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8:0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正南
研究生(外文):
Huang Zheng-Nan
論文名稱: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Hou Wen-Yong’s book review, The place of no God-Jin Ping Mei
指導教授:
黃清順
口試委員:
蕭義玲
、
李知灝
口試日期:
2013-06-2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台灣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侯文詠
、
沒有神的所在
、
金瓶梅
、
潘金蓮
、
李瓶兒
、
龐春梅
外文關鍵詞:
Hou Wen-Yong
、
The place of no God
、
Jin Ping Mei
、
Pan Jin-Lian
、
Li Ping-Er
、
Pan Chun-Mei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1877
評分:
下載:97
書目收藏:1
本論文以侯文詠「書評」《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為探討主軸,嘗試分析該書當中的創作觀,並藉此探究與反思書評中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人物形象。
依照侯氏書評:潘金蓮展現出自主的女性情欲,但同時也因為情欲的惡性膨脹以及本身的自卑心理,在不斷地爭權奪利過程中,泯滅了人性,導致最後自取滅亡;李瓶兒則在環境的影響之下,體認到財物的重要性,在早期追求情欲的過程中,表現出其狠心的一面,但在進入西門府後,性格慢慢有了轉變,漸漸走向愛情和親情,走向了傳統社會所要求的表現;另外,龐春梅天生傲骨、不甘人下,常藉著打罵他人來提高自己的身價。也因為仗勢著主人的寵愛,而恃強凌弱,她的個性呈現「有仇必報」、「愛恨分明」的一面,而這樣的性格正和當今社會中的青少年性格有其高度的雷同。本論文一方面沿著侯氏書評的理路,對其觀點作出引介,另一方面則反思侯氏評論的合理性與否。
最後,本論文總結侯文詠該書評論人物的特點,希冀能提供讀者與研究者另一種理解的面向。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ncepts of creative writing based on Hou Wen-Yong’s book review, The place of no God-Jin Ping Mei,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images of three characters, Pan Jin-Lian, Li Ping-Er and Pan Chun-Mei.
According to Hou’s book, Pan Jin-lian has her own unique erotic desir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scrambling for power and profit, her humanity disappears due to excessive erotic desire and her own inferiority complex. This also leads to her own ruin. Living in a poor life, Li Ping-Er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getting rich. She was more interested in marrying for money than for love. However, after getting married to Mr. Xi Men, Li gradually changed, and showed her love and affection to her family, which met the demands of traditional society . Seemingly born with lofty ambitions, the last figure Pan Chun-Mei did not want to be considered inferior to other people, so she often tried to raise her social status by belittling or scolding others. Relying on her master’s favor, she also tried to bully others. Both “ An eye for an eye,” and “Knowing precisely whom or what to love or hate” could be seen in her personality, which was similar to those of teenagers in society today. This study introduces Hou’s opinions from his novels to the public as well as observes if his opinions rational based on academic theory.
In the end, in addition to summarizing Hou’s opinions about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the three characters. Hope to provide our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nother interpret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文獻回顧 4
一、期刊研究 4
二、學位論文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論文架構 10
一、研究範圍 10
二、論文架構 11
第四節 侯作所指涉之原著溯源既相關引介 13
一、《金瓶梅》版本 13
二、《金瓶梅》作者 14
三、《金瓶梅》所傳達的意涵 16
第二章 侯文詠的成長背景及作品特色 19
第一節 侯文詠淺介: 從「侯式企業」到「棄醫從文」 19
一、中小學階段 20
二、大學階段 24
三、從事醫職 26
四、棄醫從文 27
第二節 侯文詠的作品特色 29
一、清鬆詼諧之作 29
二、蘊含哲理之文 31
三、揭發社會之實 32
四、長篇小說的延續 35
第三章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 創作觀 37
第一節 社會風氣的轉變 37
一、在道統中產生懷疑 37
二、封建社會受到挑戰 39
第二節 人性的時代意蘊 40
一、欲望和價值的衝突 40
二、人性亙久不變 43
三、展演人性的過程 44
第三節 重新詮釋《金瓶梅》 46
第四章 侯文詠書評中對金、瓶、梅的批評 49
第一節 書評中的潘金蓮形象 49
一、女性情欲的展現 49
二、爭權互鬥,不擇手段 52
三、自卑心理,為愛而亡 56
第二節 書評中的李瓶兒形象 58
一、追求情欲,不顧一切 58
二、為愛而婚,忍氣吞聲 60
三、臨終悲悽,真情流露 63
第三節 書評中的龐春梅形象 66
一、身為奴婢,不甘人下 66
二、恃寵而驕,傲氣展現 69
三、知恩圖報,愛恨分明 72
第五章 侯文詠批評金、瓶、梅之反思 79
第一節 對書評中批評潘金蓮之反思 79
一、身不由己的環境 79
二、權力欲望的追逐 81
第二節 對書評中批評李瓶兒之反思 85
一、對錢財的深刻體認 85
二、以德待人,性情轉變 91
第三節 對書評中批評龐春梅之反思 94
一、一身傲骨 94
二、恣意而行 95
第六章 結論 101
一、文字淺白,內容通俗 101
二、專業背景,醫學視角 102
三、人性的展現 102
四、對人物未完全掌握 103
五、面對人性欲望的省思 104
參考書目 105
附錄一:侯文詠訪談文章摘要 110
附錄二:探討潘金蓮的期刊文獻 119
附錄三:探討李瓶兒的期刊文獻 131
附錄四:探討龐春梅的期刊文獻 136
一、專書
(一)作家專書
侯文詠,《七年之愛》(台北:希代,1988)。
侯文詠,《誰在遠哭泣》(台北:希代,1989)。
侯文詠,《頑皮故事集》(台北:健行,1990)。
侯文詠,《點滴城巿》(台北:圓神,1991)。
侯文詠,《親愛的老婆》(台北:皇冠,1991)。
侯文詠,《淘氣故事集》(台北:皇冠,1992)。
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台北:皇冠,1992)。
侯文詠,《烏魯木齊大夫說》(漫畫:蕭言中) (台北:皇冠,1992)。
侯文詠,《離島醫生》(台北:皇冠,1993)。
侯文詠,《侯文詠短篇小說集》(台北:皇冠,1996)。
侯文詠,《親愛的老婆2》(台北:皇冠,1996)。
侯文詠,《白色巨塔》(台北:皇冠,1999)。
侯文詠,《我的天才夢》(台北:皇冠,2002)。
侯文詠,《危險心靈》(台北:皇冠,2003)。
侯文詠,《侯文詠極短篇》(台北:皇冠,2004)。
侯文詠,《天作不合》(台北:皇冠,2005)。
侯文詠,《靈魂擁抱》(台北:皇冠,2007)。
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台北:皇冠,2009)。
侯文詠,《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台北:皇冠,2010)。
侯文詠,《帶我去月球》(台北:皇冠,2011)。
(二)其他專書
王汝梅,《王汝梅解讀《金瓶梅》》(長春:時代文藝,2007)。
王意如、許蔚,《解碼《金瓶梅》》(上海:上海辭書,2009)。
王溢嘉,《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野鵝,1993)。
王志武,《中國人的欲望魔咒》(北京:東方,2010)。
史仲文,《中國六大名著的現代閱讀》(北京:中國發展,2004)。
向楷,《世情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1998)。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5)。
朱一玄,《《金瓶梅》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2002)。
李洪政,《金瓶梅解隱──作者、人物、情節》(台北:臺灣商務,2000)。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理論評析》(台北:桂冠,1989)。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
吳晗、鄭振鐸,《論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1984)。
吳敢,《金瓶梅評點家張竹坡年譜》(瀋陽:遼寧人民,1987)。
吳敢,《張竹坡與《金瓶梅》》(北京:文物,2009)。
林秀蓉,《從蔣渭水到侯文詠──台灣醫事作家的現實關懷》(高雄:春暉,2011)。
叔本華著,林建國譯,《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台北:遠流,1989)。
馬征,《《金瓶梅》之謎》(北京:中國廣播電視,2006)。
笑笑生原著,梅節校注,《金瓶梅詞話》(台北:里仁,2009)。
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1996)。
章培恆、劉心武,《雪夜煮酒話金瓶》(北京:團結,2007)。
陳桂聲,《《金瓶梅》閒譚》(北京:中國文史,2009)。
陳清華,《《金瓶梅》中的情色男女》(武漢:崇文書局,2010)。
張丹、天舒,《《金瓶梅》中的歷史謎團與懸案》(北京:大眾文藝,1999)。
許建平,《許建平解說《金瓶梅》》(北京:東方,2010)。
梁羽生,《梁羽生閒說《金瓶梅》》(北京:三聯書店,2010)。
梅節,《瓶梅閒筆硯:梅節金學文存》(北京:北京圖書館,2008)。
黃霖,《《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1987)。
黃霖,《《金瓶梅》考論》(瀋陽:遼寧,1989)。
黃霖,《中國小說研究史》(杭州:浙江,2002)。
黃霖,《黃霖說《金瓶梅》》(台北:大地,2007)。
黃霖,《《金瓶梅》講演錄》(桂林:廣西,2008)。
黃吉昌,《《金瓶梅》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7)。
曾慶雨、許建平,《商風俗韻:《金瓶梅》中的女人們》(昆明:雲南大學,2000)。
楊鴻儒,《細述金瓶梅》(北京:東方,2007)。
寧宗一,《說不盡的《金瓶梅》》(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1990)。
寧宗一,《寧宗一講《金瓶梅》》(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8)。
寧宗一,《《金瓶梅》可以這樣讀》(北京:中國文史,2009)。
劉輝,《《金瓶梅成書與版本研究》(遼寧:遼寧人民,1986)。
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西方文論關鍵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
劉輝,《金瓶梅論集》(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
劉輝、杜維沫編,《《金瓶梅》研究集》(山東:齊魯書社,1988)。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香港:三聯書局,2001)。
魯迅、鄭振鋒,《名家眼中的《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2006)。
霍現俊,《《金瓶梅》新解》(河北:河北教育,1999)。
魏子雲,《小說《金瓶梅》》(台北:臺灣商務,1988)。
魏子雲,《《金瓶梅》散論》(台北:臺灣商務,1990)。
魏子雲,《深耕《金瓶梅》逾卅年》(台北:文史哲,2003)。
魏子雲,《金瓶梅研究二十年》(台北:臺灣商務,2004)。
魏崇新,《說不盡的潘金蓮:潘金蓮形象的嬗變》(台北:業強,1997)。
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馬茂元編,《韓昌黎文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1983)。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0)。
二、期刊資料
王浩威,〈白色巨塔導讀〉,《白色巨塔》(台北:皇冠,1999),頁3-8。
王乾任,〈我讀侯文詠的《危險心靈》〉,《社教雙月刊》116期(2003.08),頁44-46。
王祥雲,〈李瓶兒性格嬗變的文化解讀〉,《學術交流》7期(2005),頁177-180。
田茉云,〈愛與欲分離的畸形性文化──《金瓶梅》不同類型女性性心理剖析〉,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期(2007.03),頁80-86。
田茉云,〈《金瓶梅》中龐春梅形象及文化意蘊〉,《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4期
(2006),頁80-84。
江 泮,〈論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女性形象〉,《語文學刊》6期(2011),頁
58-59。
李柏青,〈從古典到現代,從有神到沒有神的所在──訪暢銷作家侯文詠先生〉,
《明道文藝》405期(2009.12),頁23-27。
李志宏,〈論《金瓶梅》的情色書寫及其文化意味──以潘金蓮的情慾表現為論
述中心〉,《臺北師院語文集刊》7期(2002.06),頁1-54。
李新燦,〈必須使環境成為合乎人性的環境──李瓶兒性格畸變心理分析〉,《社
會科學家》1期(1999),頁67-71。
何慕蘭,〈李瓶兒追求自我滿足的前後矛盾〉,《文史知識》6期(1999),頁61-67。
肖揚碚,〈靈魂的復甦與放逐──《金瓶梅》女性形象論〉,《柳州師專學報》2
期(2002),頁16-21。
林怡君,〈從偵探小說中發現生活態度──作家侯文詠的求學故事〉,《人本教育
札記》173期(2003.11),頁66-69。
林秀蓉、簡光明,〈當代台灣醫生作家對死亡主題的探討〉,《輔英通識教育年刊》
3期(1995.07),頁29-45。
林蔓繻採訪、王怡之整理,〈從塔底到塔頂——侯文詠談改編《白色巨塔》〉,《劇
作家》2期(2006.07),頁18-25。
周永祥,〈李瓶兒形象辯析〉,《聊城師範學院學報》3期(1997),頁42-45。
周悟拿,〈論李瓶兒嫁給西門慶後性格轉化之因〉,《文史博覽》3期(2011),頁
19-20。
唐援朝,〈飄泊在無情無愛世界的靈魂──李瓶兒性格淺析〉,《甘肅高師學報》1
期(2002),頁5-8。
侯文詠,〈第一回合……〉,《聯合文學》225期(2003.07), 頁137。
陳宛蓉,〈飛行在文壇領空的靈魂──台灣醫生作家作品觀察〉,《文訊》171期(2000.01),頁34-37。
陳宛蓉,〈巨塔外的傳承與堅持〉,《文訊雜誌》171期(2000.01),頁54。
陳家楨,〈試論春梅施虐心理的形成與擴張〉,《北華大學學報》1期(2002),頁
20-23。
張春榮,〈柳暗花明又一村──讀《侯文詠極短篇》〉,《文訊》238期(1995.08),
頁60-61。
張葆蘿,〈侯文詠──孤獨寫作,默默點火〉,《書香遠傳》54期(2007.11),頁42-45。
張淵盛,〈從精神分析觀點解讀侯文詠短篇小說中的類型人物〉,《思與言》45
卷1期(2007.3),頁125-155。
張鵬飛,〈論市井文學《金瓶梅》敘事範式中女性典型形象的生命意蘊〉,《中華
女子學院學報》1期(2011),頁89-93。
張杏麗,〈金瓶梅中的女人形象及其悲劇根源〉,《長城》10期,(2011),頁129-130。
郭強生,〈一觸即發的悲劇──閱讀《危險心靈》〉,《文訊》214期(1993.08),
頁24-25。
莫乃健,〈侯文詠:用想望的心找尋人生出路〉,《Cheers》5期(2001.02),頁96-97。
黃吟珂,〈《金瓶梅》中龐春梅「尚氣」及其兩性關係的文化闡釋〉,《名作欣賞》
35期(2010),頁53-56。
黃吉昌,〈特立獨行的人格──《金瓶梅》中龐春梅形象簡論〉,《內江師範學院
學報》3期(2006),頁5-8。
游常山,〈侯文詠追求下半輩子的幸福〉,《30雜誌》1期(2004.09),頁144-147。
傅瑤,〈我看李瓶兒〉,《中國文化研究》5期(1994),頁56-58。
褚昱志,〈解剖刀下的人性探索──試論侯文詠的《白色巨塔》〉,《臺灣觀光學報》6期(2009.06),頁119-136。
楊倩蓉,〈生命中的第一優先〉,《30雜誌》10期(2005.06),頁72-76。
歐宗智,〈散放有價值的思考與情感──我看《侯文詠極短篇》〉,《明道文藝》347
期(1995.02),頁81-83。
劉梓潔,〈走出白色巨塔──醫師作家侯文詠〉,《聯合文學》260期(1996.06),
頁116-119。
盧智芳,〈每次寫書,我都忘記我是侯文詠〉,《Cheers》106期(2009.07),頁14-17。
謝 剛,〈美醜盡在情與欲之間──《金瓶梅》的文學地位和美學價值〉,《學術
論壇》6期(2002),頁83-88。
三、學位論文
王碩慧,〈從性別政治論《金瓶梅》淫婦的生存〉(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班,2005)。
王婷瑋,〈性與死:《金瓶梅》的主題探討〉(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2007)。
朱燕華,〈侯文詠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中國
文學系,2009)。
朴炫玡,〈張竹坡評點金瓶梅之小說理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1994)
林容萱,〈大眾文學與社會對話──以侯文詠長篇小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09)。
林貞均,〈白色雙塔記──台日《白色巨塔》異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2010)。
林淑慧,〈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碩士論文,市立
臺北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6)。
陳筱涵,〈醫生作家侯文詠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創作基本要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2008)。
張淑敏,〈《危險心靈》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8)。
張天泰,〈台灣校園師生溝通出了什麼問題?──以J.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分析《危險心靈》中的師生衝突〉(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2009)。
郭美玲,〈《金瓶梅》女性研究─以婚姻和性慾考察〉(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語文所,2005)
黃呢喃,〈侯文詠小說《靈魂擁抱》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11)。
楊淑惠,〈張竹坡評論《金瓶梅》人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
文學研究所,1995)。
劉自立,〈侯文詠小說中的體制論述與批判〉(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中國
文學系,2000)。
潘嘉雯,〈《金瓶梅》人物論〉(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2005)。
藍桂芳,〈從成長背景探索《金瓶梅》婦女心理與行為〉(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2003)。
四、網路資料
邱平採訪,侯文詠口述,〈「真」的最好侯文詠專訪〉,侯文詠官方網站,
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aut_2_006.htm,2013年1月27日參閱。
侯文詠、平鑫濤,〈大眾文學新定位〉,侯文詠官方網站,
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aut_2_011.htm,2013年1月27日參閱。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張竹坡評論《金瓶梅》人物研究
2.
從成長背景探索《金瓶梅》婦女心理與行為
3.
《金瓶梅》人物論
4.
張竹坡評點《金瓶梅》之小說理論
5.
《金瓶梅》女性研究─以婚姻和性慾考察
6.
醫生作家侯文詠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創作基本要素研究
7.
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
8.
大眾文學與社會的對話--以侯文詠長篇小說為例
9.
《危險心靈》的探討
10.
從性別政治論《金瓶梅》淫婦的生存
11.
白色雙塔記--台日《白色巨塔》異同研究
12.
台灣校園師生溝通出了什麼問題?-以J.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分析《危險心靈》中的師生衝突
13.
性與死:《金瓶梅》的主題探討
14.
侯文詠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15.
侯文詠小說《靈魂擁抱》研究
1.
歐宗智,〈散放有價值的思考與情感──我看《侯文詠極短篇》〉,《明道文藝》347
2.
楊倩蓉,〈生命中的第一優先〉,《30雜誌》10期(2005.06),頁72-76。
3.
褚昱志,〈解剖刀下的人性探索──試論侯文詠的《白色巨塔》〉,《臺灣觀光學報》6期(2009.06),頁119-136。
4.
游常山,〈侯文詠追求下半輩子的幸福〉,《30雜誌》1期(2004.09),頁144-147。
5.
莫乃健,〈侯文詠:用想望的心找尋人生出路〉,《Cheers》5期(2001.02),頁96-97。
6.
張淵盛,〈從精神分析觀點解讀侯文詠短篇小說中的類型人物〉,《思與言》45
7.
張葆蘿,〈侯文詠──孤獨寫作,默默點火〉,《書香遠傳》54期(2007.11),頁42-45。
8.
陳宛蓉,〈飛行在文壇領空的靈魂──台灣醫生作家作品觀察〉,《文訊》171期(2000.01),頁34-37。
9.
林怡君,〈從偵探小說中發現生活態度──作家侯文詠的求學故事〉,《人本教育
10.
李志宏,〈論《金瓶梅》的情色書寫及其文化意味──以潘金蓮的情慾表現為論
11.
李柏青,〈從古典到現代,從有神到沒有神的所在──訪暢銷作家侯文詠先生〉,
12.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2000)。
13.
盧智芳,〈每次寫書,我都忘記我是侯文詠〉,《Cheers》106期(2009.07),頁14-17。
1.
人格與環境:《金瓶梅》西門慶與眾妻妾的人際關係研究
2.
金瓶梅研究:物質敘事與世界觀
3.
《金瓶梅》身體敘事研究
4.
《金瓶梅》中的物質文化與頹廢風格
5.
閒人三論:《水滸傳》、《金瓶梅》到《紅樓夢》的探討
6.
性與死:《金瓶梅》的主題探討
7.
《金瓶梅》人物論
8.
《金瓶梅》女性書寫服裝的禮教與情欲
9.
《金瓶梅》空間書寫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10.
張竹坡《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評點研究
11.
說圖──崇禎本《金瓶梅》繡像研究
12.
西方舌尖上的食色中國—析論《金瓶梅》兩譯者飲食翻譯策略
13.
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
14.
崇禎本《金瓶梅》回首詩詞功能研究
15.
金錢.性愛.孩子:《金瓶梅》的家庭關係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