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14: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鴻俞
研究生(外文):Hung-YuChang
論文名稱:具地域性風格的防盜窗設計系統建構-以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建築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stablishing A System For Burglar Proof Windows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Style:Examplified with the Art Deco Architecture Style in Tainan City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指導教授:陳國祥陳國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h-Sia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形態建構鋁門窗裝飾藝術造形風格
外文關鍵詞:Form GenerrationThe Iron-Barred WindowArt DecoSty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8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防盜窗,(俗稱鐵窗或鋁門窗)是台灣居民居住文化的一大特徵,也是造成台灣都市景觀混亂不堪的主要原因,文明社會帶來極大的生活便利,資訊四通八達,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提升是越來越重視,然而快速的工業發展與無規劃性的都市建造計畫,讓台灣市容景觀普遍雜亂。 

本研究之出發點為轉化防盜窗於民眾心中負面的視覺感官,「鐵窗文化」為台灣獨有之特色,在消費者眼中鐵窗卻是醜陋而且單調的產品,為了需求消費者依然會從醜陋沒特色的鐵窗中找尋比較有美感的產品。因此本研究運用形態建構法則,建置一套能產生具地域風格特色的鐵窗之設計系統。

本研究針對台南市建物特色所建置之鐵窗設計系統,包括兩大部份,即裝飾藝術建築量體之設計規則以及裝飾元素之萃取。第一部分是轉化鐵窗之間隔計算與裝飾藝術的裝飾佈局而成「造形文法資料庫」,第二部分轉化鐵窗之主體設計、雕花與裝飾藝術之裝飾主題而成的「產品構件資料庫」。將這兩大部份融入鐵窗組建過程,成為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風格的鐵窗形態建構程序,程序上分成六大步驟:A.顧客需求、B.鐵窗框架建立、C.佈局文法選用、D.決定主題設計、E.雕花裝飾、F.製作。

The burglarproof window, or iron-barred window,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aiwanese culture of living, but it’s also on 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isordered city scenery. As the civilization progresses and the mass communication develop quickly, people keep searching for better life qualit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fas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norganized urban planning, the city scenery in Taiwan is messy almost everywhere.
This research intents to transform the negative visual image of burglarproof windows. “The iron-barred windows” are one of the amazing feature of Taiwan, but most of the mass produced burglarproof windows are staid without originality. However, for the basic burglarproof purpose, the consumer has to pick out relatively amusing and prettier produc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uses form generation principle to construct a design system of burglarproof windows full of regional cultural features.
This present study aims to offer a design system for the iron-barred windows corresponden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in Tainan City, including two parts: the design rules for the buildings of art deco and the elicitation of the decoration elemen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hape grammar corpus which is to transform the consideration of intervals and the arrangement of art deco,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e product retrieve corpus which is to transform the main designs and styles of the iron-barred windows and the topics of art deco. To integrate the two parts in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iron-barred windows with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style in Tainan City, the procedure contains six steps: (A) the necessity of customers, (B) the framework construction of the iron-barred windows, (C) the selection of shape grammar, (D) the decision of main design, (E) the style of decoration, and (F) manufacture.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3
1.4研究限制與範圍 4
1.5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2.1文化地景 6
2.1.1文化定義 6
2.1.2文化地景概述 7
2.1.3小結 8
2.2 視覺與知覺 8
2.2.1 視覺感受與特性 8
2.2.2視覺與知覺之關連性 9
2.2.3 視覺污染 9
2.2.4 人對物件產生的感覺反應 10
2.2.5小結 10
2.3 造形風格 11
2.3.1造形與構成要素 11
2.3.2造形吸引力的手法 12
2.3.3風格認知 12
2.3.4 風格導向之型態建構系統 13
2.3.5小結 13
2.4物件導向 13
2.4.1物件導向概述 13
2.4.2 物件導向應用 14
2.4.3 小結 14
2.5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內容整理 15
2.5.1台南日治時期建築背景 15
2.5.2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分類 16
2.5.3日治時期建築分類與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統合分類 17
2.5.4小結 20
2.6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形態建構與分析 20
2.6.1裝飾藝術(Art Deco)式樣之起源與發展 20
2.6.2裝飾藝術(Art Deco)式樣形成背景 23
2.6.3裝飾藝術(Art Deco)建築流變 29
2.7總結 36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37
3.1流程 37
3.2不鏽鋼與鋁合金防盜窗資料收集 38
3.3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之造形語言建立 40
3.3.1針對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與台南歷史的資料蒐集 40
3.3.2造形風格建立 41
3.4物件模型化應用模式(OMT) 42
3.5測試與修正 44
3.5.1檢討:具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風格的防盜窗設計系統 44
3.5.2分析討論 44
第四章設計系統建構 45
4.1鋁門窗業者訪談 45
4.1.1訪談內容整理 46
4.1.2鐵窗構件之介紹 48
4.1.3鐵窗基本骨骼與限制 48
4.1.4小結 51
4.2裝飾藝術整理與建構 52
4.2.1裝飾藝術形態建構程序 52
4.2.2藝術裝飾(Art Deco)建築之建構程序 55
4.2.3小結 74
4.3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風格之鐵窗設計架構 74
4.3.1顧客需求 74
4.3.2鐵窗主要架構與佈局-造形文法資料庫(鐵窗骨格與裝飾藝術建築架構) 76
4.3.3裝飾元件-產品構件資料庫(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風格元素構件) 85
4.3.4日治時期鐵窗形態建構程序 94
4.3.5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建築之鐵窗設計模擬 94
4.5.6鐵窗設計系統建議 96
4.4小結 98
第五章實例模擬 99
5.1案例一:社區式公寓 99
5.1.1建築物基本資料 99
5.1.2鐵窗設計流程 99
5.1.3鐵窗設計資料表與鐵窗合成 101
5.2案例二:華廈住宅 104
5.2.1建築物基本資料 104
5.2.2鐵窗設計資料表與鐵窗合成 105
5.3案例三:透天別墅 109
5.3.1建築物基本資料 109
5.3.2鐵窗設計資料表與鐵窗合成 109
5.4鐵窗設計模擬的討論與建議 112
第六章結論 114
6.1結論 114
6.1.1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分類與取樣 114
6.1.2鋁門窗業者訪談結果 114
6.1.3裝飾藝術建築風格建構 114
6.1.4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風格之鐵窗設計架構 115
6.2研究缺失與侷限 115
6.3後續研究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7

表目錄
表1.1研究架構與流程 5
表2.1台南市日治時期建築分類表(本研究整理) 18
表2.2 藝術裝飾風格特色之多變性 21
表2.3裝飾藝術風格所受之風格運動影響列表(林育菁整理/1998) 23
表2.4 ART DECO與重要藝術風格之關係整理: 24
表3.1 研究方法步驟 37
表4.1鋁門窗業者鐵窗材質訪談內容整理: 47
表4.2裝飾藝術(ART DECO)折線型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法則 55
表4.3裝飾藝術(ART DECO)折線型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程序 56
表4.4裝飾藝術(ART DECO)流線型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法則 57
表4.5裝飾藝術(ART DECO)流線型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程序 59
表4.6裝飾藝術(ART DECO)折線型與流線形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法則 61
表4.7台南市警察局之基本資料 63
表4.8 裝飾藝術(ART DECO)折線與流線建築-台南市警察局之形態回溯程序 64
表4.9裝飾藝術(ART DECO)古典折衷建築風格之型態建構法則 67
表4.10台南市警察局之基本資料 69
表4.11裝飾藝術(ART DECO)古典折衷型建築-土地銀行之形態回溯程序 70
表4.12四類裝飾藝術建築的建築量體其次構件共同特點 87
表4.13主體設計組合選表 89
表4.14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建築鐵窗設計模擬表 95
表5.1鐵窗設計模擬流程 100

圖目錄
圖1.1生活品質的構成(資料來源MITCHELL ET AL.,2000) 3
圖2.1文化滲透與社會結構圖 7
圖2.2亨利.吉特曼感覺過程三階段 9
圖2.3 建築式樣之過渡示意圖 19
圖2.4 裝飾藝術字樣由來(林育菁整理) 21
圖2.5 洛克菲勒中心RCA大樓 30
圖2.6階梯向上收分量體 31
圖2.7弧形造形構件 32
圖2.8古典折衷莊嚴對稱之量體 33
圖3.1利用圖樣構成形式產生防盜窗骨格預想圖 39
圖3.2物件模型化流程圖 43
圖3.3 設計系統評價流程圖 44
圖4.1雕花示意圖 48
圖4.2主體設計示意圖 48
圖4.3常見基本骨架示意圖 49
圖4.4鐵窗間隔形式示意圖 49
圖4.5鐵窗單元件示意圖 50
圖4.6防盜窗組合順序圖 51
圖4.7 ART DECO折線型建築風格之形態建構程序 53
圖4.8裝飾藝術折線與流線型建築之型態回溯-台南市警察局 67
圖4.9台南市警察局形態回溯彩稿 67
圖4.10裝飾藝術古典折衷型建築之型態回溯-土地銀行台南分行 73
圖4.11土地銀行台南分行形態回溯系結局部 73
圖4.12折線型建築特質元素萃取 77
圖4.13流線型建築特質元素萃取 78
圖4.14折線與流線型建築特質元素萃取 79
圖4.15橫式帶圖與柱體上之立面佈局圖 79
圖4.16裝飾藝術建築造形文法萃取總圖 80
圖4.17佈局文法之總表 83
圖4.18裝飾藝術建築主體設計萃取總圖 87
圖4.19主體設計之總表 88
圖4.20日治時期裝飾藝術產品構件元素 91
圖4.21裝飾性物件總表 93
圖4.22台南市日治時期裝飾藝術風格之鐵窗形態建構程序 94
圖4.23穩固鐵窗架構加入鋁條示意圖 97


1.林尚毅,由使用觀點檢視住宅陽台之功能與角色,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論文1991:126。

2.邱天助,鐵窗背後的集體焦慮,世新人文社會學報,第八期,頁 199,2007

3.邱天助,鐵窗背後之後續研究,2007「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學術研討會 199-234,2007。

4.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概要,內政部統計處,1990。

5.廖世璋,文化地景的形態分析-清代時期至2002年的台北府城地區,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2005

6.高宣揚,當代社會理論(上),五南圖書,1998a。

7.呂清夫,造形原理,雄獅圖書,,1995。

8.陳國祥,電腦輔助造形設計模式之研究與發展(第一年),國科會研究報告,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1996。

9.張悟非,智慧型資訊處理系統應用在工業設計的探討(上),工業設計,第二十卷,第二期,pp.118-126,1991。

10.游萬來 葉博雄 高日菖,產品意向及其表徵設計的研究-以收音機為例,設計學報,第二卷 第一期pp.31-44。

11.Dondis, Donis, A., A Primer of Visual Literac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73

12.Welsch, W. Transculturality: The Puzzling Form of Cultures Today ’Spaces of culture: city, nation, 1999.

13.Jackson, J.B. A sense of PLACE, A sense of TIM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94.

14.Rossi, A.Typological Questions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The City Cultures Reader, 171-173,Edited by Miles, M., Hall, T. and Borden, I., London: Routledge, 2000

15.Baxter, M., Product Design, Chapman & Hill, London, UK, 1995.

16.Chen, K., Form Generation and Style Association, Ph.D. dissertation, IIT, Chicago, Illinois, August, 1995.

17.Lee, Seung Hee & Harada, A Kansei Design Approach b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Kansei Information,1998 China-Japan-Korea Design Symposium,pp.961-968

18.Wallace, David D.,A Computer Model of Aesthetic Product Design: an approach,Master Thesis of Scienc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MIT,pp.42-44,19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