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111教職網(2009a)。2009年公立高中職正式教師聯合甄選考程表暨錄取率統計總表。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202.153.190.193/forum/attachment.php?aid=2340
1111教職網(2009b)。2009年公立國中正式教師聯合甄選考程表暨錄取率統計總表。2010年5月5日,取自http://202.153.190.193/forum/attachment.php?aid=2339
內政部(2008)。人口政冊資料彙集。頁15-16。台北市:作者。
王文科(1997)。教育研究法(四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俊權(2010)。學校體育與品德教育之問題評析與因應做法學校體育。學校體育,116,47-53。
王素芸、賴光真(2004)。教育實習的概念分析--論我國教育實習制度及其改革。國立編譯館館刊,32(1),48-59。王淑芬(2009)。世運經濟效益逾20億元。中央社2009年7月27日。2010年6月11日,取自http://dailynews.sina.com/bg/tw/twlocal/cna/20090727/2346514432.html
北埔國小(2008)。教育部體育與健康教育資訊網專題計畫樂活運動站計畫說明前言。2010年04月01日。 網址:http://www.thewisdommedia.com/ncue/school_W_003a.html
古博文、張家昌、王宗進、張俊一、陳俐蓉(2009)。樂活運動站-政策背景。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10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thewisdommedia.com/ncue/policy.html
石幸真(2009)。台中縣國民小學因應少子化經營策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江明洲(2006)。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信念之研究。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自由時報(2010)。台灣2009年生育率1.0人全球最低。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年1月9日。2010年5月1日,取自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17824&type=%E5%8D%B3%E6%2010%82%E6%2007%B0%E8%81%9E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7)。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十週年施政成果專輯。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中華民國2009年運動統計。台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a)。中程(2010至2013年度)施政計畫。2010年7月17日,取自http://www.sac.gov.tw/resource/WebData/2135_2_2009_10_1_%e8%82%b2%e5%a7%94%e5%93%a1%e6%9c%83%e4%b8%ad%e7%a8%8b%e6%96%bd%e6%94%bf%e8%a8%88%e7%95%ab(%e4%b9%9d%e5%8d%81%e4%b9%9d%e5%b9%b4-%e4%b8%800%e4%ba%8c%e5%b9%b4).doc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b)。向上躍升-運動產業新經濟。國民體育季刊,39(1)。
何金針、唐璽惠(2006)。少子化趨勢對幼稚園經營之衝擊及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39,242-252。吳清基(2009)。學校體育向下紮根 國家競爭力向上提昇。學校體育雙月刊,116,2。
李明聰(2008)。拔河運動在小型學校的萌芽以竹村國小為例。學校體育109(6),85-90。林房儹(2003)。運動產業研究與產值評估法暨相關因素分析。台北巿:師大書苑。
林房儹、劉秀端(2005)。運動休閒產業發展重要課題與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4(2),18-23。林清江(1995)。多元與卓越-師資培育。師友335,35-40。林靜萍(2009)。教育部「中等以下學校體育教師增能計畫」簡介。學校體育,111,18-24。
洪 蘭(2007)。運動的孩子大腦整合更好。學前教育雜誌一月號。
洪 蘭(2008a)。運動增強腦力與學習力。國語日報,2008年8月12日家庭版。
洪 蘭(2008b)。動動身體學得快又好。國語日報,2008年8月21日家庭版。
洪 蘭(2009)。運動改善情緒提升孩子學習力。天下雜誌。2010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7222
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2010年6月12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R-095-003.htm
翁健銘、林梅琴 (2005)。台灣天主教中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馬英九(2009)。全國基層體育行政業務研討會總統馬英九開幕致詞。中國網路電子報。2010年5月8日,取自http://www.echinanews.com.tw/shownews.asp?news_id=112363
高子人(2004)。從新進教師的窄門看體育教師該有的能力。學校體育雙月刊,14(2),128-131。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09)。九十五年度系所評鑑再評鑑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應用運動科學研究所、運動健康研究所評鑑報告書。高等教育評鑑中心。2010年3月12日,取自http://www.heeact.edu.tw/public/Data/96171471271.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5)。教育實習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張盈婷(1997)。如何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提高教學績效。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3),10-14。張添洲(2005)。學校本位課程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教育部(2004)。培養活力青少年白皮書(草案)。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2005)。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作業要點。
教育部(2007)。教育部新聞稿(2007年01月05日)。快樂運動,活出健康,教育部推動校園快活計畫。2010年06月25日,取自http://www2.shkps.cyc.edu.tw/html/affairs/SHKPS/html/news/20070107%E6%95%99%E8%82%B2%E9%83%A8%E6%8E%A8%E5%8B%95%E6%A0%A1%E5%9C%92%E6%A8%82%E6%B4%BB%E8%A8%88%E5%8A%83.htm
教育部(2009a)。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九十七年版)。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9b)。師培現況全紀錄。師資培育統計年報,369期。
教育部(2010a)。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師資培育。2010年5月12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5
教育部(2010b)。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0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EDU01/990310當前教育政策方向(網頁版)_1.pdf
許文松(2009)。台灣中小學師資培育的現況及因應策略。銘傳教育電子期刊創刊號。
許水德(1986)。談當前學校建築的四大課題。台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許義雄(2001)。體育、體適能及運動入門。台南縣:復文書局。
陳小紅(2004)。我國現行人口政策探討。(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陳志強,陳禎祐,白博仁,陳文俊,劉淑甄,呂美慧,翁碧慧,楊淑敏(2007)。少子化趨勢下台灣師資培育之困境與省思。第106期國小校長儲訓班專題研究彙編。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陳奎熹(2002)。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奎熹(2003)。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雅美(1990)。幼稚園實習教師與實習輔導教師對於教育實習一年之評估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487-518。陳 瑄(2006)。教師甄試-國民中小學學校制度關鑑報告。showwe technology limited。
陳嘉威(2010)。運動的價值。2010年4月11日,取自http://www.tpyc.edu.hk/~pe/pevalue.htm
單文經(1991)。有效教學的知識基礎之評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曾茂山(2004)。落實學校體育-培養健康活力青少年。學校體育,14(6),30-41。湯志民(1991)。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湯志民(2007)。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湯宗岳(200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師資培育生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願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程紹同(2006)。體育政策白皮書研究專案-運動與產業。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黃素惠、黃子瑄(2006)。實習生教育專業信念與任教意願之內涵探析。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2。
黃淑芳(2007)。台灣之光想到自行車就想到台灣在國際落實。中央社電子報,2007年3月24日。2010年6月11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QjbvjKOZFRl982.tVrZ2KQIBQ.Q-/article?mid=2063
塗孟琦(2008)。大學校院舞蹈系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中縣。楊忠和(2008a)。催生國家區域運動園區刻不容緩。中國時報,2008年9月23日。
楊忠和(2008b)。教師資格檢定獨缺運動術科。中國時報,2008年10月14日。
楊忠和(2008c)。從高中體育班到奧運金牌。中國時報,2008年10月28日。
楊忠和(2008d)。棄舊思維 創造運動產業新價值。中國時報,2008年11月21日。
楊忠和(2010)。話說運動場館之類型。彰化師大運動報導No1。
經濟日報(2002)。自行車業國外參展 打出新標誌。經濟日報。2002年10月2日。2010年6月11日,取自http://www.tbea.org/chinese/a22.htm
經濟部(2007a)。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E世代人才培育計畫。2010年4月8日,取自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5_02.asp
經濟部(2007b)。運動休閒業第一章創業市場概況與機會分析。2010年4月11日,取自http://sme.moeasmea.gov.tw/SME/modules.php?name=km&file=print&sid=611
廖雅惠(200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組織結構及功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維基百科(2010)。SWOT分析。2010年1月5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SWOT%E5%88%86%E6%9E%90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計劃小組。
劉照金(2010)。運動產業發展之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國民體育季刊,39(1),38-44。
蔡祈賢(2010)。健康是施政活力的泉源政府部門健康管理之探討。研習論壇月刊,110,30-38。
賴鑫城(199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學業成就師生關係對學校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英文部份
Broughton, D., Lee, J. , & Nethery, R. (1999). The answer: $213 Billion. Street & Smith’s Sport Business Journal, 2 (35), 23-26.
Hanson, J. (1984). Internships and the individual: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or improving) an internship program,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3 (1), 53.
Kim, C. (2006). The trends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sport industry in Korea. Keynote speech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trategy of S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Ministry of Youth and Sport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Indonesia.
Meek, A. (1997).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6 (4), 15-21.
Oliva,P. E. (2005).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6th ed.). Boston:Allyn & Bacon.
Wubbels, T., Jack, L., & Mieke, B (1997). "Paying attention to relationship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4(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