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6 20: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彭惠平
研究生(外文):Hui-Ping Peng
論文名稱:國際會計準則下銀行業壞帳估計模型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Models of Estimating Bad Debt in Banking und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指導教授:謝永明謝永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g-Ming Hsieh
口試委員:廖益興蘇裕惠
口試委員(外文):Yi-Hsing LiaoYu-Hui Su
口試日期:2013-06-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6
中文關鍵詞:國際會計準則銀行業壞帳壞帳估計模型
外文關鍵詞: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inciplesBad Debt in BankingEstimation Models for Bad Deb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2011年1月1日起,銀行業放款及應收款減損評估納入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4號「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之適用範圍,該修訂條文係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公報訂定,意即就我國有關壞帳之會計處理於2011年便已開始採用國際會計準則。而台灣銀行業為了因應新會計準則的適用,在壞帳的提列上必定有所改變,因此,過去學者提出之壞帳估計模型在新的規定下是否仍然適用,以及預測能力是否仍然適當?是否有其他較佳的壞帳估計模型,為研究之最重要研究目的。
因此,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文獻普遍採用之三種壞帳估計模型,外加本研究建立之壞帳估計模型,以民國94到98年的資料作為估計期建立迴歸模型,並以民國99與100年的資料作為測試期,測試四個模型中哪一個模型對我國銀行壞帳預測效果較佳。實證結果顯示,以Kanagaretnam et al.(2010)之壞帳估計模型解釋力為最佳,McNichols & Wilson (1988)之壞帳估計模型其解釋力也非常好,且預測能力相較其他模型為佳,此兩個模型對我國銀行壞帳的預測效果較佳。
As of January first, 2011, the assessment of released credits and collectible accounts have been brought into the valid arrange of the announc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 no. 34’s “financial products’ processing principles”, which refers to rule no.39 in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meaning that the accounting processing of our domestic bad debts has accommodate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rules since 2011. Taiwan’s banking field,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use of the new accounting principles, has to take up certain modification upon the listing of bad debts. Therefore, whether the models that were suggested by scholars in the past are still applicable, whether the predictability can still be adequate, or whether there are better estimation models to deal with bad debt predictions are what this paper aims to answer.
Referring to the previous journal articles,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commonly adopted three bad debt models, plus the bad debt estimation model established by this research, to test which model can best explain the bad debt behavior in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from 2005 to 2009. This paper also uses the estimation results based on data in 2010 and 2011 to make predictions to see which model can have the best predictive effects upon the bad debts of our domestic banking situ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of Kanagaretnam et al.(2010) has the best explanatory power. In addition, the model of McNichols & Wilson (1988) also shows good explanatory power and better predictive power than other models. Both models have better bad debt predictability for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目 錄 I
圖目錄 II
表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第34號公報第三次修訂內容 6
第二節 金融業壞帳決策因素相關文獻 13
第三節 壞帳估計模型相關文獻 16
第四節 其他相關文獻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問題 22
第二節 壞帳估計模型 23
第三節 模型效力檢定 28
第四節 樣本選取與資料來源 29
第四章 實證結果 31
第一節 模型一估計式與預測結果 31
第二節 模型二估計式與預測結果 33
第三節 模型三估計式與預測結果 35
第四節 模型四估計式與預測結果 37
第五節 總結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42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43
參考文獻 44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 5
圖2-1:銀行放款及應收款減損評估參考方案 7
圖3-1:分析流程 22
圖4-1:模型一(McNichols&Wilson(1988))預測結果 32
圖4-2:模型二(林修葳與陳育成(1997))預測結果 34
圖4-3:模型三(Kanagaretnam et al.(2010))預測結果 36
圖4-4:模型四(本研究提出)預測結果 38

表目錄
表2-1:銀行資產評估損失準備提列及逾期放款催收款呆帳處理辦法 9
表2-2:授信資產評估方法差異說明 10
表3-1:本研究樣本銀行 30
表4-1:模型一(McNichols&Wilson(1988))的迴歸結果 31
表4-2:模型二(林修葳與陳育成(1997))的迴歸結果 33
表4-3:模型三(Kanagaretnam et al.(2010))的迴歸結果 35
表4-4:模型四(本研究提出)的迴歸結果 37
表4-5:四個模型結果彙總 39

一、中文文獻
王蘭芬、薛敏正與顏麗萍 (2009),「銀行業衍生性金融商品與裁決性壞帳之關聯性研究」,當代會計,第十卷第一期,頁1-28。
吳劭昀(2008),台灣銀行業盈餘管理相關研究―考量不同環境因素,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李惟喬(2008),我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之違約預警模式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佩玲(2008A),銀行提列呆帳準備費用之研究:來自跨國數據之比較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李佩玲(2008B),「瞻前或顧後?來自銀行提列備抵呆帳的證據」,2008年第12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頁558-590。
沈中華與謝孟芬(2006),「金融業提列備抵呆帳與景氣循環、法規之關聯性分析—以49 個國家為例」,財金論文叢刊,第四期,頁1-23。
林修葳、陳育成(1997),「國內商業銀行壞帳及票券買賣損益策略性調控問題之實證研究」,臺大管理論叢,第八卷第二期,頁33-65。
邱顯輝(2010), 總體經濟因素對不同特性銀行逾期放款比率關聯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佩宇(2012),台灣銀行業公司治理與盈餘品質之關聯性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一聰(2005),應用決策樹與類神經網路於應收帳款之呆帳預警模式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郭婉芬(2007),中小企業逾期放款因素之研究,開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育成(2002),「台灣金融業的壞帳管理及相關研究」,管理評論,第二十一卷第四期,頁1-17。
陳志遠(2007),第 34 號公報對財務報表科目價值攸關性之影響,輔仁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木林(2009),銀行中小企業金融授信不良放款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壯宇(2010),衍生性金融商品之操作程度對公司價值之影響-34號公報適用後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紫雲(2012),「FASB修訂金融資產減損模式與IASB整合之路難達」,會計研究月刊,第三百二十四期 ,頁24-25。
陳紫雲(2013),「FASB發布資產減損會計草案 備抵呆帳提存將增加」,會計研究月刊,第三百二十七期 ,頁23-25。
葉豪軒(2012),自由現金流量風險值之比較分析-以台灣上市(櫃)電子產業為例,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鄭哲仁(2008),第34號公報對財務報表價值攸關性的影響,輔仁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鄭惠如(2010),「34號公報第三次修訂條文對銀行業之影響介紹」,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八十六期。
簡君霖(2012),導入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銀行業盈餘管理與盈餘穩健性之影響-以中國上市銀行為研究對象,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顏皚如(2000),營業稅率調降事件對我國銀行業催收款及壞帳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碩士論文。
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2008),放款及應收款暨其他金融商品會計處理問答集。
二、英文文獻
Ahmed, A. S., Takeda, C. and Thomas, S.(1999), “Bank loan provision: a reexamination of capital management and signaling effects,” Journal of Accounging and Economics,28, pp.1-25.
Kanagaretnam, K., Lobo G.J. and Mathieu R.(2004), “Managerial incentives for income smoothing through bank loan loss provisions,” The 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Vol.3, pp.128-148..
Kanagaretnam, K.,G.V. Krishnan and G.J. Lobo, (2010),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uditor Independenc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Accounting Review, 85, No.6, pp.2011-2046.
Leventis, S., Dimitropoulous, P.E. and Anandarajan, A., (2010), ”Loan loss provisions,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management under IFRS: The case of EU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Liu,C.C. and Ryan, S.G., (2006), “Income smoothing over the business Cycle: Changes in banks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provisions for loan losses and loan charge-offs from the pre-1990 bust to the 1990s boom,” The Accounting Review,81(2), pp.421-441.
Ma, C.K.,(1988), “Loan loss reserves and income smoothing: The experience in the U.S. banking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5(4), pp.487-497.
McNichols, M., and G. P. Wilson (1988), “Eviden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from the Provision for Bad Deb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6 Supplement, pp.1-3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