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7 08: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錢怡婷
研究生(外文):CHIEN,YI-TING
論文名稱:加入WTO後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之挑戰與變革:比較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Pattern Changes of the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After Participation of the WTO: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指導教授:陳德昇陳德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DE-S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大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8
中文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
外文關鍵詞:WTOGA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加入WTO對大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中國大陸的銀行業在加入WTO後,面臨著很大的衝擊,但也可藉此在面臨外來競爭下促進產業升級,改善經營方式,並透過引進國外資金、先進的金融商品、進步的管理經驗與技術,加速期現代化的腳步,同時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全與全面發展,推動金融業的繼續改革。一個國家的銀行業的體制與發展,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有著極深的影響。由於中國大陸的國有商業銀行在特殊的政策與制度下,一直以來負有國家政策的任務,雖然名為「商業銀行」,但實際上在經營方面無法完全以利潤為導向,並且過去社會主義國家遺留下來人事管理制度,以及以行政劃分分支機構的原因,造成國有商業銀行規模雖然龐大,在營運上卻缺乏效率與效能。
國有商業銀行過去受到國家政策的干預,在計畫經濟朝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由中央銀行的統一管理到逐漸恢復政策銀行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角色在其中由無到有、再由政府操控下的執行者、逐步掌握商業銀行的職能,政府在商業銀行營運由完全介入、慢慢的弱化,目前政府的干預仍然存在,但將朝著商業銀行自主經營方向發展。
中國大陸的商業銀行在本身體質上有著許多問題存在,加入WTO後未來將迎面而來的又是國外銀行的強大競爭,本論文將對於加入WTO前後國有商業銀行的變革與影響、以及現階段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三者在體制面與運行面做比較,分析中國大陸銀行業加入WTO後各方面的衝擊,與應該朝何方向做出變革。
This study focus on reforms of the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system after joining WTO, using 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Th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anking industry has an extremely deep influence on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y. The banking industry of Mainland China received national policy intervention in the past. It faced the market economy reforming process under national economic planning strategies. It faced the market economy reforming process in the plan economy.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control the commercial bank role. From being completely involved, the government will slowly attenuate in the commercial bank transport business. The government’s intervention still exists currently, but in the future, the commercial bank will advance into an independent managed sector of the economy. China should adjusted to regulation of WTO,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this opportunity for banking reforms, and raise its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0
第四節 解釋名詞 14
第二章 理論探討 16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職能變遷與調適 16
第二節 金融自由化理論 20
第三節 WTO與GATS之基本原則 23
第四節 小結 31
第三章 國有商業銀行之沿革與政策 33
第一節 金融改革的背景 33
第二節 銀行業改革歷程 37
第三節 現階段政策 46
第四節 小結 50
第四章 國有商業銀行之運作與影響 52
第一節 銀行業的開放承諾 52
第二節 加入WTO後的衝擊 54
第三節 國有商業銀行的調整 58
第四節 國有商業銀行入世前後之比較 60
第五節 小結 65

第五章 國有商業銀行之比較分析 66
第一節 體制面比較 67
第二節 運行面比較 75
第三節 綜合分析 79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六章 國有商業銀行SWOT分析 87
第一節 內部環境分析 87
第二節 外部環境分析 90
第三節 綜合分析 94
第七章 結論 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7
第二節 理論反省 99
第三節 評估與展望 101
參考資料 104
附錄一 訪談紀錄 112
附錄二 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競爭力排名 115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122
《財經》雜誌編輯部,轉型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Alan M. Rugman,Richard M. Hodgetts著,吳志中譯,國際企業(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James C. Craig, Robert M. Grant著,小知堂翻譯組譯,策略管理(台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William. H. Overholt著,湯麗明、鄭正鈐譯,中國威脅:中國一但覺醒,天下震動(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王士峰,管理學(台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江小涓,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報告No.1(2002~200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江建良,新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台北:華泰書局,1990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年)。
李西成,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李明軒、陳雅慧、盧智芳等,WTO與兩岸競合(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揚主編,中國金融發展報告No.1(200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10月)。
李榮謙,貨幣金融學概論(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孟醒、劉未鳴、張維東,如何成為入世贏家:中國企業應對WTO必備(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2003年),頁81~82。
俞喬、刑曉林、曲和磊,商業銀行管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商景明,中國大陸金融制度(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康書生等箸,WTO與中國金融發展(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修齊,大陸金融環境與競爭力評估(台北: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2001年)。
許光泰,世貿組織與兩岸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陳雨晨,中共經濟體制改革的內涵與評估(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85年)。
陳重成、舒中興,崛起與蛻變中的中國-入世後的機遇與挑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年)。
陳彪如,國際金融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陳隆麒,大陸金融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年)。
湯明哲,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天下遠見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焦瑾璞,WTO與中國金融業未來(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
華英惠,迎接WTO時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馮雷,WTO與中國商業發展對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
黃建森,貨幣銀行學(台北:華泰書局,1997年)。
楊雅惠、龍嘯天,大陸金融體制之研究-兼論台商融資管道與台灣銀行業赴大陸設點問題(台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2003年)。
葉秋南,國際金融危機剖析(台北: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1999年)。
劉國光、王洛林、李京文,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3年春季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劉榮輝,如何與大陸銀行打交道(台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鄭竹圍,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
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諮詢文件第一輯)(台北: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小組,2001年)。
簡永光,兩岸銀行業之互動環境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2003年)。
饒餘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期刊論文
丁劍平、何韌,「2003年中國金融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當代財經,2004年第二期。
方誠國,「努力開創股份制商業銀行工作新局面」,中國金融,2003年第二期。
王維安,「銀行業開放與國家金融安全」,財經研究,2003年12月。
王鶴松,「中國大陸銀行體系的改革與金融開放-兼述兩岸金融交流的發展方向」,台灣經濟金融月刊(台北),第三十九卷第八期。
田國強,「中國銀行業:改革兩難與外資作用」,中國金融家,2004年第二期。
白曉燕,「國際銀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從商業銀行的衰落說起」,當代財經,2004年第二期。
伍志文,「金融脆弱性:理論及基於中國的經驗分析」,新華文摘,2003年第八期。
任統,「2003年金融運行總體態勢」,中國金融,2004年第三期。
池騰飛,「WTO: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的必由之路」,中國金融,2000年第七期。
吳逸宏,中國大陸國有企業與銀行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貿組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李紀珠,大陸金融改革及台灣銀行業登陸的機會與挑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92年1月30日。
徐遵慈,「兩岸加入WTO三週年之檢討與展望」,兩岸經貿(台北),第一百六十期(2005年4月),頁5-14。
周立,「改革期間中國國家財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變化」,財貿經濟,2003年第四期。
姚樹潔、馮根福、姜春霞,「中國銀行業效率的實證分析」,經濟研究,2004年第8期,頁4-15。
段京連,「《商業銀行法》的修改將促進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2004年第二期。
胡堅,「從加入WTO度我國銀行業的影響看我國銀行體系構建中的幾個核心問題」,中國金融,2000年第七期。
范明、李友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力的現狀分析與預測」,理論縱橫,2004年第5期。
唐旭,「商業銀行的持續競爭力:創新與風險管理」,中國金融,2003年第一期。
馬蔚華,「我國商業銀行營銷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金融,2003年第四期。
郭淑萍,中共加入WTO有關服務業市場開放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7月。
陳彩虹,「中國國有銀行治理結構變革論」,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三期。
陳惠國,中國大陸銀行與外資銀行經營業務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陳裕達,大陸銀行體制改革之研究(1979~2001),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陶儀芬,「中國研究與比較政治經濟學的對話:以中國金融研究為例」,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7卷第一期。
焦瑾璞,「WTO與中國金融-加入WTO與中國銀行業的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2000年第一期。
焦瑾璞,「激發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必須進行制度創新」,中國金融,2003年第七期。
黃仁德,鍾建屏「加入WTO後兩岸金融業的變革與挑戰」,經濟情勢暨評論(台北),第九卷第一期。
黃良謀,「構建WTO框架下的銀行有效監管機制」,中國金融,2001年9月。
楊雅惠、龍嘯天,大陸金融改革與開放研究,國科會補助專案研究計畫,民國88年7月。
雷濤,「2004中國銀行業資本金之謀」,中國金融家,2004年第二期。
廖振盛,「兩岸銀行業未來發展與前景-在WTO架構下」,今日合庫(台北),第144期。
廖麗珠,中國大陸金融改革之研究(1978~2002年),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
劉海勤,「加入WTO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人才競爭」,中國金融,2000年第七期。
劉崇明,「WTO與中國金融-抓住機遇 迎接發展 努力實現更大的發展」,中國金融,2000年第一期。
蔡魯倫,「WTO與中國金融-加入”世貿” 迎接挑戰」,中國金融,2000年第一期。
霍德明,「大陸金融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展望」,貨幣市場雙月刊(台北),第五卷第五期。
謝文真,中國大陸金融部門之現況與展望,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89年12月。
謝平、陸磊,「金融腐敗:非規範融資行為的交易特徵和體制動因」,新華文摘,2003年第10期。
邁耶.J.戈登、李曜,「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與中國金融體系的未來」,新華文摘,2003年第12期。
羅哲夫,中國大陸國有商業銀行的最新改革,第十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發表於中國大連:2004年10月)。
蘇義淵,中國大陸銀行產業所有權型態與效率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貿組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
中國大陸官方文件與法規
2000-2004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議。
中國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1999年6月20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加入WTO後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內容與時間。
英文資料
How to fix China's banking system,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005 Number 1, Matthias M. Bekier, Richard Huang, Gregory P. Wilson
網路資料
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41227/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http://www.ccer.edu.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政治大學中國研究中心,http://ics.nccu.edu.tw/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http://www.usc.cuhk.edu.hk/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網,http://www.drcnet.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