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4 08: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仕傑
研究生(外文):HSU,SHIH-CHIEH
論文名稱:所得稅法上營利事業盈虧互抵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Loss Carry-Forward on Profit-seeking Enterprise Income Tax
指導教授:盛子龍盛子龍引用關係蕭文生蕭文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EN, TZU-LUNGHsiao,Wen-Sheng
口試委員:江嘉琪謝如蘭
口試委員(外文):Chiang,Chia-ChiHsieh, Ju-Lan
口試日期:2017-01-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所得稅營利事業盈虧互抵量能課稅
外文關鍵詞:Income TaxProfit-seeking EnterpriseLoss Carry-ForwardAbility to pay principl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所謂所得,係指在一特定期間內於經濟上純資產之增加。相對的,於一特定期間內於經濟上純資產之減少則為虧損。將所得與虧損互相抵消,稱為盈虧互抵。所得稅法上盈虧互抵之規定,散見於所得稅法第16條、第39條但書、第66條之9等條文,本論文題目定為所得稅法上營利事業盈虧互抵之研究,亦即主要討論範圍係所得稅法第39條但書之規定。所得稅法第39條規定:「以往年度營業之虧損,不得列入本年度計算。但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會計帳冊簿據完備,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均使用第七十七條所稱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如期申報者,得將經該管稽徵機關核定之前十年內各期虧損,自本年純益額中扣除後,再行核課。」,該條文但書對於盈虧互抵可適用之主體、要件、法律效果做出規範,同時主管機關也訂定法規命令以及解釋函令來作為稽徵機關作成行政處分的依據,本論文將先行整理相關要件之法規範,包含法律、法規命令、行政規則等等。另外蒐集行政法院之判決並歸納出徵納雙方爭執原因。參照大法官會議解釋以及學者對於租稅法律主義以及租稅公平原則之要求,檢視主管機關所做出的相關解釋函令是否有符合前開原則,最後並提出個人見解。本論文將參考本議題之相關著作、論文、期刊、司法判決及大法官解釋,並於文末提出相關應為修改現行作法或法規範之建議,以供參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所得稅法上盈虧互抵之意義與類型 5
第一節 盈虧互抵之意義 5
第二節 盈虧互抵之類型 5
第一項 同一年度之盈虧互抵 6
第一款 綜合所得稅營利所得之盈虧互抵 6
第二款 綜合所得稅執行業務所得、其他所得之盈虧互抵 6
第三款 採連結稅制申報之母子公司同一年度盈虧互抵 7
第二項 跨年度之盈虧互抵 8
第一款 綜合所得稅財產交易盈虧互抵 8
第二款 綜合所得稅房地合一盈虧互抵 9
第三款 營利事業所得稅盈虧互抵 10
第四款 未分配盈餘盈虧互抵 10
第五款 連結稅制跨年度之盈虧互抵 11
第六款 企業併購跨年度之盈虧互抵 13
第三章 所得稅法上營利事業盈虧互抵之立法沿革及要件整理 18
第一節 所得稅法第39條之立法沿革 18
第二節 可適用之主體 22
第一項 公司組織 22
第一款 原則上須依我國公司法設立或認許 22
第二款 公司組織變更可適用盈虧互抵 23
第三款 公司籌備期間之虧損可適用盈虧互抵 24
第四款 未經認許之外國公司不適用盈虧互抵 25
第二項 非公司組織 27
第一款 獨資合夥組織之盈虧互抵以同一年度為限 27
第二款 合作社准予比照公司組織適用盈虧互抵 28
第三款 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銷售貨物或勞務之虧損准予比照公司組織適用盈虧互抵 28
第四款 醫療財團法人、醫療社團法人准予比照公司組織適用盈虧互抵 28
第三節 積極要件 29
第一項 會計帳冊簿據完備之要件 29
第一款 會計帳冊簿據完備之規定 29
第二款 不符合會計帳冊簿據完備之類型 30
第一目 成本無法分析而依同業利潤標準核定 30
第二目 短漏報所得額 31
第三目 未給予或取得合法憑證 32
第二項 須使用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 39
第一款 藍色申報書 39
第一目 日本法人稅青色申告制度起源概述 39
第二目 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藍色申報書實施辦法 39
壹、法源依據 39
貳、規範內容 40
第二款 會計師簽證之相關規定 44
第一目 會計師代理所得稅事務辦法 44
壹、法源依據 44
貳、規範內容 44
第二目 營利事業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所得稅辦法 45
壹、法源依據 45
貳、規範內容 45
第三款 必須如期繳稅 46
第一目 藍色申報書案件 46
第二目 會計師簽證案件 47
第四款 會簽案件必須如期提示會計師簽證報告 47
第一目 規範依據 47
第二目 非網路申報之會簽案件提示期限 48
第三目 網路申報之會簽案件提示期限 48
第三項 如期申報 48
第一款 所得稅法關於申報期限之規定 48
第二款 須虧損與申報扣除年度均如期申報 49
第三款 競合之處理-解散日與會計年度決算日為同一日之申報期限 55
第四節 消極要件 59
第一項 核定虧損之涵義 59
第二項 虧損年度如有投資收益須以減除後之餘額扣抵 60
第五節 法律效果 62
第一項 向後抵減(loss carry forward) 62
第二項 抵減年數10年 62
第三項 各期虧損之抵減順序及抵減金額 62
第四項 超額扣除虧損之處理 63
第四章 所得稅法上營利事業盈虧互抵要件之檢討 64
第一節 盈虧互抵之性質 64
第一項 釋字第427號 64
第二項 學者見解 65
第三項 本文見解 66
第二節 租稅法律主義與租稅公平原則 67
第一項 大法官對於租稅法律主義內容之演進 67
第二項 租稅法律主義之內涵 69
第一款 課稅要件法定主義 69
第二款 構成要件明確性原則 70
第三款 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則 72
第三項 租稅公平原則 73
第三節 營利事業盈虧互抵適用主體之檢討 74
第一項 案例-最高行政法院98年判字第349號判決 74
第二項 本案爭點及系爭規範之法律位階 78
第一款 本案爭點 78
第二款 系爭規範屬解釋性行政規則 79
第三款 系爭解釋函令超越文義解釋範圍 79
第三項 稅法上法律漏洞之補充 80
第一款 法律漏洞之認定 80
第二款 稅法上法律漏洞補充之合法性 80
第四項 本文見解 81
第一款 所得稅法規定營利事業盈虧互抵僅限於公司組織之可能理由 81
第二款 系爭函釋放寬適用主體但限制可抵減所得類別之理由 82
第三款 基於量能課稅應放寬可適用盈虧互抵之主體 83
第四節 積極要件之檢討-藍色申報制度之檢討 83
第一項 我國與日本藍色申報比率之比較 83
第二項 我國藍色申報制度之檢討 85
第五節 積極要件之檢討-公司已如期辦理結算申報,且已有會計師簽證報告,但未如期將會簽報告送交稽徵機關而喪失盈虧互抵資格之爭議 85
第一項 案例-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102年度訴字第337號判決 85
第二項 本案爭點及系爭規範之法律位階 93
第一款 本案爭點 93
第二款 系爭規範及其法律位階 93
第三項 所得稅法第102條之授權範圍及目的 94
第四項 稅捐申報義務為協力義務 95
第五項 違反協力義務導致喪失盈虧互抵之失權效果 95
第六項 本文見解 96
第六節 消極要件之檢討 97
第一項 案例-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判字第936號判決 97
第二項 本案爭點及系爭規範之法律位階 101
第一款 本案爭點 101
第二款 系爭規範屬解釋性行政規則 102
第三項 投資收益中股票股利之財稅會差異以及對於課稅之影響 102
第一款 股票股利在財務會計不認定為收入 102
第二款 股票股利在稅務會計須按面額認列收入 102
第三款 系爭解釋令可能變更納稅年度 103
第四項 系爭函釋之檢討 104
第一款 釋字650及釋字657號解釋回顧 104
第二款 租稅法上之類型化概念與其立法界限 108
第三款 本文見解 109
第七節 法律效果之檢討 112
第一項 虧損前轉及抵減金額-日本及德國規定簡介 112
第二項 本文見解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8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中華民國稅務通鑑(九十年版)上冊,中國租稅研究會編印,2001年。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7月五版。
吳信華,憲法釋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初版。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9月四版。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2009年10月。
柯芳枝,公司法要義,三民書局,2005年增訂五版。
陳清秀,現代財稅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9月初版。
陳清秀,稅法各論(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11月初版。
陳清秀,稅法基礎案例研習,新學林出版,2016年8月。
陳清秀,稅法總論,元照,2010年9月六版。
許玉秀,論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軍法專刊社,2011年10月。
葛克昌,所得稅與憲法,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三版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元照出版,2005年9月。
黃茂榮,稅法總論(第一冊增訂三版),自版,2012年3月。
黃茂榮,稅法總論(第二冊),自版,2005年10月。
黃茂榮,稅法總論(第三冊),自版,2008年2月二版。
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法各論,新學林,2015年3月。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下冊,自版,2008年3月九版。
蕭文生,國家法(I)-國家組織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8月。
顏慶章,租稅法,實用稅務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二版。
二、期刊論文
吳金柱,所得稅法第卅九條公司五年盈虧互抵規定之探討,法令月刊,第59卷第二期,頁84-108,2008年2月。
柯格鐘,論量能課稅原則,成大法學,第十四期,頁55-120,2007年12月。
盛子龍,租稅法上類型化立法與平等原則,中正財經法學,第3期,頁149-194,2011年6月。
黃俊杰,億元企業稅簽不可廢,稅務旬刊,第2285期,頁7-16,2015年3月20日。
蔡朝安、李之聖,未經認許之外國公司得否適用所得稅法第39條第1項但書規定之釐清,稅務旬刊,第2226期,頁34-36,2013年7月。
三、學位論文
陳孟嬋,論稅捐法上法律保留事項及其正當法源,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2014年8月。
許琇媛,公司合併下營利事業所得稅虧損扣除制度爭議-附論日本法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2010年7月。
蔡孟彥,稅制設計與中小企業經營-日本法對於中小企業稅制規範之啟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8月。
劉麗霞,從行政過程論稅務調查-以所得稅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四、研討會論文
柯格鐘,論依法課稅原則之解釋方法-對歷年來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的觀察,司法院大法官103年度學術研討會,2014年12月。
盛子龍,兼營營業人營業稅計算法制檢討,「第八屆中正財經法學研究會:租稅公平、人權保障與租稅法制改革」,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主辦,2013年11月。
五、網站資料
立法院公報,第十六會期,第八期,立法院公報影像系統,http://210.69.138.10/lgcgi,最後到訪日期2016年12月28日。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http://jetro.go.jp/tc/invest/setting_up/laws/section3/page3.html,最後到訪日期2016年12月28日。
Doing Business and Investing in Germany,PwC,http://www.taiean.ahk.de/fileadmin/ahk_taiwan/Dokumente/News/PwC_Doing_Business_and_Investing_in_Germany_17092015.pdf,最後到訪日期2016年12月28日。
貳、日文文獻
加藤恆二,青色申告制度の課題-所得稅を中心に,稅務大學校論叢41号,2003年6月。
日野雅彥,青色申告制度の意義と今後の在り方,稅務大學校論叢60号,2009年6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