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7:1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吳佩珊
研究生(外文):
WU, PEI-SHAN
論文名稱: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涉外事件上關於親權人決定之適用—兼論國際裁判管轄權之決定
論文名稱(外文):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 principle about transnational parental guardian issues-with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 of international judicial jurisdiction
指導教授:
林秀雄
口試委員:
蔡晶瑩
、
伍偉華
口試日期:
2013-11-1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法律學系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
、
親權
外文關鍵詞: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 principle
、
parental author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
點閱:820
評分:
下載:23
書目收藏:2
隨著時代演進,跨國交流已成為無可抵擋的趨勢,除了表現在政治、文化、經濟層面外,異國婚姻的結合亦時有所聞。然而,面對高離婚率的現今社會,離婚配偶雙方除了必需面對財產分配與贍養費問題外,爭議最大且影響最深遠的難題莫過於子女親權之歸屬。前些年,喧騰一時的巴西小男孩吳憶樺及台美搶女的時事焦點事件,相信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而判斷涉外事件關於父母離婚後之親權人決定,首需先行探究的內容即是「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之內涵,本文即以此作為論述核心並開展至國際私法之各個階段。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首就「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展開論述,該原則已被各國樹立為最高立法指導原則,然而該如何具體落實,即成為執行之一大難題;尤其涉外事件與國內事件性質不同,若單純從內國角度探就子女利益,實不足以解決涉外事件之親權問題。就此,除介紹美國、日本及我國實務對於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比較法上之詮釋外,亦論及該原則於國際法上之體現,包含: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1980年誘拐兒童海牙公約、1996年保護兒童海牙公約及2003年歐盟新布魯塞爾規則Ⅱ,藉由整理該等公約之目的、基本架構、主要內容,填補我國實務上對於子女利益之解讀僅停留在父母子女關係間之不足之處,且所考量之面向應更為多元。第二個部分即論述國際裁判管轄之決定方法,對此,我國司法實務不論係採直接適用,或採類推適用,甚或先行決定準據法後再以我國法決定管轄權之有無,以前述國際公約之觀點視之,均難謂無檢討空間;且基於未成年子女對於安定生活之需求,宜以其慣居地作為決定國際裁判管轄權之牽連要素為宜。最後是關於準據法之選擇,本文係以親權之法律關係作為定性標準,並檢討傳統之硬性選法規則係以抽象預設之連繫因素作為涉外事件假設合理之連結,最終是否能實踐公平正義之結果;從而,本文引用海牙國際公約「慣居地」做為準據法選擇之新興連繫因素,並論及「連繫因素實體化理論」,期使個案能達到子女最佳利益之目的。
As the time marches on, cross-country interaction becomes inevitable. In addition to the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aspects,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become more common than ever. However, facing the issue of high divorce rate nowadays, the transnational divorced couples not only have to deal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ir common properties, alimony, but also the most unsettling issue of all, the custody of their children. From the previous years, the famous cases of the Brazilian little boy Yi-Hua, Wu and the Taiwanese American little girl Emily were all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o decide which parent will be granted with the custody of the child depends o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principle. This essay will base off from this and discuss every s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s.
There are mainly three parts in this essay. To start with, how to put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principle into practice will be thoroughly discussed, as it is now the governing legal standard for determining child custody cases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especially noteworthy that the matter can be not only domestic, but also a foreign one. If the discussion is only made domestically, it is insufficient to cope with the transnational custody issues. Therefore, this essay will further peek into how America and Japan interpret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principle compared to Taiwan. It will also cover how the principle was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national laws, including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in 1989, the Hague Conference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1980, the Convention on Jurisdiction, Applicable Law, Recognition, Enforcement and Co-operation in Respect of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in 1996, and the new Brussels II Regulation in 2003. Through organizing the purposes, structures, main contents of those international laws, a discovery was made that Taiwan’s parallel thinking of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child relies onl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which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more aspec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methodology of direct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On this subject, whether to adoptdirect application, apply by analogy, or decide direct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after applicable law is adopted on judicial practice, is hard to review from the poi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Besides,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ake a setting life for a minor and their habitual residence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direct international jurisdiction. The last part of the essay mainly addresses the choice of the applicable law. This essay uses the parental authority as the criterion to re-examine whether using the traditional black-letter conflict rule as an assumed connecting factor to the foreign fairs will carry out justice and fairness. From there, this essay adopts the “habitual residence” from the Hague Conference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s the new connecting factor for the choice of applicable law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ology of substantive law” with expectation to make individual cases concur with the best interest of childre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五節 名詞解釋-親權
第二章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之介紹與體現
第一節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之介紹
第二節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國際法上之體
第三章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國際裁判管轄上之適用
第一節 國際裁判管轄之概說
第二節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之具體化-「慣居地」於國際裁判管轄權上之適用
第三節 國際裁判管轄權在我國之發展
第四節 結語
第四章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準據法選擇上之適用
第一節 涉外事件上關於父母離婚後之子女親權人決定之定性問題
第二節 涉外事件上關於父母離婚後之親權人決定之準據法選擇
第三節 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準據法選擇上之適用.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子女最佳利益原則之具體面向及我國實務應用上之檢討...
二、子女最佳利益原則與國際裁判管轄權之連結及我國實務應用上之檢討
三、子女最佳利益原則與準據法選擇之連結及我國實務應用上之檢討
參考文獻
【專書論著】
1、林秀雄,離婚後子女監護人決定之基準,家族法論集(二),漢興書局,1985年。
2、林秀雄,離婚後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收養行為之同意權,家族法論集(三),1995年10月。
3、林秀雄,親屬法講議,元照出版社,2011年7月。
4、施慧玲,全人的.科際整合的.超國界的家庭法研究與教學,元照出版社,2010年11月。
5、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4年9月。
6、馬漢寶,國際私法總論各論,翰蘆圖書,再版五刷,2010年10月。
7、許兆慶,國際私法離婚效力與親子關係準據法之理論與實際,國際私法與比較法研究,翰蘆圖書,2005年9月。
8、許耀明,國際私法新議題與歐盟國際私法,元照出版,2009年4月。
9、陳隆修,比較國際私法,五南圖書,1989年10月。
10、陳隆修、許兆慶、林恩瑋、李端生合著,國際私法:管轄與選法理論之交錯,五南圖書,2009年3月。
11、劉甲一,國際私法,三民書局,修訂三版四刷,2001年4月。
12、劉鐵錚、陳榮傳,國際私法論,三民書局,修訂五版二刷,2011年8月。
13、劉鐵錚,論國際管轄權衝突之防止,國際私法論叢,三民書局,六版一刷,2000年8月。
14、戴炎輝、戴東雄合著,親屬法,順清文化,2002年8月。
15、蘇遠成,國際私法,五南圖書,五版七刷,2008年10月。
【期刊論文】
1、吳光平,從衝突正義與實體正義的觀點論國際私法上依衝突法則選法發展之新趨勢,玄奘法律學報,第三期,2005年6月。
2、何佳芳,日本民事訴訟法中國際裁判管轄之立法芻議與對我國之借鏡,台灣本土法學,135期,2009年9月1日。
3、何佳芳,「兩性平等」與「子女利益」觀點論國際私法修正芻議,法令月刊,第52卷第6期,2001年6月 。
4、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臺大法學叢書,3版,1995年10月。
5、林秀雄,<國際裁判管轄權-以財產關係案件為中心->,國際私法理論與實踐: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 1998年9月。
6、林益山,慣居地在國際私法上之適用,台灣本土法學,28期,2001年11月。
7、林益山,離婚後改定子女監護人之準據法-兼評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八八號判決,月旦法學教室,第71期,2008年9月。
8、徐慧怡,論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修正草案中有關身分法之內容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60期,2008年9月。
9、許兆慶,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簡析,法令月刊,第57卷第6期,2006年6月。
10、許兆慶,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207號民事判決評析—國際私法離婚效力與親子關係準據法之理論與實際,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2期,2002年12月。
11、許兆慶,國際私法連繫因素實體化初論-以涉外侵權行為選法規範為中心,法律評論,1338期,2000年6月。
12、許耀明,<2005海牙合意管轄公約述評>,劉鐵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二)國際私法理論與實務問題之探討,元照出版,2008年10月。
13、陳隆修,論國際私法上屬人法之連繫因素,東海學報,第29卷,1988年6月。
14、陳隆修,父母責任、管轄規則與實體法方法論相關議題評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
15、陳隆修,以實體法方法論為選法規則之基礎(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1期,2004年12月。
16、陳隆修,以實體法方法論為選法規則之基礎(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2005年6月。
17、陳榮傳,外國法在涉外實務上的問題,台灣本土法學,第23期,2002年4月。
18、陳榮傳,親權事項不宜定性為離效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2005年6月。
19、陳榮傳,離婚後酌定、改定子女監護人之準據法(上)-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八八號判決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1997年5月。
20、陳榮傳,我對涉外監護事件的幾點淺見,台灣本土法學,84期,2006年7月。
21、陳榮傳,國際私法立法的新思維-衝突規則的實體正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22、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上),法令月刊,第35卷第6期,1984年6月。
23、黃宗樂,離婚後之親權行使,台灣本土法學,第46期,2003年5月。
24、黃國昌,子女監護權之國際爭奪-「關於子女國際綁架民事救濟之海牙公約」簡介,台灣本土法學,84期,2006年7月。
25、雷文玫,以「子女最佳利益」之名:離婚後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與負擔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3期,1999年4月。
26、劉鐵錚,國際私法論叢,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十三),三民書局,六版一刷,2000年8月。
27、蔡華凱,<我國具有國際裁判管轄權?-論台美間爭奪子女事件>,柯澤東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二十一世紀法學發展新境界,元照出版,2008年12月。
28、蔡華凱,再論台美間爭奪子女事件,法學新論,第11期,2009年6月。
29、蔡華凱,涉外婚姻訴訟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暨外國離婚裁判之承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005年4月。
30、蔡顯鑫,<子女意見表明權之研究-以家族法為中心->,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學林文化,2002年5月。
31、賴來焜,當代國際私法最新趨勢之研究,玄奘法律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
32、賴見強,父母離婚,小孩歸誰!?—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親權人」之決定,全國律師,10卷5期,2006年5月。
【學位論文】
1、李宏文,<論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指導教授:黃宗樂教授,2004年7月。
2、吳書寧,<涉外親權及監護事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指導教授:蔡華凱,2007年。
3、徐維良,<國際裁判管轄權之研究-以財產關係事件為中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秀雄博士,2000年6月。
4、蔡咅真,<以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我國親權法規定之妥當性>,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碩士班民商法組,指導教授:林秀雄博士,2004年7月。
5、蔡宛靜,<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關於親權及兒童保護公約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陳榮傳博士,2008年7月。
【彙編資料】
司法院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一),司法院編印,2002年11月
【日文文獻】
池原季雄、江川英文、山田鐐一合著,国際私法(総論)国籍法,有斐閣,1973年7月20日。
【國際公約】
1、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2、Hague Convention on the Civi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hild Abduction
3、Convention on Jurisdiction, Applicable Law, Recognition, Enforcement and Co-operation in Respect of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4、Council Regulation (EC) No 2201/2003 of 27 November 2003 concerning Jurisdic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Judgments in Matrimonial Matters and in Matters of Parental Responsibility
【網路資料】
1、內政部統計處現住人口出生、死亡、結婚、離婚登記之統計月報。參考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
02.xls。
2、內政部統計處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統計。參考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9932.doc。
3、內政部嬰兒出生狀況統計。參考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2.xls。
4、商業周刊網路報導。參考網址:http://www.business weekly.com.tw/webartic le.php?id=20503。
5、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參考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c 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detail.aspx?uid=119&docid=1595(中譯)及http:// 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 detail.aspx?uid=1
21&docid=798(英譯)。
6、海牙國際私法會議1980年關於跨國兒童拐誘民事問題公約。參考網址:http://bo.io.gov.mo/bo/i/99/13/decreto33_cn.asp(中譯)及http://patriot.net/~cro
uch/haguetext.html(英譯)。
7、海牙國際私法會議1996年關於兒童保護之親權責任的管轄權、準據法、承認、執行與合作公約。參考網址:http://www.hcch.net/upload/conventions/txtxt34en.pdf。
8、歐盟2003年關於親權責任之管轄權、判決相互承認與執行規則。參考網址: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 CELEX: 32003 R2201:EN:HTML。
9、法源法律網。參考網址:www.lawbank.com.tw。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際裁判管轄權之研究─以財產關係事件為中心─
2.
以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我國親權法規定之妥當性
3.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關於親權及兒童保護公約之研究
4.
涉外親權及監護事件之研究
5.
未成年子女權益之保護
1.
32、賴見強,父母離婚,小孩歸誰!?—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親權人」之決定,全國律師,10卷5期,2006年5月。
2.
31、賴來焜,當代國際私法最新趨勢之研究,玄奘法律學報,第2期,2004年12月。
3.
29、蔡華凱,涉外婚姻訴訟事件之國際裁判管轄暨外國離婚裁判之承認,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005年4月。
4.
28、蔡華凱,再論台美間爭奪子女事件,法學新論,第11期,2009年6月。
5.
22、陳長文,國際私法方法論之回顧與展望(上),法令月刊,第35卷第6期,1984年6月。
6.
21、陳榮傳,國際私法立法的新思維-衝突規則的實體正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7.
19、陳榮傳,離婚後酌定、改定子女監護人之準據法(上)-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八八八號判決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1997年5月。
8.
18、陳榮傳,親權事項不宜定性為離效效力,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2005年6月。
9.
16、陳隆修,以實體法方法論為選法規則之基礎(下),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2005年6月。
10.
15、陳隆修,以實體法方法論為選法規則之基礎(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1期,2004年12月。
11.
14、陳隆修,父母責任、管轄規則與實體法方法論相關議題評析,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5期,2006年12月。
12.
13、陳隆修,論國際私法上屬人法之連繫因素,東海學報,第29卷,1988年6月。
13.
11、許兆慶,國際私法連繫因素實體化初論-以涉外侵權行為選法規範為中心,法律評論,1338期,2000年6月。
14.
10、許兆慶,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207號民事判決評析—國際私法離婚效力與親子關係準據法之理論與實際,法官協會雜誌,第4卷第2期,2002年12月。
15.
9、許兆慶,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簡析,法令月刊,第57卷第6期,2006年6月。
1.
涉外親權事件之國際管轄權與子女最佳利益-以挾帶子女事件為中心
2.
自「子女最佳利益」析論行使親權之人酌定及改定
3.
涉外親權及監護事件之研究
4.
離婚後親權人之決定與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研究
5.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關於親權及兒童保護公約之研究
6.
涉外離婚暨親權事件—管轄、準據法、承認執行
7.
以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我國親權法規定之妥當性
8.
離婚後親權酌定之研究-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為探討中心
9.
外籍配偶離婚後對未成年子女親權行使之研究-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
10.
(養)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於我國收養制度之落實
11.
跨國未成年子女「監護」事件之研究-以國際裁判管轄權之研究為中心
12.
涉外親權事件與習慣居所之研究
13.
兩岸親權制度比較研究──以子女最佳利益為中心
14.
國際私法上會面交往權之研究
15.
論子女最佳利益原則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