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22: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黨小慧
研究生(外文):Tang Hsiao-huei
論文名稱:台灣公仔玩偶商品進入大陸之通路選擇與管理-W玩具公司進入上海市場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hannel Options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tering of Taiwan’s Figure doll into the Mainland China—A Case Study on W Toy Company’s Market Entry in Shanghai City
指導教授:翁明祥翁明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ang Min-s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公仔玩偶大陸市場配銷通路通路選擇通路管理
外文關鍵詞:Distribution ChannelFigure dollChannel OptionsChannel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論文主要研究台灣公仔玩偶商品進入大陸市場的通路選擇與管理,以W玩具公司個案研究方式「探討影響配銷通路選擇之各項因素,根據分析之研究結果作配銷通路的選擇與管理」,當各項因素皆考量後,公司就能擬定最佳的配銷通路決策,選出最適合W玩具公司在上海的配銷通路類型,進而對通路商及實體通路系統作整體的管理,以達到節省成本及符合顧客滿意度的目的。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nel options and management of market entry of Taiwan’s figure doll in Mainland China. A case study on W Toy Company was adopted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ptions of distribution channel while making appropriate options and management of distribution channe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ce every factor is well-considered, the company can therefore contrive and pick out a best-fit among the premium decisions for distribution channels in Shanghai. Further, an overall management on channels and physical channel systems can be carried out to save production cost and meet customers’ satisfaction.
第 壹 章 緒論
第 貳 章 文獻探討
第 參 章 研究方法
第 肆 章 W公司個案之研究
第 伍 章 結論與建議
1.方世榮編譯(2007)。行銷學原理,第11版,東華書局。( Kotler,P. & Armstrong,G. Principles of Marketing,12th Edition)
2.樓永堅,方世榮編譯(2006)。行銷管理學,第12版,東華書局。( Kotler,P. & Keller,L.Marketing Management,12th Edi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王恭志(2003)。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應有的涵養。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4),81-94。
2. 吳樎椒、張宇樑(2009)。幼稚園教師對主題統整的知覺研究。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3(2),81-105。
3. 吳璧如(2004)。幼稚園職前教師的教師效能感與任教承諾之關係。教育學刊,207-229。
4. 吳瓊洳(2012)。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課程發展與建構-教師課程意識的覺醒與轉化取向。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8,1-34。
5. 李克難(2008)。由教師課程意識探討學校本位統整課程的實踐行動。課程研究,4(1),65-92。
6. 周梅雀(2005)。課程改革的成功要素:以敘事探究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3(2),177-202。
7. 周梅雀(2006)。教師課程意識覺醒的社會解放潛力。課程與教學季刊,9(4),67-78。
8. 周淑卿(2002c)。教師與學生在課程發展歷程中的處境-系統論與概念重建論的觀點。教育研究集刊,48(1),137-151。
9. 林育瑋(2008)。以幼稚園為本位的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4(1),15-48。
10. 林佩璇(2004)。邁向教學實踐理論化的行動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0(3),123-143。
11. 林佩璇(2009)。課程行動研究的實踐論述-從自我到社會文化。教育實踐與研究,22(2),95-122。
12. 范信賢(2013)。敘事探究的社會學想像:個體經驗與社會脈絡的交織。課程與教學季刊,16 (1),139~158。
13. 范信賢、黃茂在(2003)。課程改革中教師關心什麼?—教師敘說的探究。國教學報,15,149-174。
14. 莊明貞(2002)。後現代思潮的課程研究及其本土實踐之評析。教育研究,102,27-39。
15. 許芳懿(2009a)。存在體驗課程與自傳─W. F. Pinar的高度意識主張。教育研究學報,3(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