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7: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連珮彣
研究生(外文):Pey-Weng Lien
論文名稱:以LED顯示不同樣式交通方向指引箭頭之語意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emantic Analysis of LED Illustrated Traffic Directional Arrow in Different Style
指導教授:吳志富吳志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Fu Wu
口試委員:吳志富
口試委員(外文):Chih-Fu Wu
口試日期:2013-07-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同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感性工學箭頭LED偏好意象
外文關鍵詞:LEDSemantic analysisArr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國內LED應用於道路照明及交通相關之設施,其箭頭樣式與呈現方式皆不相同,對於駕駛者所產生的心理感覺及認知可能皆不相同,針對國內外交通所使用之箭頭樣式,純粹探討箭頭樣式之語意感覺,以LED顯示方式探討不同箭頭樣式及呈現方式之感性研究及眩光程度影響,以獲得不同的箭頭型式以及呈現方式是否會有不同的感受。本研究首先進行文獻的探討與現況調查,後續實驗分為兩部分進行,一為箭頭樣本的篩選實驗,二為LED面板顯示箭頭語意實驗,並了解眩光程度。經由樣本篩選實驗後選出五個樣本作為LED面板顯示實驗之樣本,並將每個箭頭之組成要素列舉出來,與篩選出來的十組形容詞詞彙進行LED面板顯示箭頭語意實驗。結果顯示在箭頭組成要素當中,影響形容詞詞彙最為顯著的為箭羽部分,「無箭羽」的設計太抽象及意思模糊,對於危險的影響最為顯著,讓人感到減速或是禁止;「 >字形箭羽」的設計表達意象較為清楚且明確,讓人感到安全。遠距離的眩光程度皆比近距離低,而總體評價大多也是遠距離較好,但如果箭羽與箭身比例太相似,會造成遠距離看不清楚,因此變成近距離評價較好。
In recent years, the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was used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in Taiwan. But the arrow style and presentation were different. Two experim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first experiment was sample selection, the second experiment was semantic analysis and glare of LED illustrated arrow. From the first experiment, five representative samples selected, and be the samples in second experiment. The arrows design elements of sample was listed with the adjectives for the second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mpact on semantics is feather arrows in the arrows design elements. 「Without feather arrows」is abstract and fuzzy, it makes users feel deceleration or prohibit. 「 > type feather arrows」 is clear and explicit, it makes users feel safe. About the glare, far distance is lower than close distance. The overall evaluation was far distance batter than close distance, but if the size aspect of feather arrows and Yaatsume is too similar become close distance batter than far distance.
誌謝I
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表次VI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4
1.3 研究架構4
1.4 研究限制與範圍6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現況調查7
2.1 視覺7
2.1.1 視覺人因7
2.1.2 駕駛視覺9
2.1.3 眩光11
2.2 LED應用於交通設施14
2.2.1 LED簡介14
2.2.2 號誌15
2.2.3 標誌16
2.2.4 道路施工之交通安全管制設施17
2.3 國內外箭頭樣式19
2.4 感性工學21
2.5 小結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24
3.1 樣本篩選實驗25
3.1.1 實驗樣本25
3.1.2 實驗設備26
3.1.3 實驗流程26
3.1.4 實驗分析方法27
3.2 LED面板顯示箭頭之語意實驗28
3.2.1 實驗樣本28
3.2.2 實驗設備28
3.2.3 實驗流程30
3.2.4 實驗分析方法3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33
4.1 樣本篩選實驗33
4.2 LED面板顯示箭頭語意實驗36
4.2.1 樣本設計因子與形容詞詞彙36
4.2.2 危險與安全之數量化一類結果37
4.2.3 雜亂與統一之數量化一類結果38
4.2.4 抽象與具象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0
4.2.5 加速與減速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1
4.2.6 慌張與平靜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3
4.2.7 複雜與單純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4
4.2.8 禁止與移動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6
4.2.9 模糊與明確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7
4.2.10 忽略與注意之數量化一類結果49
4.2.11 不可靠與可靠之數量化一類結果50
4.2.12 眩光程度評量52
4.2.13 總體評價54
4.3 小結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8
5.1 結論58
5.2 未來建議59
第六章 參考文獻60
附錄一63
附錄二64
1.Garvey, P.M., Thompson-Kuhn, B., and Pietrucha, M.T. (1996). Sign Visibility: Research and Traffic Safety Overview. Bristol, PA: United States Sign Council.
2.Judd , D. B., and Wyszechi G. (1975), Color in Business Science and Industry, Science and Industry, Wiley, New York.
3.MacAdam, C. C. (1980), “An Optimal Preview Control for Linear Systems,” Journal Dynamic System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No. 102, 188-193.
4.Nagamachi M.,1995,Kansei Engineering: A new ergonomic consumer-oriented technology for product development.
5.內田和宏,田中敏光,杉江昇,2004,LED式車載標識裝置における夜間視認性の向上, Papers of Technical Meeting on Transportation and Electric Railway, IEEJapan, Vol.ter-04 ,No.10-21, 43-50.
6.王銘顯,1983,“道路交通標誌之視覺反應分析與研究”,藝術學報,第33期,國立藝專,台北
7.台灣交通部,2010,交通工程手冊
8.台灣交通部公路總局,2012,快速公路施工交通管制手冊
9.台灣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7,道路指示標誌設置參考手冊96年版
10.台灣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11,道路指示標誌設置參考手冊100年版
11.李碩重,1993,設計照明學,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12.李溱甯,2004,霧的視障干擾與廣告標牌文字字體骨架結構設計對駕駛視覺辨識的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商業設計組碩士論文
13.長町三生,1989,感性工學,海文堂,東京都。
14.周君瑞、陳國祥,2003感性化產品造形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設計學報第8卷第2期,p77-88
15.美國,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
16.英國,2005,Traffic Signs Manual
17.林立農,2000,交通標誌內含資訊量與駕駛者行為反應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8.林書堯,1983,色彩學,台北:三民書局
19.馬小康,2008,LED照明光電技術發展現況
20.陳令昀,2010,都會區圖誌變標誌之顯示介面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陳佩鈺,2002,學童專用電腦鍵盤文字與色彩的視覺績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22.陳昭賢,1995,駕駛人凝視特性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3.陳勇翔,2010,在不同環境照度下LED顯示標誌視覺人因之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陳國祥、管倖生、鄧怡莘、張育銘,2001,感性工學-將感性予以理性化的方法,工業設計,第 29 卷 第一期,pp.2-16。
25.野村順一,1996,增補色之秘密-最新色彩學入門,台北:文藝春秋
26.賴佳宏,2006,行動電話圖示動態之意象認知與最適化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27.蝦名清志,2005,オプト・デバイスの基礎と応用,日本:CQ 出版社
28.盧瑞琴、張順欽,以感性工學探討手錶外型設計之研究
29.鍾文哲,2011,不同環境照度下工程車LED 可變標誌視覺人因評估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檢索資料
1.眩光,檢索於2012年12月2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C%A9%E5%85%89
2.發光二極體,檢索於2012年12月2日 http://zh.wikipedia.org/wiki/LED
3.日本,社団法人,全国道路標識・標示業協会, http://www.zenhyokyo.or.j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