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9 05: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曉玲
研究生(外文):shiao-ling w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領導卓越校長展現學校領導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excellent school leadership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賴志峰賴志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feng L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政策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9
中文關鍵詞:領導卓越學校領導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elementary schoolschool leadershipleadership excell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8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在現今社會變遷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學校領導是落實教育改革的必要條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領導是當前重要的研究議題。本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領導卓越校長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文件分析等方法,運用學校領導研究的分析架構,以探究該校之學校領導的影響因素、實踐與效果。本研究發現,學校領導的影響因素促使學校領導者的心理思考過程,而對領導實踐和效果產生影響。領導實踐以本位課程與教學為主軸,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並運用藍海策略、魅力領導等的領導模式,使其領導效果展現於領導卓越、外界肯定、成員認同與投入,以及學生成就。基於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對於學校領導影響因素、實踐與效果,有其繼續深入探究的價值;其次,應提升學校領導者的專業素質與落實學校領導者的培育制度。
In this contemporary world of changes and reform in education,school leadership is an essential factor to practical educational reform.Therefore, school leadership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tudy.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an elementary school which had received the awards of excellent
leadership and excellent school. This study researches elementary schoolleadership, its practices and effect through interviews, various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s, and an analytical school leadership research framework.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School leadership influences the leaders’ psychological and thinking process which in turn affects leadership practice and result. Leadership practice centred in the
core of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ssues; developing students’ skills and leadership abilities. In addition, leadership strategies and charismatic styles
resulted in leadership excellence. This leadership excellence is recognised by the public, affirm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colleagues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suggested.
Firstly,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on school leadership, its practice and effect. Secondl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chool leaders, the cultiv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 should be promoted.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Ⅰ
圖目錄……………………………………………………………………Ⅲ
表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者興趣與理念……………………………………………......4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6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領導理論的發展與趨勢………………………………………10
第二節 學校領導之意涵與重要性…………………………………….31
第三節 學校領導之相關理論模式…………………………………….39
第四節 學校領導之相關研究與評析…………………………………..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7
第一節 研究架構…..………………………………………………..7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時間……………………………………………..79
第三節 研究方法…………………………………………………....83
第四節 研究歷程…………………………………………………....8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分析………………………………………...87
第六節 研究效度……………………………………………………92
第七節 研究倫理……………………………………………………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94
第五章 結論與第六節 研究效度……………………………………………………92
第七節 研究倫理……………………………………………………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0
參考文獻………………………………………………………………...147
一、中文……………………………………………………………….....147
二、英文……………………………………………………………….....154
附錄 …………………………………………………………………….158
附錄一 校長訪談大綱……………………………………………………..158
附錄二 主任訪談大綱……………………………………………………..161
附錄三 教師訪談大綱……………………………………………………..165
附錄四 家長訪談大綱……………………………………………………..168
附錄五 自然科輔導員訪談大綱…………………………………………….170議…………………………………………………...140
參考文獻………………………………………………………………...147
一、中文……………………………………………………………….....147
二、英文……………………………………………………………….....154
附錄 …………………………………………………………………….158
附錄一 校長訪談大綱……………………………………………………..158
附錄二 主任訪談大綱……………………………………………………..161
附錄三 教師訪談大綱……………………………………………………..165
附錄四 家長訪談大綱……………………………………………………..168
附錄五 自然科輔導員訪談大綱…………………………………………….170
王月美(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小為例。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霄燕(2001)。國小校長課程領導實際之研究:以一位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校
長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
173-199。
白麗美(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文榮、黃君葆(譯)(1998)。S. P. Robbins 著。今日管理(Management today)。
臺北市:新陸書局。
何泰昇(2003)。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中為例。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百祿、鄭彩鳳(2005)。學校領導的理念與省思。學校行政,40,1-16。
吳明烈(2004)。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清(2006)。學校領導策略:以校長為領導者的整合架構。現代教育論壇,14,
9-14。
吳明清(2007,6 月)。堅守標準、發展特色:學校行政保障教育質量的基本策略。
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行政研究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之
「學校行政論壇」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金標(2006)。國小卓越校長領導作為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獲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
獎者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2000)。學效績校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6,3-13。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質的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27,2007 年10
月11 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c3/27/gb16-1.htm。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9)。教育與行政。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鏞(2005)。學校領導新趨勢-教育學與管理學融合的新趨勢。現代教育論壇,
13,587-593。
吳耀明(2005)。校長課程領導理念與實踐之研究:以屏東縣一所國小校長為例。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5,157-182。
李佳蓉(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
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青芬等(譯)(2002)。S. P. Robbins 著。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臺北市:華泰。
卓烈(2006)。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國小為
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臺北市。
林來利(2005)。中小學有效能校長領導行為特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
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明地(2000a)。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
會研究彙刊,10(2),232-254。
林明地(2000b)。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
(1),143-171。
林明地(2002)。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3)。一位卓越國小校長的描述。社教雙月刊,114(1),20-24。
林明地(2004a)。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4b)。我國學校領導研究與實際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重點。學校行政,
33,1-9。
林明地(2004c)。學校領導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現代教育論壇,12,10-18。
林明地(2005a)。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5b)。校長思考:教育領導新興議題。台灣教育,635,13-19。
林明地(2007)。校長思考參考架構:內涵與初步研究發現。中等教育,58(3),8-25。
林明地等(譯)(2006)。W. K. Hoy , C. G. Miskel 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臺北市:麗文。
林明地(譯)(1998)。Terrence E. Deal , Kent D. Peterson 著。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The leadership paradox:balancing logic andartistry schools)。臺北市:五南。
林信榕(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6)。社區學校化、社區總體營造與社區文化發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學校化(155-193 頁)。臺北市:心理。
林財丁(2004)。管理與商業心理學。臺中市:滄海。
林清山、張春興(198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邱文忠(主編)(2004)。教育理念與行政實踐。臺北市:心理。
范熾文(2001)。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商鼎文化。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妙旻(1995)。隱涵領導理論與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恩邑(譯)(1991)。Anthony D’Souza 著。領袖的塑造-認識你的夢想(Being a
leader)。臺北市:校園書房。
徐宗國(譯)(2005)。A. Strauss , J. Corbin 著。質性研究概論(The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臺北市:巨流。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市:五南。
許文寬(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參與決定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益財(2007)。國民中學領導卓越之校長辦學績效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康豐裕(2006)。從行政領導走向課程領導及教學領導的歷程與展望。現代教育論壇,14,41-47。
張德永(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創造學校、社區雙贏的新時代。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165-196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5)。永續領導與學校經營。台灣教育,635,8-12。
張明輝(2003)。卓越領導的關鍵能力。社教雙月刊,114,15-19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2000)。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a)。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初等教育學刊,8,278-296。
張德銳(2000b)。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17-29。
教育部(2005)。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評選及獎勵要點。96 年5 月5 日,取自於http://www.boe.ptc.edu.tw/boarda/view.asp?ID=4186
梁丁財(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信君(2005)。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富銘(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佩英(2005)。轉型領導的學校經營:以一位女校長的領導經驗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3(2),1-36。
陳寶山(2005)。學校行政理念與實踐。臺北市:冠學文化。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0-113。
陳怡君(2005)。學校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63-76。
陳昱元(2004)。國中小校長的領導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1,1-19。
陳柏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上)(頁10-18)。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世聰(2004)。教改下的學校辦學理念:觸動學區文化提昇的變革契機。國立高張銀富(主編)(2003)。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春蓮(200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啟榮(2005)。延續管理在學校行政上之應用。國教天地,160,74-78。
陳啟榮(2006)。執行力及其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43,53-63。
彭雅珍(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秀鳳(2006)。一位國小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曾榮華(2006)。一位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實踐智慧之研究:課程美學探究取向。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馨(1997)。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行為。教育研究資料文摘,39(4),56-63。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登木(2004)。「服務領導」在學校組織的應用與基本模式初探。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昆輝(2002)。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婉儀等(譯)(2001)。M. Crawford, L. Kydd, & C. Riches 編。教育管理:領導與團隊(Leadership and teams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黃建皓(2008)。從校長領導卓越獎探討轉型領導之內涵及其對校長領導的啟示。研習資訊,25(2),101-106。
萬新知(2001)。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構通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49-61。
楊文慶(2002)。一所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振昇(2000)。破除迷思、開創新猷─對「教學領導」應有的認識。師友,393,
41-45。
葉佳文(2005)。有效能的學校經營—成功的校長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30-46。
葉連祺、倪千茹(2002)。我國國中校長領導能力之探討。輯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
研究學會(編),學校行政論壇第十次研討會論文集。120-141。台北市:
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趙偉勝(200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工作滿意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華
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廖月華(2006)。國小校長的學校領導者之路:以一位校長的經驗為例。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燕祥(1993)。香港小學校長領導的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2),15-26。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崇趁(2004b,11 月15 日)。卓越校長的共同特質。國語日報,13 版。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3)。超越轉型領導:建構新轉型領導的構面。中等教育,54(5),
96-106。
蔡進雄(2004)。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月刊,119,53-65。
蔡進雄(2005a)。學校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5b)。超越轉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承諾
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37-63。
蔡進雄(2006)。論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再造。教育研究月刊,144,5-13。
蔡培村和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文杰(2004)。社會系統理論及其在學校行政之應用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31,
97-118。
蔣奎雨(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劉瑞梅(2007)。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賴志峰(2007)。學校領導的影響因素、實踐與效果:以一所特許學校的經驗為例。當代教育研究,15(4),93-128。
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文全(1998)。道德領導-學校行政領導的另一扇窗。載於林玉體主編:跨世紀的教育演變(頁237-253)。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簡政為(2005)。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羅虞村(1987)。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蘇伯顯(1978)。領導與組織。臺北市:國家。
蘇盈芳(2005)。一位國小校長轉型課程領導之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清守(2007,6 月)。從教育變革看學校領導的品質。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行政研究學會、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之「學校行政論壇」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蘇寶珠(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o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Bush, T. (1995).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3). Everyday epistemology in school leadership:
Pattems and prospects. In P. Hallinger, K. Leithwood, & J. Murphy (Eds.),
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21-3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yman, A. (1996).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In S. R. Clegg, C. Hardy, & W. R.
Nord (Ed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studi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 Row.
Cheng, Y. C. (1991). Leadership style of principals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in
second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9(2), 25-37.
Cheng, Y. C.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ewes: Falmer Press.
Cheng, Y. C. (2000).The characteristic of Hong Kong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The Influence of societal culture. Asia-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 68-86.
Cheng, Y. C. (2000b). Cultural factors i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ramework for comparative and cross- cultural research.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0(2),
207-225.
Conger, J. A., & Kanungo, R. N. (1998). Training charismatic leadership: A risky and
critical task. In J. A. Conger & R. N. Kanungo (Eds.),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 elusive factor i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pp.309-323).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y, C. (2000). Beyo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7),
56-59.
Getzels, J.W., & Guba, E. G. (1957).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School Review, 65, 423-441.
Getzels, J.W., & Thelan, H. A. (1960). The classroom group as a unique social system.
In N. B. Henry (Ed.), The dynamics of instructional groups: Socio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N. S. S. E. Yearbook 59, part Ⅱ. Chicago: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Hanson, E. M.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ouse, R. J., Spangler, W. D., & Woycke, J. (1991). Personality and charisma in the U.S.
presidency: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364-96.
Hackman, J. R. (1976).Group influences on individuals in organizations. In M. 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Hoy, W.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McGraw-Hill.
Lassey, P. (1998). Develop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London: Kogan Page.
Leithwood, K. A., Begley, P. T., & Cousins, J. B. (1992). Developing expert leadership
for future school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Leithwood, K., Begley, P. T., & Cousins, J. B. (1994). Developing expert Leadership for
Future school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Leithwood, K. A., Tomlinson, D., & Genge, M.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A. Leithwood, J. Chapman, D. Corson, H. Hallinger, & A. Hart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 758-840).
Dordrecht, Netherlands: Academic Publishers.
Leithwood, K. A., & Riehl, C. (2005). What do we already know abou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In W.A. Firestone & C. Riehl (Eds.), A new agenda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12-27).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eithwood, K., & Duke, D. L. (1999). A Century’s Quest to Understand School
Leadership. In J. Murphy, & K. S. Louis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nd ed.)(pp.45-72).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Leithwood, K., & Steinbach, R. (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pattems
of School leadership and group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In P. Hallinger, K.
Leithwood & J. Murphy (Eds.), 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pp.103-129).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Lewin, K. (1940). Formalization and progress in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Iowa,
Studies in Child Welfare, 16(3), 9-42.
Lewin, K. (1943). Defining the field at a given time. The Psychological Review, 50,
292-310.
Michel, A. (2001). Schools for emerging new world, OECD 2001. 217-230.
Otala, M. (1995).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Industry & Higher
Education, 9(3), 157-164.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togdill, R. M. (1948).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25, 35-72.
Sergiovanni, T. J. (1992). Moral leadership: 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Yukl, G. A. (1998).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4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麗雲、潘慧玲(2000)。教師彰權益能的概念與實施策略。教育研究集刊,44,
2. 吳百祿、鄭彩鳳(2005)。學校領導的理念與省思。學校行政,40,1-16。
3. 吳清山(2000)。學效績校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6,3-13。
4. 林明地(2000b)。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
5. 林明地(2004b)。我國學校領導研究與實際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重點。學校行政,
6. 張慶勳(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行為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1-38。
7. 莊勝利(2005)。我國中小學校領導的新思維-教師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17-29。
8. 陳佩英(2005)。轉型領導的學校經營:以一位女校長的領導經驗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3(2),1-36。
9.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0-113。
10. 陳怡君(2005)。學校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63-76。
11. 陳昱元(2004)。國中小校長的領導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1,1-19。
12. 陳啟榮(2005)。延續管理在學校行政上之應用。國教天地,160,74-78。
13. 陳啟榮(2006)。執行力及其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43,53-63。
14. 黃淑馨(1997)。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行為。教育研究資料文摘,39(4),56-63。
15. 萬新知(2001)。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構通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