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3 11: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華騏
研究生(外文):Hua-Chi Hsu
論文名稱:柔性計算(類神經網路與模糊集理論)用於颱洪流量預測-以五堵集水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ream flood forecasting using a soft-computing approach (neural networks and fuzzy set theory)--A case study of Wu-Tu basin
指導教授:詹君治韋家振韋家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an-Chi JanChia-Chen W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清雲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學門:環境保護學門
學類:環境防災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模糊集理論流量趨勢指標類神經網路
外文關鍵詞:fuzzy set theoryflow-trendneural network model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台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雨量充沛,但由於台灣河川類型大多屬於荒溪型,秋冬季節貧雨時期水資源缺乏颱風季節卻又常發生水災,故河川洪水預測對水資源管理及防洪預警均很重要。台灣河川主要水源來自降雨,以物質不滅的理論來看,降雨強度與河川逕流間存在很高的正比關係,因此以雨量資料預測河川洪水流量為可行方案。本論文以五堵集水區為例,對降雨歷時資料與逕流之間以模糊集理論發展出流量趨勢指標,並用於河川洪水流量預測。共蒐集五堵集水區自民國62年到民國90年間最大洪峰流量大於400CMS的18場颱風事件作為研究資料,其中前14場颱風事件作為類神經網路學習案例,後4場颱風事件作為類神經網路驗證案例。研究結果發現,類神經網路直接以雨量歷時資料預測洪水流量無法以系統化方式即時決定知識表示法。使用流量趨勢指標作為類神經網路輸入參數,除讓知識表示法系統化,更讓其符合物理特性。
The weather in Taiwan is high precipitation, and the heavy rainfall is generally in the typhoon season. Therefore, how to forecast stream flow is a worthy research subject for hydraulic engineers to avoid damages by typhoon. In this study, a flow-trend index based on the fuzzy set theory is developed for neural network models to systematically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infall history and stream flow. The precipitation records of Wu-Tu including 18 typhoon events from 1973 to 2001 are used to train and test the stream flow forecasting model. The compu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using the flow-trend index is effective in the stream flow prediction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符號說明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論文架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2.1類神經網路在洪水預測 3
2.2模糊理論在洪水預測 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
3.1類神經網路之理論 7
3.1.1網路架構 8
3.1.2倒傳遞類神經網路 9
3.2模糊集理論 13
第四章 流量預測模式 15
4.1研究區域與研究資料 15
4.2模式一(傳統類神經方法) 16
4.3模式二(結合模糊集理論與類神經網路) 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2
參考文獻 23
附表 26
附圖 29
簡歷 57
1.王如意、黃智顯,「坡地集水區類神經網路模式之研究及其應用於水文之預測」,台灣水利,第45卷第1期,7~23頁,1997。
2.王如意、謝龍生、嚴玉書,「以類神經網絡模式分析颱風降雨與半分佈並聯式水庫概模式模擬颱洪歷線之串聯應用」,農業工程學報,第44卷第2期,1~25頁,1998。
3.王安培、黃群岳,「颱風洪流量之神經網路預測」,第十一屆水利工程研討會,43~48頁,台灣大學,2000。
4.江衍銘,「二階段動態回饋式類神經網路於流量預測」,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2。
5.李季澤,「多目標水庫即時操作之模糊優選模式」,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4。
6.李宜臻,「遺傳演算法及模糊多目標法應用於水資源之規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4。
7.洪益發,「颱風洪峰流量之預測」,國立中興大學,博士論文,2004。
8.孫志鴻、詹仕堅,「類神經網路在集水區降雨逕流模擬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理學院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二十五期,1~14頁,1999。
9.姚憶芳,「轉換函數模式與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台北市降雨-逕流預測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2。
10.陳正斌,「應用模糊理論於颱風降雨量之推估」,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
11.陳昶憲、楊朝仲、王益文,「類神經網路於烏溪流域洪流預報之應用」,中華水土保持學報,vol.27,no.4:267~274頁,1996。
12.陳昶憲、蔡國慶、黃尹龍,「模糊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集水區出流量之預測」,中國土木水利學刊,vol.13,no.2:395~404頁,2001。
13.陳昶憲、黃尹龍、吳青俊、蔡曜隆,「應用倒傳遞與反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式於洪流量之預測」,台灣水利,vol.49,no.3:65~77頁,2001。
14.陳信中,「蘭陽溪洪水預報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
15.張大元,「類神經網路在水庫放流對河川水位增量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3。
16.張斐章、孫建平,「類神經網路及其應用於降雨-逕流過程之研究」,農業工程學報,Vol.43,No.1,9~25頁,1997。
17.張斐章、胡湘帆、黃源義,「反傳遞模糊類神經網路於流量推估之應用」,農業工程學報,Vol.44,No.2,26~38頁,1998。
18.張雅婷,「調適性網路模糊推論系統於水庫操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05。
19.傅金城,「即時回饋演算之河川洪水預報模式」,國立台灣大學,博士論文,2003。
20.楊人傑,「人工智慧超矩形學習模式應用於氣候變遷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1997。
21.揚元鎮,「集水區可能最大洪流量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2002。
22.楊美美,「旬流量預測模式之分析與評比-以高屏溪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03。
23.蔡亞欣,「模糊範例學習推論系統於水位預測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24.蔡斐毓,「類神經網路於颱風降雨與流量預報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5。
25.羅健洲,「模糊理論在區域水資源運用之研究-以寶山水庫及攔河堰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