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8: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范傳樑
研究生(外文):Chuang-Liang Fan
論文名稱:電力系統暫態穩定度預防控制
論文名稱(外文):Power Systems Transient Stability Preventive Controls
指導教授:林堉仁林堉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Je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義守大學
系所名稱: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6
中文關鍵詞:穩定度預防控制
外文關鍵詞:Preventive ControlStabi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3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這篇論文提出一套預防控制的策略以改進電力系統之暫態穩定。臨界清除時間應用於暫態穩定度量度。預防控制的策略是重新排設發電機,分區切斷負載,電力網重新分配及他們的組合。預防控制的策略以一個10部發電機及39個匯流排的電力系統為例。電腦模擬結果顯示出所提方法的效果。
This thesis presents preventive contro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 Critical clearing time i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The preventive control strategies include generation rescheduling, load shedding,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nd their combinations. The preven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re applied to ten operating scenarios of a power system which has ten machine and thirty-nine buses.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Ⅲ
圖表目錄Ⅴ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電力系統穩定度3
2.1 穩定度之定義及其分類3
2.2 搖擺方程式4
2.3 負載潮流6
2.4 多機暫態穩定度7
2.5 增加穩定度之方法8
第三章 預防控制10
3.1 電力系統安全分析10
3.2 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10
第四章 模擬結果12
4.1 降低危急電機之發電量15
4.2 調整電抗值21
4.3 增加危急電機端電壓22
4.4 混合方法22
第五章 結論27
參考文獻28
附錄A 29
附錄B 31
作者簡介41
圖表目錄
圖2.1 發電機轉子角度穩定與否之判斷圖6
圖4.1 測試系統架構圖12
圖4.2 危急發電機判別圖(多機系統)13
表4.1 統計表14
表4.2 參考運轉情況1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6
表4.3 參考運轉情況2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6
表4.4 參考運轉情況3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7
表4.5 參考運轉情況5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8
表4.6 參考運轉情況6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8
表4.7 參考運轉情況7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9
表4.8 參考運轉情況8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19
表4.9 參考運轉情況9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20
表4.10 參考運轉情況10降低危急發電機之發電量21
表4.11 參考運轉情況1調整電抗值21
表4.12 參考運轉情況1調整電抗值22
表4.13 參考運轉情況1調整危急發電機之端電壓22
表4.14 參考運轉情況1調整電抗值及危急發電機之端電壓22
表4.15 參考運轉情況3降低危急發電機發電量及電抗值23
表4.16 參考運轉情況10降低危急發電機發電量及電抗值24
表4.17 參考運轉情況10降低危急發電機發電量及端電壓25
表4.18 參考運轉情況10降低危急發電機發電量、電抗值及端電壓26
中文部份
[1]邢福文,李森源,陳炳然編譯,輸配電(第四版),1985年9月pp.473-529,大中國圖書公司。
[2]卓孟甫,陳盟吉,“MATLAB軟體於電力系統問題計算”,崑山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專題報告,民國95年12月。
[3]姜士鈞,“以敏感因子求解電力系統即時實功與虛功線路之流量”,建國科技大學 機電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6月。
[4]Glover Sarma原著,黃文良翻譯, 輸配電學,1996年,全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http://www.csest.com/Upfiles/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與數字電力系统.pdf。
英文部份
[1]Hadi Saadat, Power System Analysis, McGraw-Hill, 2004.
[2]J. Duncan Glover, Mulukutla S. Sarma, Power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Thomson –Engineering , 2002.
[3]K. P. Padiyar, Power System Dynamics –Stability and Control, John Wiley & Sons (Asia) Pte Ltd;, 1996.
[4]Stanely H. Horowitz, Arun G. Phadke, “Boosting Immunity to Blackouts,”, IEEE power & energy magazine, September/October 2003, pp. 47-53.
[5]Yu-Jen Lin, “Application of Health Care Issues Analogy and Data Mining Techqnques to Power Systems Transient Stability Preventive Control Design,” CD-ROM for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alth 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aipei March 30, 20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