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方力行,2002,《我的博物館大夢》,2002年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王佳煌、潘中道譯,W. Lawrence Neuman著,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
王本壯,2005,<公眾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相關計畫執行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推動社區規劃師運作模式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7,p.1-35。
王千文,2005,《公私協力執行的經驗性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規劃師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朱鎮明,2005,<政策網絡中協力關係的成效:理論的探討>,《公共行政學報》,17,p.113-15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社區總體營造整合規劃分析工作手冊》,台北。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0,《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台北。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推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實例暨契約參考手冊》,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台北。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3,《原住民文物館查證報告》,台北,未出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推動跨域管理機制公共論壇會議實錄》。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玄奘大學推廣部暨教資系,2005,《學習型部落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汪明生、陳正料、林錦郎,2005,<政府內部顧客參與行為之研究:以都市垃圾清運業務委外案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5,p.81-130。
汪志敏,2005,《台灣原住民部落經營之研究-以阿里山特富野社區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李宗勳、范祥偉,2000,<簽約外包的理論與經營策略>,《人事月刊》,182,p.3-20。
李宗勳,2003,《新公共服務視野下行政法人化的未來走向》,2003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計劃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座談會暨研討會論文,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12,p.41-77。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p.59-106。
林會承,1996,《由社區的本質看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研討會議實錄,台北:東吳大學發展處。
林澄枝,1997,《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意義與發展》,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活動手冊2,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
林水波、王崇斌,1999,<公民參與與有效的政策執行>,《公共行政學報》,3,p.175-202。
林陽杰,2001,《社區博物館的籌設與發展-以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館為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林錫銓,2004,《疆界之隱現─跨界永續治理之體制演化研究》,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林淑馨,2005,<日本型公私協力之析探:以第三部門與PFI為例>,《公共行政學報》,16,p.1-31。
林水波、李長晏,2005,《跨域治理》,台北:五南。
林淑雯,2006,《跨域治理觀點下的公有土地利用》,2006年海峽兩岸、兩岸四地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桃園:元智大學。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p.1-14。吳定、張潤書、賴維堯、陳德禹,1995,《行政學》,台北:空大。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復文。
吳佩修,2002,《公立博物館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員工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吳月招,2003,《公私部門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以九二一重建區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柯于璋,2005,<社區主義治理模式之理論與實踐-兼論台灣地區社區政策>,《公共行政學報》,16,p.33-57。
徐 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
徐 震,1998,《從「福利社區化」的觀點,看「社會福利」與「社區營造」的關係》,社會福利社區化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台北:智勝。
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台北市:漢光。
翁徐得、宮崎清,1997,《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台北:臺灣手工業研究所。
許功明,2004,《博物館與原住民》,台北:南天。
陳武雄,1997,<我國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具體作法與政策發展>,《社區發展季刊》,80,p.4-9。陳佩君,2000,《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陳一夫,2002,《博物館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影響—以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陳雨嵐,2004,《臺灣的原住民》,台北:遠足。
陳志瑋,2004,<行政課責與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政策研究學報》,4,p.23-46。郭敏慧,2006,《縣市文化局執行地方文化館計畫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張瑞德,2000,《高雄市港合一公私協力機制與推動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張婉真,2002,<博物館定義的再思考>,《歷史文物月刊》,8(12),p.87-91。
張譽騰,2004,《生態博物館》,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黃煌雄、林時機,2001,《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
黃彩雲、黃文杰,2003,<國內公立博物館公辦民營之案例分析:以四座博 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4(17),p.105-126。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台北:五南。
詹立煒,2005,《台灣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理論、策略與個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黃定國,1996,《從政府施政方針探討當前都市社區總體營造的課題:以臺北為例》,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發展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東吳大學發展處。
黃榮護、黃東益、郭昱瑩、謝仁和,2000,《台北市政府多部門協力研究途徑初探》,世紀之約-統合性政策暨計劃管理研討會論文。
楊信洲,2006,《公私協力應用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以花蓮縣七星柴魚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政策環境研究所。葉金鉦,2005,<行政法人的鬆綁精神應落實且配套措施應完備>,《社教雙週刊》,p.12。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廖敦如,2005,<我的教室在博物館:英美「館校合作」推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19),P.79-97。鄭錫鍇,2001,《異質組織合作管理之析論-以公、私部門合夥關係為例》,海峽兩岸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淑瓊,1998,《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契約委託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博士論文,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
劉宜君,2006,<公共網絡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之探討>,《行政暨政策學報》,42,p.107-142。劉坤億,2006,<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3(3),p.1-34。蔡宏進,2000,《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謝登旺,2002,<社區總體營造在原住民地區的實踐>,《社會文化學報》,15,p.65-87。蘇慶豐,2004,《台北市公有閒置空間委外經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藝文館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蘇文信,2006,《社區林業發展之研究-以協力關係觀點》,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貳、英文部分
Domberger,S., Farag , S., & Fernandez, P.(1997).Public Management-Public andPrivate Sector Partnering: A Re-apprais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75 (winter), 777-787.
Frederickson,H.Geroge.(1980).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uscaloosa,AL: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Levine,S. & White, P. E.(1961). Exchange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ASQ, 5, 583-601.
Moore.(1995).Creating Public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reffer,J. & Salancik, G. R.(1978).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Peters,B. Guy.(1997).With a Little Help From Our Friend :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 in J.
Pierre(eds.)Partnerships In Urban Governance: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 Houndmills: Macmillan Press . 11-33.
Savas,E. S.(1987).Privatization:The Key to Better Government. N.J.: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Stralkowski,R., R. C. Klemm, & S. A. Billon (1988). Partnering Strategies: Guidelines for Successful Customer-Supplier Alliances. National ProductivityReview (Autumn). 308-317.
參、網頁部分
人間福報,2006,文化館冷清清 成了蚊子館,網址: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22479,2007/4/2。
立法院賴士葆委員國會辦公室,2005,9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總檢系列(1)公共建設浪費篇,網址:http://www.abao.org.tw/news/090401.asp,2006/11/25。
台灣社區通,91-93年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總說明,網址:http://sixstar.cca.gov.tw/06_plan/newcountry.php,2007/4/2。
行政院主計處,2006,網址:http://eng.stat.gov.tw/ct.asp?xItem=11356&ctNode=3479,
主計處統計專區/社會指標/答客問,2007/5/2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7,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適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政府採購法」之比較,網址: http://www.pcc.gov.tw,2007/5/1。
呂理政,2001,展望新世紀博物館-誕生知識•營造夢想,網址:
http://www.tmoa.gov.tw/action/newworld.htm/2007/1/8。
邱文達,2006,萬芳醫院公辦民營經驗分享,網址:http://cc.shu.edu.tw/~ppm/file/0428(2).pdf,2007/5/10。
吳凱琳譯,2004,新主管第9課-如何進行跨部門溝通,Cheers網站電子報,網址:http://www.cheers.com.tw/newsletter/2004/040928.htm,2007/3/9。
許立一,2003,<後現代性與公共對話的窘境:地方政府促進公民參與的策略>,《國政研究報告》,【線上資料】,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08.htm,2006/12/20。
項 潔,2004,文化館與數位化交織,共築部落記憶,網址:http://aps.csie.ntu.edu.tw/document/article_931202.pdf,2007/5/12。
張家銘,2004,<地方文化館與休閒觀光─兼論台東地區文化館的發展現況>,《發現史前館電子報》,43,【線上資料】,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http://www.nmp.gov.tw/enews/no43/index.htm,2007/3/5。
張家銘,2005,<台東地方文化館經營之研究─以台東鐵道藝術村為例>,《發現史前館電子報》,64,【線上資料】,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http://www.nmp.gov.tw/enews/no64/page_01.html,2007/3/10。
傅鳳琴,2005,<博物館邁入社區的一大步-記史前館與正興文化館的結盟>,《發現史前館電子報》,67,【線上資料】,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http://www.nmp.gov.tw/enews/no67/page_03.html,2007/3/10。
趙永茂,2002,建構中央與地方政府夥伴關係、各層級領導人應扮演整合角色,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tsc.nccu.edu.tw/right712a1.htm,2007/3/6。
鄭錫鍇,2006,法制化與公、私協力的管理—以BOT為例,網址:http://www.ntpu.edu.tw/pa/news/94news/attachment/951003/1-4.pdf,2007/3/30。
薛承泰、黃文鳳,2005,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績效檢視,網址: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data/108/03.htm,2007/5/10。
網路城邦,2007,原住民文物館 生了不養,網址: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ww04ww2000&f_ART_ID=737835,200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