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討有關國小自然科實施實作評量之效度問題,而將實作評量的 效度議題分為實作評量的構念效度,實作評量的適用性以及實施實作評量所產生的後果 等三個面向來分析.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一所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四十名,其中男生二十一 名,女生十九名.研究者於八十四學年度上學期對該班學生實施”配製中性溶液”及” 四輪車與小山坡”兩次實作評量.實作評量效度證據之分析採用下列方法:一. 以因素 分析,多特質多方法及概化係數評鑑實作評量的構念效度;二. 以教師做決定的合理性 及實作評量的經濟效益分析實作評量的適用性;三. 以研究者自拍之教學錄影帶,現場 觀察筆記及晤談資料反省實作評量對學生及教師的影響,同時根據自編之”國小學生自 然科感受問卷”結果進行t考驗,以了解接受及未接受實作評量學生對自然科感受是否 有所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一. 實作評量的評量表符合構念效度的評量標準,而實作評量與紙 筆測驗的相關值平均約為 .5,表示二者所測得的是自然科成就的不同面向;二. 概化 研究顯示兩評分者間的一致性極高(r= .95),而由兩個評分者評定兩個評量項目的 結果,得到概化係數為0.57,表示若僅有一位評分者時,至少要有六個評量項目才能達 到良好的概化性;三. 學生對整個自然科的感受在第二次實作評量之後,顯著趨於正向 ,且持續至第二學期開學.最後研究者提出在實務教學上及未來研究上的七點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