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6 17: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書佩
研究生(外文):Wang, Shu-pei
論文名稱: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機能性服飾之採用行為-以準銀髮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Examine the Adoption of Functional Apparel - The Case of Late-middle-aged Adul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蔡淑梨博士徐達光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Dr. Su-Lee TsaiDr. Ta-Kuang Hsu
口試委員:蔡木霖鄔榮霖吳繼仁
口試日期:2011-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織品服裝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服飾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準銀髮族機能性服飾科技接受模式知覺風險
外文關鍵詞: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Functional ApparelLate-Middle-Aged Adul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1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醫療科技進步,使人類壽命不斷延長,熟齡族群已為消費市場新勢力。50到64歲的準銀髮族群特色鮮明且在生活或社會多為主導者,因此本研究鎖定準銀髮族為研究對象。
關於中高齡消費研究目前多焦點於食、住、行、育、樂等相關產業,對衣著的研究極少。衣服產品除遮蔽與美觀,已開發許多健康取向的機能性服飾,中高齡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機能性服飾能滿足其對身心舒適的需求。根據絲織公會定義,高科技紡織品可分為機能性服飾與產業用紡織品,在機能性服飾的特性中,並非所有功能效果都能立刻顯現,科技接受模式中有用認知與易用認知的探討,對高科技產品的接受行為有很好的解釋力,適合用以準銀髮族對機能性服飾採用行為的研究。
根據文獻推論研究假設的外部變項有知覺風險與外觀美感,及科技接受模式2所提出的主觀規範,三者為影響使用意圖的主因。本研究結果證實知覺風險與使用意圖呈負相關,外觀美感與主觀規範與使用意圖呈正相關,尤其透過易用認知與有用認知的中介效果更為顯著。
本研究運用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準銀髮族對於機能性服飾之採用行為,補充了科技接受模式在各產業研究中獨缺紡織服飾業的現況,並提供企業界市場區隔、行銷策略、與產品開發的相關建議。
Medical technology advances, extend the human life, mature age group become a new force for the consumer market. The late-middle-aged adults were distinctive features or social life, mostly in the dominant level, the research focus on prospective seniors in this study.
Regarding the consumer research were currently on the elder and more focus on food, housing,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related field, Studies on the clothing was seldom. In addition to shelter and beautiful, there are many new functional textiles developed from health-oriented, when elderly decline of bodily functions, The functional apparel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ity comfort both. According the definition from The Silk Association: Technical textiles can be divided into functional clothing and industrial texti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 clothing, Some functional effects cannot be appear immediately,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of cognition and cognitive by easy and useful mode, the acceptance of behavior of high-tech products have a good explanatory power for seniors for the prospective use of functional cloth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literatures of the external variables has been assumed the risk perception of beauty and appearance, and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2's subjective norms to influence intention to use the three main reason. This study confirmed that perceived risk and intended use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norm, and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ntion, broadly in line with the hypotheses, especially through the use and usefulness of knowledge is more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of cogniti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explore the use of quasi-functional clothing for seniors use behavior, complement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 the industry have neglected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of the textile apparel industry, and provide business market segmentation, marketing strategy,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of recommendations.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準銀髮族人口發展與消費潛力…………………………….... 8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概念探討………………………………….... 15
第三節 機能性服飾定義與發展現況……………………………….... 19
第四節 TAM外部變項探討……………………………………………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34
第二節 操作性定義與問卷設計…………………………………….... 36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 4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47
第二節 信度分析.........................................51
第三節 相關分析.........................................53
第四節 迴歸分析.........................................62
第五節 易用認知、有用認知對知覺風險與使用意圖之中介效果… 6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研究結論.........................................76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行銷意涵................................7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82
附錄一 前測問卷.........................................85
附錄二 正式問卷.........................................90
參文考獻 ……………………………………………………………….... 94
中文部份 ……………………………………………………………….... 94
英文部份 ……………………………………………………………….... 99

一、中文文獻
(一)期刊、書籍、雜誌、報告、論文
于學敏(2010)。運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於中華電信MOD使用行為之研究-以熟齡族群為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文鵬程(2003)。消費者對中型房車產品屬性偏好之研究-配備及仕樣。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立主(2005)。吸濕排汗速乾紡織品之技術演進與趨勢分析。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王立主(2008)。機能性紡織品的轉型與再創高峰。新北市: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檢驗部。
王凱森(2009)。開發健康材質服飾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進美、田傳(2005)。健康紡織品開發與應用。中國:中國紡織出版社。
甘美玲(2006)。知覺價格、知覺品質、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之關係研究-以消費者購買數位內容產品為實證。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余強生、周廷斌(2006),整合科技接受模式與創新擴散理論去探討消費者對線上服務產品的採用過程,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論文集,2月13-14,光碟版。台灣:台北。
吳文演(1999)。高科技紡織品之研發企劃與產品設計。台北:台灣區絲織工業同業公會。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昇忠(2008)。台東縣警察人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生活型態、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 薇(2009)。從老化理論的整合觀點看老年生活歷程的轉變:以休閒活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李俊璋(2007)。休閒機能性服飾市場區隔之個案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李偉義(2008)。趨利或避害:資訊內容對新產品知覺風險之影響。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國志(2003)。消費者網路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以自助旅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朝憲、蔡鋒樺(2009)。社區準銀髮體適能於性別與年齡間之差異比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4,34-42。
沈蕾、顏慶良、湯兵勇(1997)。紡織品與服裝消費心理學。中國上海。中國紡織大學出版社。
林光柔(2008)。高齡者使用資訊產品之訓練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林俊宏(2002)。消費者特性、新產品屬性及環境變數對創新購買意願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美玲、翁註重、李昀儒、邱文科(2009)。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探討高齡者參與產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5(1),27-40。
林慧姍(2009)。女性消費者選擇虛實通路的知覺風險與降低風險策略影響購物決策之研究-以化妝品為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忠勳(2004)。品牌聯想、知覺風險對企業經理人購買意願之影響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邱莉玲(2004)。經營知識。臺北市:工商時報。
邱皓政(1990)。認知需求、刺激尋求動機、社會焦慮與個人創造性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施娉娉(2006)。健康功能性紡織品正負訊息訴求方式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以產品立即與非立即感受及品牌知名度為干擾效應。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洪櫻純(2009)。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凱傑、鍾文鑑、丘志文(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光纖寬頻網路使用者行為意向之影響因素。行銷評論,7(2),161-186。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2011)。2011年紡織產業年鑑。新北市: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高天一(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團購網站對消費者行為意圖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高郁婷(2006)。MOD使用者滿意度與接受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春興(1989)。有關Q-超誠實子模的研究結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莉、劉國聯(2003)。服裝市場調研分析:SPSS的應用。中國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張慈映、李希敏、陳郁文、吳心如、王榛驛(2006)。探究我國居家照護用醫療電子產品之市場潛力。台北市:工研院產經中心出版。
張瑜容(2010)。前銀髮族生活型態與國外旅遊行為及動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莊淑蓉(2007)。大台北地區戶外行動數位收視品質對使用意圖之影響。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嘉麟、張韡瀚、黃美涓、陳皇仲、柯智裕、鄧復旦(2008)。智慧型高齡者照護設備科技接受問卷之內容效度—以「互動式隨身照護手錶」為例。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4(2),104-115。
陳亭羽、路姵如(2005)。高齡者認知年齡與探索性購買行為之研究。明志學報,41(1),57-71。
陳盈秀(2005)。網路書店瀏覽者之產品涉入、知覺風險影響其購買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淑娟(2008)。以消費者觀點探討使用電腦看電視/錄影功能接受意願之研究: 以台灣為例。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順宇(2004)。基礎統計學。臺北市:華泰文化。
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2007)。搶占熟齡市場最有購買力的新興族群-引爆10大商機。(林冠汾譯)。台北市:臉譜。(原著出版年:2000年)
曾慧枝、林進財、白崇亮(1997)。銀髮族市場區隔與消費型態之研究。交大管理學報,17(2),1-20。
黃詩芸(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檢視台灣數位無線電視之採用行為。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凱涵(2010)。服飾商品設計美感對消費者購買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小紅(2005)。服裝營銷數據分析。中國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劉瑟卿(2005)。虛榮特性、價格知覺與品牌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時尚服飾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蔣宛修(2006)。台灣不同生活型態銀髮族選擇國外旅遊產品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文彬(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新式公共服務之接受度與滿意度-以高雄捷運為對象。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吏謹(2010)。高齡女性對服裝的色彩偏好-以台灣南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淑玲(2005)。兒童服飾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懿君(2006)。流行服飾業消費者購買意願之研究--比教授權通路與灰色市場之差異。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謝春滿(2005)。熟年商機。今周刊,444,60-61。

(二)網站
內政部戶政司(2010)。戶籍人口歷年統計表。2010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_04.html。
巫佳宜(2010)。全球機能性運動服飾產業市場分析。2010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itis.org.tw。
林新賀(2004)。機能性紡織品的現況與趨勢分析。2010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itis.org.tw
何介人(2007)。機能性紡品 再創人纖業光芒。2011年3月5日。取自: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604-445-10


二、英文文獻
Ajzen, I. (2002). Residual effects of past on later behavior: Habituation and reasoned action perspective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6(2), 107-122.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avis, F. D., & Venkatesh, V. (1996).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ree experi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45, 19-45.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45(1), 19-45.
Hong, Se-Joon, & Tam, Kar-Yan. (2006). Understanding the adoption of multipurpose information appliances: The case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7(2), 162-17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文玲(民78),「孫道存熱中海外併購」,商業周刊,第89期,頁69。
2. 杜可雯(民78),「孫道存改造太電:電纜隱沒,銀行、旅館升起」,商業周刊,第73期,頁33-35。
3. 李剛(民74),「孫法民遭遇棘手問題-證管會捅出太電的漏子」,財訊,第45期,頁230-233。
4. 曾慧枝、林進財、白崇亮(1997)。銀髮族市場區隔與消費型態之研究。交大管理學報,17(2),1-20。
5. 胡凱傑、鍾文鑑、丘志文(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光纖寬頻網路使用者行為意向之影響因素。行銷評論,7(2),161-186。
6. 林美玲、翁註重、李昀儒、邱文科(2009)。以健康成功老化為願景—探討高齡者參與產出型志願服務活動之實證研究。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5(1),27-40。
7. 曾嬿卿(民78),「太平洋三寶靠轉投資翻身?-透析太電、華新、太設經營風格」,財訊,第88期,頁278-283。
8. 陳碧芬(民82),「孫道存談太電的對外投資多元化太電對外投資的三大原則」,商業周刊,第287期,頁57。
9. 許永亮(民97),「淺談鑑識會計(Forensic Accounting)」,政府審計季刊,第28卷3期,頁92-105。
10. 馬秀如(民95),「會計師揭發舞弊之責任-審計準則公報第43號導讀」,會計研究月刊,第253期,頁44-61。
11. 馬秀如(民95),「會計師在資本市場扮演之角色:偵查舞弊之責任及第43號公報」,證券櫃檯,第123期,頁31-41。
12. 徐朗晴(民92),「孫道存敗筆令人嘆為觀止-太電爛帳堆滿天,誰率先開溜?」,財訊,第255期,頁323-326。
13. 周國偉(民89),「孫道存、仝玉潔瀕臨拆夥內幕-太電高層恩怨不少,董監改選行情一觸即發?」,財訊,第215期,頁341-344。
14. 周明月(民79),「太電集上市公司『套牢』之大成-孫道存大舉出擊四處碰壁」,財訊,第104期,頁395-398。