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方琮民(2011)。「鹽自海洋」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臺北:揚智。
白雲霞(2001)。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與模式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余奕勇(2011)。「海洋能」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2008)。自然保育。取自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mp.asp?mp=10線上檢核日:2013/11/4。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網站(2013)。海洋生態保育。取自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5075&;ctNode=5958&;mp=9996。線上檢核日:2013/11/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網站(2014)。過漁。取自http://www.tfrin.gov.tw/ct.asp?xItem=258999&;ctNode=1225&;mp=1。線上檢核日:2013/9/6。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臺北:五南。
吳靖國(2010)。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綱要之檢討與重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25-46。李坤崇(2007)。中小學海洋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吳盈貞(2012)。「海洋垃圾」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邵廣昭(1998)。海洋生態學。臺北:明文。
邵廣昭(2006)。臺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篇。201-217。臺北市:教育部。
邵廣昭(2007)。臺灣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專刊。2-18。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洪俊雄(2012)。海洋生態保育課程之設計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基隆市安樂國小五年級學生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洪文堂(2008)。國小五年級海洋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成效之探討─以石門洞潮間帶為例。臺北市立教育自然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范雪凌(1999)。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張子超(1998)。從環境教育觀點談中小學海洋教育之目標與推行。1998國際海洋年海洋之心研討會論文集(頁62-70),基隆。
許籐繼(2011)。國民小學教師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及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61-90。夏翠鳳(2011)。全球海洋保護區設置概況。國際漁業資訊月刊,225,59-66。
張正杰、羅綸新(2014)。建構海洋教育的核心價值—從不斷傳出海難事件談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3),118-123。
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陸正威(2007)。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許育彰(2012)。三階段學習環在數學領域之教學應用:以圓周率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46,28-33。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站(2014)。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線上檢核日:2013/3/6。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 修訂說明。臺北:教育部。
陳采綸(2005)。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教學初探研究─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韻平(2008)。生物與環境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屠璦華(2011)。基隆市國中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陸正威(2007)。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黃英人(2005)。基隆市九年一貫課程中海洋鄉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第三版)。臺北:漢文。
傅崑成(1994)。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暨全部附件。臺北:123資訊有限公司。
葉淑珍(2010) 國小海洋教育基礎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海洋淨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臺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站(2010)。保育。取自http://study.nmmba.gov.tw/CP.aspx?TabID=30線上檢核日:2013/10/26。
鼻頭國小團隊(2014) 。【鼻頭國小校本課程發展計畫】。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蔡錦玲(2007)。臺灣的海洋教育:推動海洋科技教育與產業的連結。載於2007年10月8-9日教育部(主辦),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20-133。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劉文正(2014)「鯖魚的故鄉」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歐用生 (1999c)。新世紀的學校。台北:台灣書店。
戴昌鳳(2003)。臺灣的海洋。臺北:遠足。
簡月芬(2009)。實施「繽紛水世界」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概念與態度、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淨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羅綸新、黃明惠、張正杰(2012)。海洋教育─認識海洋的教與學。臺北:高教。
蘇莉貞(2008)。一個統整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海洋教育融合鄉土教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貳、外文部分
福島朋彥(2007)。日本的海洋教育:推動小學海洋教育策略。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13-67。
Eggleston, J. (ed.)(1980).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London: RKP.
Google map(2014)。鼻頭國小。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E9%BC%BB%E9%A0%AD%E5%9C%8B%E5%B0%8F/@25.1176839,121.9070164,14.75z/data=!4m2!3m1!1s0x345d43998b3ce665:0xd1c3dd07dc9ab0ab線上檢核日:2013/10/26。
House, E.(1992).Future policy for school-based evaluation.In A.M.Indrebo,L.Monsen, &; T. Alvik(Eds.),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research perspective(publication no.77).Lillchammer:Oppland College.
Karplus, R., &; Their, H. (1967). A new look at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Rand McNally, Chicago.
Karplus, R. (1977).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4(2), 169-175.
Lawson, A. E. (1988). A better way to teach biology.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50(5), 266-289.
Lawson, A. E., Abraham, M. R., &; Renner, J. W. (1989).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Using the learning cycle to teach science concepts and thinking skill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ARSTMONOGRAPH.
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Harper &; Row.
Skilbeck,M.(1976).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dlopment. In J. Walton &; J. Welton(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Four case studies(pp.161). London:Ward Lock Educ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