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蓮、林碧楨 (1989)。國小自然科學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宏杰 (2014)。工作壓力對幸福感的影響-五大人格特質的干擾效果。修平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呂世竹、成和正、洪偉欽、楊欽城、林盈峰 (2008)。以"Big Five Model"探討我國大專男子排球選手人格特質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2,187–197。李賢哲、樊琳、李文慶 (2006)。課程與教學季刊,9,81-98。
林秀珊 (2004)。科學史結合科學實作融入大學通識課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菁 (2003)。科學活動推廣現況之個案研究-街頭物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志皓 (2007)。樂高(LEGO)動手做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
周建和 (2007)。動手做讓物理動起來。物理雙月刊,4,845-855。周宥均、曾信超 (2009)。銀行主管五大人格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明新學報,2,115-130。周建和、楊美姍 (2014)。潛水艙的創新動手做實驗裝置。物理教育學刊,15,87-95。姚俊傑 (2006)。利用自製教具幫助同學了解波的前進。科學教育,291,41–42。馬學梅,2010。技術教師自主開發教具的策略。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版),3,74-78。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然科學領域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淑瑩 (2006)。科學故事融入動手做教學對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黃堅厚 (1999)。人格心理學。心理。
許興仁 (1985)。福祿貝爾恩物遊戲指引。台南市:光華女中。
彭意維、葉怡矜(2006)。旅遊業領隊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2006 提昇觀光餐旅休憩人力及行銷競爭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銘傳大學。
邵怡莉 (2011)。虛擬教具和實體教具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應用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世瑋、王昱海 (2015)。人格特質、情緒狀態與良導絡之關係在健康女性的初探。實證自然醫學,2,3-16。
游朝舜 (2012)。"International English Big-Five Mini-Markers"之繁體中文版量表發展。長庚大學碩士論文。劉啟政 (2005)。融入動手做實驗的教學對國二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宗明、黃德祥 (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2,1-34。
樂嘉文 (2015)。擴增實境結合立體拼圖對國小地球科學學習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郭春在、卓素慧 (2008)。從認知發展觀點探討幼兒教具設計原則之研究,應用藝術與設計學報,3,27-36。賴志銘 (2002)。動手做「果凍盒竹蟬」對物理概念學習之激發。高師大物理所碩士論文。陳美華、許銘珊 (2010)。以五大人格理論探討學生喜愛之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1&2,13-27。陳彥竹、陳昱彣、林佳慧、宋繼菱 (2010)。台灣醫藥產業之藥品行銷專員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東亞論壇,467,33–63。
陳美玲、白菁汝、黃映慈、洪惠君 (2008)。高中物理之重心與平衡的教學活動暨教具設計。物理教育學刊,9卷2期,P.103-112。陳秀美 (2011)。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績效之關聯性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EMBA班學位碩士論文。陳嘉陽 (2014)。教育概論上冊。台中市: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陸洛審閱 (2006)。人格理論。台北:洪葉。
謝甫宜 (2011)。科學遊戲本位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與分析。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 (2006)。人格理論新紀元:人格五因素模式之測驗工具與其研究應用。研習資訊,1,109-118。羅志剛 (2012)。教師自制教具的設計與製作。師道教研,9,115-115。
蘇育彰 (2016)。動手做實驗對八年級學生自然科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高師大物理所碩士論文。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and 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 (NEO-FFI). Odessa, Florida: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Costa, P.T., Jr., & McCrae, R.R.(1994).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 revised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E Gifford,JP Mullaney (1997). From Rhetoric to Reality: Applying the Communication Standards to the Classroom.
Goldberg, L. R.(1981). Languag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 search for universals in personality lexicons. In L. Wheeler(ed),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 2, pp.141-165). Beverly Hills, CA: Sage.
Joseph A. Schumpeter (1926)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Lounsbury, J. W. & Gibson, L. W.(2002). Personal Style Inventory: A work-based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system. Knoxville, Tennessee: Resource Associates.
Norman, W. T.(1963). 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574-583.
Pervin, L. A., Cevone, D., & John, O. P.(2005).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NJ: Wiley.
Thompson, E. R., 2008.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Big-Five Mini-Marker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45(6),542-548.
有關動手做關資料,請至2015動手做物理研討會會議宗旨網頁查詢(http://gensci.phys.nthu.edu.tw/2015CHOPE/about.html)。
從國際動手做研討會,科學教育核心網頁查詢(http://www.hsci.info/hsci2016/)2016/10/14
從中華民國物理教育聯合會2016,聯合會議起源網頁查詢(http://phyedu.gogomango.net/site/about/info/display/0?id=9)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