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文獻與專書
土屋重雄1897〈臺灣事情一班〉,頁291-297。《中國方志叢書》第115卷,成文出版。
王世慶 1994〈從清代臺灣農田水利的開發看農村社會關係〉,《清代台灣社會經濟》,
頁131-215。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石再添 1995《臺灣地理概論》,頁28。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石再添、謝覺民、賀忠儒 1975《台灣坡度分析圖集》。台北:師大地理系。
宋增章 1980《臺灣撫墾志》上冊7。臺灣:臺灣文獻委員會。
李汝和主修,張炳楠編修 1969《臺灣省通志卷-土地志疆域篇》,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周鐘瑄 1962《諸羅縣志》,頁292。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
施添福 2001《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頁82-83。新竹:竹
縣文化局。
吳炳輝 2003《台灣傳統民宅的人文風貌》,頁10。臺北:稻田出版社。
胡振洲 1977《聚落地理學》,頁2-3。臺北:三民書局。
胡燕鳴 2001《平峰村的文化轉型》,頁194。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姚鶴年 1992《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林業篇》,頁302-305。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郭肇立 1998《聚落與社會》,〈傳統聚落空間研究方法〉,頁7。臺北:田園城市出版。
陳鴻圖 1996《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國史館。
陳正祥 1959《臺灣地誌》,臺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陳秋坤 1980《臺灣史論叢第一輯》,〈台灣土地的開發1700〜1756〉,頁173。眾文。
張炳楠 1970《台灣省通誌.卷四.經濟志》,頁344。臺北:台灣省文獻會。
蔡志展 1999《明清台灣水利開發研究》,頁39。臺北:台灣省文獻會,。
嘉義縣政府編 1980《嘉義縣志.卷五.經濟志》,頁166-168。嘉義: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編 1980《嘉義縣志.卷五.經濟志》,頁245-246。嘉義:嘉義縣政府。
嘉義縣政府編 1992《嘉義縣石棹休閒林業區規劃》,頁26。嘉義:嘉義縣政府。
臺灣省文獻會 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頁369。臺北:臺灣省文獻會。
臺灣省研考會 1975《台灣省農田水利規劃與開發之檢討研究》。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賴子清、賴明初 1976《嘉義縣志卷二:人民志》,嘉義:嘉義縣政府。
藍鼎元 1956《平台紀略》,頁30。臺北:臺銀文叢本臺灣文獻叢刊。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頁1-2。臺北:臺銀文叢本臺灣文獻叢刊。
二、期刊論文
期刊:
尹章義 1989〈嘉義發展史〉,漢聲23期:頁118-127。
李國斌 1974〈阿里山公路興建經緯〉,《嘉義文獻》第5期:頁8-13。
邱奕松 1982〈尋根探源談嘉義縣開拓史〉,《嘉義文獻》第13期:頁133-187。
邱麟祥 1991〈鄉土采風〉,《嘉義文獻》第21期:頁134-136。
吳育臻 2000〈大隘地區聚落與生活方式之變遷〉。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頁114、
125~127。
梁志輝 1997〈環境與生存:沿山鄉庄梅仔坑開發史〉,《嘉義文獻》第27期:頁13-35。梁志輝 1993〈清代嘉義地區之社會變遷〉,《史聯雜誌》第23期:頁87。陳哲三 2003〈清代草屯地區的地價及其相關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7期:頁89-116。
陳國章等 1982〈台北市通婚圈的初步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0期:頁91。
富田芳郎 1955〈臺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卷(4):頁85-109。富田芳郎 1935〈台灣の農村聚落〉,《日本學術協會報告》10卷(1):頁18-22。
富田芳郎 1935〈臺灣本島人の姓氏の分布と居住型〉,《台灣地學記事》卷(4):頁25-
38。
富田芳郎 1936〈地理學より上見たる台灣の文化景觀〉,《紀念演講集:開學式特輯
號》:頁153-180。
張建生 1997〈南山地區高冷地作物生產情形〉,《花蓮區農業專訊》第13期:頁3-5。
臺灣地區水力普查工作小組 1994〈臺灣地區水力普查工作計畫-八掌溪水力普查報告〉,編號HS-1580-8301:2-1。
蘇重光、周天穎、曾仁宏、鄧偉杰、洪瑞仁1993〈八掌溪流域集水區地理資料之調查研究並納入地理資訊系統(一)〉,《行政院科委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第82-20號。
羅世鑫 2006〈檳榔你在哪裡?─台灣種植檳榔分布之區域差異〉,檳榔e化網評論:頁2。
學術論文
池永歆 1996《嘉義沿山聚落的「存在空間」:以內埔仔「十三庄頭、十四緣」區域構
成為例》。台北:臺灣師大地理所碩士論文。
余寶婷 1994《臺灣茶春園空間變遷之研究》。台北:臺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卓淑儒 2004《彰化縣和美鎮聚落發展之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玲 2006《西港鄉聚落的拓墾與開發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
周俊霖 1999《山村的聚落方法與生活方式-以奮起湖與石棹的比較研究》。台南:台南
師院鄉土文化所碩士論文。
周麗娜 2004《台南縣佳里鎮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吳秋瑾 1998《嘉義縣竹崎鄉農業經營的區域類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吳育臻1988《新竹縣大隘三鄉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梁志輝 1995《嘉義地區漢人社會發展之研究(1683-1895)》。嘉義:中正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美鈴 1999《嘉義平原的聚落發展》。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光榮 2003《阿蓮庄聚落發展與生活方式變遷》。台南:台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
黃敦敬 2004《大村鄉聚落發展及其生活方式變遷之研究》。台中:台中教育大學社教
所碩士論文。
廖志龍 2008《桃園縣八德市聚落發展之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
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美華 2001《台南市安南區聚落發展演變與居民生活空間調查之研究》。高雄:高雄
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鐘寶珍 1992《惡地上的人與地-田寮鄉民生活方式的形成與內涵》。台北:臺灣師大
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站新聞報導
竹崎鄉戶政事務所網站:http://www.juchi-house.gov.tw/
竹崎鄉農會網站:http://www.fast.org.tw/q11/index.html
頂笨仔文化協會網站:http://sixstar.cca.gov.tw/blog/liu0807/
頂笨仔光華國小網站:http://www.ghps.cyc.edu.tw/modules/news/
王以瑾 (2009/10/13) 嘉義報導:穿裙子也來做工男女老幼都來建「麵粉公路」,
NOWnews新聞網。
王以瑾 (2009/10/13) 嘉義報導:光華村土地公石頭刻的百年「小」廟,NOWnews
新聞網。
邱淑玲 (2009/04/09) 嘉義報導:頂笨仔夜貓森林 來跟飛鼠交朋友,聯合新聞網。
邱淑玲 (2009/04/09) 嘉義報導:頂笨仔人文之美 悠閒山居歲月,聯合新聞網。
黃彩涓 (2008/06/19) 旅遊報導:頂笨仔怎麼去.頂笨仔地圖,聯合新聞網。
黃彩涓 (2008/06/19) 快活周報:阿里山麓嬉夏 頂笨仔生態 愈夜愈閃亮,聯合新聞
網。
黃彩涓 (2008/06/19) 快活周報:頂笨仔-劉寧福的梅莊 好客熱情,聯合新聞網。
黃彩涓 (2008/06/19) 快活周報:竹管厝的大木屐 珍藏歷史寶物,聯合新聞網。
黃彩涓 (2008/06/19) 快活周報:頂笨仔-慈安宮、土地公廟 信仰中心,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