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養殖使用人工飼料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能量來源與促進魚體成長。已知市售水產飼料中之脂質品質差異甚大,且抗氧化劑的添加以二丁基羥基甲苯(Di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為主。因此為了解不同氧化程度的黃豆油與添加高量BHT的飼料對養殖魚類之影響,乃以高經劑魚種一鰻魚為實驗對象,分別投喂控制組過氧化物價(Peroxide value, POV)為17.2 meq/kg oil、不同氧化程度(POV 28.2、55.4及97.4 meq/kg oil),以及不同氧化程度且添加BHT (POV 27.7、52.0及94.1 meq/kg oil + 0.02% BHT)的飼料12週。結果不論是在只添加氧化油的飼料組,或是合併0.02% BHT之氧化油的飼料組,其魚體在成長的表現上均較控制組差,且肝體比值(Hepatosomatic index, HSI)亦高於控制組。另外,添加氧化油的飼料組以及合併0.02% BHT之氧化油飼料組,鰻魚肝臟中總Glutathione (Total GSH)與還原態Glutathione (Reduced GSH) 的含量,均隨著實驗時間的增加而含量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但是這些生化上的改變在鰻魚重新接受控制組飼料兩週後,即有改善的情形出現。肌肉中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的濃度,則隨著飼料中POV值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投與含有BHT的飼料組者,雖比飼料中僅有氧化油組者低,但仍與控制組者有意義的增加。再經由組織切片可進一步觀察到,隨著飼料中氧化程度的提高,鰻魚肝細胞出現肥大(Hypertrophy)、排列不規則甚至細胞壞死(Cell necrosis)等病理現象之程度也相對增加、經過2週的回復實驗發現,飼料的氧化程度小於60 meq/kg oil以及合併0.02% BHT添加等組之細胞大小逐漸復原,細胞再生(Regeneration),但POV大於90 meq/kg oil組鰻魚,其肝細胞恢復的情形較差。 又由於國內鰻魚養殖場多分佈於中南部沿海地帶,根據環保署所委託的研究調查指出,臺灣西南海域在廠夏季時水瘟較高,為知在不同溫度下氧化飼料對鰻魚之影響,乃在水溫變化的壓力下,給與鰻魚油脂品質較差的飼料(63.0 meq/kg oil) 8週。結果顯示,在水溫32℃下飼養之鰻魚,飼料中不含維生素C和E,以及飼料中只含維生素C或E之飼料組,在體重的增加、總GSH和還原態GSH含量均比飼料中含有維生素C和E組者有顯著差異,且明顯比同樣飼料條件但殖水溫在26℃者不佳。另外在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和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的活動性方面,在水溫26℃下飼之鰻魚,除了飼料中不含維生素C和E組活性較高外,蓁各組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在水溫32℃下飼養這鰻魚,不論是飼料內不含維生素C和E,或僅含維生素C和E組,其AST和ALT之酵素活性遠高於飼料中含有維生素C和E組者,肌肉中TBARS的含量也有相同的情況。顯示鰻魚在高溫及不當飼料的養殖環境下,對魚體本身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