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6 16: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馮大明
研究生(外文):Feng, Ta-Ming
論文名稱: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提升國小學童生態保育概念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Curriculum of Inter-tidal Zone for Promoting Student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oncepts 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吳靖國吳靖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Chin-Kuo
口試委員:張正杰張子超吳靖國
口試委員(外文):Cheng-Chieh ChangChang, TzuchauWu, Chin-Kuo
口試日期:2015-07-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中文關鍵詞:海洋教育潮間帶生態保育學習環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marine educationintertidal zon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learning cycle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國小六年級三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並進行為期約兩個月,共計十六節的教學。於研究期間,透過學習單、學生訪談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協同研究教師觀察記錄、專家座談等研究途徑蒐集相關資料,以了解學生對潮間帶生態保育概念的提升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 三階段學習環的課程設計
(一)運用多元媒材可促進學生的探索動機。
(二)術語引介結合學生經驗容易達成學習成效。
(三)提供問題情境與多方思考增進概念應用。
二、 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學生習得潮間帶生態保育知識。
(二)學生瞭解潮間帶生態保育面臨之問題。
(三)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落實潮間帶環境維護的行動。
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海洋生態保育課程的開發者、研究者及欲推動海洋教育之相關單位及使用教師之參考。

關鍵詞:海洋教育、潮間帶生態保育、學習環、行動研究


In this study, researcher teaches sixth grade students for the study, using a three-stage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odel development “intertidal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gram,” and for a period of about two months, a total of sixteen sections of teaching. During the study, through learning single, student interviews, teaching reflection notes, Coordinating teacher observations, expert seminars and other research tool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between the sixth grade three students intertidal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concepts.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tidal growth scenario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The results are shown below:
First, curriculum design of a three-stage learning cycle:
1. Using multiple mediums to promot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explore.
2. In Term Introduction, curriculum combining with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will be easy to reach learning outcomes.
3. In Concept Application, teacher provides multi-problem situations and multi-reflection can promot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Second, student learning:
1. Students learn the intertidal zone betwee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knowledge.
2.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intertidal zone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3.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and implement actions to maintain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marin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rogram developers, researchers, related units of promoting marine education and teachers as a reference.
Key word:
marine education, intertidal zon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learning cycle, action research

目 錄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目錄 Ⅲ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海洋教育與生態保育的意涵及相關文獻 11
第二節 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發展 24
第三節 海洋教育與學習環教學模式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4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途徑 47
第四節 課程規劃 48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7
第一節 潮間帶生態保育教學方案實施歷程 57
第二節 潮間帶生態保育教學方案實施成效 80
第三節 研究者專業成長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9
壹、中文部分 99
貳、外文部分 102
附錄 105
附錄一 研究者教學省思札記 105
附錄二 協同研究教師觀察記錄表 106
附錄三 學生訪談大綱 107
附錄四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一)─草案 108
附錄五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二)─草案 114
附錄六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三)─草案 119
附錄七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一)─修正後教案 123
附錄八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二)─修正後教案 128
附錄九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設計(三)─修正後教案 134
附錄十 魚網撈豆 138
附錄十一 海鮮餐廳賣什麼 141
附錄十二 新時代漁民之子 143
附錄十三 家鄉潮間帶的美麗與哀愁 145
附錄十四 潮間帶探索 149
附錄十五 保護潮間帶,由我做起 150

表 目 錄
表1: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 16
表2: 中小學海洋教育分階段具體目標 17
表3: 海洋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對照表 17
表4: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學習內容(海洋資源主題軸) 18
表5: 潮間帶生態與保育實質面向 20
表6: 國內海洋生態保育課程之相關研究 22
表7:鼻頭國小學校SWOT分析 28
表8: 鼻頭國小海洋校本課程戶外學習教室 30
表9:鼻頭國小海洋校本課程協同教學之社區老師 31
表10:國內海洋教育運用學習環教學模式之相關研究 38
表11:學生背景分析 41
表12: 潮間帶生態與保育教學目標與具體觀察指標 48
表13: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實施歷程 52
表14: 資料登錄說明表 54
表15: 佐證資料表 55
表16: 第一個循環教學行動修改策略 59
表17:第二個循環教學行動修改策略 67
表18:第三個循環教學行動修改策略 73

圖 目 錄
圖1: 鼻頭及鄰近地區之潮間帶地圖 8
圖2: Skilbeck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 26
圖3: Tomas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程序 27
圖4:鼻頭國小海洋校本課程資源 30
圖5:鼻頭國小海洋校本課程概念圖 33
圖6: 鼻頭國小海洋校本課程發展架構 34
圖7:三階段學習環教學模式之教學活動設計 36
圖8: 行動研究架構圖 43
圖9: 研究流程 45
圖10: 以學習環教學模式設計之潮間帶生態保育課程架構圖 52

壹、中文部分
方琮民(2011)。「鹽自海洋」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臺北:揚智。
白雲霞(2001)。國民教育階段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與模式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余奕勇(2011)。「海洋能」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自然保育網(2008)。自然保育。取自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mp.asp?mp=10線上檢核日:2013/11/4。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網站(2013)。海洋生態保育。取自http://www.cga.gov.tw/GipOpen/wSite/ct?xItem=5075&;ctNode=5958&;mp=9996。線上檢核日:2013/11/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網站(2014)。過漁。取自http://www.tfrin.gov.tw/ct.asp?xItem=258999&;ctNode=1225&;mp=1。線上檢核日:2013/9/6。
吳靖國(2009)。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臺北:五南。
吳靖國(2010)。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綱要之檢討與重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25-46。
李坤崇(2007)。中小學海洋能力指標之建置。教育研究月刊,162,97-113。
吳盈貞(2012)。「海洋垃圾」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台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邵廣昭(1998)。海洋生態學。臺北:明文。
邵廣昭(2006)。臺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篇。201-217。臺北市:教育部。
邵廣昭(2007)。臺灣海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專刊。2-18。基隆市: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洪俊雄(2012)。海洋生態保育課程之設計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基隆市安樂國小五年級學生之行動研究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洪文堂(2008)。國小五年級海洋生物多樣性教學活動設計與成效之探討─以石門洞潮間帶為例。臺北市立教育自然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雪凌(1999)。海洋環境教育概念階層表之建構及中小學教科書涵括海洋概念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子超(1998)。從環境教育觀點談中小學海洋教育之目標與推行。1998國際海洋年海洋之心研討會論文集(頁62-70),基隆。
許籐繼(2011)。國民小學教師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及權重體系建構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61-90。
夏翠鳳(2011)。全球海洋保護區設置概況。國際漁業資訊月刊,225,59-66。
張正杰、羅綸新(2014)。建構海洋教育的核心價值—從不斷傳出海難事件談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3),118-123。
張嘉育(1999)。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陸正威(2007)。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
許育彰(2012)。三階段學習環在數學領域之教學應用:以圓周率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46,28-33。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網站(2014)。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線上檢核日:2013/3/6。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 修訂說明。臺北:教育部。
陳采綸(2005)。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教學初探研究─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韻平(2008)。生物與環境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屠璦華(2011)。基隆市國中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陸正威(2007)。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
黃英人(2005)。基隆市九年一貫課程中海洋鄉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第三版)。臺北:漢文。
傅崑成(1994)。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暨全部附件。臺北:123資訊有限公司。
葉淑珍(2010) 國小海洋教育基礎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海洋淨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臺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站(2010)。保育。取自http://study.nmmba.gov.tw/CP.aspx?TabID=30線上檢核日:2013/10/26。
鼻頭國小團隊(2014) 。【鼻頭國小校本課程發展計畫】。未出版之原始資料。
蔡錦玲(2007)。臺灣的海洋教育:推動海洋科技教育與產業的連結。載於2007年10月8-9日教育部(主辦),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20-133。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劉文正(2014)「鯖魚的故鄉」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歐用生 (1999c)。新世紀的學校。台北:台灣書店。
戴昌鳳(2003)。臺灣的海洋。臺北:遠足。
簡月芬(2009)。實施「繽紛水世界」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概念與態度、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淨教育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綸新、黃明惠、張正杰(2012)。海洋教育─認識海洋的教與學。臺北:高教。
蘇莉貞(2008)。一個統整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海洋教育融合鄉土教育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貳、外文部分
福島朋彥(2007)。日本的海洋教育:推動小學海洋教育策略。海洋教育國際研討會,13-67。
Eggleston, J. (ed.)(1980).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London: RKP.
Google map(2014)。鼻頭國小。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E9%BC%BB%E9%A0%AD%E5%9C%8B%E5%B0%8F/@25.1176839,121.9070164,14.75z/data=!4m2!3m1!1s0x345d43998b3ce665:0xd1c3dd07dc9ab0ab線上檢核日:2013/10/26。
House, E.(1992).Future policy for school-based evaluation.In A.M.Indrebo,L.Monsen, &; T. Alvik(Eds.),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research perspective(publication no.77).Lillchammer:Oppland College.
Karplus, R., &; Their, H. (1967). A new look at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Rand McNally, Chicago.
Karplus, R. (1977).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4(2), 169-175.
Lawson, A. E. (1988). A better way to teach biology.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50(5), 266-289.
Lawson, A. E., Abraham, M. R., &; Renner, J. W. (1989).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Using the learning cycle to teach science concepts and thinking skill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NARSTMONOGRAPH.
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Harper &; Row.
Skilbeck,M.(1976).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dlopment. In J. Walton &; J. Welton(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Four case studies(pp.161). London:Ward Lock Educational.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