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17: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宗台
研究生(外文):Tsung-Tai Chen
論文名稱:消費者與設計師之意象認知差異研究-以登山車之前叉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gnition Differences on Product Images between Consumers and Designers Using the Mountain Bike Folk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廖學書廖學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eh-Shu 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前叉自行車設計認知
外文關鍵詞:front forkbicycledesigning cogni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傳統產業對於台灣的貢獻頗深,尤其是自行車產業。無論過去經濟奇蹟的貢獻,或是全球化經營,皆使得自行車的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過程有不可抹滅的實質成就。本研究以自行車前叉觀之,從設計者觀點以及消費者觀點探討此產品結構設計與外型設計,著重各類型之調查研究,窺得何種樣式最受消費者喜愛,並結資料庫的分類與建立,讓此產品能提供設計者與消費者更詳盡的前叉資料,並且讓企業與學術理論之建構上獲得參酌價值。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共計施測80份,其中消費者有50份,設計者有30份,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與設計者對於自行車前叉,有11組具有相反的偏好認知,而具有相同偏好的語意,相差最大者亦達0.94,顯示目前設計者的設計形態與消費者認知仍差異存在。深入觀之,藉由不同前叉分類之實施可瞭解到設計者與消費者的認知差異之原因,可使設計者從不同分類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especially for bicycle industry, hav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aiwan.
To the past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miracle or the global management, bicycle enterprise has an imperishable and substantial achieveme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economic value.
This research probes the front fork of the bicycle on its structural design and outside appearance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he designer and the consume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ocus on a variety of front forks so as to know what are consumers’ most popular styles. Then, a data bank is established to store the information in classification. It provides designers and consumers with further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front fork, and also offers valuable references to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framework of academic theories.
This research is made with 80 questionnaires – 50 copies for consumers and 30 copies for designers.
The finding of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1 of the 60 semantics the questionnaire have opposite preferential cognition, and those who have the same preferential opinions have a difference up to 0.94.
It shows that there still exist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gner’s current designing and the consumer’s cognition.
The cogni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gner and the consumer can be understood by means of a deep study and categorizing the front forks. Thus, the designer is able to satisfy consumer’s need from categorizing the produc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4
1.4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自行車產業之探討………………………………………… 6
2.2 自行車結構之探討………………………………………… 7
2.3 前叉結構與種類…………………………………………… 10
2.3.1 工業製造因素………………………………………… 10
2.3.2 前叉在登山自行車的避震、合金、舒適感………… 10
2.3.3 前叉圖片比較………………………………………… 11
2.4 人因與車架………………………………………………… 12
2.5 人體尺寸和自行車之關係………………………………….. 17
2.6 意象語意差異………………………………………………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2
3.1 實驗目的…………………………………………………….. 22
3.2 實驗對象……………………………………………………. 22
3.3 實驗步驟……………………………………………………. 22
3.4 問卷格式……………………………………………………. 23
3.5 評量尺度…………………………………………………… 24
3.6 初步結果…………………………………………………… 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6
4.1 調查結果…………………………………………………… 26
4.2 前叉分類結果……………………………………………… 36
4.2.1 競賽型(Racing) ……………………………………… 37
4.2.2 爬山型(All Mountaion) ……………………………… 41
4.2.3 進階型(Advanture) ……………………………………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5.1 結論………………………………………………………… 58
5.2 建議………………………………………………………… 59
參考文獻…………………………………………………………. 60
附錄一 調查之問卷……………………………………………. 64
1.丁弘光(2003),自行車機械式碟式煞車之煞車性能設計方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2.方天正(2003),自行車雙桿式可回位變速撥桿創新設計方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3.王培郁(1998),自行車飛輪本體組裝偏擺性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余銘倫,2004,軀幹角度對自行車騎乘舒適度之效應分析,明志科技大學工程管理所碩士論文。
5.吳儀賢(2000),「網絡式新產品開發」-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經驗,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6.吳武政,2001,以誘導式歸納途徑法探討自行車騎乘姿勢,大同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7.吳宏生(2002),自行車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林洋鑫(2001),無人自行車之平衡控制與實現,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9.林英男(2002),AZ31鎂合金晶粒細化及成形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李佳靜(1994),產業結構與成長契機-台韓自行車業的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黃瑞宏(2001),登山自行車後懸吊機構系統之設計,國立中山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論文。
12.黃裕哲,2001,綠色模組化設計之評估架構研究~以電動自行車組裝與拆解為例,大葉大學設計所碩士論文。
13.張家寧,1995,登山用自行車之造形認知與偏好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
13.楊立暉,2002,應用類神經網路法建構電動自行車形態設計之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14.陳世昌,2001,以座壓探討不同自行車種及人因尺寸之座墊設計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15.陳俊宇(1994),含避振器自行車之動態模擬分析,國立中山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陳志達(2000),電動助行車與無人自行車之控制系統研製,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17.賴賢源,1998,登山自行車握把之人因設計因素研究,大葉大學工業設計所碩士論文。
18.馬祖強,2004,自行車產業之跨國演化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19.梁恬漪(2000),臺灣自行車產業超層級競爭現象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蔡天成(2001),聯合分析法在創新行銷上之應用一以電動自行車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徐睿廷(2003),自行車前內變速器之構想設計,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22.蔡坤宏(2004),鋼球驅動機構設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3.廖書賢(2002),自行車機械式碟式煞車之設計方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24.曾德生(2001),自行車機械式碟型煞車創新設計方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25.顏詒超(2000),自行車機械式碟煞本體概念設計方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碩士論文。
26.Anderson, T.L., Fracture Mechanic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CRC press Inc., 1991.
27.Donald T. G., “Principles of Dynamics,” Prentice Hall, second edition, pp.239-477 1988,
28.Farid M. L. Amirouche,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Multibody Dynamics,”Prentice Hall, pp.424-461, 1992.
29.Sanford R. J.,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echanics, Prentice Hall Inc., 2002.
30.Young H. C.. and J. Kim,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Human Controlled Vehicle Moving Along a Curved Path ,”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Vol.25, pp.51-69, 1996.
31.Wong J. Y. , “Theory of Ground Vehicle,” John Wiley & Son, second edition, pp.3-72, 19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