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04: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佩芸
研究生(外文):Pei-yun Wu
論文名稱:影響遊客選擇旅遊媒體型式因素之探討—以日本京都地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S' CHOICE OF TOURISM MEDIA TYPES: TAKE KYOTO, TAP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黃昱凱黃昱凱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kai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旅遊媒體日本京都遊客選擇行為
外文關鍵詞:Choice behaviorTouristsKyoto of JapanTourism medi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2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旅遊,紓解壓力的最好方法,而京都在背包客棧討論區中,是各棧友最喜歡的日本城市。而一趟旅遊的成行,遊客通常需要蒐集相關資料來協助他們做出決策,使他們在海外旅遊時能更順利的來進行。資料的取得極為廣泛,從報紙、雜誌、書籍、廣告單、旅行社、網路等,不勝枚舉。
 
  而旅遊是老師們最常紓解壓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本論文探討老師赴京都旅 遊時對旅遊資訊取得方式、網路資料搜尋來源之重要性、使用行動載具搜尋旅遊 資訊意圖等部分進行分析。發放問卷的對象以雲林縣國小老師為主,共計發300 份問卷,回收286份有效問卷。運用敘述統計分析、卡方檢定、獨立T檢定分 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分析、結構方程模式等方法實施來檢 定分析。
 
  分析結果得知:(1)不同年齡的研究樣本在網路的搜尋上有差異,年紀輕的研究樣本得分顯著高於年齡大的。(2)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重要性分析,發現年齡、學歷、月收入等研究變項在網路資料搜尋來源上是有差異的。(3)有用性、易用性兩個認知信念皆會影響使用態度,有用性會顯著受到易用性的影響。(4)APP操作介面簡單,功能強大,輕鬆上手,是影響教師使用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Tourism is an excellent way for releasing pressure, while Kyoto, as revealed by online backpacker forums, is the favorite Japanese city of backpackers. To plan a successful and smooth overseas trip, one need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uses it as reference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formation can be gathered from various sources—newspapers, magazines, books, advertisement pamphlets and more. Travel agencies and websites are also good choice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For teachers, traveling is the most commonly adopted way for releasing pressure. In this thesis, the investigator conducted an analysis on methods used by teachers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 a trip to Kyoto, the importance of sources of web information, and the use of mobile devices for searching travel information. The study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Yulin County. A total of 30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 were distributed, while 286 of them were returned and valid. The researchers us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χ2 test,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1) Study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 showed differences in online information search. Younger subjec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lder subjects did; 2) For the importance of online source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ge, education and monthly income in terms of online information sources; 3) The two perceptual beliefs, usefulness and usability, can both affect user attitude. Usefulnes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ability; 4) Simple APP operation interface, potent functions, and easy to use are key factors influence teachers’ user attitud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2
1.3 研究目的5
1.4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2.1 旅遊概述7
2.2 旅遊刊物理論13
2.3 旅遊資訊相關理論17
2.4 科技接受模型19
 
第三章 現況分析25
3.1 京都簡介25
3.2 旅遊模式發展現況31
3.3 旅遊媒體現況35
 
第四章 研究方法47
4.1 研究架構47
4.2 研究假設48
4.3 問卷設計49
4.4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53
4.5 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53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統計56
5.1 敘述性分析56
5.2 卡方分析62
5.3 T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67
5.4 因素分析81
5.5 科技接受模式分析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3
5.1 結論93
5.2 研究建議96
 
參考文獻 98
一 中文書籍98
二 英文部分102
三 網路105
 
附錄(問卷) 107
 
表目錄
表2.1 民眾旅遊資訊來源17
表2.2 旅遊資訊來源的分類18
表3.1 國人出國目的地(區)25
表3. 99年國外旅遊目的26
表3.3 市售京都行程表33
表3.4 99年國外旅遊方式比較34
表3.5 京都旅行相關刊物36
表3.6 智慧手機規格之比較41
表3.7 平板電腦規格之比較43
表3.8 旅行必備App軟體44
表4.1 旅遊資訊取得方式問卷量表49
表4.2 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問卷量表50
表4.3 使用行動載具來搜尋旅遊資訊的意圖之構面表51
表4.4 教師背景資料問卷構面表52
表5.1 樣本社經背景現況人數分配摘要表58
表5.2 旅遊行為現況人數分配摘要表60
表5.3 不同性別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2
表5.4 不同年齡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3
表5.5 不同婚姻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4
表5.6 不同教育程度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4
表5.7 不同工作年資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5
表5.8 不同收入與旅遊方式之交叉檢定66
表5.9 資訊型態描述統計摘要表68
表5.10 「人口統計變數(性別)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T檢定分析表68
表5.11 「人口統計變數(年齡)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ANOVA分析表69
表5.12 「人口統計變數(婚姻)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ANOVA分析表70
表5.13 「人口統計變數(教育程度)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ANOVA分析表71
表5.14 「人口統計變數(工作年資)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ANOVA分析表72
表5.15 「人口統計變數(個人平均月收入)vs旅遊資訊取得方式ANOVA分析表73
表5.16 動態旅遊資訊和靜態旅遊資訊取得方式差異分析摘要表74
表5.17 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描述統計摘要表75
表5.18 「人口統計變數(性別)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的重要性」T檢定分析表76
表5.19 「人口統計變數(年齡)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重要性」ANOVA分析表77
表5.20 「人口統計變數(婚姻)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的重要性」ANOVA分析表78
表5.21 「人口統計變數(教育程度)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的重要性」ANOVA分析表78
表5.22 「人口統計變數(工作年資)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的重要性」ANOVA分析表79
表5.23 「人口統計變數(月收入)vs網路旅遊資料搜尋來源的重要性」ANOVA分析表80
表5.24 KMO與Bartlett檢定82
表5.25 解說總變異量83
表5.26 轉軸後的成份矩陣83
表5.27 潛在變項之信、效度分析85
表5.28 表適配度指標88
表5.29 模型適配度指標結果90
表5.30 路徑分析結果9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06
圖2.1 理性行為理論20
圖2.2 科技接受模式22
圖4.1 研究架構圖47
圖5.1 使用行動載具下載旅遊資訊易用性測量模型分析結果85
圖5.2 使用行動載具下載旅遊資訊有用性測量模型分析結果86
圖5.3 使用行動載具下載旅遊資訊使用態度測量模型分析結果86
圖5.4 結構模型路徑關係91
一、中文部份
 
1.于健、康代育(2007),消費者渡假生活型態對旅遊刊物選擇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環境與管理研究 卷期:8卷1期
 
2.李政諺(2006),宜蘭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
 
3.呂錦鳳 (2011),電子雜誌促銷方案對消費者選擇行為的影響,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沈寶環(1993),參考工作與參考資料,台北︰學生書局。
 
5.林訓民(1984),雜誌經營奧妙序論,《新書月刊》,14:86-91。
 
6.林孟慧(2006),網際網路型態旅遊資訊搜尋行為之初探。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知城數位科技。
 
8.邵盈榕(2001),從自學式教材觀點分析旅遊書之內容-以日本東京旅遊書為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邱浩政(2004),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
 
10.胡衍南(1996),心靈逍遙遊-國內中文旅遊書現況,出版情報,98 期,2-5頁。
 
11.翁立文(1999),網際網路下旅遊業資訊系統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工業管理學程,台北市。
 
12.容繼業(1998),台北地區消費者對旅行業網際網路行銷之認知研究,第十三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13.陳瑞峰(2008),教師使用國民旅遊卡參與休閒活動及消費行為現況探討-以屏東縣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為例。大業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14.陳德立(1987),如何準備自助旅行。台北市:青年經濟旅行俱樂部。
 
15.陳思倫、林連聰、歐聖榮(1997),觀光學概論,台北:第一版,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6 年。
 
16.陳櫻惠(2003),台灣旅遊雜誌採訪編輯之職業角色-以公開販售的旅遊雜誌為例,南華大學出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小雯(2009),旅遊與幸福,國立中央大學博士論文。
 
18.郭仲樺(2009),使用手機為載具閱讀數位內容意願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揚智。
 
20.屠如驥、葉伯平(1999),觀光心理學概論。台北:百通圖書。
 
21.張覺明(1980),現代雜誌編輯學。台北:商務。
 
22.張金鐘(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與學生採用數位化教材的態度,國立中山大學資管所碩士論文。
 
23.馮淑萍(2000),全球資訊網頁視覺傳達之使用者介面設計要素研究-以企業形象網頁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馮炫竣(2000),消費者使用電子商務之行為研究─以ATM、電話商務及網路商務為例,私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25.曾淑枝(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網路學習行為意向之研究: 以"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26.彭西鄉(2009),以方法目的鏈探討蜜月旅行之價值內涵,嶺東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27.黃文昇(1998),在網際網路的旅遊業經營型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市。
 
28.黃榮鵬、蔡憲唐(2002),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1),79-99。
 
29.路遙(2004),旅遊書觀察,出版界,70 期,48 頁。
 
30.楊國勳(2005),台灣青年出國自助旅遊者之渡假生活形態與旅遊產品購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研究所,台北。
 
31.楊明賢(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32.劉明德(2004),臺灣地區商業及旅遊雜誌之航空公司廣告分析,中國技術學院學報,26 期,67-82 頁。
 
33.鄭明松(1994),國人出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居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賴子敬(2003),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35.謝佳容、王子華、沈怡秀(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探討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接受度調查研究,載於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舉辦之「2010電腦與網路科技再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新竹。
 
36.蘇慧捷(2002),從自助旅遊者資訊行為探討旅遊網站內容之規劃。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二、英文部份
 
1.Adams, D. A., Nelson, R. R., & Todd, P. A. (1992). Perceived usefulness, ease of use, and us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 replication. MIS Quarterly, 16(2),227-247.
 
2.Bollen, K.A. & J.S. Long (editors) (1993).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3.Bryman, A. & Cramer, D. (1997).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SPSS for Windows.London:Routledge.
 
4.Crompton, J. (1979).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6,408-424.
 
5.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S Quarterly, volume 13(3), 319-340.
 
6.Dodd, T. H. (1998). Influences on search behavior of industrial tourists.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Marketing, 5(2/3), 77-94.
 
7.Davis, F. D., Baggo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volume 35(8),982-1003.
 
8.Elena, K. & Detmar, W. S.( 1999),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s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of-use,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35, 237-250.
 
9.Fodness, D. & Murray, B. (1997).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4(3),503-523.
 
10.Godbey, G. (2003). Leisure in Your Life : 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11.Gunn C.A. (1993), Tourism Planning.
 
12.Gartner, W. C. (1993).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2(2/3), 191-215.
 
13.Gursory, D. & Chen, J. S. (2000). Competitive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 Tourism Management, 21(6), 583-590.
 
14.Iso-Ahola,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141-149.
 
15.Joreskog, K.G., & Sorbom, D. (1989).LISREL 7:A guide to the program and Application .Chicago, IL:SPSS Inc.
 
16.Lederer, A. L., Maupin, D. J., Sena, P. M., & Zhuang,Y. (2000).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World Wide Web.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9, 269-282.
 
17.Mclntosh R. W. (1977),Tourism 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 Columbus,Ohio: Grid, lnc.,pp.61.
 
18.McGuiggan, R., Emerson, P. & Glaser, S. (1995). Can personality be used to predict vacation choice? Proceedings: World marketing congress, vol. VII-I, Australia, 4, 67-74.
 
19.McIntosh, R. W. & Goldner, C. R.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Philosophies,N. Y.: John Wiley & Sons Inc.
 
20McIntosh R and Goeldner C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6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1.Özturan, M. & Roney, S. A. (2004). Internet use among travel agencies in Turkey: An exploratory study. Tourism Management, 25(2), 259-266.
 
22.Snepenger, D., Meged, K., Snelling, M., & Worral, K. (1990). 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 by destination-naive touris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9, 13-16.
 
23.Samuel, S. K. & Lee, C.K. & Klenosky, D.B. (2003), The influence of push and pull factors at Korean nation parks. Tourism Management , 24, 169-180.
 
24. Shaw, G. & Williams, A.M. (1994).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Oxford:Blackwell.
 
25.Tillman, L. J. (1985),Design for human ecosystem,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New York, NY.
 
26.Tucker, L. R. & Lewis,C. (1973)The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for maximum likelihood factor analysis.Psychometrika,38, 1-10.
 
28.Vogt, C. A. & Fesenmaier, D. R. (1998), Expanding the functional information search mod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5(3), 551-578
 
29.Wan, C.S. (2002). The web sit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 and tour wholesalers in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3(2), 155-160.
 
網路
 
1.WTO(World Tourism Organaization),民101年3月20日,擷取自
http://www.world-tourism.org/index.php
 
2.維基百科,民101年3月20日,擷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6%97%85%E6%B8%B8%E4%B8%9A
 
3.維基百科,民101年4月16日,擷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AC%E9%83%BD#.E5.9C.96.E7.89.87.E9.9B.86
 
4.浩騰媒體(2008)。2008主要媒體總覽。民100年12月21日,擷取 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
-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OMMEDIA&MMContentNoID=61576
 
5.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2012)。民101年5月3日,擷取自
http://www.teema.org.tw/industry-information-detail.aspx?infoid=2691
 
6.Microsoft Product News (2000) 擷取自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features/2000/nov00/11-13tabletpc.mspx
 
7. 旅行必備App軟體,民101年5月5日,擷取自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2/132012040901050.html
 
8.交通部觀光局(1998),週休二日實施對國人國內旅遊的影響調查報告,頁5,台北: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編。
 
9.出版年鑑(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10.中國時報(1999),中文旅遊指南市場點燃新戰火,孤星來台找知音,中國時報, 4 月22 日,43 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