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6:4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葉十榕
研究生(外文):
Yeh,Shih-Jung
論文名稱:
由安樂死的發展探討醫助死亡的未來
論文名稱(外文):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uture Of Physician-Assisted Dying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Euthanasia
指導教授:
廖正豪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
法律專業研究所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安樂死
、
自然死
、
醫助死亡
外文關鍵詞:
醫助自殺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3
點閱:4451
評分:
下載:902
書目收藏:9
安樂死的現象伴隨死亡一直與人類同存,社會對於安樂死的態度,也一樣隨著個人對死亡觀點之轉變,在不同的時代展現不同的樣貌。本文首先以希波克拉提斯宣言與美國最高法院裁判文,說明安樂死現象存在已久。然後就安樂死在二十世紀之重要發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界線,探討安樂死於戰前、戰時、及戰後之發展。並分別由安樂死之語源、定義、分類、概念與內涵,說明安樂死之現代意義。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之安樂死計畫使世人對安樂死聞之色變,導致後來安樂死合法化之困難,甚至對於安樂死一詞之反感;而自1960年心肺復甦術(CPR)發明以來,人是否擁有死亡的權利逐漸引起社會的重視,加上二十世紀安寧緩和醫療發展初期,安樂死之概念尚難普遍為大眾接受,因此逐漸發展出自然死一詞,強調自然死不是安樂死,藉以推廣安寧療護。相關名詞以及安樂死各種類型,造成對於安樂死概念之混亂,為解決此爭議本文認同以協助死亡作為上位概念,並且以「積極死亡協助」代表安樂死一詞之概念,以「消極死亡協助」代表自然死一詞之概念。
其次,就國際間協助死亡發展現況而言,本文於第三章探討消極死亡協助之發展狀況,包括說明安寧緩和醫療與臨終關懷之發展、意義與重要性,以及自然死與生前預囑之發展、意義與重要性。第四章則在積極協助死亡方面,由於目前積極協助死亡之法律,依照醫師參與之程度,分成醫助自殺與醫助死亡兩種,兩者之間的差別,乃僅在最後一個階段由醫師或病人執行。本章在醫助自殺法律方面,將探討美國奧勒岡州之法案與實施狀況;醫助死亡則以先後合法之荷蘭與比利時,介紹兩國之醫助死亡法律,並就其立法背景與施行狀況做一比較。藉此說明目前積極協助死亡爭取法律地位,朝向醫助死亡合法化發展之必然。
最後說明醫助死亡發展目前之困境,首先由澳洲就積極協助死亡立法後之發展,說明二十世紀醫助死亡立法反覆之現象。續說明安樂死名詞使人反感,而積極協助死亡之內涵遭人避諱,加上宗教力量造成阻礙,而整個醫助死亡議題牽連廣泛,使社會大眾又難以形成共識,突顯出二十一世紀就醫助死亡立法將面臨之困境。而雖然面臨意見整合困境,醫助死亡的需求仍然殷切存在,由醫療、社會、倫理與宗教現象,可以彰顯醫助死亡立未來發展之社會需求強烈。最後分析未來醫助死亡發展之方向,將不可以避免配合「權力化」與「專業化」趨勢,朝向「死亡權利」與「死亡醫師」等方向發展,藉以點出就醫助死亡立法方向發展之必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壹、研究方法 4
貳、研究限制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安樂死過去之發展狀況 7
第一節 安樂死之存在現象 7
壹、希波克拉提斯宣言 8
貳、美國最高法院判決文 10
第二節 安樂死在二十世紀之發展 12
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12
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14
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17
第三節 安樂死之現代意義 20
壹、安樂死之語源 20
貳、安樂死之定義 23
參、安樂死之分類 24
肆、安樂死之內涵 29
伍、安樂死之名詞爭議 37
第四節 小結 45
第三章 消極協助死亡之法律地位 47
第一節 安寧緩和醫療與臨終關懷運動 47
壹、背景 47
貳、發展 48
參、意義 49
肆、對協助死亡發展之重要性 52
第二節 自然死與生前遺囑 54
壹、背景 54
貳、發展 56
參、意義 57
肆、對協助死亡發展之重要性 59
第三節 小結 60
第四章 積極協助死亡之法律地位 62
第一節 醫助自殺之法律 62
第二節 醫助死亡之法律 65
壹、荷蘭之法案 65
貳、比利時之法案 68
參、立法背景 70
肆、施行狀況 73
第三節 小結 78
第五章 醫助死亡未來之發展狀況 79
第一節 醫助死亡發展之困境 79
壹、二十世紀立法反覆 79
貳、二十一世紀立法困難 82
第二節 醫助死亡發展之需求 92
壹、由醫療現象觀之 93
貳、由社會現象觀之 96
參、由倫理現象觀之 100
第三節 醫助死亡發展之方向 102
壹、權力化 102
貳、專業化 104
第四節 小結 108
第六章 結論 109
參考文獻 113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
一、專書論著
1 戴正德、李明濱編著,《醫學倫理導論》(台北:教育部,2006年)。
2 紀欣著,《生死一線間:安樂死與死刑制度之探討》(台北:商周,2003年)。
3 李震山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2001年)。
4 鈕則誠、趙可式、胡文鬱編著,《生死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5 甘添貴著,《刑法案例解評》(台北:瑞興,1999年)。
6 楊克平主編,《安寧與緩和療護學—概念與實務》(台北:偉華書局,1999年)。
7 小田晉著、蕭志強譯,《生與死的深層心理》(台北:方智,1998 年)。
8 邱仁宗,《生死之間—道德難題與生命倫理》,(台北:中華,1988年)。
9 趙可式,《讓人生更加完美─生死教育手冊》,(台北:財團法人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癌症末期照顧組,1998年1月)。
10 鐘昌宏醫師編著,《癌症末期安寧照顧》(台北:安寧照顧基金會,1997年)。
11 路易斯.波伊曼等著,魏德驥等譯,《解構死亡─死亡、自殺、安樂死與死刑的剖析》,(台北市:桂冠,1997年)。
12 大衛‧韓汀(David Hendin)著、孟汶靜譯,《透視死亡》(台北:東大,1997年)。
13 羅秉祥著,《生死男女-選擇你的價值取向》,(台北:唐山,1996年)。
14 深澤七郎著、吳蕙萍譯,《楢山節考》(台北:星光,1996年)。
15 謝獻臣著,《醫學倫理》(台北:偉華,1996年)。
16 Glanville Williams著,張忠宏譯,〈贊成安樂死合法化:一個答辯〉,《解構死亡─死亡、自殺、安樂死與死刑的剖析》(台北:桂冠出版社,1995年)。
17 博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台北:正中,1993年)。
18 德瑞克‧韓福瑞(Derek Humphry)著,自立早報編譯組譯,《最後出路-垂死者自我解脫與他助自殺手冊》(台北:自立晚報,1992年)。
19湯瑪斯•莫爾著,《烏托邦》,(台北:商務,1982年)。
二、期刊論文
1 胡湘玲著,〈生命終結的自主權-菁英共識vs.民意決定〉,《科學發展》,第407期(2006年11月)。
2 王雲東,〈2000-2005年台灣老人人權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9期(2006年8月)。
3 楊秀宮著,〈「道德情操」與「倫理關懷」融入生死學建構的意義─以儒家觀點為核心之說〉,《生死學研究》,第三期(2006年1月)。
4 黃惠滿著,〈疼痛控制於早產兒照護的應用〉,《早產兒基金會會訊》,56期(2005年11月)。
5 陳英淙著,〈論長期昏迷且意願未明者之死亡協助-兼釋疑「死亡協助」一詞〉,《月旦法學》,第121期(2005年6月)。
6 楊曉雯,〈歐陸取經之旅系列-比利時公報電子化之發行作業簡介〉,《政府出版品簡訊電子報》第61期(2005年3月30日)。
7 星雲大師講、弟子滿義記錄,〈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普門學報》,(第23期),2004年9月。
8 楊秀儀,〈救到死為止?從國際間安樂死爭議之發展評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台大法學論叢》,33卷第3期(2004年6月)。
9 許文筆著,〈略論阿含經教自殺現象所反應的生命觀〉,《研究與動態半年刊》,第九期(2003年12月)。
10 伊斯哈格、馬孝棋,〈伊斯蘭反對自殺〉,《中國回教》,第285期,(2003年11月)。
11曾建元著,〈病人權利的倫理難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5期(2003年1月)。
12 鄭慧文著,〈安樂死(尊嚴死)的可行性探討:立法例歷史沿革與醫界挑戰之觀點〉,《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 (2002年12月)。
13 張淑美著,〈把死亡放在生命中:淺談生死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文教基金會會訊-回饋》,第64期(2002年10月)。
14 廖宏彬、車小蘋,〈試析安樂死是一種以生命品質為依歸,對死亡狀態自主,所主張的權利〉,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二十三期(2002年7月)。
15 時國銘,〈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安樂死在荷蘭〉,《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二十二期(2002年4月)。
16 艾立勤、戴宇光著,〈四倫理原則在胚胎幹細胞議題中之不足〉,《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2期(2002年4月)。
17 林婉玉著,〈安寧照顧~如何幫助生命末期病人〉,《社教資料雜誌》,276期(2001年7月)。
18 林佳靜,〈癌症病人對服用止痛藥的顧慮〉,《腫瘤護理學會會刊》,第4卷第2期(2001年7月)。
19 陳明進著,〈安樂死問題初探〉,《台東師院學報》第十二期(2001年6月)。
20 陳正克,〈探索台灣的安寧緩和〉,《安寧照顧會訊》,39期(2000年12月)。
21 程明修著,〈憲法保障胎兒生命權之基礎何在?- 德國法哲學者何斯
特之反動視野〉,《德國敏斯特大學台灣學人季刊》,週年專刊(德國出版,2000年8月)。
22 唐秀治,〈癌末病人的呼吸困難不再至死方休〉,《德桃癌症關懷季刊》,第14期(2000年7月)。
23 蔡甫昌著,〈生命倫理四原則方法〉,《醫學教育-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4卷2期(2000年6月)。
24 林幸穎,〈自殺-生命神聖的挑戰〉,《生死學通訊》,第2期(2000年4月)。
25李佳玟著,〈安樂死〉,《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五期(2000年1月)。
26 趙可式著,〈安寧療護的起源與發展〉,《台北市衛生雙月刊》,第46期(1999年6月)。
27 陳榮基,〈臨終關懷與安寧緩和醫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8期(1998 年10 月)。
28 鄺承華,〈澳大利亞安樂死法律之探討–病患「權利」之行使?醫療行為之規範?〉,《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7卷第4期(1998年)。
29 李明濱,〈病人自主與知情同意〉,《醫學教育》(第1卷第4期,1997年12月)。
30 蔡宗珍著,〈安樂死合法化之憲法思考基礎—兼論憲法上生命權的體系結構〉,《憲政時代》,第24卷第1期(1998年7月)。
31 陳子平著,〈尊嚴死(安樂死)初論〉,《憲政時代》,第24卷第1期(1998年7月)。
32 顏厥安著,〈安樂死的法理學反思〉,《憲政時代》,第24卷第1期(1998年4月)。
33 陳子平著,〈安樂死與刑事責任〉,《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蔡墩銘
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壽論文集,國際刑事法學會及刑事法雜誌》,1997年。
34 釋慧開著,〈自古艱難唯一死-從王曉民的生死困境論安易死的可能出路〉,《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期(1997年4月)。
35 鍾淑子,〈善終服務簡介〉,《普明雙月刊》第22期(1992年2月)。
36傅偉勳,〈從終極關懷到終極承諾-大乘佛教的真諦新探〉,《當代》第11期(1987年3月)。
三、學位論文
1 張馨文著,《辛格論醫助自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 王志嘉著,《死亡協助與刑事責任》,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2005年。
3 邱文津著,《論死刑犯的人權》,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2004年。
4 謝孟儒著,《從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觀點論死刑之存廢》,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4年。
5 林伶貞,《安樂死之適法性及其刑事責任界線》,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 張文繒,《安寧照顧與宗教─以耕莘醫院「聖若瑟之家」為例》,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 郭國斌著,《從美國墮胎議題的爭議論「生命權」與「自由權」的價值衝突》,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2001年。
8 謝文祥著,《由安寧照顧,安樂死與自然死探討臨終病人的醫療困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9 張志全,《安樂死社會態度及政策意涵的實徵研究》,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0 鄒孟珍著,《優生保健法修法準備過程之觀察》,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1 張志明著,《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墮胎判決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2 朱福銘著,《安樂死的倫理向度》,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13 王麗姬著,《安樂死立法可行性的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4 陳朝政著,《我國安樂死政策合法化議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5 王皇玉著,《醫療行為於刑法上之評價:以患者之自我決定權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年。
四、報告研討
1 孫效智著,〈生命教育與大學生通識人文素養〉,大專院校生命教育學術與教學研討會演講紀錄,2007年3月17日、18日。
2 《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六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投標作業手冊》,行政院衛生署,2007年。
3 陳榮基,〈佛法與臨終關懷〉,慧炬佛學會演講,2006年6月25日。
4 〈全國安寧病房與居家分布一覽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2005年4月22日公佈。
6 楊秀儀,〈論基因年代的病患自主權〉,第二屆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學術研討會紀錄,2001年6月10日。
貳、英文資料
1 Remmelink Report.1991. A translation is published in Lancet. 1991;338:669-74.
2 Annas G., The Health Care Proxy and the Living Will, i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1 324(17): 1210.
3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Netherlands.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nl.html)
4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Belgium.
(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geos/be.html)
5 “Review procedures of termination of life on request and assisted suicide and amendment to the Penal Code and the Burial and Cremation Act”
6 2ND Global Summit of National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s Declaration on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March 2005.
7 Rights of the Terminally Ill Act 1995, Northern Territory Government.
8 Northern Territory(Self-Government) Act 1978.
9 Northern Territory Legislative Assembly - Committees - Select Committee on Euthanasia, Australasian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AustLII).
10 Euthanasia Laws Act 1996, Northern Territory Government.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安樂死社會態度及政策意涵的實徵研究
2.
呼吸器依賴病患之生命權保障與死亡協助之探討
3.
安寧照顧與宗教─以耕莘醫院「聖若瑟之家」為例
4.
論安寧緩和醫療之自主權
5.
安寧緩和照護之醫護倫理與刑事法律責任的探討
6.
植物人尊嚴死之出路-以生前預囑之立法方向為中心
7.
生命自決論
8.
安樂死除罪化可能性之探討
9.
刑法第二七五條加工自殺罪之研究
10.
由安寧照顧,安樂死與自然死探討臨終病人的醫療困境
11.
安樂死立法可行性的研究
12.
死亡權之研究:辛格的進路
13.
終末鎮靜之倫理與法律分析
1.
15 時國銘,〈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安樂死在荷蘭〉,《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二十二期(2002年4月)。
2.
14 廖宏彬、車小蘋,〈試析安樂死是一種以生命品質為依歸,對死亡狀態自主,所主張的權利〉,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二十三期(2002年7月)。
3.
12 鄭慧文著,〈安樂死(尊嚴死)的可行性探討:立法例歷史沿革與醫界挑戰之觀點〉,《國家政策季刊》1卷2期 (2002年12月)。
4.
9 許文筆著,〈略論阿含經教自殺現象所反應的生命觀〉,《研究與動態半年刊》,第九期(2003年12月)。
5.
5 陳英淙著,〈論長期昏迷且意願未明者之死亡協助-兼釋疑「死亡協助」一詞〉,《月旦法學》,第121期(2005年6月)。
6.
29 李明濱,〈病人自主與知情同意〉,《醫學教育》(第1卷第4期,1997年12月)。
7.
27 陳榮基,〈臨終關懷與安寧緩和醫療〉,《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8期(1998 年10 月)。
8.
17 林婉玉著,〈安寧照顧~如何幫助生命末期病人〉,《社教資料雜誌》,276期(2001年7月)。
9.
16 艾立勤、戴宇光著,〈四倫理原則在胚胎幹細胞議題中之不足〉,《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2期(2002年4月)。
10.
3 楊秀宮著,〈「道德情操」與「倫理關懷」融入生死學建構的意義─以儒家觀點為核心之說〉,《生死學研究》,第三期(2006年1月)。
11.
2 王雲東,〈2000-2005年台灣老人人權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9期(2006年8月)。
12.
24.駱景堯、余豐榮、洪松男(民94),結合類神經田口方法與基因演算法於多品質特性製程參數設計最佳化,品質學報,12(2),頁113-125。
13.
22.潘吉祥、黃美玲、張家碩(民95),以田口式品質工程對原子力顯微鏡探針之可控因子作最適設計,品質學報,13(1),頁35-44。
14.
21.鄭紹材、劉益宏(民94),以田口實驗法於木質材料受熱幅射引燃之研究,中華建築學刊,1(1),頁57-64。
15.
20.詹志潔、張忠傑、朱慧娟、陳靜誼、鄭凱云、王仕凱(民95),以KPS起始劑合成之PS球為模板製備TiO2中空球之研究,材料科學與工程,38(1),頁33-38。
1.
由倫理與法律的角度探討安樂死的議題
2.
安樂死除罪化可能性之探討
3.
「積極安樂死」與「消極安樂死」之道德差異與許可性
4.
從法律規範論末期病人的安樂死訴求
5.
自願安樂死的出路---從死亡權的角度分析
6.
由安寧照顧,安樂死與自然死探討臨終病人的醫療困境
7.
經驗個案與道德哲學之分析─以「安樂死」爭議為例
8.
由生命自主權看安樂死之合憲性
9.
從生死學看安樂死之未來
10.
自願積極安樂死之合法化—以末期病人為中心
11.
權力視角下之自殺、加工自殺罪與安樂死
12.
從儒家「經權原則」論安樂死之適當性
13.
安樂死在歐洲論辯與發展之研究-以荷蘭為例
14.
生命神聖-從史懷哲「敬畏生命」探討植物人安樂死的議題
15.
論刑法加工自殺罪之正當性-以安樂死合法化的爭議為中心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