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4: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子翔
研究生(外文):Zih-Siang Chen
論文名稱:國語一字多音政策形成、執行與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n the policy of Mandarin characters in Variant Pronunciations
指導教授:胡鳳生胡鳳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ong-Seng Hu
口試委員:蘇伊文鄧鈞文
口試日期:2014-07-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政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國語一字多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國語推行委員會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語一字多音政策形成的過程與執行之成效。研究者採質化取向的方法,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擇研究對象,深度訪談16位相關人員,再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最後歸納出研究的結論。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國語一字多音的成因錯綜複雜,政策覆蓋層面甚廣,牽涉到的人數又多,所
欲解決的問題千頭萬緒,制定過程不簡單。
二、在政策形成的過程中,制定政策的專家具有主導決策的優勢,他們主觀的判
斷往往會左右政策之形成,而執行政策的教師由於未能進入決策核心,僅僅
掌握不多的訊息,教學時只好揣摩上意,各行其是。
三、在審訂音讀的分合時,參考的資料較偏向傳統書面文獻的研究,而忽略了語
音使用實況的調查,導致審訂結果與現實情況有所出入;且政策內容過於繁
瑣,教師只能憑著不斷摸索、嘗試錯誤來學習。
四、基層教師有意配合教育部執行政策,也希望可以將最正確的字音教給學生,
但對於政策內容的了解不夠深入,較難準確掌握容易讀錯的多音字,在教學
時偶有誤用的情況出現。
五、教育部未與執行政策的教師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所以多數教師並不了
解政策後續的動態;政策宣導不彰,社會上一般民眾對政策關注的程度仍然
偏低。
六、礙於經費有限,審訂表未能普及發放;相關配套不足,政策無法順利推展。
七、審訂後的字音偏離生活應用太遠,學生記標準音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無法學
以致用。
八、審訂後所取之音與世俗的語用習慣不符,不易為一般人所接受。
九、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的干擾因素,都會影響政策執行的成效,光憑教師一人
之力,很難達成政策的目標。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提供具體的建議給教育當局、教師及後續研究者作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formation of variant pronunciations of Mandarin character and its effect. The researcher uses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orientation and purposive sampling to find 16 personnel objects. By interviewing,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ed:
1. The formation of variant pronunciations on a single Mandarin word is complicated. It affects a wide level of our society and massive population. So it becomes extremely hard to solve this problem.
2. When forming a solution, although the experts who came up with solutions has the benefit of dominating the decision, their opinion is greatly affected subj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teachers, who are the executers of the solutions, cannot get a full grasp on the experts mind due to lack of information.
3. When evaluating the pronunciations, traditional references are being favored over the actual usage, which causes the result far from what people use nowadays. Furthermore, the decision is too tedious for teachers to grasp, so all they can do is to learn from their mistakes.
4. Teachers want to coordinate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each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to students, but due to not being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olicy thoroughly, they aren’t able to correctly pronounce words that are frequently pronounced incorrectly, which happens periodically when teaching.
5.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eachers causes the teachers not being able to carrying on the policy. Due to lack advocacy of this policy, society is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matter.
6. Due to limited fund, the decisions of the pronunciation have a hard time popularizing. Lack of support makes carrying out this policy difficult to implement.
7. The pronunciations after the validation are mostly far from our daily lives. Students memorize this pronunciation is merely for taking tests, not for daily use.
8. The pronunciation after the validation is different from what was used in the society; the population has a hard time accepting them.
9. There are many influences in society that will pull back the result of this policy. These influences are hard to overcome just by teachers.

Finally,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dvices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for future reference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mentioned abov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一字多音政策之背景脈絡………………………………………… 11
第二節 政策分析之理論…………………………………………………… 28
第三節 政策執行之理論…………………………………………………… 41
第四節 相關研究之檢討…………………………………………………… 5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4
第四節 研究者倫理………………………………………………………… 65
第五節 研究對象選取與資料處理分析………………………………. 66
第六節 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其來有「字」、陳陳相「音」 ……………………………………71
第二節 「字」圓其說、異口同「音」……………………………………84
第三節 自言「字」語、陽奉「音」違……………………………………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7
二、英文部分 ……………………………………………………………..120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政策制定者)…..…………………………………..121
附錄二、訪談大綱(政策執行者)………………………………………122
附錄三、訪談大綱(政策利害關係人)…………………………………123
壹、中文部分
王志成(1985)。請整理標準字音。國教世紀,20(9),13-15。
丘昌泰(2006)。公共政策。臺北市:巨流。
丘昌泰等(2001)。政策分析。臺北市:空中大學。
朱志宏(2006)。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何佳儒(2007)。《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讀音適用性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8)。公共政策。臺北市:智勝。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臺北市:五南。
吳金娥、季旭昇、林國樑、姚榮松、高秋鳳、張正男、張孝裕、張美煜、張素貞、
黃家定、楊如雪、葉德明、廖吉郎、劉瑞箏、潘麗珠(2003)。國音及語言
運用。臺北市:三民。
吳建華(2004年8月27日)。大力推廣國語一字多音審定表。國語日報第13版。
吳政達(2004)。教育政策分析。臺北市:高等教育。
宋裕(2004)。「國語一字多音審定表」讀音探析。國文天地,20(1),75-82。
李允傑、丘昌泰(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
李啟原(1992)。談國語一字多音的簡化—上。國語文教育通訊,1,43-46。
汪正洋(2012)。圖解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汪稚谷(1961)。破音字改進問題研議。中國語文,10(6),46-49。
林天佑等(2002)。研究論文與報告撰寫手冊。臺北市:師範學院輔導中心。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林以通(1992)。從海峽兩岸辭典看字音的差異。華文世界,64,16-25。
林央敏(1982)。該死的破音字。中國語文,296,61-66。
林武憲(1980)。字音辨正的捷徑。華文世界,21,36-49。
邱錫川(2006)。實用多音字。臺北市:雅軒堂。
姚蘭(2008)。兩岸語音差異由語音調整融合。華文世界,101,16-27。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臺北市:時英。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臺北市:學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2010)。國音學。臺北縣:正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語音學編輯委員會(2009)。華語語音學。臺北縣:正中。
康世統(1996)。從字音的演變,談中學國文科的字音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
學通訊,7(3),87-109。
張正男(2004)。國音及說話。臺北市:三民。
張世賢(1986)。公共政策析論。臺北市:五南。
張孝裕(1998)。華語一字多音與教學。華文世界,15,23-36。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新北市:心理。
張慶龍(1998)。我們不要教錯了國音—從「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談起。人文
及社會學科教育通訊,8(5),191-196。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1994)。國音正讀專案—問卷調查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a)。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說帖。教育部電子報。2014年1月20
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Upload/3692-16373/Documents/polyphone_talking.pdf
教育部(2012b)。《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初稿公告,徵求各界意見。教育部電子
報。2014年6月15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88&;Page=16035&;wid=c5ad5187-5
5ef-4811-8219-e946fe04f725&;Index=1


教育部(2012c)。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教育部電子報。2014年6月17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692&;Page=16373&;Index=3&;wid=C
5AD5187-55EF-4811-8219-E946FE04F725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網站(2014)。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2014年4月10日,
取自
http://webarchive.ncl.edu.tw/archive/disk16/44/18/83/80/81/200810093038/20110
307/web/edu.tw/MANDR/contentfa0b.html?site_content_sn=12749
曹俊漢(1990)。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梅廣(1982)。文字表達與破音字問題。中國語文,303,10-13。
終身教育司(2012年12月11日)。教育部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說帖【公告】。
臺北市:教育部。民2013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moe.gov.tw/
FileUpload/3692-16373/Documents/polyphone_talking.pdf
連淑貞(2009)。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併為單音字之探析舉要。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陸又新(1993)。由常見的字音錯誤談國字正音教學。國教天地,98,13-18。
曾榮汾(1992)。整理國語多音字之編輯觀念與方法。載於曾榮汾(主編),辭
典學論文集(頁67-79),臺北市:辭典學研究室。
楊照雄(1976)。常用破音字的識別。國教輔導,15(10),13-15。
齊鐵恨(1958)。語文教學上的多音字。中國語文,4(1),30-37。
劉明宗(1997)。國語一字多音審定問題商榷。國教天地,124,24-30。
蔡有秩(2005)。一字多音辨析手冊。板橋市:螢火蟲。
蔡明利(2003)。一字多音詞例細說。板橋市:螢火蟲。
蔡明利(2005)。一字多音隨手查。新北市:康軒。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賴慶雄(1996)。正音指南。臺北市:國語日報。

錢威榜(2010)。國小學童對一字多音的認知與學習狀況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顏國樑(1997)。教育政策執行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簡正鎰(2005)。進行質性訪談研究有關倫理議題之探討。輔導季刊,41(1),47-57。
魏靖峰(1996)。多音字的類型。中國語文,85(4),75-78。
羅清俊、陳志瑋(譯)(1990)。公共政策。臺北市:三民。

貳、英文部分
Cheng, Y. C., &; Cheung, W. M. (1995).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9(6), 10-21.
Dye, Thomas R. (1998).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Dunn, William N. (1981).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Easton, David. (1953).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f.
Hargrave, Erwin C. (1975). The missing link.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Lasswell, Harold, &; Kaplan, A. (1950). Power and socie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al, Leslie A. (1992).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Scarborough, Ontario: Nelson Canada.
Weimer, David L., &; Vining, A. R. (1992). Policy analysis: Concept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