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4 06: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詠捷
研究生(外文):LAI,YONG-JIE
論文名稱:適用於台灣生活型態之自行車設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Design Research into Diversity Module of Bicycle Accessories for City Life in Taiwan
指導教授:卓銀永
口試委員:盧祥華陳志誠
口試日期:2015-07-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休閒車生活型態自行車設計
外文關鍵詞:Leisure CyclingLifestyleBicycle desig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自行車活動在國內近年來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使用自行車做通勤工具,並參與自行車的休閒運動。市場需求增加,產業開始發展休閒運動,休閒車種漸漸受到民眾的歡迎。休閒車是自行車代表性的車種,兼具代步功能與運動功能,隨著現代社會型態的改變,適合臺灣文化的休閒車,本研究將深入探討。
本研究藉由專家訪談,探討以休閒與通勤為目的使用者生活型態與行為,再利用個案研究與問卷調查探討休閒車種的設計方向,據以設計一部適合臺灣生活型態的自行車。
本研究發現臺灣自行車運動以休閒為主要族群,此族群使用方式與通勤族有共同方式,生活型態特徵都有樂活意識,對自行車選用以越野車、休閒車居多。經過調查發現使用者有以下五種問題:1.摺疊時操作麻煩。2.操作3C產品時感到危險。3.停放車子時感到焦慮。4.有置物需求又不想增加車體負擔。5.路況不佳導致騎乘安全感不足。使用者對造型風格偏好線條簡約,方便整理與清潔為主。本研究最後以電腦繪圖設計提案詮釋調查結果。


Riding a bicycle is booming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ride a bicycle for commuter tools and recreational sports.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in Taiwan, all kind of industry start to go towards sports and recreation. Types of bicycles becomes more popular in Taiwan. The leisure bicycles ar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icycle, and they are both mean of transport and motor function. The leisure bicycles are become of Taiwan culture with the changing patterns of modern society. This research will explore in-depth analysi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user riding the bike for a leisure activity and commuter tools by the expert interviews. For designing a bike in the lifestyle of Taiwan, the design direction comes from case stud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is found out people riding a bicycle as a leisure activity is the same way as commuters. Both of them are for the happy live in purpose, and they usually choose Motocross and the leisure bicycles. After an investigation, the following are five questions about the user:
1 The operational problems when folding bikes.
2 Feel dangerous when using 3C products.
3 Feel anxiety when parking the bicycle.
4 Have glove compartment but no burdens.
5 Haven’t a sense of security riding because of poor road conditions.
The user prefer the style of pared-down and simple. They also want the bicycles can be cleaned easily. At last,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putting the work together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graphics.


第一章緒論
1.1 創作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創作流程與架構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2.1 自行車定義與演變
2.1.1 自行車種類
2.1.2 自行車結構系統
2.2 自行車設計
2.2.1 自行車在臺灣使用情形
2.2.2 自行車發展趨勢
2.3 機構學
2.4 生活型態
2.4.1 生活型態定義
2.4.2 生活型態衡量方法
2.4.3 生活風格
2.4.4 美感影響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應用
3.2 創作流程
3.3 創作架構
第四章 研究分析
4.1 個案研究
4.1.1 TEAGUE自行車分析
4.2 專家訪談
4.2.1 專家訪談內容
4.3 設計方針
第五章 創作設計
5.1 設計理念
5.2 創作設計
5.3 設計驗證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1 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王世昌,2009。物質主義、美感中心性、體驗價值、知覺價值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探討-以 IKEA 宜家家居為例。龍華科技大學。
2.王鴻祥、洪瑞璘。2011,文化商品的隱喻設計模式。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3.王國和,1965。自然科學學習圖鑑。臺北哲志出版社
4.王一芝、林妙玲,2007。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最好,遠見雜誌,7(253),122-123 頁。
5.王宗興,2003。自行車車架造形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6.林惠忠,2003。臺灣單車風情畫。臺北:上旗文化。
7.林清江,1984。教育社會學新論:我國社會與教育關係之研究,五南出版社。
8.林聞賢,2013。以結構力及機構學為基礎之整合設計創作以電動車為例。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9.林銘煌、黃慶賢,2001。比喻式設計的邏輯與產品功能認知關聯。國立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學系。
10.陳嘉維,2004。自行車造形喜好對騎乘心理感受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11.陳卉婷、黃佳惠。2008,語言風格研究—以「國產乘用車 Top10」汽車廣告標語為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學系。
12.陳家賢,2006。從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探討自行車之創意設計。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
13.胡祖武,2008。騎乘舒適性應用於自行車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
14.郭炳宏、鄭雅華,2001。自行車車種與握把影響舒適之初探。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15.徐文淵,2009。自行車不同座椅高度對騎乘效率及下肢肌電訊號之影響。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16.高曰菖,1996。產品意象及其表徵設計的研究:以收音機為例,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
17.張鴻加,2001。自行車技術手冊。經濟部工業局。
18.費絲.波普康 ,1992。爆米花報告:生活型態新預言,台北:時報出版社。
19.黃國賢,2002。產品設計改良的設計方法。代步與休閒產業雙月刊第7期,pp.25-27。
20.黃俊霖,2001。產品設計、美感價值與消費者反應階層模式間關係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研究所。
21.曾竺湘,2009。負面意象之設計轉化研究-以氣動打釘機設 計為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22.費絲.波普康,1992。爆米花報告:生活型態新預言,台北:時報出版社。
23.廖晉迪,2000。自行車起源與演進過程。自行車工業雙月刊-自行車工業雙月刊,26(47-54) 。
24.劉維公,2001。何為生活風格-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第168期》。
25.鄭凱文,2007。競賽型自行車手把之設計與分析。大葉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26.劉素利,2008。公路自行車把手舒適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班。
27.鄭凱文,2006。競賽型自行車手把之設計與分析。大業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28.楊凱程,2010。以行為觀察探討自行車使用者生活型態、行為與思考。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
29.鍾印鈞,2007。以把手壓力探討不同自行車種之把手設計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30.顏映馨,1998。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之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二、英文部分
1.Jackson, E.L&Burton, T.L. (1999) : Leisure Studies : prospect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enture. State College.
2.Mannel , R.C., Stynes , D.J.(1991).A retrospective: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L.Driver , P.J. Brown & G.L.Peterson (Eds) , Benefits of leisure. P.461-473.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Neulinger, J. (1981) .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2nd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