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18: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珊儀
研究生(外文):Tseng Shan Yi
論文名稱:生態美學的探究-中國老莊思想之析論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with the theory of Taoism
指導教授:周林靜周林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生態美學老莊思想
外文關鍵詞:Ecological AestheticsTao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7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近代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們開始重視保育環境的重要性。於是學者專家們開始反思自然環境與人的關連性,發展出環境學、生態學等等與自然相關的研究。生態美學即探究宇宙生態系統及平衡功能所顯示的審美意義。中國道家的學說,強調人與自然共生、天人合一等的思想,人既是自然的一部份,應該與天相互運行,與自然互敬互愛,使之永續發展且生生不息。本論文依循著現代與古代的思想脈絡,依此展開相關的理論。並藉此討論生態美學和老莊思想在現實層面的落實方法及理論證成的功效。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among all other kinds of pollution nowadays. Hence, we should face this problem and deal with it. Some experts should thin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which concerns discussing environmentalology and ecology.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ntains some new points that study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between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balance. The theori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focus on nature and human lives and they possess a keen relationship to Taoism. In comparison with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he theory of Taoism through its doctrinal contexts has been fully discussed. To preserve the only mother earth we live on is now the major issue for all human kind nowadays. It's also our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t from disastrous pollution.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第二章 生態美學的建構及其發展
第一節 生態學的發展
第二節 生態哲學的概念
第三節 生態美學的觀點

第三章 老莊思想中的生態美學觀
第一節 道通為一的整體觀
第二節 道生萬物的平等觀
第三節 道法自然的和諧觀

第四章 結論
第一節 生態美學的觀念建設
第二節 老莊生態美學的意義
第三節 生態美學與當代影響

參考書目
一. 原典
二. 專著
三. 學術論文
一.原典
1.王弼原注,袁保新導讀,《老子》,臺北,金楓出版社,民國75年序。
2.余培林注譯,《新譯老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初版18刷。
3.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9月。
4.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5.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
6.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81年12月初版。

二.專著
1.宋稚青、林如豪著,《邏輯與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79年3月再版。
2.余謀昌著,《生態學哲學》,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3.余謀昌著,《生態哲學》,陝西,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李震著,《哲學的宇宙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二月版。
5.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巻)》,臺北,漢京文化事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初版。
6.谷風出版社編輯部,《美學基本原理》,臺北,谷風出版社,民國75年9月。
7.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著,何兆武、李約瑟、馬元德譯,《西方哲學史(下)》,臺北,左岸文化出版,2005年1月初版。
8.周光裕、明延凱編著,《生態學》,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4年3月初版。
9.周鴻、劉韻涵著,《環境美學》,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2年2月初版。
10.林耀福主編,《生態人文主義》,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一版。
11.郝道猛編著,《生態學概論》,臺北,徐氏基金會,民國77年3月出版。
12.孫儒泳、李博、諸葛陽、尚玉昌編著,《普通生態學》,臺北,藝軒圖書出版社,2002年2月再版。
13.徐恒醇著,《生態美學》,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
14.章和杰著,《生態價值》,臺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5年3月初版。
15.陳望衡著,《中國古典美學史(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民國90年8月初版。
16.莊慶信著,《中西環境哲學一個整合的進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
17.張志傑編著,《環境生態學》,臺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5年1月3版。
18.傅偉勳著,《西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5年8月。
19.曾霄容著,《宇宙論》,臺北,青文出版社,民國57年3月第一版。
20.馮滬祥著,《中國古代美學思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80年6月初版。
21.馮滬祥著,《環境倫理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79年2月初版。
22.鄔昆如著,《哲學與哲學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初版一刷。
23.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民國75年9月初版。
24.趙敦華編著,《西方哲學簡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4月。
25.趙敦華編著,《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5月。
26.羅素(Russell, Bertrand)著,《西洋哲學史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8年1月初版。

三.學術論文
1.王茜撰,〈生態美學研究的困境與邊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9巻第3期,2007年5月。
2.王樹義、黃莎撰,〈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法學評論》(雙月刊),2005年第5期。
3.方彬撰,〈莊子美學的現代意蘊〉,《江西行政學院學報》,第7巻第3期,2005年7月。
4.沈金浩撰,〈中國生態美學的傳統特性與現實難題〉,《江漢大學學報》,第25巷第3期,2006年6月。
5.余謀昌撰,〈古典道家的生態文化思想〉,《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9巻第4期,2006年10月。
6.李衍柱撰,〈生態美學何以成為一種美學〉,《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5巻第1期,2006年2月。
7.何飛雁、程紹濤撰,〈試論老莊生態美學思想〉,《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巻第4期,2006年4月。
8.吳家榮撰,〈生態文藝學、生態美學的學理性質疑〉,《學術界》(雙月刊),安徽,2006年第3期。
9.吳玉英撰,〈「綠色人生」的美學之思─析《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語文學刊高教版》,2006年第5期。
10.周來祥,〈生態主義和生態美學〉,《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11.韋清琦、韋霞撰,〈生態批評:定義,發展趨向及在中國的接受〉,《譯林》(當代外文論),2008年第1期。
12.高中華撰,〈生態美學:理論背景與哲學觀照〉,《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二期。
13.高月蘭撰,〈「道法自然」與生態平衡〉,《常熟高專學報》,第3期,2002年5月。
14.高彩霞、葉平撰,〈從中國古代文化探索生態美學的兩種審美取向〉,《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2巻第2期。
15.孫琪撰,〈莊周夢蝶的生態美學解讀〉,《貴州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1期。
16.夏顯澤撰,〈道家自觀的生態意蘊〉,《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2期,2006年3月。
17.陳軍撰,〈生態美學與現代性〉,《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1期,2005年3月。
18.陳兆金撰,〈老莊生態美學思想略論〉,《學術界》(雙月刊),總第122期,2007年1月。
19.陳紅兵撰,〈生態美學的視域融合與當代美學發展趨勢〉,《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20.陳望衡撰,〈生態美學及其哲學基礎〉,《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2期,2001年6月。
21.曾繁仁撰,〈中國當代生態美學的產生與發展〉,《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3月。
22.曾繁仁撰,〈生態美學─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美學觀念〉,《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冬之巻。
23.曾繁仁撰,〈生態美學研究的難點和當下的探索〉,《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2巻第1期,2005年1月。
24.曾繁仁撰,〈老莊道家古典生態存在論審美觀新說〉,《文史哲》,2003年第6期。
25.萬書元撰,〈生態美學的性質及其意義〉,《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26.張旭撰,〈生態美學的意境觀〉,《吉林藝術學院學報》(學術經緯),2006年第1期。
27.張愛鳳撰,〈中國生態美學研究近三年的新趨向〉,《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28.雷琰撰,〈人詩意地棲居—試論道家的生態美學〉,《湖北教育學學報》,第24巻第10期,2007年10月。
29.趙伯飛、張濤撰,〈生態美學視野下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建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巻專輯,2007年9月。
30.銀建軍撰,〈中國生態美學研究論述〉,《社會科學輯刊》,2005年第4期。
31.劉華軍撰,〈莊子的生態美學思想及其現實意義〉,《蘭州學刊》,2005年第5期。
32.錢葉瑩、趙凱撰,〈從老子美學看生態美學〉,《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巻第4期,2007年8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