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10: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姚綺欣
研究生(外文):Chi-Hsin Yao
論文名稱:創意城市官方旅遊網站之意象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Image Study of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in Creative Cities
指導教授:林昆範林昆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Fa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商業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創意城市官方旅遊網站城市意象
外文關鍵詞: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City ImageCreative C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由於全球化經濟規模與生產模式的轉變,使各大城市開始著重文化創意,藉以提升經濟效益與建立城市品牌,進而形成創意城市之概念。而城市意象的形成又有助於創意城市的發展與城市觀光產業之蓬勃,其中城市官方旅遊網站所呈現的城市意象最容易直接影響國內外旅遊者對城市的觀感,進而影響觀光活動。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1)經由城市官方旅遊網站的分析,探討各城市的意象;(2)分析以發展創意知名的國際城市官方旅遊網站之視覺特質,以提供我國發展城市行銷或觀光規畫之思考方向。本研究以倫敦、紐約、東京、台北等4個城市之官方旅遊網站為研究主體,首先以文獻探討法理解創意城市的概念與城市意象對城市發展的影響與趨勢;再以內容分析法探究其視覺設計,分析官方旅遊網站所塑造的城市意象;最後進行以創意城市為概念所設計的問卷調查,探討瀏覽者對上述4個官方旅遊網站的意象。

本研究結果發現:倫敦網站資訊量大,重實用性,網站結構最為完整,視覺意象為平衡、穩定、自然,整體意象為保守中求變化;紐約網站的特色為強烈的配色方式,黃色與藍色造成色彩對比,意象為大膽、熱鬧、積極,問卷結果與視覺分析相符,是一個視覺設計鮮明、民俗文化多元、城市活動熱絡的城市;東京網站置中的版面編排意象為平衡、穩定,雖屬傳統的意象,但著重以淡雅、自然、簡潔的意象呈現,不失為一種表達城市獨特風格的方式;台北網站特殊的洋紅色具有時髦的都會感,黑色具有台北都市夜生活的神秘、豪華意象,網站中的動畫與動感音樂,使瀏覽者得到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過去網站著重於實用操作層面,現今政府更是需要致力於營造官方旅遊網站的視覺意象,本研究冀望以上述研究成果,提供我國於發展城市行銷或觀光規畫之思考方向。
Abstract

The Universal economics have been changed, there have been many cities in the word start ou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e and creativities, to develop the economics and city brand. The concept of the creative cities is appearing. The city image helps the developing of creative cities and the city tourism industry. The city image on the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also influence how the travelers think about the city. The Research goals: 1) To analysis the city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to realize the city image; 2) To analysis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eative cities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and provide our country on develop city marketing and tourism activities. This content of the paper is the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s of four cities: London, New York, Tokyo and Taipei.

There are four results in this paper. First, there is much data in London website. The structure of the London website is complete, and the image is balance, stable and natural. Second, the color of New York website is bold. It makes the contrast of the yellow and blue and black and white is large. The image is bold, bustling and positive. Third, the layout of Tokyo website is the form of center. It causes the effect of stable and balance. Although the image of Tokyo website is traditional, but it emphasizes the image show of pure, natural and simple. That is a great style of city. Finally, the special color of the Taipei website is magenta, which shows fashion and modern. The black color shows mystery and luxury such as nightlife. The animation also makes the website user feel amazing by eyes and ears. In summary, this paper is ab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ing of creative cities and the city tourism industry.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1.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問題 1
1.2研究動機與目的 3
1.3研究範圍與限制 5
2. 文獻探討 8
2.1城市品牌與行銷 8
2.2創意城市 12
2.3城市意象 20
2.4旅遊網站 27
2.5 城市官方旅遊網站 35
3. 研究設計 41
3.1研究架構 41
3.2研究方法 42
3.3研究對象 44
3.4研究步驟 46
4. 視覺意象構成與分析 47
4.1視覺意象檢測方式 47
4.2視覺意象分析 65
4.3小結 85
5. 意象之問卷調查與分析 88
5.1問卷設計 88
5.2前測問卷的實施與分析 91
5.3問卷的實施與分析 94
6. 結論與建議 112
6.1研究結果與結論 112
6.2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6
附錄:創意城市官方旅遊網站之意象問卷 119

圖目錄
圖 1 1研究流程圖 7
圖 2 1城市品牌六角形 9
圖 2 2城市品牌塔 10
圖 2 3城市意象溝通 22
圖 2 4 The Crystal Palace. 24
圖 2 5 Paris- the Eiffel Tower 25
圖 2 6倫敦官方旅遊網站:Visit London 36
圖 2 7紐約官方旅遊網站:This is New York City 37
圖 2 8東京官方旅遊網站:Tokyo Tourism Info 38
圖 2 9東京官方旅遊網站首頁:Tokyo Tourism Info 39
圖 2 10台北官方旅遊網站首頁動畫:台北旅遊網Taipei Travel Net 39
圖 2 11台北官方旅遊網站:台北旅遊網Taipei Travel Net 40
圖 3 1研究架構 41
圖 3 2紐約官方旅遊網站於2008年底改版 44
圖 3 3台北官方旅遊網站於2008年底改版 44
圖 3 4研究樣本 45
圖 4 1版面樣式範例 49
圖 4 2資訊量比例 51
圖 4 3資訊量範例 51
圖 4 4圖文率比例 52
圖 4 5圖文率範例 52
圖 4 6跳躍率比例 53
圖 4 7跳躍率範例 53
圖 4 8色相的種類 55
圖 4 9色調的種類 56
圖 4 10色量率比例 60
圖 4 11色量率範例 60
圖 4 12圖像效果 64
圖 4 13倫敦官方旅遊網站-首頁 65
圖 4 14倫敦官方旅遊網站-London Areas 67
圖 4 15紐約官方旅遊網站-首頁 69
圖 4 16紐約官方旅遊網站-Shopping 71
圖 4 17紐約官方旅遊網站-改版前首頁 73
圖 4 18東京官方旅遊網站-首頁 75
圖 4 19東京官方旅遊網站-觀光スポツト 77
圖 4 20台北官方旅遊網站-首頁 79
圖 4 21台北官方旅遊網站-文化節慶 81
圖 4 22台北官方旅遊網站-改版前首頁 83
圖 5 1前測問卷意象尺度折線圖 92
圖 5 2性別統計 96
圖 5 3基本資料統計-年齡 97
圖 5 4平均每週上網搜尋資料次數統計 98
圖 5 5每年旅遊次數統計 99
圖 5 6蒐集旅遊資訊方式統計 100
圖 5 7瀏覽旅遊網站統計 100
圖 5 8藉由旅遊網站感受意象統計 101
圖 5 9城市意象尺度比較折線圖 102
圖 5 10意象分析陡坡圖 106
圖 5 11因素負荷量3D圖 106

表目錄
表 2 1 創意城市的類型 17
表 2 2 美國創意經濟 18
表 2 3 城市意象之定義 23
表 2 4 Gee,Choy and Makens(1990)旅遊網站分類與成員 28
表 2 5 Rachman & Buchanan(1999)31項旅遊網站重要功能指標 30
表 2 6 旅行社線上服務功能列表 30
表 4 1網頁設計的15種版面樣式 50
表 4 2配色的三個階段 54
表 4 3色相的意象 55
表 4 4色調的意象 57
表 4 5色相型 58
表 4 6色彩配置的類型 61
表 4 7背景的類型 62
表 4 8色數的類型 63
表 4 9倫敦官方旅遊網站-首頁視覺檢測 66
表 4 10倫敦官方旅遊網站-London Areas視覺檢測 68
表 4 11紐約官方旅遊網站-首頁視覺檢測 70
表 4 12紐約官方旅遊網站-Shoppin視覺檢測 72
表 4 13紐約官方旅遊網站-改版前首頁視覺檢測 74
表 4 14東京官方旅遊網站-首頁視覺檢測 76
表 4 15東京官方旅遊網站-觀光スポツト視覺檢測 78
表 4 16台北官方旅遊網站-首頁視覺檢測 80
表 4 17台北官方旅遊網站-文化節慶視覺檢測 82
表 4 18台北官方旅遊網站-改版前首頁視覺檢測 84
表 5 1創意城市指標與旅遊網站功能之連結 89
表 5 2創意城市與官方旅遊網站意象調查問卷設計指標 90
表 5 3前測問卷第一部分之分析 91
表 5 4前測問卷意象尺度平均數 92
表 5 5性別統計 96
表 5 6年齡統計 97
表 5 7 平均每週上網搜尋資料次數統計 98
表 5 8 每年旅遊次數統計 98
表 5 9 蒐集旅遊資訊方式統計 99
表 5 10 瀏覽旅遊網站統計 100
表 5 11 藉由旅遊網站感受意象統計 101
表 5 12城市意象尺度平均數 102
表 5 13 KMO與Bartlett檢定 104
表 5 14意象相關矩陣 104
表 5 15因素負荷量 105
表 5 16性別檢定比較表 108
表 5 17年齡檢定比較表 109
表 5 18年齡檢定之顯著差異平均數 111
中文部分:
Charles Landry(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楊幼蘭譯)。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
CR&LF研究所(2008)。配色的魔法:能夠召喚幸福與感動的創意色彩學(博碩文化編譯)。台北縣:博碩文化。
Image Research Institute Inc.(2003)。Web-好色 網頁色彩學(楊朝銘譯)。台北縣:博碩文化。
Joel Kotkin(2006)。城市的歷史(The City:A Global History)(謝配妏譯)。台北縣:左岸文化。
Marcia D. Lowe(2001)。塑造城市:環境與人類的向度(Shaping Cities:Environment and Human Dimensions)(李永展、周加宗譯)。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Richard Florida(2006)。創意新貴Ⅱ:城市與創意階級(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傅振焜譯)。台北市:日月文化。
內田廣由紀(2008)。好感度配色法則(李曉雯譯)。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
內田廣由紀(2008)。好感度版面設計法則(設計好生活編輯組譯)。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
內田廣由紀(2009)。好感度網頁設計法則(毛小美譯)。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
林上祚(2008)。台灣旅遊低度開發 全球排名一六三名。中國時報,97年9月24日,A9生活新聞
呂良悌(2006)。從巴黎藝術節看城市文化交流。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怡賡 (2004)。創意城市的新演繹----以創意網絡與大直社區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李梅、熊曦(2007)。旅遊城市品牌創新概念模式及其對策探討。商場現代化,第524期,頁101。
李文同(2007)。城市品牌塑造及其類型分析。商場現代化,第499期,頁239-240。
何昶鴛(2003)。旅遊網站服務品質評估構面之建立。觀光研究學報,第9卷,第1期,頁19-38。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 : 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錫德(2003)。形塑台北創意城市:台北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0-103。
吳韻儀(2008)。開放、融合、再生-新世界之都倫敦。天下雜誌,第389期,頁105-153。
許文聖(2006)。魅力台灣:談台灣的城市行銷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5期,頁83-89。
張佳樺(2006)。旅遊網站評估—全球與台灣之比較。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靜、齊天峰、章勇(2007)。地方政府官方旅遊網站營銷功能實證分析。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第23卷,第2期,頁104-108。
陳思玟(2001)。色彩與城市意象-以台中車站周邊道路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管倖生、黃靜純(2003)。旅遊網站使用性及介面設計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7期,頁499-514。
張基義(2008)。創意城市與都市空間美學。台灣教育,第650期,頁8-17。
黃靜純(2003)。旅遊網站介面設計與使用性之研究─以「易遊網」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施宇澤(2001)。臺灣旅遊網站內容之分析-以整體階段發展為觀點。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凱文.林奇(2001)。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原著1960出版)
楊秀平、翁鋼民(2007)。奧運賽事旅遊城市品牌的塑造及測評研究。工業技術經濟,第169期,頁75-78。
楊亭鈺(2008)。城市行銷:城市官方旅遊網站訊息面與組織面之國際比較。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文(2001)。旅遊專業網站資訊需求規劃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公(2003)。台北市文化經濟的發展基底。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4-105。
鄭美緣(2005)。高雄市城市意象之行銷研究-以愛河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鄭博文、邱鴻遠(2006)。高雄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初探-民眾與政府間認知差異。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1-33。
謝彥君、鮑燕敏(2007)。旅遊網站的符號及其功能分析。旅遊科學,第21卷,第5期,頁46-51。
蕭富元(2008)。亞洲創意城市-亞半球崛起。天下雜誌,第398期,頁149-213。

外文部分:
Barbara Carniawska(2000).The European Capital of the 2000s:On Image Construction and Modeling.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Vol.3 No.3, 202-217.
Brenda Parkerson and John Saunders(2004).City Branding:Can goods and services branding models be used to brand cities. Place Branding Vol.1 No.3, 242-264.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Vol.73 No.4, 454-467.
Dimitrios Stergiou and Davis Airey(2003).Inquiry conversion and tourism website effectiveness:Assumptions, problems and potentia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Vol.4 No.4, 355-366.
Elizabeth Currid(2007).How Art and Culture Happen in New York:Implications for Urban Economic
Graham Hankinson(2001).Location branding:A study of the branding practices of 12 English cities. Brand Management Vol.9 No.2, 127-142.
Gert-Jan Hospers(2003).Creative Cities in Europe:Urban Competitive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tereconomics Vol.38 No.5, 260-269.
Gert Jan Hopers and Roy van Dalm(2005).How to creative a creative city? The viewpoints of Richard Florida and Jane Jacobs. foresight Vol.7 No.4, 8-12.
Jonathan Hall(2003).Branding Britain.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Vol.10 No.2, 171-185.
Jacqueline Lieutaud(2003).City image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s:A new tool for urban strategy and planning. Ekistics Vol.120, 196-210.
Jie Lu and Zi Lu(2004).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and Evaluation of Online Tourism Service in 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Vol.4 No.3, 221-239.
Lynch, Kevin(1960).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ichalis Kavaratzis(2004).From city marketing to city branding:Towra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eveloping city brands. Place branding Vol.1 No.1, 58-73.
Marcus Andersson(2007).Region branding:The case of the Baltic Sea Region.Place Branding and Public Diplomacy Vol.3 No.2, 120-130.
Roger Bennett and Radka Koudelova(2001).Image selection and the marketing of downtown areas in London and New York.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14 No.3, 205-220.
Richard D. Parker(2007).Provincial and Territorial on-line tourism:How canadian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are using the internet for travel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Academy of Marketing Studies Journal Vol.11 No.2, 39-55.
Simon Hudson and Norma Lang(2001).A destination case study of marketing tourism online:Banff, Canada.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Vol.8 No.2, 155-165.
Simon Anholt(2005).The Anholt –GMI City Brands Index:How the world sees the world’s cities. Place Branding Vol.2 No.1, 18-31.
Urban Affairs and Veronique Patteuw(2002).City Branding.:Image Building and Building Images.Amsterdam:Simon Franke.
博報堂ブランドデザイン(2006)。ブランドらしさのつくり方。東京。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何昶鴛(2003)。旅遊網站服務品質評估構面之建立。觀光研究學報,第9卷,第1期,頁19-38。
2. 何昶鴛(2003)。旅遊網站服務品質評估構面之建立。觀光研究學報,第9卷,第1期,頁19-38。
3. 吳錫德(2003)。形塑台北創意城市:台北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0-103。
4. 吳錫德(2003)。形塑台北創意城市:台北需要一場文化大革命。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0-103。
5. 吳韻儀(2008)。開放、融合、再生-新世界之都倫敦。天下雜誌,第389期,頁105-153。
6. 吳韻儀(2008)。開放、融合、再生-新世界之都倫敦。天下雜誌,第389期,頁105-153。
7. 許文聖(2006)。魅力台灣:談台灣的城市行銷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5期,頁83-89。
8. 許文聖(2006)。魅力台灣:談台灣的城市行銷策略。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5期,頁83-89。
9. 管倖生、黃靜純(2003)。旅遊網站使用性及介面設計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7期,頁499-514。
10. 管倖生、黃靜純(2003)。旅遊網站使用性及介面設計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第7期,頁499-514。
11. 劉維公(2003)。台北市文化經濟的發展基底。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4-105。
12. 劉維公(2003)。台北市文化經濟的發展基底。典藏今藝術,第134期,頁104-105。
13. 鄭博文、邱鴻遠(2006)。高雄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初探-民眾與政府間認知差異。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1-33。
14. 鄭博文、邱鴻遠(2006)。高雄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初探-民眾與政府間認知差異。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頁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