱讀˙新知˙三聯書店,2006。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2005。
曹林娣,《姑蘇園林與中國文化》,臺北市:萬卷樓,1993。
盛翀,《江南園林意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章采烈編,《中國園林藝術通論》,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2004,頁18-24。
陳其寬,〈肉眼、物眼、意眼與抽象畫〉,《名家翰墨》,1995,頁82-85。
陳建行,《姑蘇名園》,北京:中國旅遊,2006。
陳英德,〈彩墨畫的新境界──陳其寬先生七十年回顧展觀後〉,《名家翰墨》,1996,頁79-83。
陳從周,《唯有園林》,天津:百花文藝,2007。
郭肇立,〈戰後台灣的城市建築保存與公共領域〉,《建築學報》 2009年3月,頁 81-96。
游明國,〈建築、空間、樹〉,《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田園城市,2003,頁107-126。
馮澤民,齊志家,《服裝發展史教程》,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馮鐘平,《中國園林建築》,北京:清華大學,1988。
楊鴻勛,《江南園林論: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研究》,臺北市:南天,1994。
葉立誠,《中西服裝史》,臺北市:商鼎文化,2000。
葉維廉,〈與陳其寬談畫中攝景〉。《名家翰墨》 (1996): 95-102。
漢寶德,〈情境的建築〉,《建築之心:陳其寬與東海建築》,台北市: 田園城市,2003,頁11-26。
漢寶德,〈自眼界到境界──看陳其寬的藝術〉,《名家翰墨》,14,1996,頁66-86。
漢寶德,《物象與心境──中國的園林》,台北市:幼獅,1990。
劉天華,《畫境文心:中國古典園林之美》,北京:生活˙閱讀˙新知˙三聯書店,1994。
鄭巨欣,《世界服裝史》,杭州市:浙江攝影,2001。
鄭惠美,《空間˙造境˙陳其寬》,臺北市: 雄獅,2004。
戴爭編,《中國古代服飾簡史》,臺北市:南天,1992。
蘇州民族建築學會,《蘇州古典園林營造錄》,北京:中國建築工業,2003。

英文參考資料
SteeleValerie & Major S. John. China Chic: East Meets West.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Yang, Shaorong,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Cstumes, Cdornments & Culture. San Francisco: Long River Press. 200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