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9 17: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炳慶
論文名稱: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aiwan IC industry competitive advantages
指導教授:王耀德王耀德引用關係徐作聖徐作聖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產業策略關鍵成功因素鑽石理論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9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首先以藉由文獻分析彙整的方式,對產業策略定位與各策略定位關鍵成功因素模式做探討,並整合Porter所提出之鑽石理論模型環境因素而設計出一分析模式,以分析現有產業之競爭模式。並藉由實證的方式,對我國半導體產業資深業界人士進行訪談,收集資料,歸納出形成或未來可提昇我國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的產業環境因素內涵,以探討在產業發展不同時期需求的情況下,企業發展所需之競爭優勢要素與政府配合產業之需求所應使用之政策與方法。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政府過去所實施的政策,確已促進了產業競爭優勢之形成或提昇。而我國由於客觀環境的關係,產業的競爭策略仍在於營運導向為主。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正由政府主導漸次轉向為以企業策略、結構和競爭程度為主,並由營運效能導向走向顧客服務或多元化之經營。此時政府不宜以規劃性策略對產業做強力的規劃,而應在法規管制與市場尺度的放寬以及長期基礎研發的支援上做規劃。
第一章 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研究目的4
1.3研究範圍5
1.4研究方法6
1.5研究步驟7
1.6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2.1企業策略之相關研究9
2.1.1Amoco策略群組分析模式11
2.1.2 Hope & Hope 顧客價值鏈策略定位分析模式13
2.1.3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策略定位之建立18
2.2關鍵成功因素相關之研究18
2.2.1關鍵成功因素的定義18
2.3四大策略定位與關鍵成功因素20
2.4鑽石體系四大要素22
2.5 產業競爭優勢28
2.6 產業價值鏈策略定位分析模式33
2.6.1 產業價值鏈與企業價值鏈關聯性研究34
第三章 研究流程36
3.1 研究流程36
第四章研究方法38
4.1質的研究38
4.1.1抽樣問題38
4.1.2效度問題39
4.1.3信度問題39
4.1.4研究對象41
4.2 資料收集程序42
4.3 變數定義與測量43
4.3.1產業環境要素構面43
4.3.2四大策略定位與關鍵成功因素構面43
4.4 資料分析44
第五章研究結果46
5.1 台灣半導體產業環境構面之競爭優勢因素分析46
5.2我國半導體產業目前競爭優勢與策略定位之關連性分析49
5.3未來競爭優勢與策略定位之關連性分析60
5.4 半導體產業策略定位與競爭要素之發展69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71
6.1結論71
6.1.1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優勢與策略定位之關係71
6.1.2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競爭優勢與產業資源需求72
6.2 建議72
6.3 後續研究之探討73
附錄一:訪談對象74
附錄二:訪談問題大綱75
附錄三:訪談記要76
附錄四:訪談登錄稿88
徐作聖,「國家創新系統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Part1,1998
徐作聖,「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聯經出版社,民國八十八年,pp. 265- 270。
徐作聖,國家創新系統之研究-產業組合與創新政策之分析,國科會計劃,Part2,1998,
楊丁元、陳慧玲,業競天擇─高科技產業生態,工商時報,民國85年
工研院電子所產業研究群,1998我國半導體技術發展現況, 99/01/01
王耀德,科技系統與政策工具關聯性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1999。
何錦堂,台灣IC產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
徐作聖,開創中小企業優勢的產業科技政策,1999
王耀德,科技系統與政策工具關聯性之研究,國科會專題計劃,1999
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我國IC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1998
Amoco Chemicals company, “New Business Strategy”, Chicago, IL. 1991
Andrew C. Boyton & Robert W.Zmud,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1984, pp17-27
Charles R. Ferguson & Roger Dickins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for Director in the Eighties”, Bussiness Horizions May/June, 1982, pp14-18
Hope J.& Hope T.,” Competing in the Third Wave: The Ten Key Management Issu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John K.Shank and Vijay Govindaraja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The Free Press, New York,1993, pp231
Kim, L.,“Strategy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Research Policy 9(3).1980
Krajewski, L.J,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 Vol 15, Issue 4, November 1990 , pp 331-347
Panda, H.; Ramanathan, K. ,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in Value Addition: The Case of the Electricity Sector” ,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2, Issue 2, 1995, pp85
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90.
Porter, M.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 Free Press, New York, 1980;
Treacy M. & Wiersema F., ” The Discipline of Market Leaders-Choose your Customers, Narrow Your Focus, Dominate Your Market ”,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4th printing, March 1995
Utterback, J.M.,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pp.94- 95, 1994
Yin,R.K,(1993).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中古尤韻舌根音有重紐試證〉,孫玉文,《清華學報》第2卷第1期,頁155-161,1994
2. 〈慧琳反切中的重紐問題(下)〉,謝美齡,《大陸雜誌》第81卷2期, 1992年08月,P34-48。
3. 〈慧琳反切中的重紐問題(上)〉,謝美齡,《大陸雜誌》第81卷1期, 1992年07月,P34-48。
4. 〈朱翱反切中的重紐問題〉,張慧美,《大陸雜誌》,第76卷4期,頁8-25,1988年04月。
5. 〈論切韻音〉,周法高,《周法高音韻學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4b ,P1-24。〈玄應反切再論〉,周法高,《大陸雜誌》69:5, 1984c,P1-16。
6. 〈重紐的來源及其反映〉,鄭張尚芳,《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175-193。
7. 〈論重紐上古時期的音韻現象〉,孔仲溫,《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245-283。
8. 〈中古重紐之上古來源及其語素性質〉,余迺永,《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107-174。
9. 〈試論《切韻》音系的元音音位與「重紐、重韻」等現象〉,薛鳳生,《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83-105。(後載於《語言研究》1996︰1,P46-56。
10. 〈重紐問題在日本〉,平山久雄,《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5-35。〈重紐的介音差異〉,丁邦新,《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37-62。 05月。
11. 〈周法高先生行誼、貢獻〉,何大安,《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1-3。
12. 〈論「重紐」─變遷的音韻結構〉,李存智,《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437-450。
13. 〈論《韻鏡》重紐的邏輯原型及其重估之現象〉,陳貴麟,《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415-436。
14. 〈日本漢字音能為重紐的解釋提供什麼線索〉,吳聖雄,《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371-413。
15. 〈《經典釋文》的重紐現象〉,黃坤堯,《聲韻論叢》第六輯,臺北︰學生書局,1997,P32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