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5)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5 01: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明勳
研究生(外文):XIE,MING-XUN
論文名稱:大豆低分子量熱休克蛋白質之製備及其定量
論文名稱(外文):I.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ybean LMW HSPs specific antibody II.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soybean LMW HSPs by polyclonal antibody
指導教授:陳益明陳益明引用關係林秋榮林秋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YI-MINGLIN,QIU-R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植物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0
畢業學年度:7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蛋白質抗體雙向電泳分析專一性的抗體免疫轉印分析大豆白化幼苗誘導因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實驗利用變向電滬分析來純化大豆的15-18KD 熱休克蛋白質(heat shock proteins
, HSPs)。并且以15-18KD這一群的HSPs具有專一性的搞體。藉由免疫轉印分析(Immun
oblot) 的技術配合Densitometer , 以純化得到已知量的HSPs做為標準(Immunoblot)
的技術配合Densitometer, 以純化得到已知量的HSPs做為標準(standard)來定量各種
情形所誘導產生的15-18KD HSPs, 探討這群蛋白質累積的量與所提供的耐熱性之間的
關係。
此外, 利用搞體與搞原之間的專一性, 證寮了這群植物所特有的HSPs在不同的植物之
間可以產生交叉瓜(crossreaction) 。而大豆本身的15-18KD HSPs由氨基酸組成分析
及免疫轉印分析都可以證實他們彼此之間有著極高度的相似性。而且整君蛋白質的行
為, 以及對各種誘導因子所產生的瓜都具有一致性, 一被誘導合成則每一種蛋白質都
同時產生, 一起合成, 一起增加, 顯示這群蛋白質可能是同一multigene family的產
物。
本實驗同時時發現大豆種子在吸水發芽16∼20小時之后, 在受到熱休克誘導下才會有
大量的15-18KD HSPs的合成。在正常溫度下已有少量的低分子量HSPs存在大豆種子胚
(embryo)中, 而隨著種子的發芽成長, 這群蛋白質亦逐漸地消失。大豆白化幼苗的低
分子量HSPs除了與植物耐熱性的形成有直接的關係之外, 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理功
能值進一步深入探討。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